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漢、唐戶籍制度比較

      2011-09-26 01:22:28譚尚聞
      大慶師范學院學報 2011年5期
      關鍵詞:奴婢開元祖父母

      房 麗,譚尚聞

      (大慶師范學院 法學院,黑龍江 大慶 163712)

      一、漢、唐戶籍登記內(nèi)容比較

      早在《周禮·秋官司寇》中就有戶籍登記的規(guī)定:“司民掌登萬民之數(shù),自生齒以上,皆書于版。辨其國中,與其都鄙,及其郊野,異其男女,歲登下其死生,及三年大比,以萬民之數(shù)詔司寇,司寇及孟冬祀司民之日,獻其數(shù)于王,王拜受之,登于天府,內(nèi)史司會冢宰貳之,以贊王治。”自周以來,戶籍登記制度一直是國家管理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漢律中戶籍登記的基本方式為自行申報,《二年律令·戶律》[注]《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四七號墓)》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出版。由于本文所引用的漢簡《二年律令》中的內(nèi)容都出自本書,且漢簡的簡號已可指明引文在書中的位置,所以在以后引用漢簡內(nèi)容時不再在注釋中標明。簡325-327規(guī)定:民皆自占年,小未能自占,而無父母、同產(chǎn)為占者,吏以□比定其年。漢和唐兩朝在登記戶籍時重要的內(nèi)容主要有三種。

      (一)戶主

      戶籍登記中戶主是其中的重要內(nèi)容,戶主一般掌握著一戶的財產(chǎn)權,在國家收取賦役、征發(fā)徭役時也負有一定責任。漢律對于戶主的要求并不高,一般人都可為戶主,只是在《二年律令·戶律》簡344規(guī)定:“為人妻者不得為戶”,即女子為人妻時不能為戶主。唐朝關于戶主的規(guī)定是在唐令中,按開元二十五年令:“諸戶主皆以家長為之。戶內(nèi)有課口者為課戶,無課口者為不課戶。”[1]131唐朝時已確定了家長責任制,女子是否出嫁都不能作為戶主。

      (二)特殊人群

      戶籍是國家稅收的主要來源,唐以前都是以人口數(shù)目為依據(jù)的,但是對于一些特殊人群,統(tǒng)治者會考慮其中的特殊情況給予減免稅收的優(yōu)惠。在漢朝,對于年老者和身體有殘疾者可以減免徭役。漢簡的《傅律》中,簡356-357規(guī)定:“大夫以上年五十八,……公卒以下六十六,皆為免老。不更年五十八,……士伍六十二,皆為睆老?!睗h朝借鑒了西周“矜老恤幼”的傳統(tǒng),對于年老者有很多優(yōu)惠政策。除免老和晥老可以減免徭役外,還有一部分人不僅可以減免徭役,還享受國家的特殊待遇。如簡354規(guī)定:“大夫以上【年】九十,不更九十一,簪裊九十二,上造九十三,公士九十四,公卒、士伍九十五以上者,稟鬻米月一石?!奔磳τ谀昀险?,國家已承擔了奉養(yǎng)的義務。除物質生活上的補助外,國家對于年老者還給予一定身份上的特權。簡355規(guī)定:“大夫以上年七十,不更七十一,……皆受杖?!卑绰梢?guī)定,對于執(zhí)杖人別人必須給予尊敬,否則就會受到嚴厲的處罰,甚至于死刑。如“汝南郡男子王安世,坐桀黠擊鳩杖主,擊留,棄市。長安東鄉(xiāng)嗇夫男宣,坐系鳩杖主,男子金里告之,棄市”[2]。除了律的規(guī)定外,漢也頒布了《養(yǎng)老令》,如《安帝紀》中載:“元初四年,詔曰,《月令》仲秋養(yǎng)衰老,授幾杖,行麋粥。方今案比之時,郡縣多不奉行,甚違詔書養(yǎng)老之意?!睂τ谏碛袣埣舱撸瑵h律也給予免征徭役的待遇。簡363規(guī)定:“高不盈六尺二寸以下,及天烏者,以為罷癃?!眲t癃疾、廢疾也不在征發(fā)徭役之列。

