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玥
“詩是吾家事,吾祖詩冠古” (杜甫《宗武生日》),揭示了杜審言在詩圣杜甫心中的地位。對于祖父,杜甫歷來是崇尚之至,引以自豪的。他在《進雕賦表》中寫道:“亡祖故尚書膳部員外郎先臣審言。修文于中宗之朝,高視于藏書之府,故天下學士于今而師之。臣幸賴先臣緒業(yè),自七歲所綴詩筆,向四十載矣,約千有余篇。”①作為“文章四友”之一的杜審言代表的初唐詩歌傳統(tǒng),在詩歌的形式,風格、思想內(nèi)容諸方面對杜甫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
杜審言,字必簡,與李嶠、蘇味道、崔融并稱為“文章四友”。武后時代,四人皆以文學才能為武后所招納,他們都是文辭之士且擁有較為顯赫的政治權(quán)利。從文學角度看, “四友”的詩歌已是當時“宮廷文學”的典型體現(xiàn)和重要組成部分?!八挠选敝?,就詩歌創(chuàng)作形式和內(nèi)容而言,杜審言可謂“四友”之冠。同時,杜審言長期在外宦游,有機會游覽國家的大好山川、抒發(fā)征人思鄉(xiāng)之苦,他將這些感情用自己擅長或獨創(chuàng)的詩體表現(xiàn)出來,形成了鮮明的藝術(shù)特色和獨特的美學追求。可以說,相對復(fù)雜的經(jīng)歷,使其既為“宮廷詩人”,熟悉宮廷詩歌的形式,描繪了初唐的升平盛景,同時又因兩次貶謫,深諳人生的曲折艱辛。杜審言一生中寫了不少真切自然的游臣、羈旅乃至邊塞詩,廣泛地接觸了社會現(xiàn)實。而這可視為杜甫現(xiàn)實主義詩歌創(chuàng)作的源流之一。下面,本文主要從創(chuàng)作體例、思想、藝術(shù)風格技巧來分析這種影響。
杜審言生活的高宗、武后時期,唐朝經(jīng)濟有了很大發(fā)展,國力日趨強盛。詩壇上,輕靡浮艷的齊梁詩風尚存,但已有不少詩人開始有意識地以“漢魏風骨”來取代六朝以來的“采麗競繁”。緩慢發(fā)展的律詩體例也基本定型,但以初唐“四杰”為代表的“五言詩”,在平仄和對仗方面,并沒有達到律詩應(yīng)有的要求。真正致力于律詩,尤其是五律創(chuàng)作的詩人當推杜審言。從詩體數(shù)目來說,杜審言的五律約占他創(chuàng)作的詩歌總數(shù)的百分之六十,從詩體結(jié)構(gòu)、平仄對仗、音韻協(xié)調(diào),以及對句謀篇等方面看,他使五律更加規(guī)范化。正如清代王夫之所說:“近體梁陳已有,至杜審言始于度?!雹诙艑徰缘脑妼φ坦ふ?,韻律協(xié)調(diào),渾厚典雅、清新流麗,達到了很高的藝術(shù)水平。杜甫在律詩上所取得的成就和祖父杜審言是有必然關(guān)系的。他的五律、七律、排律均為杜甫的律詩創(chuàng)作做好了良好的鋪墊。
