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中紅
(沈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沈陽110034)
淺談日本動漫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蘇中紅
(沈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沈陽110034)
日本動漫因其制作精美、題材廣泛且符合初中生心理發(fā)展的特點而被初中生廣泛接受。一方面,日本動漫對初中生的感知覺、思維以及意志力有著正向的引導;另一方面,觀看動漫過多地占用時間、混淆虛擬與現(xiàn)實,以及暴力、色情等不良內(nèi)容的滲透又極大地影響著初中生的心理健康。
日本動漫;初中生;心理健康
“動漫”一詞如今早已為公眾所熟知,它主要指動畫和漫畫的合稱與縮寫。我國20世紀50—80年代是動畫的輝煌時期,產(chǎn)生了《大鬧天宮》、《牧笛》、《哪吒鬧?!返纫幌盗袃?yōu)秀的動畫作品。但是進入80年代后期,尤其是電視機的普及,使得廣大青少年對動漫的需求急劇增長。而我國的動漫產(chǎn)業(yè)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個完善的運營模式。雖然國家近年來加大了對國產(chǎn)動漫的扶植力度,同時我國也產(chǎn)生了諸如《喜羊羊與灰太狼》、《秦時明月》、《風云決》等廣受好評的動漫,但仍然滿足不了國內(nèi)巨大的市場需求。于是以日本和美國為代表的動漫作品大量涌入我國。而由于地緣文化的相似性,日本動漫更受我國初中生的喜愛。
據(jù)對北京、天津、上海以及昆明的初中生抽樣調(diào)查顯示:在我國初中生所喜愛的動漫作品中,日本動漫所占的比重達到了67.3%,而國產(chǎn)動漫作品只占到了19%[1]。另外很多家長不理解,為什么自己的孩子都已經(jīng)上初中了卻還整天熱衷于看動畫片。那么為什么日本動漫對我國初中生會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日本動漫制作精美、題材廣泛
雖然日本的動漫以二維為主,制作也不如美國動畫那樣精細,但日本動漫普遍畫面唯美,人物形象設計上或亮麗多姿或小巧可愛,極符合中學生的審美需要,例如,動畫大師宮崎駿的《哈爾的移動城堡》中畫面及情景的渲染都很到位。作為中學生已經(jīng)能夠掌握三維空間的相互關系和圖形的透視關系,雖然初中生的感知活動帶有一定的偶然性和盲目性,但到了中學階段,學生的獨立性、自覺性明顯增強,逐步學會了有目的地進行觀察,所以會選擇自己喜愛的動漫并且堅持看下去。另外,日本動漫的題材非常廣泛,常見的有熱血格斗類,即以格斗情節(jié)推動故事發(fā)展,主要講述主角戰(zhàn)勝敵人實現(xiàn)理想的故事,如《火影忍者》、《七龍珠》、《家庭教師》等;運動類,主要講述某一項體育運動,以主人公在比賽中的成長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如《灌籃高手》、《網(wǎng)球王子》、《足球小子》、《棋魂》等;機械戰(zhàn)斗類,以宇宙中的機械戰(zhàn)爭為主,如《機動戰(zhàn)士高達》、《叛逆的魯魯修》、《超時空邊塞》等;少年生活類,以描寫溫馨浪漫的少男少女情感為主,如《草莓100%》、《水果籃子》、《好想告訴你》等;幽默搞笑類,如《亂馬》、《銀魂》、《蠟筆小新》等;偵探推理類,主要描寫主人公用非凡的智慧進行推理,進而將罪犯繩之于法,如《名偵探柯南》、《推理之絆》、《少年金田一事件簿》等;魔幻類,主要敘述主人公戰(zhàn)勝魔鬼或運用魔法戰(zhàn)勝邪惡勢力進而拯救世界的故事,如《黑之契約者》、《犬夜叉》、《噬魂師》等[2]。無論是愛靜還是喜動,初中生們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動漫。再次,日本動漫情節(jié)緊張,故事扣人心弦。每部動漫中敘述的故事都有起因、發(fā)展、高潮以及結(jié)局,富有張力的劇情配以絢麗的畫面,將初中生們的眼球牢牢吸引。
(二)動漫符合中學生自我意識發(fā)展的階段