      唐律繼承了這一特點,戶口登記中注意人口的年齡和身體健康狀況,但唐朝更多的是以令的形式規(guī)定具體內(nèi)容。在唐令中有三種特別情況可減免徭役:第一,不課戶。依開元二十五年令:“諸視流內(nèi)九品以上官,及男子二十以上、老男廢疾妻妾、部曲客女奴婢,皆為不課戶?!盵1]132第二,丁中老小。如開元七年令:“諸男女始生為黃,四歲為小,十六為中,二十一為丁,六十為老?!遍_元二十五年令:“諸男女三歲以下為黃,十五歲以下為小,二十以下為中。其男年二十一為丁,六十為老。無夫者為寡妻妾?!盵1]134第三,殘疾廢疾篤疾。開元二十五年令:“諸一目盲、兩耳聾、手無二指、足無三指、手足無大拇指、禿瘡無發(fā)、大癭瘇,如此之類,皆為殘疾。癡痖、侏儒、腰脊折、一肢廢,如此之類,皆為廢疾。惡疾、癲狂、兩肢廢、兩目盲,如此之類,皆為篤疾?!盵1]136令之所以如此詳細的規(guī)定殘疾、廢疾、篤疾的狀況,是因為疏議和令中規(guī)定廢疾免課役、篤疾則不但免課役,還可得到別人的照顧。開元七年和開元二十五年令:“諸年八十及篤疾,給侍丁一人;九十,給二人,百歲,五人。皆先盡子孫,聽取近親,皆先輕色。無近親處取白丁者,人取家內(nèi)中男者并聽?!盵1]139

      漢律注重對老人、殘疾的照顧是沿襲西周以來的“矜老恤幼”的刑法原則,正是由于儒家思想在漢朝重新興起并引發(fā)了“法律儒家化”的修律變化,至唐完成法律儒家化的過程時唐令較漢律更加系統(tǒng)與完備。

      (三)戶口分類

      戶籍登記時對各戶的情況會加以分類,從而確定課役的級別,以便征收徭役。漢律中并未見到類似規(guī)定,大概漢初漢高祖本身出身草莽,對身份并不注重,漢武帝時雖歧視商人,但在戶籍登記中未體現(xiàn)區(qū)別。在經(jīng)過了兩晉士族風氣渲染后,唐朝已十分重視人的出身。依開元二十五年令:“諸天下人戶,量其資產(chǎn),定為九等。諸戶,計年將入丁老疾,應征免課役及給侍者,皆縣令貌形狀,以為定薄。一定以后,不須更貌。若疑有奸欺者,隨事貌定,以附于實?!盵1]151唐將人口分為四類:士、農(nóng)、工、商。開元七年令:“諸習學文武者為士,肆力耕桑者為農(nóng),巧作賈易者為工,屠沽興販者為商。工商之家不得預于士,食實祿之人不得奪下人之利?!盵1]154

      二、漢、唐戶籍制度內(nèi)容比較

      戶籍內(nèi)容的變更主要為分家析產(chǎn)。漢律對于分戶的規(guī)定比較自由,《二年律令·戶律》簡337規(guī)定:“民大父母、父母、子、孫、同產(chǎn)、同產(chǎn)子,欲相分予奴婢、馬牛羊、它財物者,皆許之,輒為定籍。” 漢朝的規(guī)定有別于秦國商鞅時期“民二男以上倍其賦”的規(guī)定,漢律并不強制要求成年男子分家,而是采取了比較自由的方式,是否分家由百姓自主決定。《二年律令·戶律》簡334-336規(guī)定:

      民欲先令相分田宅,奴婢、財物,鄉(xiāng)部嗇夫身聽其令,皆參辦券書之,輒上如戶籍?!涟嗽聲鴳袅綦y先令,弗為券書,罰金一兩。

      雖然漢律不禁止分戶,但對分家析產(chǎn)也有諸多限制?!抖曷闪睢袈伞泛?37規(guī)定:“孫為戶,與大父母居,養(yǎng)之不善,令孫且外居,令大父母居其室,食其田,使其奴婢,勿貿(mào)賣?!睂O作為戶主與祖父母一起居住時,如果對祖父母不孝,那么孫就要搬出去,他的財產(chǎn)、奴婢由他的祖父母使用,只是祖父母無權進行買賣。這種情況應是針對孫沒有父親時所作的規(guī)定,孫不孝就會失去使用財產(chǎn)的權力,這樣法律就有效的保證了老人的生活,也就是保障了國家的穩(wěn)定。《二年律令·戶律》簡338規(guī)定:“孫死,其母而代為戶。令無敢逐夫父母及入贅,及道外取其子財?!边@是對婦女作為戶主的限制。孫死了,他的母親就成為戶主,但他母親也無權讓孫的祖父母搬出去,而且不得招贅,也不能取得他兒子的財產(chǎn)。之所以推定該條律文是針對男主人已死情況下的規(guī)定,是因為法律另有規(guī)定為人妻者不得為戶,若男主人尚在,就不存在由孫或由孫之母為戶的情況了。

      而唐律對于分戶則比較嚴格,由于儒家思想至唐朝已深入人心,“孝”已成為最基本的人倫,因此禁止百姓在祖父母、父母活著時分戶,依《唐律疏議·戶婚》子孫別籍異財條:“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孫別籍、異財者,徒三年。”依律,在祖父母父母在時,子孫別籍或者異財只要有一種行為,該罪就已成立。如果祖父母、父母做主讓子孫別籍或者為他人后的,則只處罰長輩,子孫無罪。這是因為子孫必須服從長輩的安排,所以即使犯法,也應由長輩承擔。即使祖父母、父母已故,若是在居祖父母、父母喪期間兄弟別籍、異財?shù)模惨幰酝揭荒甑奶幜P。雖然長者已死,但祖父母、父母為斬衰服,需服喪二十七個月,若在這二十七個月中別籍或異財即是忘哀不孝,因此也要處以刑罰??傮w來說,唐對分戶規(guī)定比較嚴格,一般禁止分戶。若分戶時財產(chǎn)分不均平,則計所侵,坐贓論減三等處罰。

      唐律較漢律更注重管理借戶籍登記逃避賦役的行為。一種行為是假冒合戶,《唐律疏議·戶婚》相冒合戶條規(guī)定:“諸相冒合戶者,徒二年,無課役者,減二等。主司知情,與同罪。即于法應別立戶而不聽別,應合戶而不聽合者,主司杖一百?!笔枳h對此作了解釋,別戶是指父母終亡,服紀已闋,兄弟欲別者。應合戶是指流離失鄉(xiāng),父子異貫,依令合戶。依開元七年令:“諸先有兩貫者,從邊州為定,次從內(nèi)為定,又復從軍府州為定。即俱是邊州關內(nèi),俱軍府州,從先貫為定。其于法不合分析,而因失鄉(xiāng)分貫,應合戶者,亦如之。”[1]145開元二十五年令:“諸戶欲析出口為戶,及首附口為戶者,非成丁,皆不合析。應分者,不用此令?!盵1]144

      第二種行為是私入道。私入道,即未經(jīng)官府同意成為道士、女官、僧、尼的行為。依唐制,道士、女官、僧、尼無需繳納賦稅,官府對于這類人另行管理,按唐六典四祠部郎中員外郎條:凡道士、女官、僧、尼之簿籍,亦三年一造??梢?,這類人也是受到嚴格控制的。因此,私入道也是逃避課役的手段之一。

      第三種行為是放部曲奴婢還壓。指已經(jīng)將奴婢、部曲放為良人卻又重新將其變?yōu)橘v民的情況?!短坡墒枳h·戶婚》放部曲奴婢還壓條:

      諸放部曲為良,已給放書而壓為賤者,徒二年。

      從法律規(guī)定來看。由于部曲本身身份要高于奴婢,所以若將原為部曲放為良而又轉為奴婢賤民的,即降低了放良前的身份處罰是最重的;而原為部曲放為良又壓為部曲或原為奴婢而放良后又還壓為奴婢的,即未改變身份的,處罰相對較輕;而原為奴婢還壓為部曲或壓為奴婢的,等于提高原有身份或沒有改變,這樣的處罰最輕。法律對此規(guī)定主要是因為良人是國家賦稅課役的主體,若已將部曲奴婢放為良人,這部分人就成為國家財政的來源了,而又將其還壓為部曲或奴婢,等于減少了國家賦稅的主體,因此,法律會對此嚴格規(guī)定。與此相關的戶令有開元二十五年令:“諸放部曲客女奴婢為良及部曲客女者,并聽之,皆由家長給手書,長子以下連署,仍經(jīng)本屬申牒除附。自贖免賤,本主不留為部曲者,任其所樂?!盵1]170依令規(guī)定,放賤為良本是家長主人的權利,而且要經(jīng)過正式的手續(xù)。因此,既然已經(jīng)放賤為良就不應在令其恢復賤民身份,這與家長的初衷相違背,同時也危害了國家的戶籍管理制度。

      三、漢、唐戶籍制度法律責任比較

      戶籍是古代一國財政的根本,所以法律對于在戶籍登記中出現(xiàn)的失誤與錯誤會規(guī)定比較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

      (一)漢律規(guī)定內(nèi)容

      漢簡規(guī)定由各鄉(xiāng)部嗇夫、吏負責戶籍登記管理,這些官吏對戶籍內(nèi)容的準確性、以及戶籍變更時應及時更改登記內(nèi)容負有責任。

      漢律主要追究詐代為戶的責任。戶律對詐代為戶的兩種情況作出規(guī)定,一種是以應當入官的田宅為戶,即《二年律令·戶律》簡319規(guī)定的:“田宅當入縣官而詐代其戶者,令贖城旦,沒入田宅。”還有一種是以他人田宅為戶或將自己的田宅附令他人戶中,《二年律令·戶律》簡323-324規(guī)定:“諸不為戶,有田宅,附令人名,及為人名田宅者,皆令以卒戍邊二歲,沒入田宅縣官。”對于屬于官家的田宅而詐代為戶的,要處以贖城旦并沒收田宅的處罰。而對于不獨立為戶而又有田宅或替別人登記田宅這種欺詐的行為,法律則規(guī)定對其處以戍邊二年并沒收田宅入官的處罰。對于替別人登記田宅的如果能先自首的話,就可以免去處罰,只是按照規(guī)定重新登記戶籍則可。與詐以官家田宅為戶的行為相比,法律對民間隱瞞財產(chǎn)的行為處罰比較輕,而且給當事人自首的機會。

      (二)唐律內(nèi)容

      唐律規(guī)定由里正、州縣負責戶籍登記內(nèi)容。據(jù)開元七年令:“百戶為里,五里為鄉(xiāng),兩京及州縣之郭內(nèi)分為坊,郊外為村。里及村坊,皆有正,以司督察(里正兼課值農(nóng)桑,催驅賦役)。”[1]123開元二十五年令:“諸里正,縣司選勛官六品以下、白丁清平強干者充,其次為坊正。若當里無人,聽于比鄰里簡用。”[1]131有關州縣的規(guī)定據(jù)開元二十五年令:“州為三等(上、中、下)?!薄短屏洹肪砣皯舨坷芍袉T外郎”條:“四萬戶已上為上州,三萬戶已上為中州,戶不滿三萬戶為下州?!蔽涞铝睿骸皯粑迩б焉蠟樯峡h,二千戶以上為中縣,一千戶以上為中下縣。”[1]128對于脫漏、增減戶口既然特別重視,戶籍的登記造冊也顯得猶為重要。對此戶令中作了規(guī)定。開元七年令規(guī)定:“諸每歲一造計賬。里正責所部手實,具注家口年紀?!遍_元七年、開元二十五年令:“諸三年一造戶籍,起正月畢三月,一留縣,一送州,一送戶部?!盵1]149里正一級的戶口每年都要計入帳冊,而每三年州縣、戶部都要對全國戶籍重新登記,這種制度保證了國家戶籍的可靠性。與漢律規(guī)定的每年八月案比的規(guī)定比起來,唐令的規(guī)定要細致規(guī)范的多。

