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柏生,安 紅,高樹剛
(1.哈爾濱輕工化學(xué)總廠,黑龍江 哈爾濱150028;2.淮海工學(xué)院 化工學(xué)院,江蘇 連云港 222005;3.齊齊哈爾大學(xué),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6)
科研與開發(fā)
聚丙烯酸高級醇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合成及分子量分析*
吳柏生1,安 紅2,3,高樹剛2
(1.哈爾濱輕工化學(xué)總廠,黑龍江 哈爾濱150028;2.淮海工學(xué)院 化工學(xué)院,江蘇 連云港 222005;3.齊齊哈爾大學(xué),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6)
本文采用酯化法合成了丙烯酸高級醇酯,并在一定條件下和醋酸乙烯酯共聚,合成了不同鏈長的丙烯酸高級醇酯和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用紅外光譜對產(chǎn)物進行了結(jié)構(gòu)驗證,同時分析了聚合物的分子量,測定了該聚合物降低柴油凝點和冷濾點的性能。
丙烯酸高級醇酯;醋酸乙烯酯;聚丙烯酸高級醇酯;凝點;冷濾點
Abstract:The n-alkylacrylate-vinyl acetate copolymer(PPV)was prepared from n-alkylacrylate and vinyl acetate.The structure was characterized by IR spectrum.Meanwhile the molecular weight was analyzed and the performance of lower SP and CFPPwere determined.
Keywords:n-alkylacrylate;vinyl acetate;polyalkylacrylate;diesel pour point depressant;solidifying point;cold filter plugging point
我國主要油田生產(chǎn)的原油均為高含蠟原油,含蠟量為10%~25%。由此煉制得到的柴油具有含蠟量高、餾分窄和芳烴含量低等特點,對降凝劑的感受性差。從煉油廠(齊化化工有限公司)的使用情況來看,其可明顯降低柴油的凝點,但對降低柴油冷濾點的作用不明顯,甚至出現(xiàn)冷濾點“回升”現(xiàn)象。有針對性的設(shè)計、開發(fā)適合我國高含蠟柴油油品的新型高效降凝劑非常有意義。帶有支鏈的高分子聚合物可以改變蠟的結(jié)晶形態(tài),使蠟在常溫下不易形成空間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有降凝、減粘、改善低溫流動性的作用,可以改變這類油品的降凝和降低冷濾點等問題。因此,這類聚合物成為目前國內(nèi)國外普遍關(guān)注的研究課題,國外正在朝開采、集輸化學(xué)化發(fā)展。
丙烯酸酯-醋酸乙烯酯類共聚物作為降凝劑、稠油降粘劑等用途廣泛,并且其分子結(jié)構(gòu)和分子量對其效果有很大影響[1]。本文對丙烯酸酯-醋酸乙烯酯在一定比例條件下聚合的共聚物進行了結(jié)構(gòu)分析,并對其降低凝點和降低冷濾點進行了研究。
1.1 儀器和試劑
Spectrum One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美國PE公司);SFD-GPC凝膠滲透色譜儀(SDS9414i專用泵)(北京龍智達公司)。
氯仿/甲醇重結(jié)晶過氧化苯甲酰(C.P.中國第二化工研究所);-20#柴油(餾程范圍250~260℃大慶石化煉化廠)。其它試劑均為分析純。
1.2 丙烯酸高級醇酯的合成
在裝有回流分水器,攪拌器,溫度計的四口瓶中,加入0.12mol的丙烯酸(減壓蒸餾過),加入0.1mol的高級醇,加入占總質(zhì)量90(wt)%的甲苯作為攜水劑;1.5(wt)%的對甲苯磺酸作為催化劑;0.15(wt)%的對苯二酚作為阻聚劑。在110~125℃溫度下,反應(yīng)5h。產(chǎn)品用5%NaOH洗至中性,用熱去離子水洗至中性,減壓蒸餾3h,然后在70℃下真空干燥。
1.3 丙烯酸高級醇酯與醋酸乙烯酯的聚合
取一定量的丙烯酸高級酯置于帶電動攪拌器的四口瓶中,預(yù)熱至50℃,加入溶劑甲苯,攪拌使之溶解,以過氧化苯甲酰(BPO)為引發(fā)劑,將丙烯酸高級酯溶于一定比例的醋酸乙烯酯,一起倒入反應(yīng)瓶中。聚合5h,得到聚合物(PAVA,PAVA-12為丙烯酸十二醇酯與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其余類推)。聚合物用甲苯溶液溶解。用甲醇沉淀、干燥。
1.4 結(jié)構(gòu)分析
將丙烯酸高級醇酯和PAVA共聚物利用紅外光譜儀和核磁共振進行檢測,確定丙烯酸高級酯結(jié)構(gòu)和聚合物的結(jié)構(gòu)。用凝膠滲透色譜分析聚合物的分子量。
取聚合物50mg定容至5mL的容量瓶中,配制成10mg·mL-1的四氫呋喃溶液做數(shù)均分子量的測試。分析條件為:流動相為四氫呋喃,柱的溫度為35℃,流速為 1.0mL·min-1,注射量為 20μL,檢測器為RI,檢測器參數(shù)為RI=1。
2.1 丙烯酸高級醇酯的IR分析
丙烯酸酸十四醇酯的IR譜圖見圖1。
圖1 丙烯酸十四酯的紅外圖譜Fig.1 IR Spectrum of Tetradecylacrylate
