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玉
(江蘇聯合職業(yè)技術學院南京工程分院商務管理系,江蘇 南京211135)
我國境外旅游安全預警問題探討
陳 玉
(江蘇聯合職業(yè)技術學院南京工程分院商務管理系,江蘇 南京211135)
安全問題是制約旅游業(yè)發(fā)展的關鍵性問題,是旅游業(yè)的生命線。旅游業(yè)在促進經濟發(fā)展、給游者帶來心理愉悅的同時,也存在著較大的安全問題,尤其是境外旅游,各種不可控因素要顯著多于國內旅游。目前,隨著我國境外出游人數的急劇增加,境外旅游安全預警問題已經成為旅游管理部門重點研究的項目之一。本文就我國境外旅游安全預警的有關問題進行了比較深入的分析和探討。
境外旅游;安全預警;旅游安全
所謂境外旅游安全預警,就是指對境外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安全狀態(tài)依據相關指標進行判斷,而后為旅游者提供相應的警示,這種警示對于旅游者而言具有重大的參考價值,甚至會決定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方面的選擇。
旅游安全一直為人們所忽略,不管是在實際操作還是在學術研究中,情況均是如此,但是,在發(fā)生旅游安全問題之后,人們才認識到旅游安全的重要性,然而,待問題得以解決、一切步入正軌之后,人們又漸漸將旅游安全問題拋諸腦后。近年來,隨著人們安全意識的提高,關于旅游安全問題的探討日漸被關注起來[1]。在理論研究方面,最早關于境外旅游安全研究的論著為20世紀80年代V.L.Smith所著的《旅游、犯罪與安全問題》一書;其后,德克·格萊澤(Dirk Glaesser,2004)在自己的論著《旅游業(yè)危機管理》中提出了針對旅游業(yè)安全問題的綜合解決方案,該方案主要包括旅游目的地形象運作、危機對人們購買決策的影響以及危機的防范戰(zhàn)略等三個方面,同時,該方案還結合世界上各個國家的旅游安全事件進行了實證分析,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綜合看來,國外學者在境外旅游安全研究方面的關注點主要為犯罪、恐怖主義、戰(zhàn)爭等因素與旅游的關聯,在研究方法上大多采用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等方法[2];我國在旅游安全方面的研究不是很多,但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鄒統(tǒng)釬教授所著的《旅游危機管理》、鄭向敏教授所著的《旅游安全學》,再如,2009年末在華僑大學舉行的首屆中國旅游安全高峰論壇等等。
在實際操作中,我國的境外旅游安全管理依然存在較大的不足,例如,在2010年發(fā)生的菲律賓人質事件是我國境外旅游中的惡性事件。2010年8月23日,一個由香港康泰旅行社(編號PMK04)組織的21人旅行團在菲律賓馬尼拉被劫持。得知消息后,馬尼拉警方在大巴附近部署了特警,在和劫匪進行談判的進程當中,菲律賓警方高層盡管表面答應了其復職要求,但始終沒有采取實際行動,并且因為堵車,答應重新審閱裁決的證明書一直到當天午6點才送到,而且證明書也并沒有給予明確的回復。同時,菲律賓警方逮捕了之前與其進行溝通的弟弟格雷戈里奧,逮捕理由僅為“懷疑通風報信”。槍手通過大巴的電視轉播得知了此事,情緒失控。在談判未有任何進展的情況下,菲律賓警方決定強攻,雖然擊斃了劫匪,但是導致了香港旅行團七傷八死的慘重后果。
這次事件引發(fā)了全球范圍內的關于旅游安全問題的熱議,更使我國民眾和旅游安全管理部門深刻地認識到構建境外旅游安全預警系統(tǒng)的重要性。此次事件雖然為個別事件,但其后果的慘烈性引起了我國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社會的強烈關注,關于境外旅游安全問題以及境外旅游的安全預警問題的探討成為了熱點。雖然我國政府在此次事件中行動積極迅速,但是,慘烈的后果說明我國在境外旅游安全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較多需要改進之處。
