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 豐
袁小平的這個小說是寫“存在與死亡”的。當然這個命題很大,是一個重大的哲學命題,一個小中篇擔當這樣一個命題確乎重了點。但這個小說撬動的就是這塊石頭。小說是沉重的。
據(jù)知袁小平是一個工人,他卻勤于做形而上的思考。用寫作方式逼入存在,這點很可貴。
事實上,小說的主題、語言或語體與一個作家的苦難歷程、體液、習性以及內(nèi)部暗壑是密不可分的,后者深化并決定前者,肉體中的激蕩、傾向、積淀和暗物質(zhì)沉容決定了前者的語言特質(zhì)和語體氣象。
袁小平的暗物質(zhì)(或陽性)決定了小說文本,決定了柔金,也決定了平娜。
在小說中主人公柔金一直在死亡線上掙扎。他一直在做道德倫理平衡、分析和辯論。理性(哲思)與詩意成為了這篇小說的骨架并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柔金是一個“內(nèi)心里長發(fā)飄飄,遨游四?!嗲槎嘤钡脑娙藲赓|(zhì)的人,他認為他“一直守著婚姻的干尸”,他“憂悶欲死”,最后,只好“心平氣和,客客氣氣”地“葬”了?!耙患堧x婚讓他意興消沉”。他女兒讀書也不爭氣,中學就談了一個在社會上的男友,“走得比他們想象要遠”(并且懷孕,簡直是對父母的一種報復)。而老婆正華又“另尋新歡”,他感到了一種“類乎眾叛親離的撕裂”,精神快要崩潰,他有了一種“自虐”的傾向。小說一開始就提出了一個關鍵詞“自虐”(或“自虐的風暴”)。并且說“原始人……某些深刻的體驗都是從自虐中得來的”。
為什么要自我“虐待”?
作者沒有給出答案,但在小說的第一段中說道,“愛,居然是一種自虐”,而女人平娜是因為愛,自虐而死的。這就耐人尋味。
但接著又提出,“如何面對內(nèi)心的恐慌?在這無法挽救的流逝里,誰來給你尊重?”答案是,“只有活著,互相取暖”。而柔金是一個“無處取暖”的人。他孤獨、寒冷而浪漫。因為寒冷而浪漫,他走近了他瞧不起的已婚女人李云;因為他寒冷而浪漫,他走近了二十一歲的女孩小潔,走近了(也許是他杜撰的)女孩小夜;因為寒冷而浪漫,三十八歲的他“忽然拿起”了十七歲少女美菱的手(“如同撿起沙灘上大海遺失的貝殼,對著門口的光線端詳了幾秒鐘”),因為寒冷而浪漫,他走向了眾多女人。他是愛美的。然而,美菱的一聲“叔叔”使他羞愧,羞愧壓抑他的審美自由,于是他深深地自責,像被人唾了一口。因為寒冷而浪漫,他走近并接通了死去女人平娜的魂靈。他“一無所有”(如他所說),只有一顆愛心,悲憫心(他“同情小周”——一個更底層的女人)。因為他是人,一個“近乎羞怯的”人。他內(nèi)心焦渴,“不安和渴望像颶風一樣兀立如柱”,他渴望一種“至深的顫栗”,至深的愛。但他內(nèi)心傳統(tǒng)的那道暗門的“門縫”最終還是合上——“朋友妻不可欺”。因為一時沖動,他隨意(輕佻)地拿起了僅比他女兒小兩歲的美菱的手,他一直在反省在懺悔——“誰給了你這樣的權(quán)力”。并與老耿作比。事實上老耿是小說為柔金設計的另一個參照物,“老耿粗俗,而他任涎,老耿追逐肉體,而他追逐肉體的氣息,老耿形而下,他也并非形而上?!苯Y(jié)論是,“本質(zhì)上,他和老耿并無二致。他只是借著顏面這一層外衣向最為世俗的生活俯沖”。在與老耿作比時,柔金的情感有些微妙,雖然自責(無二致),但畢竟有一種潛在的優(yōu)越和“高地”意識。雖然他也有強烈的年齡自悲感,對于拿年齡作比不屑,但畢竟老耿是一個近五十的人,他不該“三番兩次拍美菱肩膀,還借故摸她的頭發(fā)”。如果再年輕一點,像柔金,拿美菱的手端詳就沒事。所以老耿就被楊勇推了一把,并在“下巴上不痛不癢地搗了一下”。
實質(zhì)上柔金是一個絕望的人(他很清醒,并具有強烈的反思意識)。他的“更深刻的絕望”在于,他的“熱愛”由于潛在的某種原因(也許與傳統(tǒng)道德有關)無法向前延伸。幾個女人都如此。他愛小夜,也只能“用目光和內(nèi)心的波瀾與她交流”。小夜她們太年輕,讓他感到了一種真正壓力,同時也感到生命的消逝。他的愛也無法施于他的親人,甚至害怕他的女兒(“那峭壁一樣的愛”)。
最后,他聽見了平娜,聽見她那黑暗的召喚,“平娜肉感的嘴唇帶著洪湖野藕的氣息波涌到他的面前”,于是他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
自殺?——生存還是死亡?
走近平娜倒不一定是召喚的結(jié)果,主要是絕望。“過度的愛”導致過度的絕望。由絕望而自虐,絕望而“空”。感覺什么也沒有。
一個人死是容易的。因為人生是苦難的,無聊的?!吧畹默嵥榕c無望……能殺人”,種種情況都可能導致死。但死不一定就是對生命的否定,活著不一定就是對生命的肯定。有的死恰恰是對生命的一種肯定。柔金雖然“喜歡這個世界”,也懷念“身體”,但他對平娜的死是持肯定態(tài)度的。平娜雖然“婚姻生活……非常不幸”,但她愛兒子,她本想“去外地做妓女……替他掙很多很多錢”,但她兒子“不認”,于是她選擇了死,選擇了用空位來雪洗一個女人與生俱來的母愛?!氨3种诎底畲笙薅鹊纳钋榕c雋永”,讓兒子的在永久的疼與痛中,在永久的“空筐”中重新為母親塑金,重新構(gòu)筑她的金像。所以平娜的死是對生活對生命的肯定,真正實現(xiàn)了人的本真和永恒。與其“窩囊”不如死去,“所謂生有拘束,死無禁忌”。
柔金也許正是在這一層面上走近平娜的,實現(xiàn)了與平娜的“氣”相接和“神”相通。在與平娜的黑暗的對話中,柔金“回來了”。
“一瓶除草劑”一直放在柔金的家里,“啤酒一樣的液體,看上去有點美好”。
雖然平娜一再將“除草劑”遞到柔金的唇邊,但他“回來了”。從平娜的“黑暗中”,從人的殘缺中,回到了“一種粗糙的幸?!?,回到了一個“生活氣息”似乎依舊那么完整的世界。完成了一次涅 ?!叭峤鸢芽湛盏某輨┢孔犹叩綁恰薄?/p>
平娜不僅用身體替代了自己的死,也替代柔金死去,從而使另一個柔金復活了。這就是平娜的死的意義。
柔金的除草劑瓶子為什么是空的,這是一個謎,由你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