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敦煌諸子文獻分類芻議

      2011-09-22 05:39:16朱大星
      敦煌研究 2011年2期
      關鍵詞:諸子分類

      內容摘要:歷代書目對諸子類典籍的分類多有不同。本文主要依據(jù)《漢書·藝文志》,《隋書·經籍志》、《通志》、《四庫全書總目》等書目的分類,結合敦煌文獻所存諸子寫卷的內容及數(shù)量等,對敦煌諸子文獻作了界定和分類。

      關鍵詞:敦煌文獻;諸子;分類

      中圖分類號:G25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4106(2011)02-0104-04

      Comment on classification of Belles-letters in Dunhuang Manuscripts

      ZHU Daxing

      Abstract: The category for classification of Philosophy and Belles-Letters varies time to time in the past.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definition and catalogue of Belles-Letters in Dunhuang Manuscripts by taking greatconferences on the catalogue of Records of Elegant Compositions in The Han History Book, The Records ofClassics in The Sui Dynasty Books, Tong Zhi

      (Comprehensive Records) , Si Ku Quan Shu Zong Mu (TheGeneral Category of Encyclopedia of the Four Categories) and in addition, consideration of the contents andquantity of Belles-Letters in existing in Dunhuang Manuscripts.

      Keywords:DunhuangManuscripts; Belles-Letters; Classification

      (TranslatedbyBAOJingping)

      在中國學術史上,先秦諸子之學占有重要地位。呂思勉先生在論及我國學術分期時,將先秦諸子之學與兩漢儒學、宋明理學等并列為七個時期,并云“歷代學術,純?yōu)槲宜詣?chuàng)者,實止先秦之學耳……欲知后世之學術思想者,先秦諸子之學,固不容不究心矣”。馮友蘭先生曾將中國哲學史分為兩段,一為先秦之“子學時代”,一為漢以來之“經學時代”??梢哉f,先秦學術史主要是子學史,是后來各種本土思想的源頭。

      由此看來,先秦諸子之學地位重要,對后世影響深遠。關于先秦學術派別,《莊子·天下》、《荀子·非十二子》即已論及。漢初司馬談則將先秦諸子之學分為陰陽、儒、墨、名、法、道德六家,并對各家加以評騭。其中“儒”、“墨”是先秦已有的名稱,其他各家名稱則不一定有,但其派別是存在的。將先秦諸子之學分為六家,這是司馬談在諸子學上的創(chuàng)造性貢獻,對后世影響很大。之后,劉歆在其父劉向工作基礎上撰成《七略》,其中即設有《諸子略》。實際上,《七略》是將圖書分為六大類(《輯略》相當于總論),即《六藝略》、《諸子略》、《詩賦略》、《兵書略》、《數(shù)術略》、《方技略》。漢武帝以后,儒學地位日隆,故以六藝居首,而以諸子次之。這也從側面表明了諸子在當時的地位。如今《七略》一書雖已亡佚,但其內容尚保存于《漢書·藝文志》。《漢書·藝文志》是據(jù)東漢班固本諸《七略》而成的,將諸子分為儒、道、法、名、墨、縱橫、雜、農、小說十家(除去小說家,便是“九流”),并對各家的淵源作了系統(tǒng)追溯。共著錄諸子書一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數(shù)量相當可觀??傮w來講,《漢書·藝文志》九流十家的分法反映了先秦及漢初的學術發(fā)展情況,當然主要還是就先秦學術和典籍而言。至于具體某部圖書歸入何家何派,則往往受到圖書內容、編者喜好、學術觀點及當時社會形勢等的影響。如《管子》,《漢書·藝文志》人道家,而《史記·管晏列傳》張守節(jié)《正義》引《七略》云“《管子》十八篇,在法家”,《隋書·經籍志》亦人法家。法家本與儒、道兩家關系緊密,但追根溯源,還是與道家的關系更密切。因此,《漢書·藝文志》將《管子》入道家,也是有其原因的。

