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文
(武漢理工大學交通學院,湖北武漢430063)
大學畢業(yè)生孤獨感及其影響因素探究
張曉文
(武漢理工大學交通學院,湖北武漢430063)
通過UCLA孤獨感量表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在大學畢業(yè)生中,孤獨感普遍存在,半數的個體時常感到孤獨,約十分之一的個體長期感到孤獨并且難以排遣。工作、人際、經濟壓力和社會支持度是影響孤獨感的主因,也應成為社會對大學畢業(yè)生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關注點。
大學畢業(yè)生;孤獨感;工作壓力;社會支持
在心理學中,通常把孤獨感定義為一種令人厭惡的,消極的主觀體驗。長期或嚴重的孤獨有可能引發(fā)某些情緒障礙,降低心理健康水平,進而導致疾病。羅杰斯說過“當一個人為生存而掙扎,不知道下頓飯有沒有得吃時,就沒有時間或傾向去體會與其他人情感疏遠這樣的深層感覺,但隨著生活的富足,人口的流動性,越來越短暫的人際體系代替在老家過穩(wěn)定的生活,人們也越來越了解他們的孤獨”。正是這樣,“孤獨是人生的奢侈品”,在當今社會,隨著信息技術的一日千里,物質生活的飛速發(fā)展,“作為獨立的個體的現(xiàn)代青年就像是被吸附于社會這一龐大機器中的一粒塵埃,主體性漸漸消失,人的幸福感和人的生存感也被最大限度的稀釋了,人們內心中留有的就是無邊的孤獨和空虛?!?/p>
而大學畢業(yè)生正處于走向成熟的特定階段,他們內心渴望被愛、被理解和被關懷,然而生活帶給他們的往往事與愿違:經濟上的壓力,人際關系的復雜,不平等不合理的現(xiàn)實條件讓他們的雄心壯志、理想抱負得不到施展的空間,他們強烈的個性色彩和逼仄的現(xiàn)實空間使他們注定孤獨。在心理學領域有關大學畢業(yè)生的孤獨感研究寥寥無幾,而大學畢業(yè)生的心理健康也確實需要大眾來關注,這一切就構成了筆者的研究初衷。希望通過研究,能讓人們把視線投向大學畢業(yè)生的心理健康方面,認識和了解大學畢業(yè)生內心的困境和愿望。
第一,研究對象和研究過程?;诖髮W畢業(yè)生的孤獨感相關研究在國內外基本上是一片空白,為了證明大學畢業(yè)生孤獨感研究的必要性,筆者在網站上發(fā)布了一個大學畢業(yè)生孤獨感的相關調查,調查指導語是“專業(yè)心理調查,關注大學畢業(yè)生的心理健康,歡迎大學畢業(yè)工作1到3年的朋友進來做一下”,調查的題目是“你感到孤獨么?”,結果網站統(tǒng)計結果:回答總是感覺到孤獨的占11%,經常感覺到孤獨的占16%,有時感覺到孤獨的占36%,偶爾感覺到孤獨的占32%,從不感覺到孤獨的只有6%。而對于第二個問題“比起學生時代,你覺得自己更加孤獨了么”,有57%的人認為現(xiàn)在比學生時代更孤獨,只有20%的人認為學生時代更加孤獨。至于第三個問題“比起學生時代,你覺得交朋友更難了么”,有53%的人認為更難,只有15%的人認為不是。
基于研究結果,把研究對象設定為大學畢業(yè)后已進入工作崗位工作一到三年的人,因為他們正是面臨從學校到社會的過渡時期,更有研究意義。
在上海、深圳、北京、武漢這類大城市,以及隨州、廣水等中小城市抽取150個左右的被試,其中被試的工作行業(yè)包括外企、國企、政府機關和事業(yè)單位,被試都是大學畢業(yè)后工作一到三年的大學畢業(yè)生,年齡分布在22歲到26歲之間。
第二,研究方法和研究結果。筆者采用的是UCLA孤獨感量表,該量表評價由于對社會交往的渴望與實際水平的差距而產生的孤獨,這種孤獨感被定義為一維的。
筆者對122份有效問卷基本情況做了分析,在孤獨感的測量中,研究把得分40分以下的被試定義為輕度孤獨,40~50分的為中度孤獨,50分以上的為嚴重孤獨,經過統(tǒng)計,被試的孤獨感分布見表1。
表1 孤獨感分布的基本情況
通過上表,可以發(fā)現(xiàn)在大學畢業(yè)生中,孤獨感的存在是一種很普遍的現(xiàn)象,而且半數的個體都有時或者常常感到孤獨,而有十分之一的個體甚至感到嚴重孤獨,他們長期感到孤獨并且難以排遣。
