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華
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課程整合研究
——以福建工程學院“市場營銷專業(yè)”為例
洪秀華
市場營銷作為一門應用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如何對課程進行科學的、合理的設置,直接影響到專業(yè)的教學質量和水平。試根據福建工程學院市場營銷專業(yè)課程設置中存在的問題,從整合資源、突出應用型本科層面提出市場營銷專業(yè)課程整合的思考。
市場營銷專業(yè);課程整合;人才培養(yǎng)
課程整合是一種組織課程內容的方法,是一種課程設計的理論以及與其相關的學校教育理念,包括四個層面,即經驗的整合、知識的整合、社會的整合和課程的整合,其最終目的在于學校教育與民主、社會的統(tǒng)整。狹義的課程整合是指一種特定的課程設計方法[1]。課程整合是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趨勢之一,對應用型本科教育還缺乏經驗,根據市場營銷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進行課程整合,將不同學科的課程進行科學地有機整合,通過課程整合更好地實現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充分體現了現代教育觀念,將社會人才需求與人才培養(yǎng)整合到教學與課程改革之中。課程整合有利于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專業(yè)的建設和發(fā)展、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有利于應用型、創(chuàng)業(yè)型人才的培養(yǎng),可以有效解決學生就業(yè)問題,促進海西經濟區(qū)人才培養(yǎng)。
應用型本科培養(yǎng)的是應用型人才,其教育應是以“就業(yè)為導向”的教育,福建工程學院的市場營銷專業(yè)從2006年升為本科,該專業(yè)依托工科院校背景,加強文工滲透,同時也強調學科交叉,學生既學習市場營銷及工商管理方面的理論知識又學習一定的工程技術知識,接受營銷方法與技巧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較強分析和解決營銷問題的基本能力。市場營銷專業(yè)將課程體系分為理論教育和集中實踐性教學,學科系統(tǒng)化模式是在一定基礎理論與專業(yè)理論的基礎上,向某一專業(yè)方向發(fā)展,課程設置體系按不同課程類型有明顯的階段劃分,這一模式是我國大學本科教育中普遍采用的課程模式。福建工程學院2006級市場營銷專業(yè)課程體系結構,如圖1。
圖1 2006級市場營銷專業(yè)課程體系結構
1.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
近十幾年我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勢頭迅猛,高等教育在快速發(fā)展的同時,部分院校高等教育的教學理念相對滯后,沒有突出應用型本科的特點,將應用型本科教育當作傳統(tǒng)的高等教育,沿襲傳統(tǒng)的本科教育模式,過分強調學生的專業(yè)理論的系統(tǒng)性。然而在目前的市場營銷專業(yè)教學中,教學方法與技術人才培養(yǎng)目標不相適應,限制了高等院校市場營銷類學生的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畢業(yè)生社會適應性不高,不能滿足社會對市場營銷技術應用性人才的需求。通常在課程體系開發(fā)、設計時不盡合理,在制定教學計劃時,專業(yè)負責人先上網了解別的學校的課程設置情況,然后結合本校的情況進行安排,比如有沒有教師能開出這門課,這門課歸屬哪個教研室(當然是盡量安排本教研室的教師上課)。具體表現在:一個學期所開設的各門課程存在結構不合理;各學科、專業(yè)課程之間缺乏聯系性,課程之間相互獨立,相關知識未能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存在著課程之間不銜接的現象;課程門類繁多,內容交叉,如市場營銷與網絡營銷等學科內容交叉重復;實驗課設備缺乏,難以按要求開出,造成很多的實驗課就是上機。
2.教學方法比較單一。
市場營銷專業(yè)缺乏與應用型本科教育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市場營銷的理論教學中方法陳舊,手段單一,現代化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應用僅僅只是起到了原先黑板的作用,案例教學法的應用也僅是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市場營銷專業(yè)課程的實踐教學手段單一,實踐教學對時下市場上的市場模擬軟件情有獨鐘,然而影響市場營銷的不定性因素很多,其實踐能力是很難靠軟件的模擬來實現的。由于實習條件、實習基地以及課程內容、授課方式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不少人在求職或者走上工作崗位后,仍感覺學校里學的知識和工作實際相差較遠,以至于出現上無高深的理論,下無一技之長,真所謂“高不成,低不就”?!昂诎迳细銧I銷,教室里做市場”,學生只有認知,而沒有體驗,進入企業(yè)實際營銷崗位往往感到茫然無措。隨著當今經濟全球化和時代知識化、信息化、國際化進程的加快,市場營銷是離市場和社會最近的學科之一,對市場營銷的相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會需要的是大量的市場營銷的實戰(zhàn)性應用人才。
