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明, 王寒寒
(合肥工業(yè)大學a.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b.建筑與藝術學院,合肥 230009)
意境之美
——3G手機界面設計研究
韓春明a, 王寒寒b
(合肥工業(yè)大學a.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b.建筑與藝術學院,合肥 230009)
通過分析3G手機的功能特點,應用現代人機界面設計原理,對3G手機界面的視覺效果和交互操作等方面進行分析,從3G手機界面中視覺語言的個性化、多通道泛交互理念以及界面設計中的高情感化需求幾個角度進行了的探索與研究,希望能在未來3G手機的界面設計中達到美好意境。
3G手機界面;視覺語言;多通道;泛交互
來自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12月,中國手機上網用戶已達1.176億。這組數據表明,伴隨國內3G業(yè)務的開通,越來越多的普通用戶將會使用3G網絡,而人機界面在信息、功能、環(huán)境等方面會受到更多的關注。
3G手機是通信業(yè)和計算機工業(yè)相融合的產物,同此前的手機相比,差別非常大。3G手機已經促使很多的消費群體生活方式發(fā)生變化,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稱呼這類新的移動通信產品為“個人通信終端”。
表1對3G和2G功能業(yè)務進行了比較,將3G手機的基本特點概括為個性化、多媒體化、智能化。手機界面設計的關鍵是使人與通訊設備之間能夠準確地交流信息。一方面,人向機器輸入時應當盡量采取便捷的方式;另一方面,機器向人反饋的信息必須是準確的,不致引起誤解和混亂,實現操作者的既定目標[1-2]。用戶在具體操作3G手機時首先接觸的就是界面圖形,圖形以具象或抽象手段來塑造鮮明的視覺形象,而“讀圖”是用戶的本能,圖形與功能產生記憶影像,形成新的視覺感知[3]。設計者必須利用符號語義平衡所要表達的功能和形式之間的關系,讓它們之間存在一種必然、實質性關聯或邏輯關系,通過圖形的表達讓用戶清晰地理解圖形所代表的意義,明白如何操作。
表1 3G與2G業(yè)務比較 [4]
技術的發(fā)展要求在進行產品設計時,從藝術的角度為產品傳遞內在的本質,達到人機之間的情感交流。設計者不斷追求有意味的設計作品,能讓用戶熟記于心,產生心理共鳴,這就是設計的意境。一款作品之所以能引起人們的注意,進而激發(fā)人們開始欣賞產品的審美活動,首先在于設計者是否能夠創(chuàng)造產品的情感氛圍。
1.界面視覺語言
3G手機的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業(yè)務上高度的個性化,用戶可以在終端、網絡能力的范圍內,設計自己的業(yè)務,其操作交互的內容比2G更廣泛,因此就需要手機界面的設計更直觀和方便,以完成相應的功能。3G手機界面的視覺元素也要更加豐富和細膩,因為視覺圖形是最直接的表現形式,通過圖形直接感知信息,使界面親切生動,給用戶信任感,并減少用戶的認知負擔。
3G手機功能的不斷增加促使其傳達信息更加復雜化并具有多層次性,因此,設計師在進行手機界面設計時,應該針對每一個功能,按照“I-P-O”(輸入-處理-輸出)的模塊化思想(如圖1所示),根據人機交互的基本模型,使三個計算流程清晰明確,滿足手機界面的最基本的通訊功能,再對控制界面和顯示界面進行有效設計。
設計師在設計時應根據不同審美群體的需要在界面的空間分布上實現“隱”與“現”的協調關系;同時,作為一種語言符號的圖標設置,在文字與圖標的配合方面要符合用戶的視覺習慣,與色彩相互配合,可以讓用戶根據自己的主觀感受、生活經驗等來形成新的歸屬感和新奇感[5]。在產品的界面色彩、功能區(qū)的劃分、形態(tài)表達方面,要形成針對不同使用群體而獨有的視覺語言,這應該遵循界面設計的基本原則:滿足不同用戶的創(chuàng)意需求、用戶界面的友好性、圖標識別的平衡性、建立界面與用戶的良好互動交流[6-7]。
用戶群體分類的多樣性導致界面視覺語言具有多種表達方式,在同一款手機上可同時設置針對不同用戶審美需要的視覺語言,但是整個界面在形式與功能上要保持一致性,通過對文本和圖片等視覺元素及界面的排列版式的合理安排,得到統一而風格不同的使用場景。
圖1 人機界面的通訊交互模型
2.手機界面的多通道、泛交互
多通道概念最早是由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通過對移動對話的實驗研究而提出來的,該實驗的結果表明,移動計算的實用價值體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和交流之中。實驗人員通過比較PDA的傳統的手寫筆輸入以及運用聲音界面之間的差異,發(fā)現更為直接的是語音輸入,而減少用手操控的輸入、采用一種自然對話的方式是有效的發(fā)展趨勢。泛交互則是把這些多通道的信息進行分析總結,通過界面輸入和輸出與用戶進行更好的交互,這種方式比以前的單一的交互和單通道模式有了更大的優(yōu)勢。
