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茂君燕 博
(1.首都體育學院,北京 100191;2.首都師范大學附屬麗澤中學,北京 100071)
北京市跆拳道俱樂部發(fā)展現(xiàn)狀與對策分析
孫茂君1燕 博2
(1.首都體育學院,北京 100191;2.首都師范大學附屬麗澤中學,北京 100071)
跆拳道是新興的競技體育項目和時尚的健身方式,深受廣大青少年喜愛,跆拳道俱樂部應運而生。北京市跆拳道俱樂部發(fā)展勢頭十分強勁,無論是團體會員還是個人會員在全國都趨于前列,發(fā)展狀況呈現(xiàn)多元化趨勢,俱樂部經(jīng)營范圍、手段、消費群體已趨于穩(wěn)定,青少年成為參加業(yè)余訓練或學習的主力軍。雖然發(fā)展趨勢良好,但是在管理上還存在不足之處,相關政策法規(guī)滯后,沒有一個長遠的發(fā)展目標。因此,應加強行業(yè)管理,采取科學的發(fā)展策略,培養(yǎng)出更多的金牌選手大力推進全民健身計劃的進一步深入。
北京市 跆拳道俱樂部 發(fā)展 分析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生活方式更加豐富多彩,健康水平穩(wěn)步上升,尤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給我國體育事業(yè)發(fā)展帶來了勃勃生機,大大促進了我國體育產(chǎn)業(yè)化發(fā)展的步伐。
1994年,我國開始引進跆拳道項目。2000年,中國跆拳道在開展短短幾年內(nèi)完成了奧運會奪金牌任務,這在任何一個項目的發(fā)展史上都是一個奇跡。近年來體育界有兩件大事,一件是奧運爭光,一件是全民健身計劃。同時,跆拳道在全民健身中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練習者不僅能夠學習到技術,鍛煉好身體,更重要的是能夠培養(yǎng)人謙虛禮讓和刻苦向上的精神,對青少年的成長起到積極的教育作用。北京市跆拳道俱樂部緊跟時代發(fā)展的步伐,越來越多的青少年進入俱樂部進行業(yè)余訓練,社會影響力越來越大。
北京市京樂城、新世紀、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等部分開展較好的跆拳道俱樂部。
查閱了與本文研究有關的教材、期刊、雜志,同時借助網(wǎng)絡,為本文的寫作提供了理論支撐。
調查對象為俱樂部教練員及學員,其中向教練員發(fā)放問卷60份,回收54份,經(jīng)整理有效問卷為50份,有效率92.6%;向學員發(fā)放問卷300份,回收287份,經(jīng)整理有效問卷為272份,有效率94.8%。
對相關數(shù)據(jù)及調查問卷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
通過對收集到的文獻資料及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邏輯思辨,并結合以往的研究成果,運用演繹與歸納的方法得出本研究的結論。
1992年10月7日,經(jīng)原國家體委綜合司、國際司會簽及袁偉民同志批準,中國跆拳道籌備小組正式成立,我國正式開展跆拳道運動(主任辦文號3756)。在“國家管理、依托社會、健康規(guī)范、迅速行動”的方針指導下,選派教練員、運動員到韓國學習和深造。1995年5月舉辦第一屆全國跆拳道錦標賽,同年8月成立國家集訓隊,11月參加了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的世界跆拳道錦標賽,這是我國運動員第一次在國際跆拳道比賽中亮相,雖然未曾取得好成績,但卻總結了許多寶貴的經(jīng)驗。[1]截止到2011年5月,中國跆拳道隊在重要國際賽事中共取得了4個奧運會冠軍、10余個世界冠軍,數(shù)十枚世界(洲際)獎牌,并于2009年獲得世界跆拳道錦標賽女子團體第一名的好成績。全國各省、市、區(qū)、體育院校以及行業(yè)體協(xié)均成立了專業(yè)隊,參賽隊伍及運動員人數(shù)屢創(chuàng)國內(nèi)單項錦標賽之最,社會影響力逐漸加大,跆拳道俱樂部也在全國各地廣泛開展,可見,跆拳道在國內(nèi)的發(fā)展具有較大的潛力。
