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強
(太原大學外語部,山西太原030009)
話語標記語在聽力理解中的實證性研究
郝 強
(太原大學外語部,山西太原030009)
在前人理論研究的基礎上,探求話語標記語知識在外語聽力教學中的教學價值和可操作性。以英語專業(yè)大二年級兩個平行班的63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在確信兩個班聽力水平不存在顯著性差異的情況下,就有關話語標記語的知識對實驗班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培訓。3個月后,定量對比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班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班成績。為進一步了解有關話語標記語的知識在習得之后是否可以保持,本研究在兩個月后又對同樣的對象進行了定性研究,其結果是肯定的。
話語標記語;聽力理解;實證性研究
在語篇(尤其是口語語篇)中存在著大量的話語標記語(Discourse markers)。這些標記語通常是一些表面看起來并無多大意義的詞語或結構,包括部分連詞(如 and,so,because,however等)、副詞(如actually,then,incidentally等)、感嘆詞(如 well,oh等),以及某些短語(如 as a consequence of,you know,I mean,in other words等)。從20世紀70年代起,國內(nèi)外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話語標記語在口語交際中的重要作用。除了對它們的詞性、分類和理論支持等進行探討外,多數(shù)學者(如Schiffrin,Blakemore,Fraser,Unger)[1-5]認為這些標記語的功能主要是語用方面的,即主要是作為“路標”為聽話人提供準確的認知語境,從而引導聽話人對會話含義做出正確的推導。鑒于話語標記語這一特殊的語用功能,從20世紀末開始,我國部分學者開始重視話語標記語在語篇中的積極作用,并從不同的角度探討了話語標記語的語用制約作用對聽力理解所產(chǎn)生的積極影響[6-11]。到目前為止,學術界對話語標記語的理論研究已頗多,但遺憾的是,國內(nèi)將這方面的研究成果與聽力理解相結合的實證性研究卻寥寥無幾。樓紅燕、何蓮珍[12]和朱建斌[13]曾就話語標記語在英語聽力理解中的重要作用做過實驗,他們比較了同一語篇在有話語標記語和沒有話語標記語情況下的聽力效果,并證明在有話語標記語的情況下聽話人的理解要更好一些;劉曉康[14]分別用有話語標記語和沒有話語標記語的語篇對不同程度的實驗對象進行了測試,結果表明話語標記語對聽力好的學習者影響更大一些,尤其是在語篇較難的時候。此外,嚴慧英[15]以高中生為對象進行了研究,發(fā)現(xiàn)在聽英語短文時話語標記語只對三分之一的低水平實驗對象有影響;謝怡[16]通過調(diào)查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得出話語標記語對理解聽力語篇中的次要信息及總體信息起著重要的作用,對理解主要信息沒有積極的影響。以上研究主要關注的是話語標記語在聽力理解中的重要性。與這些研究不同,本研究試圖用定性和定量兩種方法探討以下三個問題:①有關話語標記語的知識是否具有可教性?②這樣的知識對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而言是否可以真正提高聽力成績?③這樣的知識是否可以保持?
1.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對象是山西省忻州師范學院外語系二年級上學期的兩個平行班的63名學生。
1.1.2 研究工具
為了保證實驗的效度和信度,本實驗前測和后測使用的聽力材料均選自歷年大學英語四、六級考題,內(nèi)容均包括10個對話理解題和10個短文理解題,題型全部為單項選擇。由于本實驗的對象是剛升入二年級的英語專業(yè)學生,所以公共英語四、六級考試題對他們來說是完全陌生的。在實驗過程中,考慮到學生的聽力水平。處于不斷提高的動態(tài)變化中,所以前測使用的題目全部由四級題組成,而后測的題目部分來自于四級題,部分來自于六級題,但所有前測和后測的題目都涉及到話語標記語的運用。在整個實驗的過程中,兩個班均由同一教師任課,課時相同,所用的教材也都是張民倫主編的《英語聽力教程》第三冊(Listen This WayIII),此外還有一定數(shù)量的四、六級訓練題。
1.1.3 研究過程
1)對兩個班的學生進行實驗前測,看他們的聽力水平是否存在顯著性差異;
2)在確認兩個班不存在顯著性差異之后,對實驗班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實驗。實驗過程中,兩個班所講授的教學內(nèi)容完全相同,但在涉及到話語標記語的使用時,任課教師向?qū)嶒灠嘀v授了話語標記語的功能、分類、理論基礎以及使用動機,并結合例句分析講解了它們對語篇理解的重要作用,而沒有向?qū)φ瞻喙噍旑愃频闹R;
3)3個月后,對兩個班進行實驗后測,看是否產(chǎn)生了顯著性差異,以檢驗實驗效果。
1.1.4 數(shù)據(jù)收集與分析
通過運用SPSS(10.0)統(tǒng)計軟件對兩個班前、后測成績進行分析,獲得了以下相關數(shù)據(jù),如表1所示。
表1 實驗班與對照班前、后測成績對照表
從表1可見,實驗前測中兩個班的平均分分別為:實驗班 67.500 0,對照班 67.419 4,實驗班比對照班高0.080 6分。在 t值=0.044時,顯著值p=0.965>0.05,這表明兩個班不存在顯著性差異。但是在實驗后測中實驗班的平均分為76.875 0,對照班的平均分為 70.000 0,兩個班平均分的差距增大到了6.875。同時,當 t值=3.374時,顯著值 p=0.001<0.05,表明兩個班之間有了顯著性差異,實驗班的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班的成績。在其它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這說明是話語標記語的知識使實驗班聽力成績有了顯著性提高。
以上定量研究證明,話語標記語的知識不僅可教,而且可以顯著提高聽力成績。但是,學生在聽力過程中究竟是如何運用話語標記語知識來幫助他們獲得正確理解的?這樣的知識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之后仍然可以保持嗎?另外,對照班的學生在沒有話語標記語知識的情況下,如何獲得正確的理解?他們已經(jīng)在不經(jīng)意中運用話語標記語的語境暗示和引導作用了嗎?為了回答這些問題,兩個月的暑假之后,筆者在新學期的第3周又對同樣的對象進行了聽力測試,并要求他們在測試之后寫下思維過程的反思報告。內(nèi)容如下:
1.2.1 研究工具
本研究選取大學英語2005年六級考試的一道聽力題作為研究工具。內(nèi)容如下:
Man: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government’s new tax cut proposal?