3G手機的信息承載的能力和信息傳遞的深度都比2G有了很大的提高,3G手機多媒體化的性質使它成為一個娛樂、生活、資訊的集合體,為人們交流方式提供了新的平臺。
使用3G手機,除了語音的傳遞,我們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業(yè)務注意到對方的各種表情和動作,這就是不同感官所傳達的信息,例如在交談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興奮、愉快的一些行為。把多通道、泛交互的設計理念應用在3G手機界面的設計中,在界面中使用多種輸入和輸出模式,例如聽覺、視覺、嗅覺、手勢等相結合的方式。這將會大大提高3G手機在多通道模式下用戶使用的靈活性和有效性。多通道、泛交互的人機交互界面模型如圖2所示,在這個模型中,用戶通過感官通道將自己的意圖傳達給手機,然后手機經過信息處理后,將得到的結果通過輸出設備反饋給用戶,這些反饋可以是視覺、聽覺和觸覺等等。
圖2 多通道、泛交互用戶界面關系
用戶通過感知這些感性的信息,可以提高交互效率,增進交互自然性。新技術不斷發(fā)展,特別是傳感器技術更是對3G界面的泛交互形式提供了無限可能[8-9],促使手機能夠對外部環(huán)境和消費者的狀態(tài)進行跟蹤反映,從而自生成一種虛擬環(huán)境,通過3D技術,將用戶融入到場景中去,在手機中加入重力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光感傳感器等,使界面的轉換更自然,反饋的信息更準確。所以,在設計手機界面時,我們不必局限于傳統人機“對話”界面的形式 ,這些界面可以是隱形的,例如用手勢來控制電話的接通和掛斷,或視別人臉的方向做出相應的界面顯示響應與反饋。而目前比較流行的是WIMP風格的界面風格,這是基于計算機窗口發(fā)展而來的一種形式,即窗口(Window)、圖標(Icon)、菜單(Menu)和指針(Pointer),但是對于手機這種體積比較小的通訊設備,人們期望能夠更方便地使用它,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下能夠不斷調整人機交互方式[10]。例如:環(huán)境改變,光線變弱,手機可自行對界面的亮度進行調節(jié);用戶在瀏覽照片的時候,可以根據需要自動調整照片存儲方式等。而目前的WIMP的界面形式對用戶已經產生了約束,手機在使用方式和行為上的改變,促使在用戶與機器之間尋求新的交互方式。
目前3G手機都以智能機的姿態(tài)出現。正是由于3G手機高度的智能化,消費者對產品外觀及操作界面等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設計也趨向于多元化和人性化[11],可以關注用戶在使用產品時所獲得的情感要素,其中最高層次就是心流(flow)。
心流體驗是指將個人注意力完全投入到某項活動過程中所獲得的一種忘我的個人感受[12]。可以將其產生的過程中所要具備的因素歸納為條件因素、體驗因素、結果因素。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條件因素,主要包括清晰的目標、及時的反饋、適當引導、挑戰(zhàn)與技能相匹配。3G手機界面為了讓用戶能夠達到心流的層次,應該給用戶一個清晰的概念模型,而這個模型可能是“隱”性的,采用自然的交互方式,自然的交流系統應該減少用戶的記憶負擔,使界面處于用戶的控制之下,力求使視覺呈現和行為模型的邏輯關系相一致,達到情感體驗的最高層次。
高情感化的訴求正是要求界面設計要從用戶的角度分析,先進的技術并不等于高滿意率,復雜的操作過程容易讓用戶產生抵觸心理,而設計師就是要通過設計把高科技轉化為易操作的應用行為,不再單獨追求交互效率。
尋求良好的情感化交互可以通過建立用戶模型,利用形態(tài)語言詮釋產品。如圖3所示的UCD(User Centered Design),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流程,設定某一使用情境,這里的情境是以用戶的活動為中心,根據用戶體驗結果架構產品雛形(確定產品體驗目標和統一既定目標),分析任務進行概念設計,最后用戶測試,完成設計周期,而這是一個循環(huán)迭代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用戶都是作為起點和終點,這也是UCD設計方法的核心。
設計的最終目標是服務,在這個過程中要把可用性目標和用戶體驗目標結合起來,是從用戶的需求和感受出發(fā),讓產品去迎合用戶需求,在整個過程中都要重視用戶的使用習慣、預期的交互方式、視覺感受等方面。而使用UCD的設計方法的優(yōu)點則體現在可以促使產品更加易于理解和使用、提高產品質量和美感等幾個方面,更加貼近用戶的需求。
人的需求最高層次是情感化的,手機與用戶的生活密切相關,構成了人-機-環(huán)境的結構周期。設計師在產品設計之初就應該把握這種情感化需求,把握用戶的使用心理,設計出符合用戶知覺習慣和思維習慣的信息反饋方式,對按鍵和觸感進行有效安排,做到真正以用戶為中心設計3G手機界面,實現從2G到智能化的真正轉變。