由于幾年前我國出境旅游人數仍然較少、旅游目的地國家(或地區(qū))數量有限、也較少有重大的旅游安全事故發(fā)生,所以,境外旅游安全預警管理一直沒有引起旅游行業(yè)主管部門——國家旅游局的重視,發(fā)生的境外旅游安全事件都由外交部當作一般的中國公民境外安全問題來處理[3]。2003年,外交部開始面向所有中國公眾進行境外安全風險信息的收集、評估及發(fā)布,積累了一定的預警管理經驗,發(fā)布的預警信息也有相應的公眾認知度。同時,外交部作為保護我國公民在境外合法權益及利益的代表,在境外救助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客觀上形成了目前我國的境外旅游安全預警以外交部為主導的局面。而國家旅游局系統(tǒng)性地針對出境旅游者的安全預警才剛剛起步,絕大多數的預警信息來自外交部的出國特別提醒,缺乏自己的信息收集渠道和合理評估。
全面、準確、客觀的信息才能提供有效的境外旅游安全預警,因此,信息的收集與發(fā)布工作是整個境外旅游安全預警的核心和重點。在進行預警信息收集時,需要匯集和綜合能夠對我國公眾境外出游產生影響的各種零星和分散的信息,然后進行動態(tài)跟蹤、全面監(jiān)測,而后根據各種依據做出科學的判斷和預測,最后將信息向社會進行發(fā)布[4],使社會公眾可以了解自己出游目的地的安全狀況,進而為自己的旅游計劃提供有益的參考;同時,也提高有關部門在旅游安全方面的快速反應能力,將各種損失降到最低。
同時,還需要對即將出國旅游的我國公民提供相關的注意事項,例如,出國證件及其相關材料是否齊全,對前往國家或者地區(qū)的政治情況、經濟局勢、社會治安狀況、醫(yī)療衛(wèi)生狀況、海關規(guī)定以及簽證規(guī)定等方面是否已經有全面的了解,務必遵守旅游目的地的各種法律法規(guī),旅游要遵守團隊的活動安排、聽從領隊的領導,尊重當地的民族習慣、習俗以及宗教要求等[5]。綜合看來,我國政府在境外旅游安全預警方面已經有了進步,但是還未形成系統(tǒng)的境外旅游安全預警體系,發(fā)布的各種信息還存在著失真、不全、不細等問題。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境外旅游安全事件有著非常明顯的突發(fā)性和緊迫性,例如,2010年發(fā)生的菲律賓人質事件便具有典型的突發(fā)性和緊迫性。境外旅游安全預警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便是依照警情的程度來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并在警情發(fā)生之后可以即刻生效執(zhí)行,利用對境外旅游安全事件的提早預防和提前控制來把各種損失降低到最小的程度[6]。境外旅游安全的預警不應該僅僅局限于提供各種預警信息,還要提供多種的或者綜合性的旅游安全預控措施,例如,提供旅游救援協助、境外旅游保險等。
構建我國境外旅游安全預警模型(如圖1) 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方面,有利于建立完整的出境旅游安全保障體系。預警作為出境旅游安全管理的預防措施,構建它的管理模型有利于完善包括出境旅游安全施救、保險、政策法規(guī)、控制等在內的整個出境旅游安全保障系統(tǒng)[7]。另一方面,境外旅游安全預警有著比境外旅游救援更為重要的意義,它對于出境旅游安全事故的預防及提高相關政府部門、企業(yè)、個人的出境旅游安全意識起著積極的作用。很多出境旅游安全事故的發(fā)生正是由于安全意識的欠缺造成的,沒有安全意識,就難以提出合理的預控對策,難以判別危險,也難以實現相關部門、組織、群體之間的信息溝通協調。
圖1 我國境外旅游安全預警模型
國家旅游局作為旅游行業(yè)管理者,擔負著保護旅游者出境安全的重要職責,其中也包括境外旅游安全預警[8]。國家旅游局需要承擔境外旅游安全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與發(fā)布,旅游安全信息的咨詢服務,出境旅游安全知識的宣傳教育,協助出境旅游突發(fā)事故的應急救援等工作。