杜審言詩歌體例特征大致可以概括為:“五律之式備,七律之楷模,巨制之絕”。五律共有28首,除《奉和七夕宴兩儀殿應(yīng)制》(該詩頷聯(lián)失對,尾聯(lián)失粘)外,其余27首完全符合“粘對”規(guī)則。其中20首格律已經(jīng)十分嚴整,另外七首只有個別字平仄失調(diào),且多三字。這種有意識的創(chuàng)作追求,胡應(yīng)麟評價為:“初唐無七言律,五言亦未超然。二體之妙,杜審言實為首創(chuàng)?!雹鄱艑徰缘摹逗蜁x陵陸丞相早春游望》:“獨有宦游人,偏驚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鳥,晴光轉(zhuǎn)綠萍。忽聞歌古調(diào),歸思欲沾巾”④被稱為“初唐五言律詩第一”⑤。本是“早春宦游”,起句不寫物,而先寫人,由人而感景物和氣候。在上下句之間,一個“獨”和一個“偏”,互相照應(yīng),這就可以因情見景,以景寓情。“宦游”即做官而流寓在異鄉(xiāng),他們比一般居住在本鄉(xiāng)本土的人對時節(jié)的推移更加敏感,這樣,第一二兩句就把唱和的對象都包括了,為末句的“思歸”留下了伏筆。景物和氣候的“新”,標志著早春來臨。“物候新”三字提綱挈領(lǐng),下面四句敘述在“游望”中新的物候?!岸山骸奔匆源蠼瓰榻绶帜媳?,江南的春色出現(xiàn)在前,然后是北方。三四句寫遠景,望中所見,描繪入神,五六句寫近景,仔細體驗中感覺到了春天的細微跳動?!肮耪{(diào)”大多認為是稱贊陸丞相的原作,詩篇可以吟唱,具有音樂美,所以也稱為曲調(diào)。“忽聞”兩字是暗接前面的“偏驚”,因為詩人早已傾心于早春物候的出現(xiàn),產(chǎn)生了宦游異鄉(xiāng)的感慨,觸動心事,于是潛在的情感一下迸發(fā)了?!皻w思”之情油然而生,潸然淚下。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zhuǎn)綠萍”一聯(lián)則是動詞倒置,“催”、“轉(zhuǎn)”表現(xiàn)的動態(tài)之力極深。整首詩漸漸擺脫了彩麗繁縟,辭藻堆砌的宮廷詩歌特點,作者對自然光色的敏銳感受以及對這種心理感受的藝術(shù)把握,流露出了濃厚的抒情情調(diào)。
杜甫的五言律詩在他所有詩歌中數(shù)量最多,共六百多首,占全詩的三分之一多。杜審言在這種五律中“寫景抒情”、“以景代情”的特征對杜甫的詩歌創(chuàng)作有較深的影響。例如杜甫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⑥與杜審言《和康五庭芝望月有懷》: “明月高秋迥,愁人獨夜看。暫將弓并曲,翻與扇俱團。霧濯清輝苦,風飄素影寒。羅衣一此鑒,頓使別離難?!雹呖芍^異曲同工。這兩首詩同是五言律體,兩詩的首聯(lián),均以明月起興,以望月寄情。這種托物起興,暗起的手法,杜審言和杜甫均善用。兩詩的頷聯(lián),杜審言先言月半圓,如同彎弓,轉(zhuǎn)而又是滿月,如同圓扇。下聯(lián)承上聯(lián),喻時光流逝。杜審言承聯(lián)較為和緩,杜甫則緩而又緩,愈緩愈悲。他不直接寫思家心切,反寫家人思己,更見其哀思深惋,可見杜甫在繼承的基礎(chǔ)上比其祖父更勝一籌。頸聯(lián)轉(zhuǎn)筆,杜審言寫月華如水,霧凝成霜,夜風陣陣,孤影憧憧,月下懷人,凄涼寒苦。而杜甫的“香霧云鬢濕,清輝玉臂寒”也寫到了夜闌之時,妻子望月良久,露濕云鬢,寒透玉臂,悵念悠悠,耿耿不寢的形象。無論是表現(xiàn)的感情、創(chuàng)造的意境,還是托物詠懷,借景抒情的藝術(shù)手法,兩詩的頸聯(lián)都是極其相似的。剩下的尾聯(lián),二人也均以月照為媒,合以哀思,抒寫離愁別緒。同樣的憂傷、哀惋,可謂是神韻相逮,妙合無垠。
