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君
我第一次來海南時,到了???,接著居然就是去昌江的石碌鐵礦。其實,在海南建省以前,海南西部的名氣比東部還大,一是這里有個石碌鐵礦,據(jù)說是中國唯一的富鐵礦,二是這里有個鶯歌海鹽場,華南地區(qū)最大的鹽場,還有尖峰嶺,保存最好的熱帶雨林,還有樂東的南繁育種基地、八所的深水港、西線鐵路等等,這些都是地理課本上提到的。那時的地理課本比較強調(diào)礦產(chǎn)資源、重工業(yè)基地、物產(chǎn)、港口、鐵路之類。對于我們這些原來對海南非常陌生的外地人來說,自然,對海南的了解就主要限于這些課本上提到過的內(nèi)容。而且還是因為同行的一個同學說那兒有生意可做,好像與鐵礦有關(guān)。那個時候的人真是瘋狂,十億人民九億商,我們還是大學生,居然就想到去搞什么鐵礦石。那時,我們確實還不大知道什么文昌、瓊海這些地方,對三亞的了解也主要限于天涯海角以及三亞榆林海軍基地。不過那一次我們沒有失望,我們從石碌坐火車去三亞,看到了我們后來很少看到的風景:平原上大片的耕田、海濱公路、鹽場,還有荒漠似的干旱之地,那里只有仙人掌及很少的松樹。
海南島的西部,包括臨高、儋州、昌江、白沙、東方和樂東,一般人很少去。其實,比起東部、南部的椰風海韻、碧海藍天,西部的風光確實截然不同。可以說如江南之不同于塞北。海南島的西部,倒真有點西部的粗獷、荒涼的味道,但又有很多不一樣之處,畢竟海南島的西部也有海,而且是寬闊的北部灣,正對著還有越南。越南離海南島最近的地方不到100海里。很多人現(xiàn)在還習慣從海南坐豪華郵輪去越南旅游。尤可稱道的是,海南島的西部,從北往南風光多變,宛如展開一幅奇異多姿的畫卷,需得慢慢欣賞,細細體味。
臨高角是瓊州海峽南邊的一塊突出的岬角,三面環(huán)海,約七公里長,離臨高縣城十公里左右。
臨高角岬角頂端有一塊聳起的長250米的礁石深入海的中央,像一條鯨魚一樣插入海里,將海面斷開,一分為二,這種礁石被當?shù)貪O民稱為攔海礁石,將海攔開,確實非常形象。礁石伸入海里將海灘一隔為二,左右卻大不相同,左邊常常風浪大作,飛沙走石,右邊卻風平浪靜,一片沉寂。
臨高角的獨特地形,使之成為南來北往的船只常經(jīng)之地,由此導(dǎo)航成為臨高角的一大功能。臨高角旁有一座屹立海面已百年歷史的古燈塔,建于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至今仍在發(fā)揮作用,是著名的國際航標。
臨高角還是解放海南島的歷史見證。1950年4月17日,一路橫掃打到雷州半島的解放軍,發(fā)現(xiàn)從離??诮鼛资锏呐R高角登陸海南島是最好的選擇。當時國民黨將所謂的主力全部擺在海口白沙門一帶,以為那里海峽距離最近,解放軍會從那里登陸,因此孤注一擲,在那里構(gòu)筑所謂固若金湯的防線。沒想到解放軍早已與瓊崖縱隊聯(lián)系,摸清了海南島的防守情況,采取聲東擊西之術(shù),用木板帆船在臨高角輕松登陸,然后反攻???。臨高角因此成了解放軍解放海南的紀念地,如今還豎立著一座解放海南紀念塑像,與瓊海的紅色娘子軍雕像一東一西,互相呼應(yīng)。
東坡書院位于蘇東坡謫瓊時住過三年的儋州市中和鎮(zhèn)。
