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茹,趙雪枝
(伊寧市解放軍第11醫(yī)院,新疆 伊寧 83500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狀動脈供血急劇減少或中斷,致使相應心肌嚴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造成心肌壞死[1],是冠心病的嚴重類型,發(fā)病兇險,病死率高。加強對AMI的護理可使病人度過危險期,縮短住院時間,降低死亡率,對促進病人早日康復具有重要作用[2]。因我院處于新疆偏遠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較多且經(jīng)濟困難等條件限制,未開展PICA及置入血管內支架治療心肌梗死,現(xiàn)只能溶栓治療?,F(xiàn)將急性心肌梗死的護理綜述如下。
立即進行快速有效的搶救,囑病人絕對臥床休息,吸氧,行心電、血壓、血氧飽和度監(jiān)測,迅速建立靜脈通道,快速采血送檢,遵醫(yī)囑及時正確應用溶栓藥物[3]。防止不良刺激對病人的影響,護理操作盡量集中完成,以減少病人心臟負擔。AMI發(fā)病急,容易突發(fā)死亡,因此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在急救中非常重要。
(1)護理:冠狀動脈內形成血栓是AMI的主要發(fā)病原因。靜脈溶栓是治療心肌梗死的主要手段之一,溶栓成功與否與護理人員配合有關。心肌搶救程度有時間依賴性,溶栓開始越早,效果越好,時間就是心肌,就是生命[4]。溶栓治療醫(yī)囑要立即、準確執(zhí)行。溶栓前準備足量的止血藥防止出血并發(fā)癥,密切觀察穿刺部位皮膚、黏膜、鼻腔、牙齦、尿道等有無出血。溶栓治療后定期做心肌酶及心電圖檢查,判斷溶栓療效。
(2)適應范圍:發(fā)病在4~6h內;胸痛劇烈,持續(xù)>30min,硝酸甘油不能緩解;心電圖為早期超早期;年齡≤65歲,體質情況良好者可放寬至70歲[5-6]。
冠脈再通后容易出現(xiàn)心律失常、低血壓,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見。應持續(xù)監(jiān)護心電及12導聯(lián)心電圖,定時描記心電圖變化,觀察ST段變化再灌注心律失常[7]。護理上要求根據(jù)心梗的不同部位預測可能發(fā)生的不同類型心律失常,因此護士必須熟悉AMI心電圖的變化規(guī)律及常見心律失常圖形,將變化的心電圖記錄下來,標記時間。應用利多卡因等藥物治療頻發(fā)早搏及短陣室速,發(fā)生室速、室顫時立即給予電復律[8]。若出現(xiàn)血壓下降、面色蒼白、四肢厥冷、煩躁不安等癥狀,應積極抗休克治療,控制病情惡化。
(1)氧療護理:對有呼吸困難和血氧飽和度降低者,最初幾日內間斷或持續(xù)吸氧。吸氧可以使病人感到舒適,從而緩解病人的焦慮和緊張。但如果沒有缺氧表現(xiàn),吸氧不能使組織供氧量增加,反而增加全身血管阻力[9]。如出現(xiàn)左心衰竭,可采用乙醇濕化或加壓給氧。注意保持管道通暢并定時更換。
(2)疼痛護理:臨床上大部分病人有劇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部分高齡患者由于病史表述不清或痛覺不敏感而詢問不到疼痛癥狀[10]。應考慮無痛性心肌梗死的可能。劇烈的疼痛可導致休克及心律失常,因此,要盡快解除疼痛[11]。根據(jù)醫(yī)囑應用止痛劑,如哌替啶、嗎啡等。
急性心肌梗死本身即是一負性生活事件,必定引起心理應激。應引導患者適當?shù)木彌_和應對這一刺激,幫助患者適應環(huán)境。心理變化不是始終如一,個人之間也大不相同,同一患者在疾病的不同時期也有不同反應。故要在日常護理工作中密切觀察,仔細詢問患者心理狀態(tài),因勢利導[12]。有的學者認為不同年齡、性別、性格的人對AMI的承受能力不同,甚至他們配偶的心理狀態(tài)亦影響患者的康復[13-14]。因此也應加強患者家屬的心理干預。
(1)適當臥床休息:AMI發(fā)病的第一周內病情極不穩(wěn)定,易出現(xiàn)并發(fā)癥,尤其是24~72h內。因此AMI發(fā)生后一周內絕對臥床休息,防止情緒激動,避免不必要的搬動,減少心肌耗氧量,防止梗死面積擴大;第2周在床上做自主翻身及上、下肢自主活動;如無并發(fā)癥的情況下發(fā)病3天后即可自行翻身,第7天即可在床上坐起,第2周開始室內行走;如有并發(fā)癥,則應適當延長臥床時間?,F(xiàn)代心臟康復模式認為:早期適量活動不僅不會使病情惡化,反而有利于心臟康復[15]。
(2)飲食護理:宜低鹽、低脂、產氣少,限制膽固醇。飲食宜少量多餐,切忌過飽,忌刺激性食物,以免增加心臟負擔,同時鼓勵病人多飲水,并強制戒煙[16]。
(3)排便護理:AMI病人由于臥床休息使消化功能減退,止痛劑應用使胃腸功能抑制等因素而易發(fā)生便秘,且不習慣臥床使用便盆常發(fā)生排便困難或過度用力,易誘發(fā)心律失常、心臟破裂等并發(fā)癥[17]。故應向病人宣傳便秘和排便用力的危害性,加強飲食護理,及時增加富含纖維素的食物。適當按摩腹部以促進腸蠕動,向病人解釋床上排便的重要性。教會病人床上使用便器,必要時給予緩瀉劑、開塞露,促進排便。
靜滴硝酸甘油時及時監(jiān)測血壓,并注意有無頭痛、心動過速等不良反應;行抗凝治療時,應密切觀察皮膚黏膜有無出血,并定時測定凝血酶原時間;心血管疾病藥物對老年人在劑量上與中年人有許多不同,因此要考慮老年人排泄能力差、腎功能減退的特點,嚴格掌握劑量,仔細觀察其精神狀態(tài)、血壓、尿量及胃腸反應[18];洋地黃類藥物治療量與中毒量接近,且半衰期長,易在體內蓄積而發(fā)生中毒。因此用藥過程中及時做心電圖檢查可避免過量或中毒;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時嚴格執(zhí)行醫(yī)囑,速度不宜過快或過慢。