初中時期自我意識發(fā)展開始變得清晰、自覺了,開始意識到自己與他人、集體的關系,意識到自己的內(nèi)心活動,開始想到自己,開始發(fā)現(xiàn)自己。而正是這時,他們會發(fā)現(xiàn)動漫中的主人公也正被這些問題所困擾著,于是共鳴便產(chǎn)生了。而進入中學后期,自我意識的發(fā)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其特征是把原來外部的認識活動轉(zhuǎn)向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開始探索自己的內(nèi)心活動。這時他們對自己的思考主要集中在:自己的外貌形象;父母、老師、同學對自己的看法、建議和期望。自己以往的成敗經(jīng)驗;自己目前的情況;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條件及其限制;自己對未來的展望。即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我希望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在這個主題之下自我意識分化為理想我(主體我),現(xiàn)實我(客體我),也就意味著自我矛盾的產(chǎn)生,中學生們不斷地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分析、自我評價,把“現(xiàn)實的我”與“理想的我”加以比較,由于“現(xiàn)實的我”一般總落后于“理想的我”,二者間的矛盾和距離會使他們感到很痛苦,并產(chǎn)生強烈的內(nèi)心情緒體驗,而進入了內(nèi)心的動蕩不安,情緒體驗錯綜復雜的時期。但這些變化他們卻不愿意告訴別人,加之一些人不能正確地對待他們,這就導致了心理上的閉鎖性,從而遠離同伴而選擇整日待在家中以動漫中那些年齡相仿的角色為伴。中學生隨著生理的急速發(fā)育,心理上的成人感也隨之增強,認為自己已經(jīng)長大成人,要擺脫家長和他人的監(jiān)督約束,要求獨立自主。即在心理上割斷對父母的依賴關系,也就是所謂的“心理斷乳”,但實際上這種心理上的斷乳不完全,他們雖然有獨立的愿望和意識,但不能真正做到。因為他們在經(jīng)濟上還要依賴家庭,自己又無相關的社會經(jīng)驗,面對復雜的社會問題還要請教成人,由于客觀上的理想與現(xiàn)實相差太大而達不到要求。這時他們就會尋求動漫,在動漫這個虛擬的世界中背景設定幾乎與他們的現(xiàn)實生活別無二致,其中的主人公同樣討厭枯燥的學習生活,同樣有著異乎尋常的夢想。所不同的是動漫中的人物卻能夠通過神奇的能力實現(xiàn)那些看似不能實現(xiàn)的夢想。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們雖然作為看客卻有著身臨其境的感受,將自己與主人公的命運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伴隨著主人公的成功,中學生們自身也得到了補償性的滿足。
(三)動漫成為同齡人交流的必需品
在中學生成長階段,如今的動漫為他們提供模仿學習的意義已退居其次,取而代之的是交流娛樂的重要性,而這種交流直接關系到中學生的交友問題。前蘇聯(lián)的心理學家科恩等人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男女青年都喜歡與自己的同齡人成為好朋友(年齡相差1~2歲)。其中男青年希望與同齡人交朋友的占75%~85%??梢娭袑W生們的朋友圈仍然局限在同學之間。另外,根據(jù)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有歸屬和愛的需要。中學生們渴望自己被集體認同,渴望有自己的朋友圈從而獲得歸屬感。尤其對中學生這類習慣站在潮流前端的人群而言,動漫文化已成為其標新立異的象征。如果誰沒有看過《火影忍者》、《海賊王》、《死神》,誰不知道黑崎一護、漩渦鳴人、喬巴,誰就會被排斥在群體之外,失去了和更多伙伴交流的話題,于是在這種群體壓力下,從眾心理起了主導作用,越來越多的中學生開始或主動或被動地接觸動漫,接受動漫文化。最后,現(xiàn)在的中學生為90后一代的獨生子女,父母忙碌,周圍環(huán)境封閉,缺少玩伴,而動漫以其輕松幽默的娛樂功能和貼近生活構(gòu)思嚴謹?shù)膶憣嵐δ軡M足了中學生成長中的情感陪護需要,以致很多中學生步入成年后仍對動漫有著很深的情結(jié)。
