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試論儒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及其借鑒價值

      2011-08-15 00:50:18王成光
      關鍵詞:義利觀教化教育者

      □呂 正 王成光

      試論儒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及其借鑒價值

      □呂 正 王成光

      儒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作為中國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核心是通過“育君子”與“化小民”的雙重路徑達到“至忠孝、明人倫、成君子”終極目標的思想教化模式。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理念、目標導向和教化方式對于彌合當前思想政治教育中重“工具性”輕“目的性”、重“灌輸”輕“內化”等偏差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儒家思想教育;理念;理念及范式

      儒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作為中國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核心是通過“育君子”與“化小民”的雙重路徑達到“至忠孝、明人倫、成君子”終極目標的思想教化模式。這種理念對當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一、儒家“修身為本、德育至上”的教育精神及其借鑒價值

      從孔孟、董仲舒直至宋明理學,儒家圣賢們都非常注重通過“教化“來引導人們實現(xiàn)自身德行的養(yǎng)成,“修身為本、德育至上”作為儒家治國和治學理念的精神支撐貫穿于整個教育過程,并逐漸沉淀和內化為儒家思想教育的靈魂?!洞髮W》中提出“大學之道”在于“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所謂“在明明德”就是指圣賢要修繕自己的德行與素養(yǎng),以自己高尚的“德風”感化眾民之“德草”。從“在明明德”到“止于至善”的思想躍遷體現(xiàn)了儒家通過修身以“育人”的教育精神??鬃拥摹傲嚒敝讨心依恕岸Y、樂、射、御、書、數(shù)”,其中禮、義也是思想政治教化,即要求教育者要勤于修身以完善自己的德行。顏元所說的“孔門司行禮、樂、射、御之學,健人筋骨,和人血氣,調人性情”[1],即從側面闡述了孔子“六藝”思想的“育人”精神。此外,孔子還以德才兼?zhèn)錇闃藴蕘韰^(qū)分小人和君子,他認為“知、仁、勇”是君子應具備的三種賢德,即“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2],只有那些在德性修養(yǎng)方面抵達仁、智、勇三重境界,真正做到德行高尚、恪守道義、堅守操行的人才堪稱君子。孟子則認為“萬物皆備于我矣。反身而之成,樂莫大焉。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3],指出無論身置何種境地,君子都應恪守內心的道德標準和精神追求,理智清醒地對待外界的利誘,真正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宋代時朱熹將《大學》從《禮記》中列為四書之首,究其深層原因在于《大學》強調了“自我修養(yǎng)”的八大步驟,主張通過德行教化來激發(fā)人的善行與人性,敦促個人德性修養(yǎng)、道德品格和人格境界的養(yǎng)成,達到君子境界。其中,“誠意、正心”要求人們要樹立端正的人生目標,“格物、致知”要求人們要不斷地認識和了解世界,進而不斷地認識自我、反思自我和完善自我,不斷提升個人的思想境界與道德修養(yǎng),從而實現(xiàn)“齊家、治國、平天下 ”?!罢\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即是“修身”,這是儒家治國立身思想的關鍵與根本,對于敦促人們養(yǎng)成“慎獨自省”“獨善其身”的道德品格具有極強的引導和規(guī)約意義。

      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其成功的經(jīng)驗,但劣勢也很明顯,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過多地強調政治素養(yǎng)的培育,而忽視了修身教育和道德教育。當代,隨著青少年主體意識的強化,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反差拉大,特別是在當前的社會轉型期,社會文化、社會意識在東西文化交流、碰撞的震蕩中重構,青少年受其影響,思想心理狀況比較復雜。消極的問題也不容忽視,如普遍的責任感淡薄、實用主義、功利主義傾向突出,奉獻精神和協(xié)作意識較差等。這說明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修身教育和道德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視。因此,我們應該吸收儒家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重視這兩方面的教育。

      (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吸收儒家思想注重修身教育

      這里的修身教育,至少應該包含這樣幾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品行操守方面的要求,如愛國、愛人、誠信、正直、正義、勇敢等等;二是理想信念方面的要求,如信仰、義利觀、奉獻觀等等;三是科學技術方面的要求,如科技知識、科技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等;四是日常生活方面的要求,如生活能力、生活行為、生活藝術、健康能力等等。在個體社會成員的這些修身知識教育中,科技與生活方面的自我教育又最為基礎,也最為重要。