中和鎮(zhèn)是海南甚至是華南地區(qū)都不多見的千年古鎮(zhèn),隋代初年,中和成為儋耳郡的郡治,據(jù)傳說,是冼太夫人將郡治移至此地。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稱儋州,州治所在地中和因此成為州城,并一直延續(xù)至20世紀80年代。中和因此成為千年古鎮(zhèn),至今還保存有兩道古城門。
蘇東坡發(fā)配海南島是在宋哲宗紹圣四年(公元1097年),其時東坡年屆六十有二,在惠州已謫居三年,逐漸適應(yīng)流亡生活,并已有“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打算,沒想到再次飛來橫禍,被再貶孤懸海外的瓊州。以風燭殘年流放南蠻之地,東坡的心情可想而知,他在給友人的信中說:“某垂老投荒,無生還之望。昨與長子邁訣,已處置后事矣。今到海南,首當作棺,次便作墓,乃留手疏與諸子,死則葬海外……”
蘇東坡滿懷凄涼地來到海南。在他的眼里,海南島滿目荒涼,在他的筆下,此地生活十分艱難:“問風土疑非人世,食有并日,衣無御冬”;而自然環(huán)境也異常惡劣:“海氛瘴霧,吞吐呼吸;蝮蛇魅,出怒入娛”。這些描述顯然是夸張的,但這是詩人灰色黯淡心境的真實反應(yīng)。但不久詩人的心情就逐步好轉(zhuǎn)了,尤其在純樸的中和小鎮(zhèn)居住時間一長,中和百姓對大詩人異常敬重,為他蓋房子,給他送食物,蘇東坡終于安下心來,并且和周圍的黎民百姓打成一片,詩中常常吟詠當?shù)氐娘L俗人情,如稱贊此地民風淳樸:“市為不二價,農(nóng)為不爭田”,“有酒持飲我,不問錢有無”,詩人甚至頗有現(xiàn)代文明進步意識,在與黎族同胞交往的過程中較早提出了民族平等思想:“咨兒黎漢,均是一民”。
蘇東坡走出了心中陰霾,慢慢地有了新想法,做出了長遠的打算,這就是現(xiàn)在人們還津津樂道的東坡勸學。東坡當年設(shè)帳興學是在他居住的載酒堂。桄榔樹下的載酒堂本就是當?shù)厍嗄昀枳釉坡嗜诵藿ǖ模瑬|坡取名“載酒”,乃取《漢書·楊雄傳》“載酒問字”的典故之意。中和在東坡先生教導(dǎo)下,漸漸出現(xiàn)了書聲瑯瑯、弦歌四起的風氣。東坡就在這里為海南培養(yǎng)了最早的一批進士、舉人如黎子云、姜唐佐、符確、王霄、裴聞義等,破了海南從未有舉人的天荒,開了海南文教興旺的風氣。史書曾記載當?shù)厥咳私谱魡枌W東坡,東坡為鼓勵他考學,特在其扇上寫了兩句詩:“滄海何曾斷地脈,白袍端合破天荒”。后來姜唐佐果然高中舉人?!董偱_紀實史》中稱:“宋蘇文忠功之謫居儋耳,講學明道,都化日興,瓊州人文之興,實自公啟之”。可見,東坡對于海南文化的意義,怎么評價也不算過分,海南最高學府海南大學的校園里,至今唯一豎立的雕像只有蘇東坡像。蘇東坡在儋州三年,留下了后來成為儋州歷代最高學府的東坡書院,更留下了儋州人從此成為詩鄉(xiāng)歌海的傳奇。
興學使蘇東坡尋找到了人生的目標和樂趣,由于成效不錯,他的心情日益開朗,思維越來越敏捷,激情越來越高漲,迎來了自己創(chuàng)作的新高潮,這就是后來傳誦一時的東坡海外詩。所謂海外詩,是指東坡謫居海南三年期間的作品。南宋崇寧、大觀年間,掀起一股蘇東坡海外詩熱,雖朝廷打壓亦不能禁止,據(jù)朱弁《風月堂詩話》稱:“……是時,朝廷雖嘗禁止,賞錢增至八十萬,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誦坡詩者,自覺氣索,而人或謂之不類?!?。許彥周《詩話》云:“東坡海南詩,荊公鐘山詩,超然邁倫,能追李杜陶謝”。東坡對此也頗為自負:“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
