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靜靜, 盧海星, 劉 璇
(1.軍械工程學院外語教研室,河北 石家莊 050003; 2.軍械工程學院研究生處,河北 石家莊 050003)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英語在國際學術交流中的重要性更顯突出。但是,目前很多高校非英語專業(yè)研究生的英語交際能力遠不能適應國際交流的需要。提高研究生英語應用能力,增強軍事英語知識,已漸漸成為各軍事高等院校英語教學改革的熱點。高校研究生的英語能力是高校培養(yǎng)國際型、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目前,國內高校研究生英語教學普遍存在如下問題:一是常規(guī)以精讀教程為主體的課程設置無法滿足培養(yǎng)學生多元化實用交際能力的要求;二是以應付四六級考試為目標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并直接導致教育資源的浪費和學生學習興趣的喪失;三是傳統(tǒng)的測試評價體系缺乏合理性,往往是學期期末的期終考試一錘定音,導致了學生不重視課堂參與、交流和學習;四是英語水平的欠缺已經成為制約中國研究生科研能力的一個很大障礙,使得他們在文獻查閱、參與科研及論文發(fā)表等方面很難走向國際化。[1-2]作為軍隊院校,肩負著培養(yǎng)軍隊信息化建設人才的重擔。而英語作為軍隊院?;A課中的一門重要課程,它應發(fā)揮應有的作用,緊跟時代步伐,滿足時代要求。鑒于以上背景,就研究生對英語的教學需求做了問卷調查,以便為英語教學改革提供科學的依據。
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是目前檢驗我國在校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英語水平的權威測試方式之一。 英語四六級水平考試滿分為710分。多數院校設定本校通過分數均為425分。四六級考試能客觀地反映學員基礎英語水平。
本次調查對象為我院2010級碩士研究生。共計144人。軍隊內招35名,四級累計通過率為34.29 %,六級累計通過率為60 %。地方國防生招102名,四級累計通過率為44.4 %,六級累計通過率為53.92 %。地方應屆招7名,四級通過率為57.14 %, 六級累計通過率為28.57 %。144名學生四級累計通過率為42.36 %, 六級同過率為54.17 %。較高的通過率說明學員基礎英語水平的提高及教學設置改變的必要,如圖1所示。
圖1 2010級碩士研究生本科期間大學英語四六級通過情況
%
隨著研究生教育的國際化及學員基礎英語水平的不斷提高及科研對外語的需求,基礎英語教學似乎不能滿足研究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為推進外語教學改革,優(yōu)化課程設置,對研究生英語個性化需求亦作了問卷調查。問卷調查涉及2009和2010級碩士生和博士研究生共計264名。參照全國幾所重點高校研究生英語課程設置,選擇了應用較廣的幾門英語應用課程供學員選擇。這些課程有學術交流英語、科技英語翻譯、科技論文寫作、科技文獻閱讀、軍事英語、英美文學選讀等,問卷選擇可以是多項選擇。如圖2所示。
圖2 研究生英語課程設置及學時安排調查結果匯總
問卷還涉及關于碩博基礎英語課程的意向調查。本次問卷調查共涉及在校碩博研究生共計293名,其中碩士生155名,博士生138名。調查時間為2010年。
通過數據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1)學生對基礎英語課的需求率降低,學員選擇大大壓縮碩博基礎英語課程時數,選擇將基礎英語課時數控制在80課時以下的高達49.4 %和49.8 %。如表2所示。
(2)學生積極要求提高專業(yè)論文寫作能力和國際學術英語交流能力,以便將來在國際刊物上發(fā)表論文或向國際會議提交論文。
(3)增設軍事英語課程。這是軍事院校的特點所決定的。
表2 研究生對基礎英語課及課時數選擇統(tǒng)計表 %
對于教學模式的調查,選擇了讓學生自己各抒己見的調查方法。67 %的學員選擇交互式的能調動學員積極主動性的教學模式;45.6 %的學員選擇教員指導,小組討論的教學模式;84.3 %的學員選擇開放、自由、輕松的英語學習模式。師生、學生之間可以互相討論問題、交流看法。學員渴求其內在的學習能量能受到教師的啟發(fā),以便能夠充分發(fā)揮其學習興趣的內驅力。學員理想的這種教學模式符合美國學者丁John Dewe所提倡的“教學即生活”(education is life)和“從做上學”(learn by doing)的教學模式。[3-4]
通過問卷調查基本摸清了新時期研究生對于英語教學個性化的需求。同時問卷調查也讓我們認識到教員應及時更新教育觀念,迎接挑戰(zhàn),優(yōu)化課程設置,改變教學模式將英語課堂全面過渡到以現(xiàn)代語言教學理論為指導,以培養(yǎng)研究生英語應用能力為核心,滿足研究生科研英語需求以實現(xiàn)研究生國際化的英語教學上來。新時期的研究生英語教學應注重語言學習的“個性化、協(xié)作化、模塊化和超文本化。這樣一方面可激發(fā)學生的個體情感和認知系統(tǒng);另一方面可最大限度地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突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有效地發(fā)揮學習主體的主觀能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