人們對動漫本身的吸引力關注并不大,畢竟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家長們較為關注的是動漫對初中生的各種影響。近年來關于動漫觀賞的利弊之爭也愈演愈烈。下面就讓我們看一下動漫對中學生們的心理與行為到底有哪些積極影響,又有哪些消極方面。
(一)對初中生心理的積極影響
1.有利于中學生觀察力、思維、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觀察是知覺的一種途徑,知覺具有選擇性、整體性、理解性、恒常性[3]。有效的觀察以感知覺能力的成熟為基礎。感知覺能力發(fā)展的最佳年齡為10~17歲。由于知覺的選擇性和整體性的特征,人們在觀察中常會聚集重點,忽視細節(jié);重視外顯特征,忽視隱蔽特征;重視感興趣的東西,忽視不感興趣的事情。因此,培養(yǎng)觀察的精細性首先要與培養(yǎng)細致、耐心的性格特點相結(jié)合。其次要掌握合理系統(tǒng)的觀察方法。如從整體到部分或從部分到整體地觀察,按照一定的空間順序或時間順序進行觀察等等。而動漫中場景連續(xù)逼真,或現(xiàn)代氣息濃厚的繁華都市,或充滿原始氣息的山林河澤。這些場景按順序以動漫中特有的慢節(jié)奏一一展現(xiàn)于觀眾面前,引導學生在明快的色彩中體會空間與時間。在人物的語言、表情、動作方面,動漫中人物語言簡潔,以便學生們有更多的時間去觀察,這能夠促進觀察全面性的培養(yǎng),夸張的表情對中學生觀察的準確性培養(yǎng)極為有利。在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方面,初中生的抽象思維雖開始占優(yōu)勢,但在很大程度上尚屬于經(jīng)驗型了,仍需要感性經(jīng)驗的直接支持,中學后由于學習活動、社會生活、人際交往都發(fā)生本質(zhì)變化,促使中學生的辯證思維得到快速發(fā)展。中學階段是辯證邏輯思維從迅速成長到初步掌握的關鍵期。在辯證概念、辯證判斷、辯證推理三個方面,辯證推理的發(fā)展水平最低。例如中學生在說明一般道理時,雖然也說些“一分為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之類的辯證用語,但一接觸實際問題和某些社會現(xiàn)象,則經(jīng)常會暴露出由于缺乏辯證觀念造成的思想方法上的偏頗或執(zhí)拗。而中學生所觀看的動漫已經(jīng)不是兒童期中單一主人公以及善惡分明的故事情節(jié),例如,日本動漫《機動戰(zhàn)士高達》系列講述的是地球聯(lián)邦政府和宇宙殖民地之間的一場征服戰(zhàn)爭,但它以復雜的情節(jié)和錯綜的人物關系,擺脫了單純的善惡兩元論路線。在動漫主題深化的同時也利于引導中學生用辯證的思維去分析問題。另一些偵探類動漫如《名偵探柯南》則通過每集的故事線索追尋,鍛煉了學生們的推理能力。另外,在動漫觀賞中學生們的想象力也得到了擴展。中學生的想象,大多是有意識、有目的的。隨著知識的增長,中學生的想象從兒童的模仿性、再現(xiàn)性逐漸過渡到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動漫的世界中,遨游太空、特異功能等各種不可思議之舉似乎都順理成章,這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們的想象力。動畫大師宮崎駿曾經(jīng)說過:“動畫是一個如此純粹、樸素,又可讓我們貫穿想象力來表現(xiàn)的藝術(shù)……它的力量不會輸給詩、小說或戲劇等其他藝術(shù)形式?!?/p>