鼓勵病人出院后進行康復訓練,注意休息,避免勞累,合理安排運動,防止過度肥胖;指導患者出院后長期服用小劑量的阿司匹林或潘生丁。按時、按劑量規(guī)律服藥,不能隨意減量、加量或停藥,定期來醫(yī)院復查,囑咐患者不適隨診[19]。告知藥物的作用和不良反應。合理飲食,高維生素、適量纖維素、低鹽、低脂易消化食物,戒煙酒、濃茶,避免情緒激動及寒冷等刺激。根據(jù)心肌梗死的臨床特征,為了搶救病人的生命,護理工作不僅要依靠先進的醫(yī)療技術,護士又要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和應變能力以及高超的護理技術和熟練的操作技術[20]。
綜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的規(guī)范救治,護理是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只有熟練掌握了各個環(huán)節(jié),才能及時有效地執(zhí)行治療方案,搶救病人的生命。
[1]王仙園.現(xiàn)代內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4:151.
[2]張敏鳳,張明梅,范學翠.急性心肌梗死的系統(tǒng)化整體護理[J].實用心腦肺護理雜志,2003,8(1):60-61.
[3]羅謙英.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護理體會[J].全科護理,2009,7(10):2771.
[4]左玉蘭.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護理[J].2007,7(10):2374-275.
[5]王仙園.現(xiàn)代內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4:155.
[6]丁海明,莊俊華.急性心肌梗死診斷標志物的研究進展[J].醫(yī)學綜述,2002,8(4):213-215.
[7]童本沁.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療的護理[J].山東醫(yī)藥,2009,49(8):115.
[8]BECKER RC,BURNS M,GORE JM,et al,Eariy assessment and inhos-pital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t increased risk for adverse outcomes;a nationwide perspective of current clinical practice,TheNaionalRegistryofMyocardialIn-farction(NRM12)Paricipants[J].Am Heart J,1998,135(5):786-796.
[9]朱文玲.心血管藥物治療手冊[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2:216.
[10]張寶麗.腦梗死合并心肌梗死54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07,10(4):79.
[11]丁一.急性心肌梗病人的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09,12(10):84-85.
[12]隋致蘭,趙金坤,王曉波.急性心?;颊呖祻推诘男睦矸治雠c護理原則[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09,3(11):189.
[13]楊菊賢,譯.情緒與冠狀動脈痙攣[J].心血管病學進展,1990,11(1):24.
[14]張春陽.冠狀動脈性疾病患者及其配偶的社會心理調節(jié)[J].國外醫(yī)學護理學分冊,1993,12(3):114.
[15]尤黎明,吳瑛.內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160-161.
[16]劉冬.淺談急性心肌梗死的康復護理[J].醫(yī)藥論壇雜志,2004,25(13):70.
[17]李玉蘭.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護理[J].護理研究,2008,22(4c):1069.
[18]陳玉奇.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護理特點[J].中華中西醫(yī)雜志,2009,8(12):73-74.
[19]吳煜.心血管內科臨床護理體會[J].當代醫(yī)學,2009,12(191):133.
[20]趙同玲,馮夢娟,楊巧枝.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護理體會[J].中華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04,2(12):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