無論是民族的變遷,還是無數(shù)次戰(zhàn)亂的摧殘,跆拳道仍被認為是一種固有的武藝,受到全球人民的普遍歡迎,跆拳道是把人類生存的本能意識用肢體動作語言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方式,富含人生哲理與精神教育意義。同時它更要求人們把精神的欲求具體化。因此,跆拳道又是一種高尚的競技體育項目。跆拳道運動的搏擊性很強,以技擊格斗為核心,要求人具備勇猛善戰(zhàn)、敢打敢拼的素質,同時又以修身養(yǎng)性為基礎,以磨煉人的意志、振奮人的精神為目的,始終倡導“以禮始,以禮終”的崇禮尚武精神,推崇“禮儀、廉恥、克己、忍耐、百折不屈”的精神宗旨,培養(yǎng)堅韌向上的作風,講究禮儀修養(yǎng)以及完善人的性格,可以使練習者在行為規(guī)范和道德修養(yǎng)方面得到提高和發(fā)展,深刻體現(xiàn)了東方文化的內(nèi)涵與思想本質,對青少年具有良好的教育作用。[2]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與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人們對新生事物或時尚流行都有一種樂于追求或隨眾的心理。生活、工作壓力大,鍛煉時間少,健康狀況不容樂觀,跆拳道作為新興的運動健身與項目,自然吸引了眾多人的目光,紛紛加入到這一健康而又時尚的運動中來,北京作為人口密集、繁華的現(xiàn)代化大城市,為跆拳道的推廣提供了良好的發(fā)展空間。同時跆拳道內(nèi)容豐富,包括拳法、腿法、肘法、膝法、品勢、實戰(zhàn)、特技表演等內(nèi)容,適合不同人群的學習與訓練,在進行訓練時可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3]
北京市教委規(guī)定,在北京市青少年跆拳道錦標賽中獲得前三名且獲得二級運動員證書的,或者在北京市體育傳統(tǒng)校比賽以及在北京市中小學生跆拳道錦標賽中獲得前五名的學生,可以在中考中享受5分的加分照顧、在高考中可以享受20分的加分照顧,這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眾多學生參與到這項運動中來,有的學校沒有開設跆拳道課程,學生只能在俱樂部進行學習,從而推動了俱樂部的快速發(fā)展。
北京市跆拳道俱樂部是在北京市體育局、北京市跆拳道協(xié)會的雙重管理下開展工作,體育局作為行政主管部門主要負責政策法規(guī)、行業(yè)規(guī)范管理等。北京市跆拳道協(xié)會是在北京市體育局領導下的群眾性體育組織,是北京市體育總會的團體會員單位,是經(jīng)北京市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機關核準登記的非營利性具有社會團體法人代表的機構。協(xié)會成立于2000年,主要負責組織或承辦比賽、培訓、升級考試、會員管理等具體事務。[4]
表1 全國跆拳道團體及個人會員排名(前10名)
一級會員是以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跆拳道協(xié)會為資格單位,或者以國家體育總局計劃單列市為資格單位,二級會員是以地市級為單位,三級會員是以俱樂部、健身房等健身休閑場所為單位。從表1中看出,一級會員有2個的是廣東、山東、遼寧;二級會員最多的是江蘇,有14個,其次是浙江13個、廣東12個、河北7個、山東6個、遼寧5個、湖北3個、北京、吉林、貴州各1個;三級會員最多的是廣東,有161個,其次是浙江150個、北京115個、江蘇57個、河北46個、山東23個、湖北20個、遼寧10個、貴州9個、吉林7個;個人會員最多的是浙江,有31368個,其次是北京28838個、廣東22915個、河北11861個、山東7851個、湖北5825個、遼寧3790個、吉林3702個、江蘇2582個、貴州1597個。綜合對比,北京市團體會員列全國第3位,個人會員排在第2位。從全國范圍來看并考慮到北京市的總人口,北京市跆拳道俱樂部發(fā)展總體狀況良好,已形成良好的健身與訓練氛圍。
表2 參賽隊伍及人數(shù)
2007年有50個俱樂部參賽,運動員為793名;2008年有69個俱樂部參賽,運動員為1092名;2009年有37個俱樂部參賽,運動員為743名;2010年有27個俱樂部參賽,運動員為345名。2009與2010年參賽隊伍與運動員下降的原因主要是“跆協(xié)杯”比賽既不能獲得運動員等級,也不能享受加分。相比較而言,北京市中小學生跆拳道錦標賽參賽隊伍與運動員卻直線上升,2009年參賽隊伍有138支,運動員1595名,2010年參賽隊伍有142支,運動員2006名,這在很大程度上對“跆協(xié)杯”產(chǎn)生了影響。
教練員是訓練計劃的制定者與實施者,是練習的組織者,承擔著重要的任務,對學員的技、戰(zhàn)術水平、身體技能起到導向作用。同時俱樂部的大部分學員以學生為主,教練員的年齡、執(zhí)教年限、教學方法等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了解和改善教練員的基本情況,對于運動水平具有推動性的作用。
表3 俱樂部教練員年齡與執(zhí)教年限
由表3中可知,北京市跆拳道俱樂部教練員20歲及以下的有12人,占24%;21-24的有24人,占48%;25-28的有10人,占20%;29歲及以上的有4人,占8%;在21-28區(qū)間的有36人,占68%。執(zhí)教年限1年及以下的有9人,占18%;2-4年的有30人,占60%,是選項比例最高的;5-7年的有6人,占12%;8年及以上的有5人,占10%。綜合對比,說明北京市跆拳道俱樂部教練員比較年輕,這與項目在國內(nèi)開展時間較短有一定的關系。
