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立準
(衡水公路工程總公司)
(1)失穩(wěn)型車轍
這類車轍是由于瀝青路面結構層在車輪荷載作用下,內(nèi)部材料流動,產(chǎn)生橫向位移而發(fā)生,通稱集中在輪跡處。
(2)結構型車轍
這類車轍是由于路面結構在交通荷載作用下產(chǎn)生整體永久變形而形成,主要是由于路基變形傳遞到面層而產(chǎn)生。
(3)磨耗型車轍
由于瀝青路面結構頂層的材料在車輪磨耗和自然環(huán)境勻速下持續(xù)不斷的損失而形成。分析以上原因,影響瀝青路面車轍的因素主要有集料、結合料、混合料類型、荷載、環(huán)境等。此外,壓實方法會直接影響混合料的內(nèi)部結構,從而產(chǎn)生車轍。
影響瀝青混合料高溫穩(wěn)定性的主要因素有瀝青的用量、瀝青的粘度、礦料的級配、礦料的尺寸、形狀等。提高路面的高溫穩(wěn)定性,可采用提高瀝青混合料的粘結力和內(nèi)摩擦阻力的方法,增加粗骨料含量可以提高瀝青混合料的內(nèi)摩阻力。適當提高瀝青材料的粘度,控制瀝青與礦料比值,嚴格控制瀝青用量,均能改善瀝青混合料的粘結力。這樣可以增強瀝青混合料的高溫穩(wěn)定性。
對于失穩(wěn)型車轍,可以通過以下方法減緩:確保瀝青混合料中含有較高的經(jīng)過破碎的集料;集料中要含有足夠的礦粉;大尺寸集料要具有較好的表面紋理和粗糙度;集料級配中要含有足夠的粗顆粒;瀝青結合料要有足夠的粘度;集料顆粒表面的瀝青膜要具有足夠厚度,確保瀝青與集料間的粘聚力。
對于結構型車轍通過以下方法可以減緩:確保基層設計滿足工程實踐要求;基層材料滿足規(guī)范要求,含有較多經(jīng)破碎的顆粒;混合料內(nèi)含有足夠的礦粉;基底應充分的壓實,工后不產(chǎn)生附加壓密;路基壓實后應滿足規(guī)范要求;磨耗型車轍可通過交通管制、改善混合料級配來防治。
瀝青混合料隨著溫度的降低,變形能力下降。路面由于低溫而收縮以及行車荷載的作用,在薄弱部位產(chǎn)生裂縫,從而影響道路的正常使用。因此,要求瀝青混合料具有一定的低溫抗裂性。
瀝青混合料的低溫裂縫是由混合料的低溫脆化、低溫縮裂和溫度疲勞引起的?;旌狭系牡蜏卮嗷侵钙湓诘蜏貤l件下,變形能力降低;低溫縮裂通常是由于材料本身的抗拉強度不足而造成的;對于溫度疲勞,因溫度循環(huán)而引起疲勞破壞。
瀝青路面低溫開裂受多種因素制約,就瀝青材料選擇和瀝青混合料設計而言,應注意以下幾點:注意瀝青的油源,在嚴寒地區(qū)采用針入度較大,粘度較低的瀝青,但同時也應滿足夏季的要求;選用溫度敏感性小的瀝青有利于減少瀝青路面的溫度裂縫;采用吸水率低的集料,粗集料的吸水率應小于2%;采用100%軋制碎石集料拌制瀝青混合料;控制瀝青用量在馬歇爾最佳用量0.5%范圍內(nèi)對裂縫影響小,但同時也應保證高溫穩(wěn)定性;采用應力松弛性能好的聚合物改性瀝青;摻加纖維,使用改性瀝青。
經(jīng)常會看到,路面在水損害后會出現(xiàn)松散、剝離、坑洞等病害,嚴重影響路面的使用。瀝青路面的耐久性主要依靠瀝青與集料之間的粘附程度,水和礦料的作用破壞了瀝青與集料之間的粘附性,是影響瀝青路面耐久性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影響瀝青與集料間粘結力的因素包括瀝青與集料表面的界面張力、瀝青與集料的化學組成、瀝青粘性、集料的表面構造、集料的空隙率、集料的清潔度及集料的含水量、集料與瀝青拌和的溫度。
另一個影響瀝青混合料耐久性的是熱老化。瀝青材料在拌和、攤鋪、碾壓過程中以及瀝青路面的使用過程中都存在老化問題。老化過程可分為施工中的短期老化和道路使用中的長期老化。
(1)瀝青短期老化
瀝青短期老化可分為三個階段。
①運輸和儲存過程的老化。瀝青從煉油廠到拌和廠的熱態(tài)運輸一般在170℃左右,進入儲油罐,溫度有所降低。調(diào)查資料表明,這一過程中瀝青老化非常小。
②拌和過程的熱老化。加熱拌和過程中,瀝青是在薄膜狀態(tài)下受到加熱,比運輸過程中的老化條件嚴酷的多。瀝青混合料拌和后,瀝青針入度降低到拌和前瀝青針入度的80%~85%。因此,拌和過程引起的瀝青老化是嚴重的,是瀝青短期老化的最主要階段。
③施工期的老化。瀝青混合料運到施工現(xiàn)場攤鋪、碾壓完畢,降溫至自然溫度,這一過程中裹覆石料的瀝青薄膜仍處于高溫狀態(tài)。瀝青混合料在攤鋪、碾壓和降溫期間,瀝青熱老化進一步發(fā)展。
(2)長期老化
混合料中的瀝青長期老化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具有如下特點。
①瀝青路面在使用早期針入度急劇變小,隨后變化緩慢,大體發(fā)生在1~4年之間。
②瀝青老化主要發(fā)生在路表與大氣接觸部分,在深度0.5cm左右的瀝青針入度降低幅度相當大。
③瀝青混合料的空隙率是影響瀝青老化的主要原因。
④當路面中的針入度減小到35~50之間時,路面容易產(chǎn)生開裂,針入度小于25時路面容易產(chǎn)生龜裂。
用于高等級公路瀝青路面的瀝青混合料,其表面應具有一定的抗滑性,才能保證汽車高速行駛的安全性。
瀝青混合料路面的抗滑性與礦質(zhì)集料為表面性質(zhì)、混合料的級配組成以及瀝青用量等因素有關。為提高路面抗滑性,配料時應特別注意礦料的耐磨光性,應選擇硬質(zhì)有棱角的礦料。瀝青用量對抗滑性影響也非常敏感,瀝青用量超過最佳用量的0.5%,即可使抗滑系數(shù)明顯降低。
另外,含蠟量對瀝青混合料行滑性有明顯影響,我國《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guī)程》(JTJ052-93)的《重交通量道路路用石油瀝青技術要求》提出,含蠟量應不大于3%,在瀝青來源有困難時對下面層路面可放寬至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