東坡的海外詩以其奇麗豪放卓然于世,尤其不少歌詠海南獨特山水風情的詩句,值得在此一錄,如描寫景物的:“杳杳天低鶻沒處,青山一發(fā)是中原”,“貪看白鷺橫秋浦,不覺青林沒晚潮”;描寫當?shù)仫L情的:“紫麝著人簪茉莉,紅潮登頰醉檳榔”,“總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蔥葉送迎翁”;描述個人生活趣味的:“半醒半醉問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但尋牛矢覓歸路,家在牛欄西復(fù)西”……很顯然,東坡的海外詩,展現(xiàn)出了新的氣象。
蘇東坡后來對海南的感情越來越深,他吃荔枝,嘗檳榔,還自己釀酒烹茶,從日常生活中找到了真樂趣,他說:“人間無正味,美好出艱難”,他也想開了:“誰道茅檐略容小,海天風雨看紛披”,他還感嘆海南風景之壯美:“人間何者非夢幻,南來萬里真良圖”。他甚至留戀起海南的生活,寫出了諸如“他年誰作輿地志,海南萬里真吾鄉(xiāng)”這樣的詩句,快要離開海南時他說:“九死南荒吾不悔,茲游奇絕冠平生”,并再次表現(xiàn)出他的豪放:“云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蘇東坡留給海南的財富是無窮的,東坡書院其實是后來儋州人為紀念蘇東坡興建的,并成為歷代儋州最高學府,已有千年歷史,至今還很好地保存在古樸的中和小鎮(zhèn)。中和鎮(zhèn)整個街道保護得都比較好,還是青石板路,不少房屋建筑依稀可見宋代風格。東坡書院則古色古香,大樹參天,大堂氣宇軒昂,各式亭閣、廊舍精致典雅,院藏文物甚多,那座“坡仙笠屐圖”銅像尤有來歷,據(jù)《廣輿記》云:“黎子云兄弟,貧而好學,所居多林木水竹。東坡曾造訪,遇雨,從農(nóng)家借笠著屐,小兒隨行調(diào)笑。今世傳東坡冒雨圖,即此事也?!笨梢姈|坡的故事,在這里是深入人心的。
西線多原始森林,霸王嶺就是海南三大原始森林之一。
霸王嶺在昌江縣境內(nèi)。往山上爬時,宛如平地起險峻,坡一下子變得很陡,汽車要加大馬力才能開上去,愈往上愈陡,一進入霸王嶺的地盤,感覺開始涼爽起來,路邊大樹參天,遮住了火紅的日光。四周越來越靜謐,基本上沒有人影,偶爾走過幾個黎族農(nóng)民,背著背簍、手里拿著砍刀從山下走來,看見我們,就站立路旁,目送我們走遠。
樹木越來越茂密,幾乎看不到日光,只偶爾有幾點從密集的樹葉縫隙中漏下來。也幾乎聽不到什么聲音,只有鳥的鳴叫,也很懶散,久久叫幾聲。蟬的噪聲倒是有時很密集,但有時又很稀疏。稀疏的時候顯得林子里更靜謐了。路邊山上有一些無人小徑,地上鋪滿落葉枯枝,不時還有松柏大樹裸露的根系伸向路面。想來那兒通向更幽深的深處。再走一陣,樹木的顏色開始變得深了,想來這里的樹木年代要悠久一些。還看見不少虬曲的樹干上纏滿了粗藤,樹根處密布綠苔,樹林開始變得濕潤起來,原來旁邊就有一條小溪了。沿著小溪的路再往上開,開始看見房子,在小溪的石橋那端,是林場的場部。
霸王嶺也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林場的工作人員介紹,霸王嶺資源之豐富,有“動植物物種儲存庫”之稱。霸王嶺最著名的就是黑冠長臂猿,這是世界上現(xiàn)存的四大類人猿之一,國家特級保護物種。其骨骼、牙齒、生理結(jié)構(gòu)和生活習性與人類已非常相近。