      《漢書·藝文志》的分類方法,對其后的諸家目錄之作影響甚大,如王儉《七志》、阮孝緒《七錄》、《隋書·經籍志》以至《四庫全書總目》等有關諸子的分類,即多依《漢書·藝文志》分類而有所損益。

      魏晉時荀勖著《中經新簿》,突破《漢書·藝文志》的分類格局,創(chuàng)立甲、乙、丙、丁四部分類法,其中乙部著錄古諸子家、近世諸子家、兵書、兵家及數(shù)術類圖書。劉宋時王儉著《七志》,采用七分法,諸子志即為其中一類。至《隋書·經籍志》則按經、史、子、集四部著錄圖書,而將《漢書·藝文志》中的《諸子略》、《兵書略》、《數(shù)術略》及《方技略》合而敘之,分為儒者、道者、法者、名者、墨者、縱橫者、雜者、農者、小說者、兵者、天文者、歷數(shù)者、五行者、醫(yī)方者凡14類,稱為子部。并對以上14類歸入子部的原因作了說明:“儒、道、小說,圣人之教也,而有所偏。兵及醫(yī)方,圣人之政也,所施各異。世之治也,列在眾職,下至衰亂,官失其守。或以其業(yè)游說諸侯。各崇所習,分鑣并騖。若使總而不遺,折之中道,亦可以興化致治者矣。”《隋書·經籍志》將諸子類圖書并入子部,而諸子各家名稱基本未變。趙宋王堯臣等編次《崇文總目》,共分66卷,其中卷24至29為儒家類、道家類、法家類、名家類、墨家類、縱橫家類、雜家類、農家類、小說類、兵家類。鄭樵《通志·藝文略》亦設有“諸子類”,并在“諸子類”下分儒術、道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小說家、兵家等。《四庫全書總目》將諸子各家并入子部,并對子部的分類作了說明,其“子部總敘”云:“自六經以外立說者,皆子書也。其初亦相淆,自《七略》區(qū)而列之,名品乃定。其初亦相軋,自董仲舒別而白之,醇駁乃分。其中或佚不傳,或傳而后莫為繼,或古無其目而今增,古各為類而今合,大都篇帙繁富。可以自為部分者,儒家之外有兵家,有法家,有農家,有醫(yī)家,有天文算法,有術數(shù),有藝術,有譜錄,有雜家,有類書,有小說家,其別教則有釋家,有道家,敘而次之,凡十四類。”

      總的來說,隋代以來,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逐漸成為我國圖書分類的主流。由于非經非史非集之類的典籍皆入子部,使得子部的內容顯得十分龐雜,但也正是因為子部的這種包容性,使得四部分類法能夠化解因為學術發(fā)展而面臨的各種危機。在這種分類體系下,諸子類典籍皆入子部,而諸子各家名稱則基本沿襲《漢書·藝文志》。

      以上是歷代主要書目對諸子的分類情況,從中可以看出諸子的名稱及內涵在不同時期皆有所

      變化。20世紀初發(fā)現(xiàn)的5萬余件敦煌遺書中,保存了一些諸子文獻。而要對敦煌諸子文獻加以研究,首先必須界定什么是敦煌諸子文獻。我們現(xiàn)在對敦煌諸子文獻的分類主要依據(jù)《漢書·藝文志》,同時參考《隋書·經籍志》、《舊唐書·經籍志》、《崇文總目》、《通志》、《四庫全書總目》等書目的分類,并酌情考慮敦煌文獻所存寫卷的內容及數(shù)量等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兵家是否也應歸入諸子范疇。在先秦典籍里,兵家就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思想流派。《孫子兵法》里就有“兵家”的稱法。《呂氏春秋·不二》亦云:“老聃貴柔,孔子貴仁,墨翟貴廉,關尹貴清,列子貴虛,陳駢貴齊,陽生貴己,孫臏貴勢,王廖貴先,兄良貴后?!贝颂庪m未冠以“道家”、“儒家”、“墨家”、“兵家”之名,但各家思想特色鮮明,實際上相當于后世所言的諸子百家?!稘h書·藝文志》將兵書與諸子典籍并列,似乎是將兵家獨立于諸子之外。而阮孝緒《七錄》中設有“子兵錄”,鄭樵《通志·藝文略》則將兵家并入諸子類。多數(shù)學者亦認為兵家是諸子之一家??紤]到敦煌文獻所涉時間下迄11世紀,加之敦煌兵家文獻數(shù)量極少,難以與諸子并列而獨成一類,因仿《通志·藝文略》之例,將兵家歸入諸子。