      1.加強理論教育,深化道德認知

      深化道德認知的方法是多種的,但值得一提的是青少年目前在學校接受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等課程。這門課程作為公共課,在青少年修身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梢哉f,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是一門直接針對道德認知,進行道德教育的課程。但在教學實踐中,容易因教學目標設置不當、教學方法單一落后、教育者主導地位發(fā)揮不夠等原因,造成教學效果不好,讓道德教育淪為形式。因此,有研究者提出將心理學的理論運用其中,即通過“價值引導、認知失調、自我建構、內化升華”達到教育目的,具有一定實踐意義。

      2.樹立正面榜樣,激發(fā)道德情感

      青少年常見的修身榜樣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學校教師。作為教師,可以通過“言傳”和“身教”來向青少年傳遞道德規(guī)范。第二類榜樣是校友。樹立青少年身邊的道德榜樣,讓青少年感覺可敬可親,更能激發(fā)他們向榜樣學習的意愿。第三類榜樣是社會榜樣。社會文化和大眾傳媒作為一個宏觀因素,對人們的影響無處不在。和諧良好的社會風氣下,宣揚富有感召力的人格榜樣,對于處于價值觀形成關鍵階段的青少年,無疑具有積極作用。

      3.開展志愿服務,引導道德實踐

      不論道德認知,還是道德情感,其最終目標是引導青少年外化為道德行為,這也是青少年修身教育的實踐性特征所要求的。同時,道德實踐反過來也會深化青少年的道德認知,增強道德體驗。而在青少年的修身教育中,最為有效的實踐就是青少年志愿者服務。

      (二)在思想道德教育中,融合儒家思想的道德教育理念

      當前德育內容以道德標準的灌輸為主,道德實踐比較少,使道德標準無法內化為青少年道德行為。培養(yǎng)青少年的道德品質,不僅僅是道德標準的灌輸,更要發(fā)揮青少年主體性作用,讓青少年能自我認識、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實現(xiàn)自我激勵、自我完善。

      1.“立志樂道”的教育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儒家思想認為進行道德教育先是解決人生觀問題,普遍重視立志樂道的教育,也即立人生的遠大理想和宏偉目標,樹立起前進的方向,堅定前進的信心??鬃舆€提出要為實現(xiàn)自己的遠大理想和信念而獻身,孟子提出“舍生取義”,墨子強調培養(yǎng)為“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赴湯蹈火精神。他說“志不強者智不達”??鬃咏?jīng)常教育青少年眼前利益要服從遠大理想,他說:“無欲速,不見小利。欲速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p>

      2.“身體力行“的教育

      身體力行包含兩個意思:一是要求行一致,或知行統(tǒng)一;二是要求在道德實踐方面腳踏實地與孔子的主張言行一致,要求“言而有信”,認為“人而無信,知其可也”。他反對講大話,說“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反對講空話,說“其言之詐,則為之難”;反對講假話,說“惡利口之覆邦家者”;反對信謠、傳謠,說“道聽途說,德之棄也”。

      3.“改過遷善“的教育

      在一定意義上說,適德教育實際上是幫助青少年逐步克服和糾正缺點、錯誤,不斷發(fā)揚優(yōu)點、益處的過程。教師正確對待青少年的缺點、過失和錯誤,是適德教育的一個重要問題。改過遷善就是孔子在適德實踐中正確處理這一問題的原則。他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如果不愿意改,那就是“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二、儒家以內圣為主的君子型的人格培養(yǎng)目標及其借鑒價值