杜審言七律僅三首,數(shù)目雖小,影響卻大?!妒貧q侍宴應(yīng)制》和《大酺》都是首句入韻,音節(jié)全諧,屬對工切,氣象雄渾。金氏對《大酺》的評價則是:“全唐巨制雖多,未見出其右矣?!雹帷洞喝站┲杏袘选芬辉?“今年游寓獨游秦,愁思看春不當春。上林宛里花徒發(fā),細柳營前葉漫新。公子南橋應(yīng)盡興。將軍西第幾留賓。寄語洛城風日道,明年春色倍還人。”⑧金圣嘆云:“當時初有律詩,人都未知云何??此麨轭^先出好手,盤空發(fā)起,異樣才思,浩浩落落,平開二解,前解曰:今年不當春……于是又遂為律詩后解之定式,斯真卓爾代之奇事也?!倍艑徰缘奈迓纱蠖际怯窝?、贈答、抒懷之作,而杜甫的五律中也有大量的游宴、贈答、懷人之作,就題材而言可見兩者之間的相似。
杜審言的排律,有的長達二十韻,有的長達四十韻,都寫得氣勢宏偉,典麗精工。《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撫河東》四十韻,就以篇幅長,氣勢雄,稱霸于當時:“沉雄老健,開闔排蕩,壁壘與諸家不同;子美承之,遂爾旌旗整肅,開疆拓土,故是家法?!雹舛鸥σ宰院赖摹拔嶙嬖姽诠拧保饕罁?jù)之一就是這首長篇排律。杜甫在《八哀詩》中也贊譽到這首詩:“例及吾家詩,曠懷掃氛翳??犊谜孀鳎舌涤裆焦?。鐘律儼高懸,鯤鯨噴迢遞?!?1可見他對祖父、對這首詩的推崇?!皶鐟选?、“慷慨”狀其雄渾詩風,“鐘律高懸”言其精嚴詩律,而“鯤鯨噴迢遞”比喻其詩氣勢之雄壯。這也可視為杜甫詩歌波瀾壯闊、壯浪恣肆、“不可端倪”的排律氣勢的濫觴。杜甫為祖父的《和李嗣真》這樣的長篇而感到十分自豪,并對這種長篇體裁大大加以發(fā)展,首創(chuàng)唐人百韻詩,創(chuàng)作了百韻宏篇——《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jiān)李賓客一百韻》。這首詩中運用了大量典故,嚴格遵守格律的要求,一韻到底,而且詩的內(nèi)容十分龐雜,自敘,敘人,寫景,言情,議論,記事,寫得波瀾層疊,流轉(zhuǎn)自如。所以,宋代舒岳祥《閬風集·王任詩序》云:“詩必有家也,家必有世也。唐詩人惟杜甫為最大,要自其祖審言世之也……而甫亦自謂‘詩是吾家事’非夸也。初唐之時,詩未脫梁陳之習,至審言始句律精切,華而不靡,典而不質(zhì),觀其《和李嗣真》詩,則甫之《夔府書懷》等作有自來矣?!?2清代施閏章在《蠖齋詩話》中評之云:“杜審言排律皆雙韻,壁壘與諸家不同;子美承之,遂爾旆整肅,開拓疆土,故是家法。”13
杜審言詩歌內(nèi)容和題材大致可以分為四類:應(yīng)制詩類、邊塞山川景物類、抒寫患失之感類,后兩種對杜甫詩歌創(chuàng)作影響較大。
杜甫“沉郁頓挫”的詩歌風格,歷來為后世所公認。形成這種風格的原因,一方面有他所處的時代為多事之秋、個人生活飽經(jīng)憂患、思想感情博大深厚等原因,另一方面還采眾家之長,“不薄今人愛古人”。就此來說,杜審言自是他學習的楷模,效法的榜樣。杜審言的詩歌有一部分寫得高華雄整,氣魄宏大。如他描寫邊塞山川氣象的詩。其中有五首涉及邊塞詩的作品,頗具盛唐氣象。其詩主要是歌頌將士保家衛(wèi)國的獻身精神,體現(xiàn)了“曠懷”、“慷慨”的雄渾風格?!端痛奕凇肥瞧浯?,詩云: “君王行出將,書記遠從征。祖帳連河闕,軍麾動洛城。旌旗朝朔氣,笳吹夜邊聲。坐覺煙塵掃,秋風古北平?!痹娭袑娡畨?,邊塞之奇等幾方面作了盡情的渲染,境界開闊,字里行間洋溢著戰(zhàn)斗豪情。這點在初唐送別詩中是不多見的。又如《登襄陽城》、《贈蘇味道》等也是如此。杜甫的《前出塞九首》、《后出塞》與祖父邊塞詩有許多相通之處。