      根據(jù)上述原則,擬將敦煌諸子文獻分為儒家、道家、法家、農家、雜家、小說家、兵家七類。據(jù)粗略統(tǒng)計,與以上各家內容有關的敦煌寫卷數(shù)量約300件。

      一儒家

      儒家主要有S.1891《家語卷第十》及敦研328《說苑·反質》。另外,敦煌文獻保存的一批蒙書中,也有一部分可歸入儒家。鄭阿財先生曾依據(jù)內容性質,將敦煌蒙書分為識字類、知識類、德行類三個類別,并將德行類進一步細分為一般類、家訓類、格言詩類。其中家訓類蒙書主要以儒家思想為主,雜以佛道,用以教示童蒙,與儒家最為切近。今仿《通志》以《顏氏家訓》、《司馬溫公家范》入儒術,《四庫全書總目》以袁采《袁氏世范》、呂本中《童蒙訓》、劉清之《戒子通錄》入儒家之例,以敦煌家訓類蒙書如《太公家教》、《武王家教》、《辯才家教》、《新集嚴父教》、《崔氏夫人訓女文》等,入儒家。

      二道家

      道家與道教關系復雜,二者既相互區(qū)別,又相互聯(lián)系,很難截然分開。此處所言道家主要指《老子》、《莊子》、《文子》、《列子》及其注疏、《抱樸子》等。此類寫卷數(shù)量不少,僅敦煌本《老子》寫卷(不包括《老子道德經序訣》)就有78件(單件),綴合后共52件。內容除《老子》白文外,另有河上公注、想爾注、李榮注、成玄英疏、唐玄宗注疏及其他佚名注疏。在上述注疏中,想爾注、李榮注及部分佚名注疏不見于傳世典籍,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又《莊子》寫卷有P.4988、散0208、P.3204、P.2563、S.796、S.1603、散0868(書道博物館藏本)、P.2508.1、S.615、P.2531、BDl4634(散0669/北新0834)、P.3789、散0905(書道博物館藏本)、P.2508.2、S.77+P.2688、P.2495.2、S.3395V、S.998781、P.3602、S.6256、P.4058V,2,內容包括《莊子》白文、郭象注、陸德明《莊子音義》及唐徐邈《莊子集音》。與《文子》相關寫卷有P.3768、S.2506B+P.2810A+S.2506A+P.4073+P.2810B+P.2380,P.2456、P.3635V?!读凶印穼懢碛蠸.10799、S.12087+S.13496+S.13624+BDl2335、S.12728+S.12288+S.12951+S.12991+S.9928+S.13441+S.12124+S.11422+S.12971+S.12710+S.12285V+S.12295+S.13219+S.777、P.2495.1、S.6134、P.2456d,內容包括張湛注及佚名古注?!侗阕印窔埦碛猩?907(書道博物館藏本)及文求堂藏本。收藏在日本書道博物館的葛洪《抱樸子》寫卷,存內篇《暢玄》部分文字,此卷原為孔憲廷藏本。