      唐律對于戶籍登記的管理則比較重視規(guī)定對在戶籍登記中脫漏戶口、增減年狀行為的處罰。脫漏戶口即指一戶中本應有多名成員但實際上報或實際登記的人數(shù)少于實有人數(shù)或全戶都未登記。增減年狀即謊報歲數(shù)和殘疾狀況。這兩項行為的目的大都是逃脫賦稅、課役,嚴重損害國家的經(jīng)濟利益。唐律中針對申報人和管理者作出不同處罰規(guī)定。《唐律疏議·戶婚》脫漏戶口增減年狀條:

      諸脫戶者,家長徒三年,無課役者減二等,女又減三等。脫口及增減年狀以免課役者,一口徒一年,二口加一等,罪止徒三年。其增減非免課役口者,四口為一口,罪止徒一年半,即不滿四口杖六十。

      對于百姓而言,是否有免除課役的目的是量刑輕重的衡量標準。而主要承擔責任的人為家長,只有當家長不知情時,才由當事人承擔法律責任。

      對于官府而言,各級地方官吏都要對戶籍的準確性負責。包括里正和州縣兩級。根據(jù)地方官吏對于脫漏、增減戶口的主觀態(tài)度不同,法律作了不同規(guī)定。里正是唐最基層的戶籍管理人員,他掌握第一手的戶籍資料,且里正有催收賦役的職責,他是保證國家正確收取賦稅的基礎。因此,法律規(guī)定里正對管轄內(nèi)的戶籍脫漏增減按人口數(shù)進行處罰。如果里正知情,則按脫漏戶口增減年狀條規(guī)定的家長責任從重處罰。州縣作為里正的上一級管理部門,管轄人口范圍要大的多,所以法律規(guī)定的脫漏增減人口數(shù)也相對增加,但如州縣知情脫漏增減人口,那么也要按脫漏戶口增減年狀條規(guī)定的家長的責任從重處罰。這是對于主管官員主觀上不知情或過失的處罰,若官員故意違法脫漏增減人口以免課役那性質就屬于瀆職罪的范疇,處罰也就嚴重的多?!短坡墒枳h·戶婚》里正官司妄脫漏增減條:“諸里正及官司,妄脫漏增減以出入課役,一口徒一年,二口加一等。贓重,入已者以枉法論,至死者加役流,入官者坐贓論?!笨梢?,破壞戶籍管理將會受到的最高刑罰是僅次于死刑的。

      四、結語

      為了更清楚的理清漢、唐戶律中對于戶籍管理的規(guī)定,我以下面兩個表格將兩個朝代的法律規(guī)范內(nèi)容及律文內(nèi)容進行比較。

      表1 漢、唐戶籍登記制度法律規(guī)范內(nèi)容比較

      從表1中可知,漢律的內(nèi)容或者反應在唐律中,或反應在唐令中,即漢律中的一部分內(nèi)容到了唐時已經(jīng)進入到唐令的調(diào)整范圍內(nèi),即律與令的內(nèi)容已經(jīng)分開,唐律規(guī)定的是各項刑名,原來漢律中與刑罰無關的內(nèi)容在唐朝已劃入到令的規(guī)范之中了。并且,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唐律中出現(xiàn)了漢律中所沒有的內(nèi)容。