霸王嶺是黑冠長臂猿的故鄉(xiāng),據(jù)說它們一般以家庭為單位活動,幼猿要到一定年齡才離開家庭,去尋找自己的伴偶。黑冠長臂猿喜歡不停地互相呼喚,一見面喜歡互相擁抱,拍胸跺足、大喊大叫表示高興。黑冠長臂猿經(jīng)常聚集一起,宛如歡度節(jié)日,攀援樹干跳來跳去,手牽長藤蕩秋千,成群結(jié)隊地呼嘯而過。黑冠長臂猿還很有集體意識,發(fā)現(xiàn)異族入侵,能一致對外,共同抵抗。據(jù)專家們估計,霸王嶺的黑冠長臂猿也就二三十只,很長時間都沒有人見到過它們的身影了。
我們望著莽莽叢林,非常向往,那里或許也就是人類的故鄉(xiāng),是人類最早的家園。以前,黃昏時,聽說常能聽到黑冠長臂猿的長鳴,聲音低沉,悠長,宛如低吼,還帶點哀傷。后來有一段時間,這種長鳴聲聽不到了。一些生物學家就比較著急,因為不知道這種珍稀物種是不是消亡了。最早的有關(guān)圖片還是二三十年前拍攝的。后來又組織了一次深山考察,很幸運,這次海南電視臺的一位記者竟用攝像機拍到了樹上活動的黑冠長臂猿,雖然只是短暫的幾秒鐘,只有簡單的幾個鏡頭,其他人還沒有反應(yīng)過來,黑冠長臂猿就轉(zhuǎn)瞬即逝了。但這已是重大收獲,宣告了黑冠長臂猿尚在人世,仍在活動。一時間,國外很多相關(guān)機構(gòu)致電海南電視臺,希望能獲取相關(guān)資料。因為,黑冠長臂猿是人類研究動物學、心理學、人類學乃至社會學的重要對象。
霸王嶺至今仍保持著原始的風貌,我們在山上看到,這里蔓類和附生植物極為旺盛,它們互相纏繞,相互攀援,難解難分。這些互相糾纏的植物又與參天古樹交織一起,構(gòu)成一幅草長樹高、生機盎然的圖畫。
西線還有一寶:大田坡鹿。坡鹿是國家一類保護動物,這一物種只有海南存有,集中于海南島西部的東方大田鄉(xiāng),又稱大田坡鹿。由于坡鹿非常稀有,具有極高的價值,所以這里很早就設(shè)立了國家級保護區(qū),凡私偷鹿者要判刑。用鐵絲網(wǎng)圍住一大片灌木叢生的坡地,就算是坡鹿休養(yǎng)生息的繁衍之地了。
大田坡鹿自然保護區(qū)靠近公路,圍欄經(jīng)常在狂風暴雨之夜被吹壞,坡鹿跑到公路上,但當?shù)匕傩毡Wo意識比較濃,會主動將碰到的坡鹿捕捉并送回鹿場,也正因為如此,二十多年前坡鹿曾僅剩幾十只,幾乎瀕臨滅絕,短短的時間居然發(fā)展到了一千多只,還在海南島其他地方引種成功,繁衍迅速,這實在要歸功于當?shù)厝说沫h(huán)境保護意識。
坡鹿比較怕生,而且跑得飛快,轉(zhuǎn)眼之間就不見了蹤影,還擅長跳躍,受驚時五六米寬的深溝可以一躍而過。進入保護區(qū),要看到野生的成群的坡鹿并不容易。但飼養(yǎng)員告訴我們,坡鹿有一個規(guī)律,喜歡紅色,每臨朝霞璀璨或晚霞滿天時,坡鹿會成群結(jié)隊地出來活動,在野地上追逐奔跑,嬉玩歡跳。尤其在雨后,坡鹿紛紛出來,儼然狂歡。
我曾經(jīng)在雨后早晨六點多鐘起來過,為了看到野生的坡鹿。我們躲在草叢中,準備好相機,等待著。露珠濺到了臉上,我們一動不動,因為坡鹿只要察覺有動靜,就會聞風而散,轉(zhuǎn)瞬即逝。太陽剛從天邊露出曙光,就有黑影出現(xiàn)了,高高抬起的頭,修長的四肢,先是兩三只,后來越來越多,它們奔跑著,矯健的身姿在原野上顯示出原始的活力,它們成群結(jié)隊地迎面而來,我們都驚呆了,為這罕見的壯觀的風景,居然沒有一個人按動快門。