      敦煌文獻中所見《秾冠子》寫卷為傅增湘舊藏,《敦煌遺書散錄》著錄為704號,傅增湘《跋唐人寫秾冠子上卷卷子》,以為注文為隋以前人所作,但近來不少學者認為此卷系偽卷。既然是偽卷,即加以剔除。

      又敦煌文獻中有S.6836《葉靜能詩》、P.3866《李翔涉道詩》、Ⅱx.6654+Ⅱx.6722V+Ⅱx.3861《瑤池新詠集》等寫卷,此類寫卷雖有較濃的道家色彩,但相較而言,其文學傾向更為明顯,故不收入。

      三法家

      敦煌保存法家著作極少,今僅見兩件《治道集》寫卷,即S.1440、P.3722。《治道集》一書今已不存?!杜f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皆在子部法家類著錄《治道集》,并云李文博撰?!端鍟肪?8載有李文博傳,云其“商略古今,治政得失,如指諸掌……性長議論,亦善屬文,著《治道集》10卷,大行于世。今依兩《唐志》,將《治道集》入法家。

      四農家

      P.3303V《五印度用甘蔗造沙糖法》,是關于印度制糖法的記載?!稘h書·藝文志》云:“農家者流,蓋出于農稷之官。播百谷,勸耕桑,以足衣食?!薄端鍟そ浖尽芬嘣疲骸稗r者,所以播五谷,藝桑麻,以供衣食者也?!币源酥?,人農家。

      五雜冢

      《劉子》,《舊唐書·經籍志》及《新唐書·藝文志》皆入雜家。目前所知敦煌《劉子》寫卷有P.2546、P.3562、P.3704、S.6029、S.12024、S.10441及BD,14488(新688)與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本(存《去情》至《思順》)。又P.3636《殘類書》中引有大段《劉子》文字,亦可資參考。

      六小說家

      《漢書·藝文志》云:“小說者流,蓋出于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之所造也??鬃釉唬骸m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弗為也。然亦弗滅也,間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綴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芻蕘狂夫之議也?!边@是當時對小說概念的經典概括,對后世影響深遠。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小說”的概念內涵也有變化。明胡應麟曰:“《漢藝文志》所謂小說,雖曰街談巷語,實與后世博物、志怪等書迥別,蓋亦雜家者流。稍錯以事耳?!贝颂幈砻骱弦炎⒁獾綕h代小說與后代小說的差異。而對于敦煌小說的界定,學者看法也不一致。茲依王吳說法,將敦煌小說分為古體小說與通俗小說。據(jù)此,敦煌小說類寫卷則有近百件,內容包括《啟顏錄》、《搜神記》、《黃仕強傳》、《周秦行記》、《唐太宗入冥記》等?!抖鼗托≌f合集》著錄敦煌小說寫卷凡95件,可資參考。

      七兵家

      目前所知敦煌文獻中兵家寫卷有3件,P.3454

      《太公六韜殘卷》、P.4837A《兵陣》、Ⅱx.17449《黃石公三略》。Ⅱx.17449《黃石公三略》為目前所見最早的手抄夾注殘卷孤本,系北魏、西涼劉曬《黃石公三略》注本,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以上是對敦煌諸子文獻的大致分類。相較而言,上述各家中,道家及小說家類寫卷數(shù)量較多。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與當時的社會形勢及學術發(fā)展等因素是分不開的。隋唐時期是道教發(fā)展的鼎盛時期,特別是唐代統(tǒng)治者尊崇道教,《老子》、《莊子》、《文子》、《列子》等皆被尊為經典,影響廣被,因此敦煌道家類寫卷較多是很自然的。另外,魏晉至唐代是小說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時期,相應地在敦煌文獻中出現(xiàn)較多的小說類寫卷也就不足為奇了。

      參考文獻:

      [1]呂思勉,先秦學術概論[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1985:3—4。

      [2]馮友蘭,中國哲學史[M],北京:中華書局,1961。

      [3]李零,簡帛古書與學術源流[M],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4:289—290。