2.能促進初中生確立人生目標,有利于學生們戰(zhàn)勝挫折,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中學生正處于人生的黃金時期。生理上身體迅速發(fā)育,記憶力不斷提高,心理上也逐漸成熟。同時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標,并決定向著目標邁進,但這一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各種各樣的挫折出現(xiàn)在學生們的面前。例如異地求學的孤獨,中考的壓力與抉擇。因此學生們常會有一種強烈的無助感以及對未來的恐懼感。他們普遍掙扎在現(xiàn)實和理想的矛盾中,一面努力尋找長遠目標和短期利益的平衡,一面渴望尋求人生和理想的答案。而日本動漫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它提倡堅持一個不變的夢想,只要付出努力就能取得勝利,讓掙扎在矛盾中的初中生獲得精神的力量[4]。另外,我們知道沒有哪個人天生就有堅強的意志,初中生們要想在將來有所成就,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目標就需要培養(yǎng)自己的堅強意志。而動漫在這一過程中無疑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動漫中的主人公大多與中學生年齡相仿,有著各自的人生夢想,在追尋夢想的過程中以驚人的毅力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而逐步實現(xiàn)目標。如深受中學生們喜愛的《灌籃高手》、《棋魂》、《火影忍者》等一系列勵志類動漫中的主人公在自我成長的過程中也給初中生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3.利于初中生培養(yǎng)同伴之間真摯的友誼。朋友關系是一種忠誠可靠的人際關系,是我們交往過程中最積極、最富建設性的同伴關系。進入中學,學生們的主動性、自覺性大大提高,有了自己的思維方式,父母、老師的話不再是唯一的行動準則了,然而學習競爭的壓力,與家長老師之間的代溝,現(xiàn)實與理想的矛盾,都可以成為他們不安煩惱的因素,使學生們變得心灰意冷甚至絕望。這時朋友安慰的話語、真誠的幫助可以緩解他們內(nèi)心的重負,助其戰(zhàn)勝困難,戰(zhàn)勝挫折。然而中學生畢竟處于青少年時期,擇友不慎,朋友之間的誤解、摩擦等不良因素的存在使中學生們的友誼蒙上一層陰影。但是一些動漫作品如《海賊王》,特別強調(diào)同伴間真摯的友誼以及如何化解朋友間的矛盾,并且提倡“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集體主義精神,這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們實施了正強化。
(二)對初中生心理的消極影響
1.過多占用學生的課余時間。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日本動漫以其獨特的魅力征服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學生,大家觀看動漫的熱情居高不下。雖然國家廣電總局嚴格限制了日本動漫的播放時間以及播放內(nèi)容。但是隨著家用電腦及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學生們不必在固定的時間守在電視機旁觀看那每天播出一集的幾部動漫。現(xiàn)在學生們可以快速地在相關網(wǎng)站上下載視頻,觀看各種動漫作品,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日本動漫大部分為每周放送一集的連載動漫。連載時間長得驚人,到今年為止,學生們熟悉的《火影忍者》已連續(xù)放送到了四百多集,故事仍在繼續(xù)。而其他完結(jié)動漫也從幾十集到幾百集不等,且網(wǎng)絡上資源極為豐富。而中學生的業(yè)余時間又有限,根本不可能將其一一看完。所以許多學生“爭分奪秒”地在家中觀看動漫,無暇顧及學業(yè),更是無心與朋友外出散步、溝通。以致這部分人群擁有了兩個專有名詞:“宅男”、“宅女”,即整日待在家中看動漫打游戲的人。但是我們知道人是社會的人,只有融入社會、集體中才能夠身心健康地成長。那些整日沉迷于動漫的中學生們既不積極鍛煉身體,又不與人交流,逐漸變得孤僻,久而久之便會身心俱疲,荒廢學業(yè)而進入惡性循環(huán)。