3.市場營銷專業(yè)師資隊伍比較弱。
目前市場營銷專業(yè)缺乏與應用型本科教育相適應的市場營銷師資隊伍,尚未形成合理的學科梯隊,學科帶頭人的結構、層次、能力、水平還需進一步改善和提高。教師基本是從校門到校門,缺乏專業(yè)實踐知識、技能和經驗。市場營銷課程的教師,包括那些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的教師,真正具有從事營銷實踐活動經歷和經驗的極少。缺乏與應用型本科教育相適應的市場營銷師資隊伍,制約著學生市場營銷職業(yè)能力的形成。專業(yè)技術人員獲得高水平科研課題和取得高水平科研成果獎勵以及科技論文被國際學術機構收錄和引用的能力與國內先進院校尚有較大差距。
1.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課程整合的構建思路。
市場營銷專業(yè)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訓練相結合的方式,使學生掌握營銷管理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相關的經濟理論、經濟法規(guī)和市場營銷的方針政策,具有一定的工科專業(yè)知識,接受企業(yè)營銷管理方法與技巧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較強分析和解決企業(yè)市場營銷實際問題的能力。畢業(yè)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掌握管理學、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現代市場營銷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具有一定的工科專業(yè)知識;掌握市場營銷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人際溝通及應變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熟悉我國市場營銷的有關方針、政策、法規(guī)以及國際市場營銷的慣例與規(guī)則;具有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了解本學科的理論前沿和發(fā)展動態(tài);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較強的信息處理能力。新的課程體系體現這樣的特點:整個課程系是面向專門領域或行業(yè),課程導向具有更寬泛的就業(yè)范圍,其核心技能課程與其它模塊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相互滲透和發(fā)展的,課程形式更加多樣化,理論與實踐交叉學習。
2.整合后的市場營銷專業(yè)課程框架。
課程整合在學校教育實踐中最為典型的是體現學科整合課程,課程整合沒有統(tǒng)一的模式,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作為特定的專業(yè)的課程設計模式。意在整合各學科的知識,以減少課程內容的重疊與分化,彰顯知識、技能與生活世界的聯系及其價值,針對市場營銷專業(yè)選擇了科際整合課程方式??齐H整合課程是以組織中心如主題、問題、概念、基本學習內容、技能或課程標準的要求來連接不同學科,目的在于使學生能夠從多重視角整合地處理與組織中心相關的信息和觀點,以便更全面、客觀地理解知識和解決問題[2]。整合后的市場營銷專業(yè)課程體系框架,如圖2。
3.整合后的市場營銷專業(yè)課程體系的特點。
整合后的市場營銷專業(yè)課程體系分為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兩大塊。
理論教學由公共基礎課、專業(yè)基礎課和專業(yè)課構成三級平臺,保證了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相對穩(wěn)定。公共基礎課在思想政治理論、外語、計算機、軍事、體育、數學、計算機高級語言等領域開設相關課程;專業(yè)基礎課在工程基礎、經濟學、工商管理、管理工程這四大領域開設了相關的課程。這些課程具有成熟性、穩(wěn)定性、通用性的特點,是形成專業(yè)特色知識框架的基本內容;專業(yè)課主要向學生進行系統(tǒng)性的、普遍性的專業(yè)知識教育。
圖2 整合后的市場營銷專業(yè)課程體系框架