即使是寫宮廷應(yīng)制的題材,同樣雄渾壯麗。如《守歲侍宴應(yīng)制》:“季冬除夜接新年,帝子王孫捧御筵。宮闕星河低拂樹,殿庭燈燭上熏天。彈弦奏節(jié)梅鳳入,對局探鉤柏酒傳。欲向正元歌萬壽,暫留歡賞寄春前”14胡震亨稱此詩“必簡之宏概也”,所言極是。詩人用宏闊的筆調(diào),鋪敘了巍峨的龍宮鳳闕,傳達了宮廷中除夕之夜的熱鬧氣息。雖然詩歌充滿著豪華富麗之氣,但景象闊大且端麗嚴肅。這與王維《和賈至舍人早期大明宮之作》中的“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旈”在句法上極為相似。這種壯麗高華的景象和雄渾遒勁的氣勢,是初唐詩歌在美學格調(diào)上的一種提升,是盛唐情感的前奏。
徐定祥說:“杜審言以渾厚見長,抒懷之作,也往往是感慨深沉而音情頓挫?!?5再如杜審言的《春日京中有懷》。此詩背景在武則天時代,洛陽為東都,杜審言曾一度任洛陽丞。公元720年,杜審言在長安隨駕供職。此年春日出城踏青,頓發(fā)思念洛陽之情,寫下這首詩。整首詩思情沉郁優(yōu)美,構(gòu)思、對仗都極為工致細密,表現(xiàn)出了杜審言詠懷詩的風格。杜甫詩句“傳語風光共流轉(zhuǎn),暫時相賞莫相違”與“寄語洛城風日道,明年春色倍還人”一脈相承,很能體現(xiàn)出兩者詩風的共同之處。
在詠物詩中,杜甫托物寄情、移情于景的藝術(shù)造詣和嫻熟精到、筆法老健、拗曲峭折的藝術(shù)結(jié)構(gòu)技巧也是與其祖一脈所傳的。杜甫是運用疊字的能手。詩用疊字,往往能產(chǎn)生獨特的藝術(shù)效果。在杜甫的一千四百多首存詩中,有不少對偶疊字。如“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登高》)“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江畔獨步尋花》)等。杜審言存詩雖僅四十余首,但也多處運用了疊字。此外,反義詞的運用,在兩者的詩作中也比較突出。如杜審言五言律詩《秋夜宴臨津鄭明村宅》:“行止皆無地,招尋獨有君。酒中堪累月,身外即浮云。露白宵鐘徹,風清曉漏聞。坐攜余興往,還似未離群。”短短八句四十字中,就用了“行”——“止”、“有”——“無”、“中”——“外”、“宵”——“曉”、“離”——“往”等五組反義詞,大大增強了全詩的藝術(shù)力量。杜甫《石龕》也同樣善用反義詞:“熊羆咆我東,虎豹號我西。我后鬼長嘯,我前狨又啼”。
杜審言山川風物類的詩作大約16首,約占全部詩歌三分之一。他在描繪山川氣象時,流露出了“詩家縛手”的千鈞之力。這種“興來筆力搖千鈞”的氣勢,在其《登襄陽城》中已見端倪:“旅客三秋至,層城四望開。楚山橫地出,漢水接天回。冠蓋非新里,章華既舊臺。習池風景異,歸路滿塵埃?!?6深秋之際,登臨送目,見楚山綿延,橫地挺出,漢水接天,回流激蕩。高大的山勢和浩大的洪流,勾起了詩人對勝跡的緬懷和歷史的嘆逝,抒發(fā)了歲月流逝、人亡物在的悲戚之感。