2.過度沉迷導致脫離現(xiàn)實。日本動漫以少年向和少女向為主。其中少女動漫畫風唯美,主人公是清一色的帥哥、美女,主題都與愛情有關且大多為校園戀情。也有一部分以古代神話為線索,故事貫穿古今,情節(jié)浪漫動人。進入中學階段,隨著生理上的日趨成熟,男女生之間關系有了新的特點,雙方都意識到了性別的問題,對異性產(chǎn)生興趣,并希望接近異性,渴望純真的愛情。但是在最初階段,這種興趣卻以相反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即對異性表現(xiàn)出一種漠不關心的態(tài)度。加之于學業(yè)的繁重,家庭學校的禁止,而將這種對愛情的向往隱藏于心,但學生們卻可以通過動漫中那些俊男靚女的傳奇愛情故事,來彌補自己對愛情的向往。他們幻想有一天自己遇到心目中的白雪公主或白馬王子。在百度貼吧中“你希望娶(嫁)哪個動漫人物的”的調(diào)查中,回帖人數(shù)大大超過了其他主題。女生們大多希望嫁“卡卡西”、“鹿丸”(《火影忍者》中角色)和“犬夜叉”(《犬夜叉》中主角),而男生們大多想娶“雛田”(《火影忍者》中角色)。這種遐想無疑會影響學業(yè)。另外,近乎完美的愛情幻想遠離現(xiàn)實,對學生們未來的愛情之路不無影響。少年動漫有許多表現(xiàn)形式,如體育競技類、熱血格斗類、科學幻想類。但無論哪一種都包含有極為夸張的元素,賦予故事中人物以神奇的力量,使其成為萬人崇敬的偶像,而這正與中學男生的心理不謀而合,他們雖值青少年卻以成人自居,想做出一番“轟轟烈烈”的壯舉。
3.暴力、色情以及其他不良行為的模仿。由于中學生們對動漫的過度迷戀,動漫中的人物極易成為學生們模仿的對象。這其中包括裝束、言語、行為、嗜好在內(nèi)的相關方面。動漫中人物造型現(xiàn)代感十足,衣著時尚、另類。例如風靡一時的動漫《NANA》中雖然講述的是追尋夢想的少男少女們的故事,但其中無節(jié)制地吸煙、飲酒內(nèi)容俯拾皆是,這無形中向中學生們傳遞了一個信息:這種無拘無束的日子才是享受,這種生活方式才是現(xiàn)代,這恰恰滿足了其對成人感的需要。暴力場面在動漫中極為常見,不僅少男動漫,就連少女動漫中也充斥著戰(zhàn)斗場面。尤其日本動漫中,一人揮刀間無數(shù)人瞬間倒地,血濺當場的情景已經(jīng)司空見慣。而施暴者或外型俊朗或單純可愛,有人稱其為“暴力美學”,它是指發(fā)掘、夸飾強力美學中強力審美形式的一個美學分支,它側(cè)重強力視聽的審美趣味和形式的探索。人有不同的審美需求,包括對力量的追求,人的力量可以作為審美對象被納入到藝術(shù)中。但如果對破壞性的力量百般推崇,就會產(chǎn)生通常意義的暴力作品[5]。從精神分析角度來看,中學生對暴力作品的推崇與心理欲求直接相關,由于生存與競爭,人在本能上有一定的攻擊傾向。中學生的這種傾向在學習的壓力下被壓抑起來,而通過觀看動漫中的暴力場面得到一定的宣泄。但是動漫世界畢竟不同于真實生活,無論是惡人所為,還是英雄之舉,卡通人物都不必承擔相應的后果。然而中學生正處于青少年時期,判斷能力尚不成熟,極易由于模仿而作出犯罪行為。且長久地觀看暴力場景,會變得內(nèi)心麻木,毫無同情之心。前幾年動漫《死亡筆記》熱播后,市場上各種標有“死亡筆記”字樣的筆記本隨處可見。一位中學生的母親無意中發(fā)現(xiàn)筆記中寫下的名字竟然是女兒的好朋友。另外,動漫中女性人物形象大多為清純可人的小女孩,同時又有著成熟女性的身材,這對于性意識還處于朦朧期的中學生來說迷惑性極大,易于形成中學生的性幻想甚至滋生性犯罪。
4.不利于中學生愛國主義及民族心理的發(fā)展。我國動漫產(chǎn)業(yè)雖然起步并不晚并且曾一度取得輝煌成績,但由于種種原因,如今的國產(chǎn)動漫遠遠落后于美國、日本。雖然近年來《秦時明月》、《風云決》、《喜羊羊與灰太狼》等為國產(chǎn)動漫增色不少,但其影響力還不足以動搖美日動漫在國內(nèi)的影響力。今天的中學生們是伴著日式動漫成長起來的。提到日本他們會毫不猶豫地說出櫻花、富士山、武士、和服、壽司、搖滾等一系列有代表性的詞語,而這些幾乎在所有日本動漫中都能找到影子,他們在動漫中接觸的日本是一個有著碧水藍天、武士道精神以及時尚男女的國家,這無一不彰顯著日本民族文化獨特的魅力,大大加強了我國中學生對日本文化的認同感,同時忽視甚至排斥我國這片擁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土地[6],而一個心理健康的中學生應具有最基本的愛國熱情。
