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冬梅 王群 郭道華 師佩蘭
更昔洛韋為新型抗病毒藥,是1種2'-脫氧鳥嘌呤核苷酸的類似物,其進入細胞后由病毒的激酶誘導生成三磷酸化物,競爭性抑制病毒DNA聚合酶終止病毒DNA鏈增長[1]。甲硝唑為硝唑類衍生物,臨床上主要用于治療各種厭氧菌感染以及難辨梭狀桿菌引起的假膜性腸炎。臨床上常根據(jù)治療需要將注射用更昔洛韋與甲硝唑氯化鈉注射液配伍使用,二者能否直接配伍使用尚未見有文獻報道。筆者參考有關文獻,對二者在常溫20℃下配伍后的混合液進行了穩(wěn)定性考察,以期為臨床直接配伍使用提供實驗依據(jù)。
1.1 儀器 TU-1901型雙光束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計(北京普析通用儀器有限責任公司);FA-2004N型電子分析天平(上海精密科學儀器有限公司);PHS-3C型PH計(上海雷磁儀器廠);HHS-214型電熱恒溫水浴鍋(江蘇省醫(yī)療器械廠);干濕溫度計。
1.2 試藥 更昔洛韋對照品(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批號100380-200301,供含量測定用,50 mg),甲硝唑對照品(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批號0191-9603,供含量測定用,20 mg),注射用更昔洛韋(無錫凱夫制藥有限公司,批號0912136,規(guī)格0.25 g/支),甲硝唑氯化鈉注射液(安徽環(huán)球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批號c100527A,規(guī)格100 ml/0.5 g)。
2.1 測定波長的選擇 精密稱取更昔洛韋和甲硝唑對照品適量,分別置于50 ml量瓶中,加0.9%NS制成含更昔洛韋13.92 μg/ml和甲硝唑 19.08 μg/ml的溶液,用 0.9%NS 為空白對照,分別在200~350nm波長范圍進行掃描,紫外掃描光譜見圖1。
圖1 甲硝唑和更昔洛韋紫外掃描復合
由圖1可見,甲硝唑和更昔洛韋分別在320nm和250nm波長處有最大吸收,與文獻報道基本一致[2,3]。因為在320nm波長處,更昔洛韋沒有吸收,所以甲硝唑的含量測定可以采用單波長法,測定波長為320nm。在252nm處兩種藥物的紫外吸收相互干擾,所以更昔洛韋的含量測定采用雙波長等吸收法,測定波長為252nm,參比波長為274nm。
2.2 標準曲線繪制 精密稱取更昔洛韋對照品17.40 mg,置于50 ml量瓶中,用0.9%NS稀釋至刻度搖勻,備用。精密量取此液 0.5、1.0、1.5、2.0、2.5 ml置于 50 ml量瓶中,用0.9%NS稀釋至刻度,搖勻,得質量濃度為 3.48、6.96、10.44、13.92、17.40 μg/ml更昔洛韋對照品溶液。在 252nm和274nm波長處測吸收度(A)值,以△A對質量濃度(C)作回歸方程,得C=76.10732△A-0.00745(r=0.9999,n=5)。精密稱取甲硝唑對照品15.90 mg,置于50 ml量瓶中,用0.9%NS稀釋至刻度搖勻,備用。精密量取此液0.5、1.0、2.0、3.0、4.0 ml置于50 ml量瓶中,用0.9%NS稀釋至刻度,搖勻,得質量濃度為 3.18、6.36、12.72、19.08、25.44 μg/ml的甲硝唑對照品溶液,在320nm處測吸收度(A)值,對質量濃度(C)作回歸方程,得C=41.48077A+0.19107(r=0.9998,n=5)。上述回歸方程表明更昔洛韋和甲硝唑分別在3.48 ~17.40 μg/ml和 3.18 ~25.44 μg/ml范圍內具有良好的線性關系。
2.3 回收率試驗 精密稱取更昔洛韋和甲硝唑對照品適量,分別制成含更昔洛韋 7.36、11.04、14.72 μg/ml和含甲硝唑6.672、11.676、22.796 μg/ml的系列混合液,按 2.2 項下操作,分別在選定波長處測定吸收度,并將所得數(shù)據(jù)代入回歸方程后計算回收率,結果見表1。
表1 更昔洛韋和甲硝唑的回收率(n=3)
2.4 穩(wěn)定性試驗 模擬臨床用藥,精密稱取注射用更昔洛56.9875 mg溶解于注射用甲硝唑氯化鈉50 ml中,制成混合樣品溶液,所得溶液在室溫(20℃)下放置,于0、1.5、2.5、3.5、4.0、5.0 h時觀察溶液色澤變化及其PH值。結果表明,配伍后5.0 h內混合液的顏色為無色澄明液體,無混濁、沉淀及氣體產生,外觀未見改變,PH值無明顯變化。并分別于0、1.5、2.5、3.5、4.0、5.0 h 時精密量取溶液 1.0 ml置于 100 ml容量瓶中,加注射用氯化鈉至刻度,搖勻,再取此液20 ml,置于50 ml的量瓶中,用注射用氯化鈉稀釋至刻度搖勻,備用。分別在各自波長位置處測其吸收度值,代入各自的回歸方程,計算其含量,以0 h的含量為100%,計算其他時間點更昔洛韋和甲硝唑的相對百分含量,結果見表2。表2說明,配伍后含量無明顯改變。在測定吸收度的同時,于200~350nm波長范圍內進行紫外掃描,結果顯示5.0 h內兩藥最大吸收峰無位移,吸收曲線形狀無變化,未見其他吸收峰產生,說明兩藥配伍后化學性質穩(wěn)定,無其他雜質生成。
表2 配伍后溶液pH值和藥物含量變化
筆者在測定配伍液含量時,參考相關文獻[4,5],采用雙波長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消除甲硝唑對更昔洛韋的吸收煩擾,結果令人滿意。此方法原理簡單,操作方便。配伍體系中氯化鈉注射液對測定無影響。試驗結果表明,注射用更昔洛韋與甲硝唑氯化鈉注射液在常溫(20℃)下配伍后5.0 h內穩(wěn)定性良好,可以配伍使用。
[1]陳新謙,金有豫,湯光.新編藥物學,第1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131,132.
[2]熊麗.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更昔洛韋氯化鈉注射液中更昔洛韋的含量.中國醫(yī)藥導報,2009,6(31):40-41.
[3]劉冰.頭孢胺鈉與甲硝唑注射液臨床配伍的穩(wěn)定研究.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09,6(3):127-128.
[4]楊青青.鹽酸洛美沙星與甲硝唑氯化鈉注射液配伍穩(wěn)定性考察.實用藥物與臨床,2008,11(5):321-322.
[5]楊繼章,劉瑞琴,徐秀娟,等.注射用加替沙星與注射用更昔洛韋配伍的穩(wěn)定性考察.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08,28(21):1881-1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