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 直
城市名片與“名人”名片
□阮 直
有那么一些名人的名片很搞笑,光各種名頭、名號就整整一面都沒印下,不得不轉后面,連后面也印得密密麻麻,估計再過兩年這些人的名片就得實行“對開名片”,擴版為四個頁碼了,耗碳呀!
人都愛點兒虛榮這可以理解,你挑上兩條耀眼的稱號印在名片上不就行了。兩條,別人能記住一條就算對你關注了,印多了頭銜的人其實是連顯擺都不會了。比如你是鄉(xiāng)長了,就不要再印上“鄉(xiāng)馬鈴薯種植研究學會顧問”了,一鄉(xiāng)之長“顧不顧問”都得“過問”一下吧。比如你是一所著名大學的教授了,就別再把那些不著名大學客座教授的八個虛銜都印上了。我就沒見過一個北大的教授還在名片上印上“北海電大客座教授”的。一個月亮的清輝還不頂20個繁星的光亮嗎?
稍微自尊自愛,智力指數不弱的人都不再玩這些“偽名人”的名片了。這種“沽名釣譽”的玩法已經實現(xiàn)了“戰(zhàn)略轉移”。
如今城市也興起了大印“名片”熱。不同的是,城市的名片成本大,印上城市這張名片的一條頭銜少說也要上百萬,多則上億、甚至十幾億。比如“中國丹霞”申遺的花費就達十幾億元,而專家認為,這在國內申遺史上花費還算比較小的。那么,像江蘇張家港市這樣的城市其名片上共有200多個稱號,都是國家與省里授予的頭銜,且不說為創(chuàng)這些頭銜要投入多少錢了,就說為對付那些授予你稱號的上級檢查團、驗收組、評估組、審定機構、授牌機關就能把一座城市折騰得天昏地暗,雞犬不寧了。僅交通管制、警車開道這一件事每天發(fā)生一起就讓市民不煩別的事了。
城市名片上的稱號別看沒大用,得來真得花功夫。因為那些為你城市名片印上稱號的人都是“神仙下凡”,沒有一個不是“權威”的。
國家衛(wèi)生城市評選專家吳傳業(yè)說,自己已經跑完了全國兩百多座城市,相對其他評比,創(chuàng)衛(wèi)還是要嚴格得多。專家暗訪是評選過程中頗為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一般全國愛衛(wèi)辦從專家?guī)炖镫S機抽取專家,“事先不會告訴你目的地,也不會專門開會,就給你打個電話,幫你訂好機票,讓幾個專家自己碰頭。”但事實上,專家們的行蹤還是很難做到保密的。有一次吳傳業(yè)到一個城市去暗訪,幾個專家在機場碰頭以后連夜就打車去了火車站周邊,一邊錄像一邊看,結果還是露了馬腳,該地連夜打掃衛(wèi)生,第二天他們再出去檢查,大街上到處都沖得干干凈凈。
弄虛作假還不算,還“以己度人”干起了行賄的事兒,以為自己貪婪,天下的人就都愛財,據說某個城市曾派人到巴黎,帶著一座價值30萬的水晶雕塑去拜訪世界遺產委員會主任。結果申遺的稱號還沒拿下,反倒成全了一名老外榮獲“懸魚太守”的美名。曾備受關注的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綜合組原副組長韓國祥受賄案也于上月在法院受理,韓國祥正是因為在“全國綠化模范城市”評比過程中受賄的。
這樣掙來的城市名片,與“偽名人”名片上的虛銜,有什么兩樣?不都是沒用的唬人的東西?有網友做調侃隨口溜——
城市名片印多少
知了不知了
天天都刮評比風
都在樓堂館所中
舊風昔貌今猶在
只是稱號改
其實,這個世界上最有名望的城市頭頂甚至還沒有我們的張家港市頭頂的光環(huán)多,人家的名片都是民間大眾公認的,都沒經過政府組織的授予,如萬城之花倫敦,音樂之城維也納,國際會議之城日內瓦,雕塑之城奧斯陸,不像我們的城市的名片,總是把政府的工作量化之后加在其中,這樣的“城市名片”就成了政府授予下級的“榮譽證書”了。與市民反倒關系不大。所以,就形成了政府為打造城市名片干的冒煙咕咚,市民對自己城市名片上的稱號卻一條也記不住。這不就像那些“偽名人”的唬人名片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