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平 辛麗麗
腦卒中(Stroke)是神經系統(tǒng)常見病、多發(fā)病,有較高的致死率、致殘率。腦卒中患者可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情緒低落、興趣減低、自罪、自責,甚至對生活絕望等癥狀,臨床上稱之為腦卒中后抑郁狀態(tài)(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腦血管疾病常見的并發(fā)癥。PSD不僅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同時也會妨礙其神經功能的恢復。采取有效措施治療PSD是臨床重要任務之一。本研究通過對PSD患者進行綜合治療,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神經內科住院的腦卒中并抑郁癥狀的患者80例。入選病例均為首次腦卒中發(fā)病,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腦卒中診斷標準[1];并經頭顱CT或MRI確診為腦出血或腦梗死;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抑郁障礙診斷標準。排除標準:病情嚴重或意識障礙者;伴明顯認知障礙和嚴重言語障礙、耳聾等;合并嚴重心、肺功能衰竭或其他嚴重軀體疾病者;既往有精神病史與家族史;調查前3個月應用抗抑郁藥及抗精神病藥者。將入選病例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0例。治療組中男27例,女13例,平均年齡(57.2±8.3)歲,腦梗死31例,腦出血9例;癱瘓肢體肌力≤3級1例,>3級12例;既往有高血壓病史31例,糖尿病史11例,冠心病史5例。治療前HAMD-17評分(22.32±3.22)分、神經功能缺損評分(30±9)分。對照組中男29例,女11例,平均年齡(58.3±8.1)歲,腦梗死29例,腦出血11例;癱瘓肢體肌力≤3級1例,>3級11例;既往有高血壓病史30例,糖尿病史9例,冠心病史6例。治療前HAMD-17評分(23.4±3.22)分、神經功能缺損評分(29±8)分。兩組一般資料、HAMD-17評分、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兩組均接受腦卒中常規(guī)治療和康復訓練。包括脫水降顱內壓(腦出血);活血化瘀、抗凝(腦梗死);腦保護劑;營養(yǎng)神經等治療。對伴發(fā)高血壓、糖尿病分別予降血壓、降血糖治療。并進行康復訓練。治療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服用鹽酸帕羅西汀(商品名:賽樂特),20 mg/d。并輔以心理干預治療。兩組療程均為8周。于治療前和治療后2、4、8周由專人給每位患者進行HAMD-17和神經功能缺損評分。
1.2.2 抑郁和神經功能缺損評定 抑郁障礙采用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17)測評??偡郑?分為正常,8~17分為輕度抑郁,18~24分為中度抑郁,>24分為重度抑郁。神經功能缺損評定采用改良的愛丁堡斯堪地那維亞神經功能缺損量表(SSS)評定。1~15分為輕型,16~30分為中型,31~45分為重型。
1.2.3 療效標準 以HAMD-17量表和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的減分率為標準。抑郁療效:減分率≥75%為痊愈,≥50%為顯效,≥25%為有效,<25%為無效。神經功能康復:減分率91% ~100%為基本痊愈,46% ~90%為顯著進步,18% ~45%為進步,<18%為無變化。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0.0軟件進行處理表示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不同療程HAMD-17評分比較 治療后4、8周后HAMD-17評分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兩組不同療程HAMD-17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不同療程HAMD-17評分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療后2周 療后4周 療后8周對照組40 45±3.22 65±2.32 17.45±2.31 16.51±1.08治療組40 32±3.22 34±2.66 9.78±1.31 5.71±1.08
2.2 不同療程SSS評分比較 治療后4、8周后SSS評分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 P<0.01)。見表2。
表2 兩組不同療程SSS比較(±s,分)
表2 兩組不同療程SSS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1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療后2周 療后4周 療后8周對照組40 29±8 26±8 19±6 13±4治療組 40 30±9 24±8 14±5a 5±3b
PSD是腦血管病常見的并發(fā)癥,其總發(fā)生率為18% ~79%,一般為40% ~50%,急性期發(fā)生率為25% ~60%,恢復期發(fā)生率為62.2%。其主要表現(xiàn)為情緒低落、興趣減低、運動遲鈍、認知功能損害、自知力缺乏和日常生活能力減弱。其發(fā)生機制復雜,除與腦器質性病變的部位、面積和神經功能缺損有關外,還與心理社會因素有關。抑郁癥對患者的影響主要有3個方面:導致軀體疾病癥狀的擴大;導致患者對疾病心理調節(jié)功能減弱;對軀體產生直接的病理生理、生化作用。PSD不僅給患者帶來精神上的痛苦,還延緩神經功能恢復時間,增加腦血管病的致殘率和致死率。本研究表明兩組腦卒中后抑郁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時其HAMD-17、SSS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組給予帕羅西汀口服和心理干預綜合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恢復優(yōu)于對照組,抑郁癥狀較對照組減輕。說明綜合腦卒中后抑郁神經功能恢復有較明顯的影響。故在治療腦卒中的同時,有必要采取綜合措施治療抑郁癥狀,有助于患者的康復。
[1] 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的診斷要點.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