周 軍 王娟茹
下肢深靜脈栓塞(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靜脈腔內不正常地凝結,阻塞靜脈腔,導致靜脈回流障礙。全身主干靜脈均可發(fā)病,尤其多見于下肢。1946年,Virchow提出靜脈壁損傷、血流緩慢、血液高凝狀態(tài)是造成 DVT形成的三大因素[1]。在對周圍血管疾病死亡患者尸檢研究中發(fā)現(xiàn),72%病例有 DVT發(fā)生[2]。DVT是骨科手術患者最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如不及時采取措施,可導致下肢功能完全或部分喪失,嚴重者可發(fā)生肺栓塞,導致死亡。創(chuàng)傷、骨折可引起髂骨或股靜脈內膜損傷,軟組織腫脹壓迫下肢深靜脈,導致靜脈栓子形成的危險性增加[3]。本文以我院 2008年 7月 ~2009年 10月間收治的 88例骨折患者為觀察對象,對其 DVT的預防護理進行探討。
選擇我院收治的股骨頸、股骨干、粗隆間骨折、骨盆骨折患者共 88例,所有病例均給予相應的手術治療。其中男 48例,女 40例。年齡 38~78歲,平均 47歲。
對所有患者的護理資料進行回顧分析。針對患者的病情及骨科手術特點、術前評估情況、采取的相應預防及護理措施進行分析總結。
本組 88例患者中僅 1例發(fā)生 DVT,為高齡患者,既往存在肥胖、高血壓、煙酒嗜好等危險因素。經(jīng)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治療后患者痊愈出院。
3.1.1 術前預防。術前要了解患者的全身情況和凝血情況,積極糾正貧血、高血壓、糖尿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觀察患肢有無腫脹、疼痛、淺靜脈是否怒張、局部有無壓痛及末稍血液循環(huán)等情況。
3.1.2 術中預防。術中糾正脫水,保持水、電解質平衡,減少術中出血。術中操作輕柔細致,防止不必要的組織損傷,特別注意保護暴露于手術野的血管,以免損傷血管內膜而誘發(fā)血栓形成。
3.1.3 術后預防
3.1.3.1 活動。術后早期下床活動,術后 24 h指導患者開始做下肢抬高訓練,不能下床者應鼓勵并督促患者在床上主動屈伸下肢,做趾屈和背屈運動、內外翻運動、足踝的“環(huán)轉”運動[4],同時被動按摩下肢腿部比目魚肌和腓腸肌,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避免膝下墊枕和過度屈髖,以免影響小腿深靜脈回流。
3.1.3.2 穿彈力襪。加壓彈力襪可減少靜脈淤滯和增加回流,降低末梢腓腸靜脈血栓的發(fā)生,其穿著長度從足部到大腿根部。
3.1.3.3 避免下肢長期捆扎。對于人工髖關節(jié)術后的患者,可行患足‘丁'字鞋固定,避免下肢皮膚牽引。
3.1.3.4 間歇外部加壓。使用間歇外部加壓器,足底靜脈泵可迅速擠壓足部靜脈,增加血流速度。
3.1.3.5 熱敷及按摩。術后第 2 d,對于既往有靜脈血栓形成史的患者,可進行局部熱敷并按摩,但避免切口行濕毛巾濕熱敷。
3.1.3.6 保持大便通暢,以減少因用力排便、腹壓增高而致的下肢靜脈回流受阻,手術后應督促患者行深呼吸,每小時10~12次,以增加膈肌運動,促進血液回流。
3.1.3.7 遵醫(yī)囑使用藥物預防。應用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等藥物,并輔以中成藥制劑如丹參注射液、脈絡寧注射液,可有效降低DVT的發(fā)生率。
3.1.4 預防肺栓塞。DVT本身并不致病,但可以引起致命的肺栓塞。下肢脫落的栓子可隨靜脈回流入心而進入肺動脈,導致肺栓塞,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所以對DVT患者除積極抗凝、溶栓等綜合治療外,急性期患者應臥床 1~2周,防止一切使靜脈壓增高的因素,避免栓子脫落。護士應密切觀察,如患者突然出現(xiàn)劇烈胸痛、呼吸困難、咳嗽、咯血、發(fā)紺,甚至休克,應考慮肺栓塞發(fā)生,立即報告醫(yī)師及時處理[5,6]。
護士應主動與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動態(tài),并講解DVT發(fā)生的過程及治療效果,解除患者的心理負擔,從而更好地配合治療和護理。應鼓勵患者多飲水,進低鹽、低脂清淡飲食,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囑患者戒煙酒。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患者應積極治療原發(fā)病。
3.3.1 絕對臥床,抬高患肢 20°~30°,膝關節(jié)屈曲 15°,注意保暖,室溫保持在 25℃左右,床上活動避免動作過大,禁止患肢按摩或做劇烈運動,以免栓子脫落[5]。同時觀察患肢腫脹及末梢血循環(huán)的情況。
3.3.2 患肢使用彈力繃帶,加壓包扎,阻斷淺靜脈,促進血液回流,減輕腫脹,護士應指導患者正確使用彈力繃帶,避免包扎過緊導致局部缺血或肢端水腫加重,由于患肢血液循環(huán)差,再加上制動,容易引起壓瘡,故應保持床單的整潔,防止患肢壓瘡的發(fā)生。
3.3.3 DVT引起的雙下肢水腫,常為對稱性,應仔細觀察,每日定時對比雙下肢膚色、溫度、腫脹程度及感覺,測量雙下肢同一平面的周長并記錄。
3.3.4 注意出血傾向,監(jiān)測患者血常規(guī)、血小板、出凝血時間、凝血酶原時間、尿常規(guī)、大便常規(guī)加潛血,特別應注意以下部位的出血:(1)皮膚及黏膜出血。(2)肉眼血尿,糞便或咯痰是否帶血。(3)女性患者有無陰道出血。(4)穿刺時針孔滲血等。用藥期間嚴格臥床,停藥后 7 d下床活動。
另外,還應密切觀察有無牙齦出血、鼻出血、靜脈穿刺點滲血、淤斑、黑便、血尿等癥狀,告知患者及家屬要注意觀察這些出血并發(fā)癥的先兆,女性則應觀察月經(jīng)量的變化[7]。
DVT是骨科手術后最常見,也是最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護理工作者應高度重視骨折患者 DVT的預防工作,對該類患者進行術前評估,術后密切觀察,并采取切實有效的預防、護理措施,可有效降低DVT的發(fā)生率,從而使患者早日康復,提高生活質量。
[1] 吳在德主編.外科學[M].第 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689.
[2] Collins.Deep venous thrombosis nurse[J].J Practice,1998(3):163.
[3] 鄭光峰.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及護理進展[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4,12(7):558-560.
[4] Yu Hui.Nursing of 24 Cases Before and after Artificial Total Knee Replacement[J].Progress in Modern Biom edicine,2007,7(8):1280-1281.
[5] 劉海菊,魏叢秀.骨科下肢大手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及護理[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08,8(9):1801-1802.
[6] 房艷蕊.骨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性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5(4):29-30.
[7] 羅東霞.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和預防[J].吉林醫(yī)學,2010,31(18):2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