落日下的鹿群想來更美。落日下叢林里飲水河邊的鹿群,那應(yīng)當是最美的風景。就像一位攝影家說他見過的最美的風景是非洲叢林里落日下獅子飲水河邊,那頗令人傷感。美好的東西總是令人憂傷。
說到原始森林,不能不提尖峰嶺。有一年到印度,我去了一個森林公園,據(jù)說是印度最大的熱帶雨林。導(dǎo)游是一位工程師,我試著問他知不知道海南島的尖峰嶺,沒想到他知道,而且很熟悉。他說那是世界上最大、最原始的熱帶雨林之一。
尖峰嶺現(xiàn)在已被辟為國家森林公園。這是我國第一個國家級熱帶雨林公園,也是國內(nèi)唯一涵蓋山與海的森林公園。尖峰嶺總面積4.47萬公頃,是目前世界上保護最好的原始熱帶雨林,從濱海沙灘至山頂,分布有刺灌叢、半常綠季雨林、常綠季雨林、熱帶山地雨林、山地矮林、溝谷雨林等類型,層次非常分明。有些地帶至今是無人區(qū),有人將尖峰嶺譽為自然寶庫,認為這里的生物多樣性和豐富性世界罕見。由于這里動植物的原始性保存得相當完好,尖峰嶺也可以說是一座大型的生物物種基因庫,因此也有人稱之為生物物種銀行。
據(jù)統(tǒng)計,尖峰嶺植物物種占海南島植物物種的75%,其中有78種屬國家一二級保護珍稀瀕危植物;現(xiàn)有樹種340種,分屬74科,171屬;動物方面,現(xiàn)有68種哺乳動物,215種鳥類,400多種蝴蝶,4000多種昆蟲,38種兩棲動物和50種爬行動物。不過,其中很多都深藏于原始森林深處,不能輕易看到。人們?nèi)ゼ夥鍘X,比較容易領(lǐng)略的是云海林濤和山間瀑布,當然,天池是必去的。
尖峰嶺海拔1412米,尖峰嶺的云海頗有奇異之處。站在高處往下看,分為幾層,且層次非常分明,宛如濃縮在一條畫軸里。最下面是林海,綠色的宛如波濤滾滾的其實是莽莽蒼蒼的森林,一陣風來,波浪似地席卷林梢,喧囂聲漫天而來,林海波瀾壯闊的氣勢是很有威力的,藐視一切的;還有遠處的深藍色的茫無際涯的海,那是大海,大海天長地久永遠如此地兀自存在,有時平靜,有時狂暴,但成千上萬年來沒有太大變化;然后是云海,云卷云舒,云散云合,云變異著各種各樣的姿勢,覆蓋籠罩著這片古老原始的森林,云善于藏掖隱蔽遮蓋一些東西,將一切變得朦朧神秘,所以原始森林其實是靠著云才珍藏保護了很多東西。尤其是云海又演幻為霧海時,一切變得更加撲朔迷離,霧有意阻擋拒絕人類,霧要保護自然最后的圣地、處女地。在霧的擾亂下,人迷迷糊糊,總與自然隔著一層什么。人類永遠無法徹底破譯、獲知自然的秘密,自然就在那里,可是可望而不可即。讓自然保持一部分原始的風貌吧,人類若完全勘出了自然的秘密,人類的災(zāi)難或許也就來了。
我至今反對對尖峰嶺進行開發(fā),擔心人類借著開發(fā)的名義肆意破壞原始森林,擔心一旦開了頭,尖峰嶺的麻煩就永無休止之日,不是嗎?人類是何等自負的動物啊,如果有可能,他們會使山河改道,日月變色,會瘋狂地掠奪侵占自然的一切珍寶。但尖峰嶺,那是自然的最后的一點積蓄了,那是海南島的肺,那兒調(diào)節(jié)著海南的氣候、環(huán)境乃至生命力。
開發(fā)一點空間給人類窺探自然的奧妙就行了。事實上,尖峰嶺已有這樣的地方,那就是天池。尖峰嶺海拔810米的山間,珍藏一泓清水,謂之天池。天池水面碧波蕩漾,在天風的吹拂下,涼意逼人,綠意盎然。天池四周群山環(huán)繞,倒影水中,使得湖水不時變幻顏色,時青時黛,時深時淺。從早晨到晚上,天池附近的天氣一日多變。我在那兒住過幾天。早晨明明還是晨曦初露,過了一會就細雨綿綿,然后又陰云密布,但近中午時突然陽光燦爛。所以,在天池,要慢慢地欣賞品味。