      儒家的理想人格是君子。君子必須具備的品格有四,即明人倫至忠孝、忠恕、篤實誠信、尚義輕利。

      思想政治教化的根本目標是育人。明人倫、至忠孝、成君子正是儒家思想政治教育人格培養(yǎng)的終極目標。孟子曾說“設為庠序學校以教之。庠者,養(yǎng)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學則三代同之,皆以明人倫也”[5],將“明人倫”作為學校教育的旨歸,將培養(yǎng)“于君以忠、于親以孝、于兄以義、以禮克己”仁義、忠孝、智信并舉的真君子立為育人目標。同時,在儒家看來,“有父子,然后有君臣”[6],“孝悌者也,其為仁之本”[7],認為“仁”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最高境界,而孝悌正是“為仁”“修身”之本,“至忠孝”是“明人倫”的目標導向。這種由“明人倫”到“至忠孝”的育人理念為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格培養(yǎng)目標奠定了倫理基礎。在“至忠孝”“明人倫”的邏輯起點之上,儒家進一步提出要培養(yǎng)“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8]的合格君子,主張通過“仁”的教化,引導人們養(yǎng)成推己及人、寬厚博愛、恪守善道的理想人格;通過義的教化,培養(yǎng)人們舍生取義、尊義棄利的義利觀;通過禮的教化,培養(yǎng)人們“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9]的忠孝觀,進而引導處于不同地位、不同層次和水平的人向善的方向發(fā)展,達到至善至美的人格境界,培養(yǎng)出既能“修己”又能“安人”的真君子。儒家的人格培養(yǎng)目標在喚起人性、提升人們德行修養(yǎng)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為人們對社會政治信念和道德意識達成共識社會的對為使人們在思想感情、等方面達成了普遍的社會認同。

      基于以上儒家對于君子型人格培養(yǎng)的思想理念,結合當前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重法律輕倫理、重道理輕忠恕、重價值輕義利等不良傾向,我們應該進一步吸收儒家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確立以內圣為主的君子型人格的培養(yǎng)。

      (一)注重倫理道德教育

      儒學的核心是“仁”。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一直推薦“仁者愛人”、“和為貴”,強調互相尊重、以誠待人。正如孟子所說的,“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因此,在學校的德育教育中,要培養(yǎng)青少年愛人與尊重別人的意識。另一方面,社會、家庭、學校要尊重愛護青少年,只有受到真正的關懷,人格受到尊重,青少年才能“以禮存心”,當他們長大進入社會后,才會真正懂得愛人與敬人。倡導仁愛精神,有助于克服當代社會生活的某些困境,化解現(xiàn)代化過程中產(chǎn)生的日益嚴重的人際、文化、價值觀念上的種種沖突和生態(tài)危機、社會危機、道德危機等等社會現(xiàn)實問題的挑戰(zhàn)。同時,傳統(tǒng)的倫理道德是我國歷史上家庭教育的基本內容。它是以“孝悌”,即孝敬父母,敬愛兄弟為根本,用來規(guī)范人的行為的準則。

      (二)加強忠恕教育

      儒家“忠恕”思想的以己度人為認識他人提供了一把鑰匙。在思想教育中教育者若能以己度人,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將自己置于與己迥異的教育對象的心理位置上去觀察、體驗和思考問題,就可以洞察教育對象接受教育的最佳心理狀態(tài),有的放矢地開展教育工作?!爸宜 狈椒ㄒ笕藗兛朔宰晕倚睦砦恢脼橹行牡膬A向??鬃佣沤^了四種毛病——“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即他不憑空妄測,不絕對肯定,不固執(zhí)己見,不自以為是。這些就是反對以自己的好惡為取舍標準。這四種毛病是人際交流中容易犯的,教育者也應引以為戒。如果教育者總以自我心理位置為中心,以自己的主觀好惡為取舍標準,不管對方的心理要求,必然會障礙雙方思想和情感的交流,思想教育就很難奏效?!爸宜 狈椒▽⒁约憾热撕鸵匀硕燃航Y合起來,對思想教育有一定的借鑒意義。教育者在以己度人的同時還要善于以人度己,經(jīng)常反躬自問:對教育對象是否真心誠意,盡心盡責,注意教育對象對自己言行的心理反饋,通過反饋信息及時調整和改進教育方法,以尋求教育手段與教育對象的最佳結合點,提高思想教育的效果。

      (三)加強誠信教育

      要注意強化誠信教育課程教育。除了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鄧小平理論”等有關必修課程中強化誠信教育的有關內容外,還可以根據(jù)學校自身特點,把有關誠信教育的內容融入有關專業(yè)課程的講授中,把人文素質教育的內容滲透到教學中,力爭用先進的知識文化教育新一代青少年。同時,要增開一些有助于青少年文化素質教育的選修課,加強對青少年誠信道德的理論教育和法制教育。要使青少年明白誠實既是個人道德行為的基礎和道德修養(yǎng)的前提,也是公民道德修養(yǎng)的基本規(guī)范。