      將漢唐律中相同法律規(guī)范的律文內(nèi)容加以比較,可以更清楚的對比漢唐律內(nèi)容的發(fā)展變化。

      從表2可知,漢律的法律責任人為當事人及官吏,而唐律的責任人為家長及官吏。漢律的內(nèi)容偏向于一般陳述性的規(guī)定,即規(guī)定當事人應該怎樣做;而唐律則偏向于禁止性規(guī)定,即從否定的角度出發(fā)對于觸犯者會受到何種處罰作出規(guī)定。從處罰方式上可以看出,漢律以罰金為主要處罰方法,雖然耐刑屬于肉刑的一種,但實際上只是將犯人的胡須剃掉,是一種恥辱刑。只有當違法行為嚴重侵害到國家利益時才會得到贖城旦、戍邊二歲的刑事處罰。

      表2 漢、唐律戶籍登記制度律文內(nèi)容比較

      而唐律則完全是以刑罰手段對責任人進行處罰。并且在漢律中,很少提到罪,只有對處刑罰的才稱為罪,如以他人戶為戶者,法律規(guī)定:“為人名田宅,能先告,除其罪?!逼渌幜P的原因為“不從律”。而唐律則都是以罪名規(guī)定各項內(nèi)容的。而有關分戶的規(guī)定則說明在漢朝比較普遍的分戶行為到了唐朝是被嚴格控制的,同樣,漢對于分戶主要是對官府的不盡責行為進行罰金處罰,對分戶的當事人并不處罰,而唐則是既對應分不分的主司處以杖一百的處罰,也在分戶不均時對當事人進行刑罰處分。由此可見,律這種法律形式發(fā)展至唐朝時已經(jīng)與刑罰緊密相連,漢朝時由律規(guī)范的一些內(nèi)容至唐朝時轉由令規(guī)定,律令的分工使中國古代法律的發(fā)展更加嚴密細致。

      [參考文獻]

      [1] 仁井田陞.唐令拾遺·戶令[M].栗勁,譯.長春:長春出版社1989

      [2] 武威縣博物館.武威新出王杖詔令冊[M]//甘肅省文物工作隊,甘肅省博物館.漢簡研究文集.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84:37.

      猜你喜歡
      奴婢開元祖父母
      段開元:擁抱健康產(chǎn)業(yè) 增進百姓財富
      新加坡禁止家長每天將孩子送到祖父母家
      科教新報(2020年16期)2020-10-21 05:21:14
      《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教學課件
      漢朝的官奴婢
      山西青年(2018年1期)2018-01-25 13:11:10
      簡牘文獻中秦及漢初奴婢制度的特征
      敦煌學輯刊(2017年1期)2017-11-10 02:33:17
      樂于助人的人更長壽
      大眾健康(2017年2期)2017-04-13 07:52:03
      魏晉奴婢來源問題初探
      資治文摘(2016年6期)2016-05-14 17:33:04
      立足地標,志高中央空調(diào)入駐開元名都大酒店
      機電信息(2014年16期)2014-02-27 15:52:40
      江森自控打造“還木開元·源”環(huán)保計劃
      機電信息(2014年1期)2014-02-27 15:51:25
      從《歧路燈》看清中葉的奴婢制度
      船山學刊(2009年2期)2009-06-15 07:25:26
      宾川县| 同江市| 孟州市| 合作市| 池州市| 黔西县| 漾濞| 南和县| 屏南县| 天等县| 惠水县| 西宁市| 深泽县| 顺义区| 怀安县| 洛浦县| 台南市| 阿克陶县| 巴青县| 宜章县| 禹州市| 四平市| 临汾市| 巩留县| 洱源县| 荆门市| 扬州市| 黎城县| 鄯善县| 中江县| 建湖县| 奇台县| 林州市| 夏河县| 尤溪县| 定南县| 长泰县| 澄迈县| 安塞县| 布尔津县| 工布江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