實踐教學包括公共基礎教育實踐、專業(yè)教育實踐和綜合教育實踐,體現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重。公共基礎教育實踐,是加強思想政治和專業(yè)思想教育,培養(yǎng)基本軍事常識、技能和國防觀念,培養(yǎng)思想道德素質及理論聯系實際、社會調查和溝通能力,培養(yǎng)基本的計算機文化知識和操作技能等,并具備良好的道德觀念和就業(yè)觀念等;專業(yè)教育實踐分為專業(yè)基礎、專業(yè)技能和專業(yè)綜合,這些實踐課程分插在各學期,通過各類的實踐課,讓學生了解并熟悉營銷過程中的各種工具、方法,增強學生的自主性意識和實務感性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溝通協(xié)作能力和訓練他們的實際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為綜合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實踐課程開設的時間特別注意授課流程的循序漸進性,使各門課程在時間安排上互相銜接,由淺入深,不斷積累提高;綜合教育實踐包括科技創(chuàng)新和素質拓展。科技創(chuàng)新方面鼓勵學生參與競賽,參與科研,發(fā)表學術性論文;素質拓展方面鼓勵學生參與社團活動和演講會、辯論會、各類技能大賽等,在各方面不斷提高自己,增強學生社會交往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1.建立課程關聯。
建立課程關聯是課程整合的重要手段。教師應該對課程有一個宏觀的理解,并能恰如其分地提供新知識與已學知識在概念上的聯系。經常出現的情況是老師除了關心自己的本課程的講課內容以外,對整個專業(yè)的課程不太了解,老師之間的溝通也很少,出現有些內容不同的老師翻來覆去講了無數遍,而另一些內容卻從來沒有講過。比如,學生所學的課程當中,《國際金融》和《貨幣銀行學》,《概率論與數理統(tǒng)計》與《統(tǒng)計學》,相似程度比較高。因此專業(yè)負責人應該加強對課程內容的把握和進行學科間的協(xié)調,對于不同課程中可能重復的內容,確定在哪門課中講,而其他的課程中則不講。刪除了過時的課程,增添與新時代營銷專業(yè)需要關聯緊密的課程,如《技術經濟學》、《運籌學》、《創(chuàng)業(yè)教育課程》等。
2.組織與規(guī)劃課程。
課程整合的另一關鍵是對課程的組織與規(guī)劃,即課程內容的排序及框架建立。由于知識是一個聯系緊密的整體,人為地將知識分解為不同的學科,導致學科與學科之間的分離,而學科與學科之間的分化直接導致了高校課程科目的增多;造成課程與社會要求的分離,當今社會的復雜化使得諸多社會問題都具有綜合性,職業(yè)轉換速度的加快也要求人才知識結構和素質的綜合性:造成課程與學習者的分離,認知與情感的發(fā)展被一度沖突的教育課程割裂,人的發(fā)展走向片面化,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對人才的要求不僅需要知識的深度還要求知識的綜合,以適應社會對綜合性人才的需求和轉型。課程整合是確立為學生提供學習的概念框架的重要性。原來的課程內容的重點難點、順序已形成固定模式,整合課程則以完全不同的、范圍更廣的新型概念模式框架及教學手段呈現出來[3]。
3.改革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
改革教學方法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主動學習,減少原有的“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法,可采用的方法有案例分析教學法、體驗式教學法等。
在實際教學過程序中,現在多數教師都使用案例教學,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仍然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如在案例的選擇和安排方面應該突出針對性和地方性,在教學上往往以著名企業(yè)作為分析對象,如“可口可樂”、“海爾”的營銷戰(zhàn)略等,而我們在實際工作中都是從基層做起,大企業(yè)的營銷理念在實際中很難用得上。如果能通過團隊備課,共同研討案例,會提高任課教師的整體授課水平。
體驗式教學法。只有通過對實際營銷的體驗、感悟,才能提高學生的營銷操作水平。第一,教師帶領學生走出教室深入市場、企業(yè),從事市場產品的實際營銷操作;第二,聘請當地企業(yè)優(yōu)秀營銷人員,作為客座講師,把企業(yè)鮮活的營銷案例引進課堂。第三,通過相關實驗軟件,通過老師提供的模擬公司資料,學生根據公司的現狀進行模擬營銷的實踐,包括:設計市場調研方案;進行市場調研和市場預測;營銷策劃方案設計;模擬談判;模擬公關策劃;促銷策劃方案的組織與設計;模擬營銷;模擬競爭對抗等等,以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目前體驗式教學法的瓶頸問題是缺少專門或固定的實習單位,這主要是校外一些實習場所大多屬于企業(yè)或個人所有,企業(yè)或個人注重更多的是經濟效益,不可能無償地提供學生實習,所以一般都不愿意接受學生的實習,即使有,接受單位大多礙于教師的面子,出現實習基地似乎是“面子基地”或“關系基地”的情況。為了彌補學校實驗、實訓條件的不足,福建工程學院有一個校外實習基地——福州臺鉆廠,但從運作的結果看,校外實習基地僅起實習場所作用而已,學生并不能接觸其核心部門和有關的管理事務,結果到實習崗位去卻接觸不到本崗位的實質工作,這種實習是難以達到實習效果的。因此,學院應通過恰當的措施同企業(yè)保持長期穩(wěn)定的關系,達到互惠互利、可持續(xù)的發(fā)展,從而打通實踐教學的瓶頸。
4.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