圖3 UCD設計流程
3G手機界面的設計是一門多學科交叉的新課題,本文通過對3G手機的特點進行分析,結合現代人機界面設計原理,從美學的幾個角度分析得出結論:3G手機界面可以根據不同的用戶需求,在視覺語言方面賦予新的創(chuàng)造性的表現形式,通過高情感化設計,使用戶達到“心流”的體驗層次。在人機交互方式上,應重視“人”在整個交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用戶需要更加人性化的界面,在使用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多通道、泛交互的方式,滿足對多功能的靈活性和適應性的需求,以達到新的美好意境。
[1] 王曉蘭,呂家美.觸摸屏手機GUI中分層顯示的設計與實現[J].電子測量技術,2009,32(5):58-61
[2] 周 睿,王 蓉.手機的聲音交互界面設計[J].包裝工程,2007,28(9):111-115.
[3] 陳智明.論手機界面圖形化設計的必要性[J].藝術與設計,2009,(6):119.
[4] 劉冬冬,何人可.3G手機用戶界面設計探討[J].包裝工程,2007,28(5):98-100.
[5] 楊 蓉.手機界面的未來發(fā)展趨勢[J].中國科技信息,2008,(3):76-77.
[6] 丁玉蘭.人因工程學[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4:71-73.
[7] 張 萍,殷曉晨.人機工程學[M].合肥:合肥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9:53-56.
[8] 李方園.人機界面設計與應用[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8:54-62.
[9] 任立生.設計心理學[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4:102-107.
[10] communications Daily.Cellpone Industry Doesn't comply with see.255.Blind User Say[EB/OL].(2003-07-14)[2010-05-02].
[11] 李明峰,吳桂香.手機交互界面研究[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09,(14):234-235.
[12] Csikszentmihalyi.創(chuàng)造性:發(fā)現和發(fā)明的心理學[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1:27-32.
(責任編輯 陳秀平)
Artistic Conception:Research on 3GMobile Phone Interface Design
HAN Chun-minga, WANG Han-h(huán)anb
(a.School of Machinery and Automobile Engineering;b.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Art,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efei 230009,China)
Through analyzing the functions of 3Gmobile phone and using modern man-machine interface design principle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3Gmobile phone interface from aspects such as visual effect,interaction and so on.By the analyses of the personalization of visual language,pan-interaction of multi-channel and emotional demands in 3Gmobile phone interface design,the paper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achieving artistic conception in future 3Gmobile phone interface design.
3Gmobile phone interface;visual language;multi-channel;pan-interaction
TB472
A
1008-3634(2011)01-0091-04
2010-05-31;
2010-10-27
韓春明(1956-),男,安徽來安人,教授,碩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