      要充分了解青少年的誠信現(xiàn)狀,擬訂具有特色的誠信教育活動。高校進行誠信教育,首先應在學校層面開展全面的誠信調查活動,找準存在的問題,為學校有效開展誠信教育提供第一手材料。在此基礎上,擬訂出具有本校特色的誠信教育活動,使學校誠信教育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梢葬槍Σ煌昙壍那嗌倌觊_展相應的誠信教育活動,如在低年級青少年中通過組織開展“誠信”特色團日、誠信演講、誠信語錄等活動,啟迪青少年的誠信意識,使青少年深入理解誠信的內涵,真正認識到誠信對個人和社會的重要性,從而樹立誠信觀念,自覺地按照誠信要求來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

      (四)加強義利觀教育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利益主體的多元化與利益關系的復雜化使得義利關系越來越復雜。由于青少年個體道德修養(yǎng)和道德境界的差異性,導致義利觀的差異性。青少年有四種義利觀的選擇:重利輕義的義利觀;尚義輕利的義利觀;義利統(tǒng)一的義利觀;義利統(tǒng)一,以義為先的社會主義義利觀。

      道德認識是品德發(fā)展的基礎和前提。青少年對義利觀的選擇,取決于他們對義利觀的認識程度的高低。錯誤的認識,導致錯誤的選擇。所以,青少年在人生健康成長的關鍵時刻,對義利觀的選擇尤為重要。社會主義義利觀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應是青少年的首要選擇。社會主義義利觀的核心問題實質上如何處理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的關系。個人對自身利益的追求必須以兼顧并不損害他人、集體、個人三者利益和諧一致作為基本價值導向。這就要求,不但要讓青少年明白在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活動中應該做到取利懷義、見利思義、義利兼顧,在追求和實現(xiàn)個人利益的同時學會考慮和照顧他人和社會的利益的教育。還要對他們進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和集體主義、革命功利主義、唯物主義物質利益觀、經(jīng)濟倫理教育。

      三、儒家“正己正人”、“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及其借鑒意義

      “教化”思想始終是儒家中“育君子、化小民”的首要路徑。《學記》中就明確提出為“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學”,強調要通過“教化”為方式來引導人們正己修身、不斷自省,以達到慎獨、自尊尊人的理想人格??鬃釉疲骸暗乐哉?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盵10]孔子將“齊之以禮”的“教化”方式視為促使民眾馴服的首選途徑。與此同時,儒家在強調“教化”的基礎上,還特別推崇“內圣外王”之道,主張通過君子對小民的感化和影響來形成“上行下效,捷于影響”[11]的教育格局。所謂“內圣”是指君子嚴于律己、自我修身;“外王”是君子布德于民,用自己的德行修養(yǎng)來取信于民?!皟仁ァ迸c“外王”從內化與外化的視角將“禮義教化”與“滲透教化”有機結合為一體,充分認識到了君子高尚德行的表率和感化作用。正所謂,“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12],孔子對“風吹草偃”這一教育方式的總結亦是對“內圣外王”的最好詮釋。在具體實踐中,儒家還將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貫穿思想政治教育其中。譬如,孔子曾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13]孔子認為德行的布施者本身起著的“言傳身教”和率先垂范的作用,他們的言行操守在潛移默化、潤物無聲中影響著人們的價值觀念和道德選擇,因而,教育者要發(fā)揮“正己修身”、“以德化民”表率功效。

      (一)“正己正人”的教育方法

      1.修身而治人——思想政治教育者應具備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并以此感召被教育者,從而在管理范圍內形成整體一致、健康向上的價值取向。

      只有當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具有了一致的健康的價值取向和共同的長遠的奮斗目標時,才可以說這是一個運行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道德修養(yǎng)問題對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來說,絕不是一個空洞的教條。一個“正己”的教育者,他所處的位置以及他所具有的美德使他產(chǎn)生了載有威信的人格感召力,因此他能夠“正人”,有了這樣的影響,青少年也逐漸形成健康向上的同一價值取向,“正己正人”的格局自然渾成 ,自覺、自律、自愛便成自然之舉。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但又是深遠的。