針對以上日本動漫對初中生影響的利與弊,我們應該趨利避害,這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并不是學?;蛘呒彝畏矫婢湍軌蚪鉀Q的。首先國家應繼續(xù)加大對國產(chǎn)動漫的扶植力度,開發(fā)出適合初中生觀看的動漫,使國產(chǎn)動漫不再是幼兒的專屬產(chǎn)品。其次,學校也應該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們課余時間有足夠的活動可以參與進去,培養(yǎng)初中生多方面的興趣,而不是將大部分的時間都留給電視和電腦。另外,家長也應加強與孩子的溝通,以疏代堵。在了解孩子觀看原因的基礎上從積極方面加以引導,如果只是強行禁止,則可能引發(fā)孩子的逆反。
總之,日本動漫是一把雙刃劍,而初中階段又是人生的關鍵期,我們要運用好這把劍,讓初中生們健康地度過這一時期。
[1]董小蘋,王叢彥.青少年動漫愛好現(xiàn)狀調(diào)查[J].當代青年研究,2008,(9).
[2]牛晶晶.動漫中暴力內(nèi)容及其對初中生攻擊性的影響[D].開封:河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3]彭聃齡.普通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4]姚悅月.友情、努力、勝利:日本少年動漫在當代青少年成長中的影響[J].青年文化,2010,(1).
[5]王健.現(xiàn)代動漫電影中的暴力美學[J].電影評介,2007,(10).
[6]張哲.關于日本動漫熱的冷思考[J].科學教育,2008,(3).
The Effects of Japanese Animation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SU Zhong-hong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s,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034,China)
The Japanese animation is widely accepted by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 for its nice creation,extensive themes and according with the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character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On the one hand,the Japanese animation gives active guidance to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he aspects of sensation,perception,thinking and willpower.On the other hand,watching animation occupies a lot of time,creates the confusion of the virtual and the real,and it also has inappropriate content like violence and pornography,all which bad to the mental health of the junior high student.
the Japanese animation;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mental health
B844.2
A
1001-7836(2011)10-0117-04
10.3969/j.issn.1001 -7836.2011.10.045
2011-04-11
蘇中紅(1986-),女,遼寧沈陽人,應用心理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從事教育心理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