Woman:Though it may give some benefit to the poor,its key component is the elimination of tax on dividends.That means the rich will get richer.
Question: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the government’s tax cut proposal?
A)It will reduce government revenues(收益).B)It will stimulate business activities.C)It will mainly benefit the wealthy.D)It will cut the stockholders’dividends(股息).
這道題的正確答案是 C)。在這一對話中,revenue和dividend是生詞,為了排除它們對選項的干擾,測試時對其漢語意思進行了標注。雖然如此,由于該對話的話題是學生們不太熟悉的稅收,并且語速較快,所以對他們來說想要全部理解對話內(nèi)容的確是比較困難的。但是,不能全部理解對話內(nèi)容并不意味著就不能夠理解對話的主旨大意或者做出正確的選擇。其實,只要聽到最后一句話“That means the rich will get richer.”就可以輕而易舉地選出答案C)來,因為在這句話中,“That means”就是說話人為了向聽話人表明自己的意圖而給出的明示(ostensive)行為或“路標”。它為聽話人提供了必要的語境暗示和推理依據(jù),使其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正確理解自己前面所說話語的含義。
1.2.2 研究過程
1)讓學生明確實驗要求,即:在聽對話兩次之后選出正確的答案,然后盡可能詳盡地寫下選擇答案時的思維過程反思(reflection)報告;
2)讓學生聽兩次錄音;
3)讓學生寫出正確答案和反思報告;
4)收集答案和報告。
1.2.3 數(shù)據(jù)收集與分析
本次測試中兩個班做出正確選擇的人數(shù)及比例如表2所示。
由表 2可見,實驗班78%的學生做出了正確的選擇,而對照班選擇正確的比例卻僅為41%。由于此次測試是在實驗對象經(jīng)歷了兩個月的假期,在開學后的第3周進行的,并且假期之中授課教師未對實驗班布置過任何相關作業(yè),開學后也未對相關知識予以提及,所以實驗結果充分表明,兩個班比例懸殊的主要原因是由實驗班之前所接受的有關話語標記語知識所導致的。換句話說,有關話語標記語的知識是可以保持的。
表2 實驗班與對照班選項正確的人數(shù)及比例表
從收集的報告來看,揭示的情況如下:
1)整體來看,63個同學中沒有一個表示聽懂了對話的全部,都提到婦女的話中有一些沒聽懂的詞。有的同學還認為說話人語速過快,影響了他們的理解和選擇??磥?本測試題對所有被試來說都有一定難度。在這種情況下,能否注意到標記語“That means”的語用含義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2)實驗班24個選擇正確的學生中,21個提到了短語“That means”,并解釋說他們之所以選擇答案C),主要是根據(jù)它后面的“the rich will get richer”來判定的;另外3個選對的同學沒有提到這一短語,只是列舉了他們聽到的一些零散的詞,并談到他們是根據(jù)對這些詞和選項的推理得到了答案 C)。那么,對照班的13位同學又是如何得到正確答案的呢?他們注意到“That means”在這里的作用了嗎?通過對報告的整理發(fā)現(xiàn),13個同學中有6個注意到了“That means”,但他們不知道這一標記語的語用功能,只是通過它的語義得知后面部分是對前面部分的解釋,進而推斷正確答案應該與它后面的內(nèi)容有關。其他7位同學則承認,他們有好多地方都沒弄明白,只聽懂了最后半句“the rich will get richer”,便只好選擇了答案 C)。顯而易見,對照班的前面6位同學是通過“That means”的語義推理達到了與語用推理相同的效果,而后面的7位同學就不同了,他們雖然也選對了答案,但純粹是“瞎貓碰上了死耗子”,帶有很大的盲目性。
3)那些選擇錯誤的同學也有著驚人的共同點。除了反映試題語速快之外,他們都表示聽到的信息很零散,連不成完整的語義,不懂說話人究竟想說什么,感到很是茫然。這也充分表明,在聽力材料的難度高于受試對象的實際水平時,如果他們注意不到話語標記語的“導向”作用,獲得的語篇信息就會更加零散且沒有意義。
以上定量分析表明話語標記語知識對于提高聽力成績有比較明顯的效果。從后面的定性分析來看,實驗班的大多數(shù)同學在學習完話語標記語知識兩個多月后仍然能注意到這些標記語,并運用它們的語境提示和“導向”作用進行正確的推理和判斷,說明這方面的知識可以習得并能夠保持。同時,從收集到的反思報告可以看出:實驗班的同學之所以大多數(shù)能夠選對,主要是他們有話語標記語方面的知識,并且對這方面的語詞比較敏感,所以能很好地利用它們的暗示、引導作用進行積極的預測和推理,而這樣的能力在聽力材料難度較大時也就會顯得格外重要。此外,我們還可以發(fā)現(xiàn),對對照班一些聽力較好的學生來說,他們雖然不知道話語標記語的語用意義,但已經(jīng)在不知不覺中利用它們的“導向”作用了。該研究同時表明,在聽力水平不夠高的情況下,話語標記語對把握話語的總體含義具有積極作用。如果沒有這方面的知識,聽話人獲得的信息就會更加零散,也就更無法推斷話語的確切含義了。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是外語專業(yè)二年級的學生,在外語聽力水平還不夠高的情況下,話語標記語的知識對聽話人理解語篇和提高聽力成績有著積極的意義。此外,這方面的知識不僅可教,而且可以保持。這樣的研究結果告訴我們,在聽力課上引入話語標記語的知識是可行而且非常必要的。因為通過這樣的方法,我們可以改變學生被動接收信息的狀況,讓他們在聽的同時進行積極的預測和推斷。另外,這一研究結果對于學生進行自主聽力學習也有著一定的啟發(fā)和借鑒意義。當然,要真正提高聽力水平還涉及到許多其它方面的因素,僅有話語標記語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