首聯(lián)以客居襄陽,深秋登臨遠眺領(lǐng)起;頷聯(lián)寫眼中景物,極為壯闊;頸聯(lián)抒物是人非之感,蘊含鄉(xiāng)愁;尾聯(lián)以思歸作結(jié),前后呼應(yīng)。這首詩不僅對偶精嚴,而且結(jié)構(gòu)也完全符合后人五律的作法。在杜甫詩中,也經(jīng)常有這樣的氣勢。如《旅夜書懷》:“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登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故胡震亨《唐音癸鑒》云:“審言‘楚山橫地出,漢水接天回?!b逸雄渾,少陵家法宛然。”17
杜審言所作《南海亂石山作十韻》:“……相傳稱亂石,圖典失其事。懸危悉可驚,大小都不類。乍將云島極,還與星河次。上聳忽如飛,下臨仍欲墜……穹崇霧雨蓄,幽隱靈仙閟。萬尋掛鶴巢,千丈垂猿臂……”18起句盤空高出,以一種強烈氣勢直接把人們帶入他所描繪的情境中。詩中所寫種種險怪絕倫,以此表露作者自身所遇的險惡心境,隱含著非人可行的憤怒吶喊。與同時代詩人相比,他以純粹的感性盡力描寫夸張險怪的自然現(xiàn)象,不同于陳子昂由自然景物引出抽象化哲理的山水詩,也不同于宮廷詩人山水別業(yè)之作中著意將精巧的構(gòu)思置于典麗的辭藻。而對于其后詩人,則開啟了杜甫、韓愈山水行紀詩的先河。詩圣杜甫確實應(yīng)該為有這樣一位胸襟博大的寫景祖輩而自豪。
還有一部分詩歌是溫婉秀雅的風格。如《春日江津有望》:“旅客搖邊思,春江弄晚晴。煙銷垂柳弱,霧卷落花輕,飛棹乘空下,回流向日平。鳥啼移幾處,蝶舞亂相迎。忽嘆人皆濁,堤防水至清。谷王常為讓,深可戒中盈”19。整首詩體物細微,工巧纖麗,以諧婉調(diào)和的音調(diào)和精美工巧的語言,創(chuàng)造了迥然有別于六朝的另一種詩風——就是剛健有力而又清新秀逸的風格,體現(xiàn)了新的時代氣息。杜審言善于描寫優(yōu)美恬靜的景物,杜甫也一樣。不僅善于寫靜的景物,而且善于描寫動態(tài)景物,自然工致,極富動態(tài)美。他們都具有高超的自然美的欣賞能力,體物入微的藝術(shù)修養(yǎng)和高妙的藝術(shù)技巧,并且能夠把握住自然景物的動態(tài),精妙地描繪,準確而生動,新奇而自然,給人以美的享受。唐代宋之問評價其詩“言必得俊,意常通理,春含潤也,若和風欲曙,搖露氣于春林;其秉艷也,似涼雨半晴,懸日光于秋水?!?0強調(diào)了杜審言詩歌和婉秀雅一面。另外,《七夕》中“白露含明月,青霞斷絳河”亦為杜甫《秦州雜詩二十首》中“月明垂葉露,云逐度溪風”之垂范。宋代楊萬里在《杜必簡詩集序》中說:“必簡之師,其競已甚,又有少陵以為之孫。無是孫有是祖,予猶畏之,況逢是祖挾是孫乎……‘鳥無世鳳,獸無種麟’,今觀必簡之詩,若‘風光新柳報,宴賞落花催’,即‘星霜玄鳥變,身世白駒催’之句也。予不知祖孫之相似其有意乎,抑亦偶然乎?”與此同時,還發(fā)出了“予不知祖孫之相似其有意乎,抑或偶然乎,”21的驚嘆。明代藏書家郎瑛在《七修類稿》卷三十九“詩文類”記載:“甫似審言。楊萬里序杜審言集,謂其祖孫詩句相似者數(shù)處,不知尤有極似者,如‘日氣抱殘虹’,即‘日射江樓霧氣黃’;‘明年春色倍還人’,即‘錦江春色逐人來’……”22這些都說明了杜審言詩歌在句式、氣韻方面對杜甫的影響,祖孫二人一脈相承。