中專及以下學歷的有13人,占26%;大專學歷有20人,占40%;本科及以上的有17人,占34%;大專及以上的共有37人,占74%,說明高學歷的教練比例較高。據(jù)了解,俱樂部教練一部分是在校的大學生,利用業(yè)余時間從事教練工作。另外一部分是沒找到正式工作的畢業(yè)生,只能暫時在俱樂部就職。但是高學歷、特別是體育院校跆拳道專項畢業(yè)生對項目的開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表4 俱樂部教練員學歷結構
10歲及以下的練習者人數(shù)有87人,占11.1%,現(xiàn)場觀察發(fā)現(xiàn)七八歲的居多,說明跆拳道項目對抗性較強,對身體素質的要求較高,年齡太小的話接受能力還達不到,對一些動作的內(nèi)涵還理解不了,訓練時思想不集中,同時也給課堂紀律造成一定的影響;10-13歲有58人,占16.7%,他們動作基本成型,比較愛好此項目,有堅持訓練的趨勢;14-16歲有62人,占71.3%,17-19歲有31人,占71.3%,20歲及以上的有34人,占12.5%,這一部分主要都是成年人或在校大學生,從事練習的目的主要就是愛好或鍛煉身體及豐富業(yè)余生活。
相對來說比較集中,總體上反映了青少年比較熱衷于跆拳道的訓練。由此可以看出,青少年是參加練習的主體,從生理學角度來看,這個階段是青少年的青春期,各項身體素質在青春期增長的速度快,幅度大,由于跆拳道在訓練中不太重視絕對力量,以提高速度、協(xié)調性、靈敏性和柔韌性為主,正好符合青少年成長發(fā)育的特點,對提高機體形態(tài)和促進骨骼肌肉的發(fā)展有一定的好處,而且也是運動技能形成的好時機。有些俱樂部現(xiàn)在開設了幼兒班,年齡為3-7歲,年齡偏小的現(xiàn)象也越來越明顯。
選擇鍛煉身體的有71人,占26.1%,現(xiàn)在的學生體制不容樂觀,大部分都是營養(yǎng)過剩,“小胖墩”、“豆芽菜”成為青少年體質下降的代名詞,這也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fā)了《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其中明確指出,“廣大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意志堅強、充滿活力,是一個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xiàn),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是國家綜合國力的基礎。”所以要引導學生主動進行課外鍛煉或業(yè)余訓練,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選擇防身自衛(wèi)的有65人,占23.9%;掌握特長技術的有99人,占36.4%,這些學員不排除想通過練習跆拳道,成為體育特長生,在中考或高考時獲得加分照顧;37人選擇為了減肥,占13.6%。
表7 對練習時間的調查
從表7可以看出,每周練習時間1-2小時的有63人,占23.1%;3-4小時的有119人,占43.8%;5-6小時的有55人,占20.2%;7小時及以上的有35人,占12.9%。一般俱樂部每次練習時間都是1-2小時,說明每周練習兩次的學員比例較多,而有些俱樂部,每周練習時間較長,比如京樂城、新世紀、博力、杰芳瑞等。這些俱樂部一方面是積極推動跆拳道項目的發(fā)展,一方面學生是寄宿制,下課后都要進行業(yè)余練習。
從參加練習時間的統(tǒng)計表中得知,大部分中小學生的練習時間都在1-3個月之間,有34.3%的中小學生是新參與者,這說明跆拳道在中小學的發(fā)展趨勢是良好的,越來越多的學生還在繼續(xù)報名中。而12-24個月的也有15.6%,24個月以上的有9.68%,這也說明一部分學生還是可以堅持練習的,也許正是跆拳道的魅力吸引著他們。從周練習時間上分析,3-4小時的練習時間比較集中,共207人,占45.5%,也就是說相當一部分學生每周的練習在1-2次左右,課時較少,練習時間短,對于跆拳道這項既具有較高的健身效果,又具有激烈競爭的比賽以及觀賞性很強的體育項目,北京市俱樂部的開展還不是很普及。
(1)近年來體育界有兩件大事,一件是奧運爭光,一件是全民健身計劃,跆拳道競賽規(guī)則簡單明了,技術動作簡單易學,非常容易被人接受,學生不僅能夠學到技術、鍛煉身體,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跆拳道,能夠培養(yǎng)人的謙虛禮讓和刻苦向上的精神,對青少年的成長起到積極的教育作用。
(2)北京市跆拳道俱樂部無論是團體會員還是個人會員在全國都趨于前列,發(fā)展狀況呈現(xiàn)多元化趨勢,俱樂部經(jīng)營范圍、手段、消費群體已趨于穩(wěn)定,青少年成為參加業(yè)余訓練或學習的主力軍,總體發(fā)展趨勢良好。