[1]Schiffrin Deborah.Discourse Mark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Blakemore Diane.Semantic Constraints on Relevance[M].Basil Blackwell,1987.
[3]Blakemore Diane.Understanding Utterances[M].Basil Blackwell,1992.
[4]Fraser Bruce.Pragmatic markers[J].Pragmatics,1996,6(2):167-190.
[5]Unger Christoph.The scope of discourse connectives:implications for discourse organization[J].Journal of Pragmatics,1996(32):403-438.
[6]朱嫣然.話語聯(lián)系語與聽力理解[J].外語研究,2001(4):69-72.
[7]王淑莉.話語標記語的語用制約性與英語聽力理解[J].國外外語教學,2006(2):19-23.
[8]唐靈芝.英語聽力理解中話語標記語的語用標記功能[J].瘋狂英語(教師版),2007(6):51-54.
[9]張劍鋒.話語標記語與英語聽力模式的構建[J].咸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4):108-110.
[10]朱艷莉,李洲.應用話語標記語提高大學英語聽力理解效果——基于關聯(lián)理論的研究[J].青島遠洋船員學院學報,2009(4):79-82.
[11]郝強.話語標記語在聽力理解中的功能研究[J].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98-100.
[12]樓紅燕,何蓮珍.話語標記語對聽力理解的作用[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8(12):71-76.
[13]朱建斌.運用話語標記語提高聽力理解能力[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08(2):142-144.
[14]劉曉康.話語標記語在中國大學生聽力理解過程中的作用[D].廈門:廈門大學,2007.
[15]嚴慧英.話語標記語對中國高中學生理解和回憶短篇聽力材料的影響[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8.
[16]謝怡.話語標記語在英語聽力理解中的作用[D].杭州:浙江大學,2010.
An Empirical Study of Discourse Markers in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HAO Qiang
(Dept.of Foreign Languages,Taiyuan University,Taiyuan030009,China)
As for discourse markers,fruitful achievements have already made in pragmatic studies.Based on the previous theoretical ground,this study aims to find the value and maneuverability of discourse markers in listening teaching.It took63second-year English majors from two homogenous classes as the subjective.After ensuring tha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lasses,the research gave training of discourse markers to the experimental class.Three months later,quantitative study found that the scores of the experimental class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led class.Then in order to further confirm the retain-ability of knowledge of discourse markers,a qualitative study was done two months later to the same subjective and the result was proved positive.
discourse markers;listening comprehension;empirical study
H310.4
A
10.3969/j.issn.1673-1646.2011.06.013
1673-1646(2011)06-0066-04
2011-05-20
郝 強(1971-),女,副教授,碩士,從事專業(yè):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