杜甫《陪諸貴公子丈八溝攜妓納涼,晚際遇雨二首》其一云: “落日放船好,輕風生浪遲。竹深留客處,荷凈納涼時。公子調(diào)冰水,佳人雪藕絲。片云頭上黑,應(yīng)是雨催詩”23首聯(lián)泛舟湖上,輕快遼遠;頷聯(lián)納涼竹休,幽靜愜意;頸聯(lián)攜妓席間,歡娛戲謔;尾聯(lián)雷雨將至,詩興頓添。這亦與杜審言詩《夏日過鄭七山齋》:“共有樽中好,言尋谷口來。薜蘿山徑入,荷芰水亭開。日氣含殘雨,云陰送晚雷。洛陽鐘鼓至,車馬系遲回?!毕喾?,說的也是夏日出游,傍晚遇雨之事。這兩首詩同樣寫得清新明快,引人遐想,耐人尋味。可以說《夏日過鄭七山齋》一章足為“落日放船好”一詩之祖范也。杜甫詩中的“浮云連海岱,平野入青徐”,筆勢雄渾,與乃祖的“楚山橫地出,漢水接天回”珠聯(lián)壁合,神韻相通。
除此之外,典故的妙用無痕,用語凝練急促,甚至在山川景物詩中體物夸張險怪等,都是杜審言和杜甫在創(chuàng)作手法上所形成的鮮明個性特征,這些特征反映了詩人心理體驗的需要,成為互相聯(lián)系,補充的藝術(shù)整體。
杜審言在唐代詩歌上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對杜甫詩歌創(chuàng)作的影響很大。杜甫對杜審言詩歌創(chuàng)作的風格、手法和表現(xiàn)技巧進行選擇性地接受和吸收,使其詩歌更上一層樓,也是詩壇佳話。通過這種祖承關(guān)系的探究,更有利于我們了解初盛中唐詩歌變化延承。
注釋:
①⑥11 仇兆鰲《杜詩詳注》,中華書局1979年版。
② 王夫之著 戴鴻森箋注《薑齋詩話箋注》,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
③⑤ 胡應(yīng)麟《詩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④ 徐定祥《杜審言詩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版。
⑦⑨14 15 16 18 19 徐定祥《杜審言詩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版。
⑧ 金圣嘆《金圣嘆批唐詩》卷三,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⑩ 陳伯海主編《唐詩匯評》,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12 舒岳祥《閬風集·王任詩序》,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
13 吳家駒等點?!肚迕脑妳部跫罚瑥V陵書社 2006年版。
17 胡震亨《唐音癸簽》,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20 董誥等編撰《全唐文》卷二四一《祭杜學士審言文》,中華書局1983年版。
21 楊萬里《欽定四庫全書薈要——誠齋集》,吉林出版集團 2005年版。
22 郎瑛《七修類稿》中華書局,1959年出版。
23 楊倫《杜詩鏡銓》,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