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成
案例:
2010年夏天,農(nóng)民張學文的兒子在西安因車禍受傷住院,張學文夫婦到西安去看兒子。這時候正趕上夏收季節(jié),同村農(nóng)民劉志義眼看張學文家的麥子無人收割,要造成損失,于是就花錢雇人將張學文的麥子收割并打碾完畢,保管起來。張學文夫婦從西安返回后,對劉志義表示感謝,但是當劉志義提出要他償還雇請民工的費用時,他卻拒絕支付。為此,劉志義向法院起訴,法院經(jīng)審理后作出判訣,由張學文支付給劉志義雇人為他收麥子的正當開支。評析:
在此案中,劉志義的的這種行為在民法上就稱為無因管理。所謂無因管理,就是指沒有受他人的委托,也沒有法律上規(guī)定的義務(wù),但是為了避免他人的財產(chǎn)受損失,自覺的為其服務(wù)或者管理的行為。無因管理具有如下法律特征:一是管理的是他人的事務(wù)。二是為了他人的利益。如果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比如,管理事務(wù)是為了自己索取高額報酬或者借機進行敲詐勒索,那是一種侵犯他人所有權(quán)的違法行為。三是沒有法律上的義務(wù),又沒有受張學文的委托,而是一種自覺的主動的行為。我國《民法通則》第93條規(guī)定:“沒有法定的或者約定的義務(wù),為避免他人利益受損失進行管理或者服務(wù)的,有權(quán)要求受益人償付由此而支付的必要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