努力營造積極進取的校園文化,創(chuàng)設寬松民主的學術氛圍,積極倡導互幫互學的良好氣氛;充分調動教職工積極性,促進教師大力提升自身素質,提升教學效益。強化教師專業(yè)素質的培訓,積極開展教師繼續(xù)教育工作,有目的、有計劃地加強各層次教師的專業(yè)與技能培訓,引導廣大教師勤練教學基本功,提高教育教學技能,全面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素質。通過形式多樣的各級各類研修和培訓活動,堅持理論培訓和崗位實踐指導相結合,切實提高培訓實效,以高質量、高水平的培訓促使教師脫穎而出,快速成長,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通過公開課、論文評選、學術沙龍研討等方式,為新教師搭建施展才華的平臺,加強交流與合作,擴展他們的視野,使他們在實踐中鍛煉成長;加強骨干教師隊伍建設,通過課題研究、論文評比、學術研討、示范課、競賽輔導、跟蹤培養(yǎng)、拜師結對等途徑,給教師壓擔子,讓教師展風采,使骨干教師脫穎而出。同時,鼓勵學校骨干教師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不斷總結教育教學經驗,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發(fā)揮特長,著書立說,努力向更高層次發(fā)展;加強教科研隊伍建設,把教科研工作作為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教學質量、提升辦學品位的重要抓手。學校教研部門指導教師自主充電,自我加壓,營造教學研究和科研工作的良好氛圍。精選圖書、報刊,讓教師了解教育理論動態(tài)和教研現狀。鼓勵教師在報刊雜志上交流和發(fā)表文章,搞好課題研究的過程管理,搞好材料、活動、成果的建檔管理,組織教師參加校內外論文競賽、評比活動。做好科研工作普及提高和成果推廣工作。在各項教研活動中,促進教師向科研型教師轉化。
5.師資隊伍建設的目標。
目前高層次人才數量缺少,高級職稱的教師比例較低,特別是缺少在省內外具有一定聲望的學科學術帶頭人。迅速造就一批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隊伍,全面提高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和競爭實力,既是我校事業(yè)發(fā)展的需要,也是教師自身發(fā)展的需要。師資隊伍建設的目標是師德高尚、學養(yǎng)深厚、結構合理、相對穩(wěn)定的師資隊伍。師德高尚是指這支隊伍的成員應具備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良好的心理素質與職業(yè)行為習慣;學養(yǎng)深厚即要求這支隊伍的成員掌握寬厚的專業(yè)知識,具備良好的專業(yè)素養(yǎng);結構合理是指這支隊伍的年齡、學歷、職稱、性別的構成有利于學校各項工作的開展,能滿足學??沙掷m(xù)發(fā)展的需要;相對穩(wěn)定即具有一套能“進得來、留得住、出得去”的教師聘用、評價和流動機制,保證教師隊伍充滿活力。培養(yǎng)一批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寬闊的學術視野、濃烈的創(chuàng)新意識、深厚的專業(yè)知識與教學功底、較強的教科研能力的省內外有一定影響的“實踐型、研究型”教育專家和骨干教師。
[1][2]韓雪.課程整合的理論基礎與模式述評[J].比較教育研究,2002(4):33-37.
[3]Muller JH,等.醫(yī)學院校課程整合的經驗教訓:學生、課程負責人與改革領導者的觀點[J].汪青,編譯.復旦教育論壇,2009(3):90-92.
Research on Curriculum Integration Based on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Hong Xiuhua
As an applied and practical discipline,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establishment of marketing curriculum influecs directly the quality of the discipline and level of teaching.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blems emerged in curriculum setting of marketing major in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It proposed a strategy to integrating the marketing curriculum in order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teaching resources to strengthe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curriculum.
marketing major;curriculum integration;cultivation of talents
G642.0
A
1672-6758( 2011) 06-0014-3
洪秀華,碩士,副教授,福建工程學院,福建·福州。郵政編碼:350108
Class No.:G642.0Document Mark:A
(責任編輯:毛玉萍宋瑞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