從圖1可看出,3025 cm-1處的吸收峰歸屬于=C-H鍵的伸縮振動;1637和1620 cm-1處的吸收峰歸屬于-C=C-鍵的伸縮振動;由于羰基上連有帶供電子基的飽和烴,使得羰基中的-C=O鍵的伸縮振動峰出現(xiàn)在1738.75 cm-1處;717 cm-1處的吸收峰歸屬于亞甲基(n≥4)-CH2-鍵的平面搖擺振動;1467,1407 cm-1處的吸收峰歸屬于酯基上C-O鍵的不對稱伸縮振動;3000 cm-1以上的羰基特征吸收峰消失,由丙烯酸和十四醇合成了丙烯酸十四醇酯(PA)單體。IR表征結(jié)果顯示,合成的產(chǎn)物為丙烯酸十四醇酯。
2.2 聚合物PAVA的紅外譜圖分析
PAVA-14(丙烯酸十四醇酯-VA共聚物)降凝劑的IR譜圖見圖2。
圖2 聚合物PAVA-14的紅外圖譜Fig.2 PAVA-14 polymer Infrared Spectrum
由圖2可看出,1739 cm-1處的吸收峰歸屬于酯基上羰基中-C=O鍵的伸縮振動;1024 cm-1處的吸收峰歸屬于VA單元中醚鍵的不對稱伸縮振動;721 cm-1處的吸收峰歸屬于亞甲基(n≥4)中-CH2-鍵的平面搖擺振動;1373,1166 cm-1處的吸收峰歸屬于酯基上C-O鍵的不對稱伸縮振動,在1637cm-1和1620 cm-1處未發(fā)現(xiàn)-C=C-鍵的伸縮振動吸收峰。IR表征結(jié)果顯示,丙烯酸十四醇酯與醋酸乙烯酯已經(jīng)發(fā)生了共聚反應(yīng)。
2.3 PAVA分子量分析
凝膠色譜法計算分子量是一種相對的方法。我們先做出儀器(GPC)的校正曲線。再計算樣品的分子量。絕大部分聚合物的測試是多點窄分布標準品校正,校正曲線是由幾個已知峰位分子量的標準品來標定的,在色譜圖中找出峰位的保留時間,橫坐標是峰位置,縱坐標是log(Mp),這樣就得到一條線,即滿足:
Log(M)=a × t+b
測試樣品得到的數(shù)值都代入上式,就可以計算出樣品的分子量。
經(jīng)過試驗得到的標準品保留時間、其對應(yīng)的分子量及 log(M)見表 1。
表1 標準品保留時間、其對應(yīng)的分子量及l(fā)og(M)Tab 1 Standard retention time,molecular weightand log(M)
由表1數(shù)據(jù)作出的GPC校正曲線圖見圖3。
圖3 GPC校正曲線圖Fig.3 GPC calibration curve
由圖3得出的分子量,再按數(shù)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的公式計算出樣品的數(shù)均分子量和重均分子量及分布。
根據(jù)1.3條件合成的聚合物的分子量見表2。
表2 不同條件的聚合物分子量Tab.2 Molecularweight of polymer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1)在溫度為80℃,丙烯酸高級醇酯∶醋酸乙烯酯為1∶4(摩爾比),甲苯存在條件下,得到丙烯酸高級醇酯和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并用紅外色譜和凝膠滲透色譜對其結(jié)構(gòu)及分子量進行了分析。
(2)不同聚合物作為柴油降凝劑其降凝效果不同。丙烯酸十四醇酯和醋酸乙烯酯聚合物,數(shù)均分子量為25000左右,可以將大慶產(chǎn)-20#柴油凝點降低18℃,冷濾點降低7℃。
[1]張群正,蒲春生.馬來酸酐/苯乙烯/丙烯酸高碳醇酯共聚物的制備及對稠油的降粘性能[J].油田化學(xué),2004,21(2):128-130.
[2]郭永利,李志強,張淑玲.SHS為鏈轉(zhuǎn)移劑合成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鈉及其共聚物[J].化學(xué)工程師,2002,89(2):17-18.
[3]張予輝,王宗廷,卓潤生,等.高含蠟柴油低溫流動改進劑的研究[J].石油學(xué)報,2003,19(1):17-22.
[4]張穎,李瑞麗,徐春明.馬來酸酐-丙烯酸十八醇酯-醋酸乙烯酯三元共聚物柴油降凝劑的合成及其性能評價[J].精細石油化工,2009,26(5):77-80.
[5]姚自余,賈慧青,楊芳.高密度聚乙烯管材專用樹脂的雙檢測器凝膠色譜測定[J].石化技術(shù)與應(yīng)用 ,2010,(9).
[6]譚中良,韓冬,呂曉華.凝膠色譜法測定產(chǎn)出液中聚合物水解度的研究[J].化學(xué)工程師,2004,(7).
Preparation of n-alkylacrylate and vinyl acetate copolymer and analysis of it′smolecular weight*
WU Bai-sheng1,AN Hong2,3,GAO Shu-gang2
(1.Harbin Light Chemical General Factory,Harbin 150028,China;
2.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Lianyungang 222005,China;
3.Department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Qiqihar University,Qiqihar 161006,China)
TE624.8
A
1002-1124(2011)03-0006-03
2011-01-10
黑龍江省教育廳海外學(xué)人科研資助項目(1153h22)
吳柏生(1964-),男,工程師,1987年畢業(yè)于大連工業(yè)大學(xué)(原大連工業(yè)學(xué)院),化工塑料專業(yè),現(xiàn)從事塑料及化工產(chǎn)品技術(shù)開發(f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