可以這么說吧,早晨看天池,慵懶閑散如初醒,白云映入水里,湖天一色,豁然開朗。若有人劃船而過,槳聲云影,一動破開大靜,如一石驚天,驚起滿山生靈,山上開始沸騰起來;黃昏站在池邊,水面薄霧繚繞,霧氣似乎是從水面蒸發(fā)開來,裊裊升起。湖光山色映入眼底,宛如水墨畫;晚上坐在水邊,萬籟俱靜,月色朦朧下,望著遠處群山黑影,聞著草木清香,心情疏朗開闊。
有一次,我曾在晚上和幾個朋友在天池中劃船,身邊水聲嘩嘩,伸手去撈水,涼涼的,柔滑細膩。抬頭看天空,滿天星光,宛如倒扣的翡翠盆,而湖面,倒映天山的景觀,也是一個翡翠盆。我們在其中,聽到槳輕輕劃動的聲音,真的以為到了天上。現(xiàn)在想來,那仍是我最喜悅的夜晚。
天池的旁邊,沿著林間小徑,再往上攀登,就是尖峰嶺原始森林的核心區(qū)。但人們啊,就此罷手吧,不要再做歷史的罪人、破壞狂與自然的掠奪者了。從這里看一看、窺探一下自然的奇妙之處就行了,就該心滿意足了,然后轉(zhuǎn)身下山吧。
海南島的西線更像一幅織錦畫。
若從??诔塑囃髯?,一路景色的變化可謂漸漸轉(zhuǎn)換。儋州一帶,還是清蔥翠綠,茂密綠林中掩映著各式屋舍。紅花綠草,沿途可見,也與北部風景無異。
可是,儋州一過,即轉(zhuǎn)入另一重景致。大片大片的綠色消失無蹤,先是矮小蕪雜的灌木叢林,漫山遍野,鋪天蓋地,然后連灌木林也沒有了,為茫茫無際的荒原所取代。放眼四望,灰中呈白的沙化土地上,一叢一叢的是野草,是干枯的仙人掌,甚至野草與仙人掌也越來越少,開始只有沙漠。
如在西部的舊公路上穿行,遇到黃昏,高低起伏的柏油公路上,必有一大群黃牛在夕陽下緩緩而行,執(zhí)長條的放牛人不急不躁地吆喝著,在牛群背后,一輛接一輛的汽車緩慢地爬著……一幅典型的西部公路風景畫。
海南島西部似乎幾千年來如斯。當然是其地理條件與氣候?qū)е碌?。海南島西部為五指山阻隔,少雨多旱,氣候炎熱干燥,造成了現(xiàn)在的這種環(huán)境,可以說與新疆、甘肅無異,只是由于就在海邊,稍好一些。
海南島西部不僅氣候如此,風氣也相似。海南島西部有華南地區(qū)最大的金礦,一度人群如潮水涌向這里。20世紀90年代初,西部的東方、昌江等市縣曾掀起一陣又一陣的淘金熱,并為此打斗兇殺,造就了一批好漢和暴徒。曾有一號稱“海南第一殺手”的兇犯,借助西部地大人少、原始森林多、易于隱藏的特殊地理環(huán)境,糾集社會渣滓,組織武裝,襲擊各大金礦老板。后來公安精心策劃,在山野伏擊成功,將匪首一舉擊斃。這一事件曾經(jīng)轟動一時,有一年中央電視臺一等獎紀錄片《金海岸》即以此為素材,里面比較全面地展示了西部崇山峻嶺之險,深山老林之偏。
海南島西部風氣,歷史上就粗獷、性野、不受拘束、兇狠好斗,這與其歷史淵源尤其是西部人群構(gòu)成有關(guān)。西部歷為荒蠻之地,所以駐軍很多,漢代伏波大將軍馬援就曾率兵到過東方等地,至今還在東方九所留下伏波古井。在西部,到處都可見歷代軍人的痕跡,如八所、九所這樣的地名本身就是古代駐軍的番號。東方還有一種方言就叫軍話。自古兵士好逞強斗狠,再加上西部地廣人稀,吸引大量移民前來拓荒,移民社會從來強者為王,相信拳頭里面出英雄。種種因素,構(gòu)筑了海南島西部社會的主要基調(diào)。
西部自然條件惡劣一些,環(huán)境艱苦一些,但地下卻有金子。貧瘠之地隱藏著金子,這一自然的悖論其實是非常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