      [4]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9:3288—3289。

      [5]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1724—1746。

      [6]魏徵,令狐德棻,隋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3:1003。

      [7]王堯臣,等,崇文總目[M],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127—174。

      [8]鄭樵,通志[M],北京:中華書局,1987:7856—799c。

      [9]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M],北京:中華書局,1965:769a。

      [10]呂氏春秋[M],北京:中華書局,1954:213。

      [11]李桂生,諸子文化與先秦兵家[M],長沙:岳麓書社,2009:270—283。

      [12]鄭阿財,朱鳳玉,敦煌蒙書研究[M],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02:5—8。

      [13]朱大星,敦煌本《老子》研究[M],北京:中華書局。2007。

      [14]王卡,敦煌道教文獻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180—183。

      [15]小島桔馬,巴黎國立圖書館藏敦煌遺書所見錄(一)[J],支那學,1929,(5卷4號)。

      [16]許建平,伯三六○二殘卷作者考[G]//敦煌文獻叢考,北京:中華書局,2005:235—257。

      [17]磯部彰,臺東區(qū)立書道博物館所藏中村不折舊藏禹域墨書集成:卷中[M],東京:二玄社,2005:292—295。

      [18]傅增湘,跋唐人寫秾冠子上卷卷子[J],國立北平圖書館館刊,1929,(3卷6號):719。

      [19]施萍婷,敦煌研究院上海圖書館天津藝術博物館藏敦煌遺書巡禮[C]//浙江與敦煌學——常書鴻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文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4:311。

      [20]朱鳳玉,“二十一世紀敦煌學的展望”座談會紀要[J],敦煌學,2D03(24)。

      [21]孫福喜,論敦煌唐寫本《秾冠子》[J],敦煌研究,2000(4)。

      [22]劉昫,等,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2031。

      [23]歐陽修,宋祁,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1532。

      [24]許建平,殘卷定名正補[G]//敦煌文獻叢考,北京:中華書局,2005:308—309。

      [25]榮新江,兩種流散的敦煌《劉子》寫本下落[C]//鳴沙集,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9:295—300。

      [26]許建平,《殘類書》所引《劉子》殘卷考略[G]//敦煌文獻叢考,北京:中華書局,2005:287—295。

      [27]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M],上海:上海書店,2001:283。

      [28]王昊,敦煌小說及其敘事藝術[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1-22。

      [29]竇懷永,張涌泉,敦煌小說合集[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10。

      [30]鄭炳林,敦煌碑銘贊輯釋[M],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1992:98。

      [31]劉景云,西涼劉曬注《黃石公三略》的發(fā)現(xiàn)[J],敦煌研究,2009(2):82—87。

      猜你喜歡
      諸子分類
      周文疲弊與諸子起源——論牟宗三的諸子起源說
      分類算一算
      垃圾分類的困惑你有嗎
      大眾健康(2021年6期)2021-06-08 19:30:06
      先秦諸子談大小
      學生天地(2019年33期)2019-08-25 08:56:06
      分類討論求坐標
      數(shù)據(jù)分析中的分類討論
      教你一招:數(shù)的分類
      給塑料分分類吧
      與諸子湘西游
      岷峨詩稿(2014年3期)2014-11-15 04:13:24
      先秦諸子的人性論與德教的闡證
      泽州县| 文昌市| 横峰县| 资溪县| 东港市| 达尔| 渝北区| 柳江县| 平湖市| 台中县| 吴川市| 泊头市| 肇庆市| 吴桥县| 肃宁县| 鹿邑县| 新田县| 云安县| 扶沟县| 武清区| 维西| 浙江省| 建瓯市| 阳曲县| 托里县| 克拉玛依市| 南安市| 广平县| 饶平县| 樟树市| 汾阳市| 九龙坡区| 湖口县| 西吉县| 新余市| 南川市| 天水市| 内黄县| 板桥市| 佳木斯市| 称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