      2.上行而下效——在良好道德修養(yǎng)的引導下,教育者更應身體力行,率先垂范,躬身實踐,不負眾望。

      教育者的表率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而這種表率作用并不流于口頭和形式。許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長期的策劃、布置和安排的工作呈式中不知不覺把自己擺在了指手畫腳的位置,逐漸脫離了實踐的第一線,這是十分有害的習慣。“上行而下效”,當自己的艱苦努力贏得眾人的賞識并引以為范,必然觸動被教育者檢點自己的行為,不斷靠近教育者的要求。教育者的身體力行、率先垂范絕不是去做一些無關痛癢、點點滴滴的小事,“正己”中的”正”全面理解的話,應包括高尚的道德、出眾的能力和總領全局的實踐精神。具有高尚道德的教育者使人敬重,產(chǎn)生人格感召力,從而激勵被教育群體“正”其所想和所為;既有高尚的道德又有出眾的能力的教育者不僅使人敬重,而且令人欽佩,會一定程度上促進被教育群體整體水平的提高。

      (二)“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青少年思想政治品質的形成和發(fā)展是有序的,逐步深化的。隨著年齡的增長,道德知識的積累,行為的強化,體現(xiàn)出從低到高,由淺入深的進程。鑒于此,我們應根據(jù)青少年的身心特點,構建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以日常行為規(guī)范訓練為基礎,相互貫通的思想品德教育系列。

      青少年不僅在文化知識的學習上存在著好、中、差的不同層次,在思想道德品質上也同樣存在著不同層次。對道德品質好中差不同層次的青少年,要依據(jù)德育大綱提出的目的要求,著眼面向全體,進行分類設計,實施分層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對思想品德處于中上位置的青少年,注重社會理想價值觀念的教育。對后進生的教育,要進行理想價值觀念的教育,按照循序漸進和可接受性原則,首先應從他們的行為規(guī)范抓起,以貫徹《日常行為規(guī)范》為中心,實行“學和行”的有機結合教育,使他們熟悉“知”,領會規(guī)范要求,同時,抓訓練,見行動,并努力增強其自律能力。

      注釋:

      ①《顏元集》

      ②《論語·子罕》

      ③《孟子·盡心上》

      ④⑤《孟子·滕文公下》

      ⑥《易·系辭上》

      ⑦⑧《論語·而學》

      ⑨(13)《論語》

      ⑩《論語·為政》

      (11)《四書章句集注·大學章句》)

      (12)《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大學章句》

      B222

      A

      1008-8091(2011)02-00102-05

      2011-04-20

      西華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四川南充,637002

      呂 正 (1987-),男,山東聊城人,西華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

      楊紅香)

      猜你喜歡
      義利觀教化教育者
      張慧萍:做有情懷、有溫度的教育者
      工會博覽(2023年1期)2023-02-11 11:57:46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孔子義利觀內涵探析——以《論語》為中心
      義利觀教育:黨員領導干部作風建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孔雀東南飛》女德教化主題探析
      與兩位美國音樂教育者的對話——記于“2015中國音樂教育大會”
      古希臘悲劇的教化旨歸探析
      孔子義利觀的現(xiàn)代文化傳播意義 張人之
      新聞傳播(2015年22期)2015-07-18 11:04:06
      道德教育者專長性的失落與重構
      探索(2013年4期)2013-07-24 08:56:42
      文藝育人 教化入心
      中國火炬(2009年5期)2009-07-24 14:26:34
      绩溪县| 四子王旗| 阳山县| 赣州市| 正蓝旗| 于田县| 台前县| 右玉县| 略阳县| 泸溪县| 溧阳市| 两当县| 夏津县| 兴和县| 安宁市| 新余市| 元氏县| 武隆县| 瓦房店市| 新密市| 康乐县| 马山县| 芮城县| 镇雄县| 墨江| 温宿县| 开平市| 西和县| 无棣县| 丹棱县| 尉犁县| 和顺县| 石首市| 威远县| 阳江市| 五指山市| 富民县| 林甸县| 岱山县| 乌海市| 大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