影響孤獨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綜合國內外各種文獻,可以粗略劃分為人格變量、社會環(huán)境、認知和背景因素等四個方面。而本文研究的是大學畢業(yè)生的孤獨感狀況,側重從大學畢業(yè)生的特點入手來進行考察。本文通過與大學畢業(yè)生的結構化訪談,發(fā)現(xiàn)在大學畢業(yè)生的群體中,工作壓力、社會支持兩者對孤獨感的影響最強。
第一,工作壓力可以叫做工作緊張或工作應激,主要是在工作環(huán)境中因為工作而造成的緊張感覺。工作壓力最實用的分類是把其分為兩大類:良性壓力和劣性壓力。良性壓力會給人帶來促進活力的有利刺激,給個體帶來積極效果。而劣性的壓力則會給人的機體健康帶來不利的影響,給個體帶來消極效果。劣性工作壓力主要存在于工作條件差,工作強度大,工作內容單一枯燥,沒有成就感,工作環(huán)境不佳以及工作中的不良人際關系中,這一些都會大大加強初入職場的大學畢業(yè)生的孤獨感。
第二,社會支持是一個人通過社會聯(lián)系所獲得的能減輕心理應激反應、緩解精神緊張狀態(tài)、提高社會適應能力的影響。文獻研究表明,社會支持一般分為兩類:一是客觀的、實際的、可見的、獨立于個體感受的支持,包括物質上的直接援助和社會網絡、團體關系的存在和參與,如家庭、婚姻、朋友、同事或組織、團體交際等等支持的大小和可獲得程度;二是主觀的、體驗到的或情感上的支持,指個體在社會中受尊重、被支持、被理解因而產生的情感體驗和滿意程度。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息息相關,對大學畢業(yè)生的孤獨感影響非常強烈,一般來講,如果一個人從外界獲得了相當程度的社會支持,他的心理健康程度越高,心理耐挫力越強,也愈加容易感受到溫情和積極的情緒體驗,這一切,對于緩解孤獨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教育水平的提高,我國越來越重視各階段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卻缺乏對剛進入社會的大學畢業(yè)生的關注和關懷,其實這個階段是人生的轉折階段,也是人生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年輕人為了生存和理想拼命工作,努力奮斗,在這個關鍵時期,如果沒有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和一個和諧健康的內心世界,常常會不堪重負導致各種不良后果。讓大學畢業(yè)生學會面對工作壓力,人際壓力,經濟壓力,緩解各種負性情緒,保持內心的平和與幸福是我們所有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1]焦曉燕.用愛拯救孤獨——評述弗洛姆關于愛的闡釋[J].外國文學研究,2006(6).
[2]劉國華,廖明.通向自由之路——弗洛姆自由思想解讀[J].涪陵師范學院學報,2006(1).
[3]王朝彬,邵二輝.淺析青年孤獨感[J].探索與爭鳴,2008(3).
[4]馬蔚蔚.大學生孤獨感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 2005(4).
[5]李傳銀.549名大學生孤獨心理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0(6).
[6]劉婭俐.孤獨與自尊、抑郁的相關初探[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5 (3).
[7]汪向東.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M].北京:中國心理學衛(wèi)生雜志出版社,1999.
責任編輯 袁麗華E-mail:yuanlh@yangtzeu.edu.cn
G4
A
1673-1395(2011)06-0121-02
2011-05-18
張曉文(1984-),女,湖北廣水人,助教,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