在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境外旅游安全預警系統(tǒng)時,必須要完善包括監(jiān)測、識別、預報、預控在內的預警環(huán)節(jié)[9],認真分析對我國境外出游安全產生影響的若干因素(主要包括旅游代理商的安全控制能力、旅游環(huán)境的安全程度、旅游接待和保障設施方面的安全程度、出境旅游者的安全意識及其行為安全),并對以上因素進行檢測和采集,并由預警系統(tǒng)對其展開分析。境外旅游安全預警系統(tǒng)的大體工作流程為:動態(tài)檢測→采集風險信息→識別和評估風險級別→預警預報和預警預測→預警干預→風險控制。通過以上措施保證我國公眾的處境旅游的安全。
在完善我國境外旅游預警指標體系設計的過程中,需要遵循可比性、實用性、靈敏性和科學性的設計原則。影響境外旅游安全的因素非常之多,要從其中篩選出非常重要的、易溺的數據,以其來構建境外旅游安全預警指標體系[10]。具體而言,境外旅游預警指標體系中的相關指標主要包括:出游目的地國家或者地區(qū)的災害頻度、出游目的地國家或者地區(qū)的安全度、出游目的地國家或者地區(qū)的設施安全度、旅游代理商的安全控制能力、出境旅游者的安全意識及其行為安全等等。
由于境外旅游安全預警信息源具有涉外性與多樣性,所以,國家旅游局必須建立與相關政務部門、媒體、組織的聯動機制。預警需要及時、全面、真實的信息,信息網絡越完備,傳遞速度越快,決策者掌握的信息越多,預警效率和預警有效性相應地也就越高。模型中相關的政務部門、媒體與組織分別承擔了某些特定的警示信息的職能,應該成為國家旅游局預警信息搜集的重要渠道。
總之,安全是旅游的生命線,尤其是對于境外旅游而言,更是如此。我們在認識到旅游業(yè)對經濟的帶動作用的同時,也要重視旅游中存在的各種潛在危險因素,讓旅游業(yè)真正發(fā)揮其促進經濟發(fā)展和給游者帶來心理愉悅的作用。
[1]韓林芝,鄭江華.BP神經網絡在旅游安全預警信息系統(tǒng)中的應用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7):102-103.
[2]任學慧,王月.濱海城市旅游安全預警與事故應急救援系統(tǒng)設計[J].地理科學進展,2005,(4):156-157.
[3]梁留科,周二黑,王惠玲.旅游系統(tǒng)預警機制與構建研究[J].地域研究與開發(fā),2006,(3):55-57.
[4]祝喜,王靜,吳郭泉.旅游安全預警指標構建及應用研究[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0,(S1):79-80.
[5]程新造.旅游安全是發(fā)展旅游業(yè)的關鍵[A].中國職業(yè)安全健康協會首屆年會暨職業(yè)安全健康論壇論文集[C],2004.
[6]楊儉波,黃耀麗,李凡,陳勇.BP神經網絡預警在旅游安全預警信息系統(tǒng)中的應用[J].資源開發(fā)與市場,2007,(2):188-189.
[7]王瑜,吳貴明.風景區(qū)旅游安全問題表現形態(tài)及管理體系構建[J].莆田學院學報,2008,(4):206-207.
[8]王志軍,郭忠平,李勇.基于神經網絡的安全評價指標重要度判定方法及應用[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5,(12):135-136.
[9]林香民,李劍峰,胡金花.旅游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研究[J].安全與環(huán)境工程,2005,(2):149-151.
[10]張志亮.從菲律賓人質事件透析我國旅游度假地的安全管理建設[A].第十五屆全國區(qū)域旅游學術開發(fā)研討會暨度假旅游論壇論文冊[C],2010.
[責任編輯:姚 旺]
F592
B
1671-6531(2011)11-0070-02
陳玉,男,江蘇泰興人,江蘇聯合職業(yè)技術學院南京工程分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