(3)北京市跆拳道俱樂部雖然呈現(xiàn)良好的發(fā)展態(tài)勢,但在管理上還存在不足之處,相關政策法規(guī)滯后,沒有一個長遠的發(fā)展目標,有些俱樂部不具備經(jīng)營資格,亂收費現(xiàn)象較為嚴重。
(1)大力規(guī)范對俱樂部的評定、審批和管理工作,進一步完善對學員的段位、級位考核制度,充分發(fā)揮跆拳道協(xié)會的職能作用,制止無序競爭,使北京市跆拳道俱樂部向著更加規(guī)范化、法制化的方向發(fā)展。
(2)將“跆協(xié)杯”與中小學生比賽進行重組或合并,充分利用中考或高考可以享受加分的有力政策,吸引更多的學生進行業(yè)余訓練,對賽制不斷進行改革,規(guī)范管理,營造良好的賽場環(huán)境。
(3)電視新聞媒體是最好的宣傳和廣告,所以要善于抓住這一優(yōu)勢,發(fā)揮跆拳道運動特有的魅力,將其推向市場,讓更多的人了解跆拳道和從事跆拳道,培養(yǎng)出更多的金牌選手并大力推進全民健身計劃的進一步深入。
[1]黃海濱.中國競技跆拳道運動發(fā)展與分析[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4(4):94-96.
[2]劉衛(wèi)軍.跆拳道[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6).
[3]王 軍.論我國大眾跆拳道運動的發(fā)展問題[A].中國跆拳道發(fā)展論壇,2004(5):32-33.
[4]孫茂君,石 磊,朱海燕.對北京市跆拳道運動開展現(xiàn)狀的調查[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2(2):14-16.
[5]中國跆拳道協(xié)會官方網(wǎng)站[EB/OT].http://www.chntkd.org.cn.
[6]2007-2010年北京市“跆協(xié)杯”跆拳道俱樂部比賽秩序冊[S].
Analysis of Beijing Taekwondo Clubs Development Status and Strategies
Sun Maojun1Yan Bo2
(1.Capit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Beijing 100191;2.Li Ze Middle School of the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71)
Taekwondo is a new competitive sport and fitness fashion way,popular with the majority of young people.Taekwondo clubs came into being.Beijing Taekwondo clubs are having very strong momentum of development,whether group members or individual members in the country have tended to be in the forefront,diversifie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club business scope,means,and consumer groups have stabilized,young people are the main participants of amateur learning.Although the trends are well,but management is still inadequate,the relevant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are lag,without long-term development goals.Therefore,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industry,adopt a scientific development strategy,training more gold medalist and vigorously promote the further deepening of the national fitnessprogram.
Beijing Taekwondo club development analysis
G85
A
1004—5643(2011)08—0081—04
1.孫茂君(1975~),男,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跆拳道教學與訓練。
作者簡介:2.燕 博(1978~),男,中教一級。研究方向:跆拳道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