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昕
經過半個多世紀戰(zhàn)亂浩劫,在2005年南北雙方達成《全面和平協(xié)議》的基礎上,南蘇丹自治政府于2011年7月9日正式宣告與北部分離,并建立以朱巴為首都的南蘇丹共和國。蘇丹南北分裂既有種族和宗教方面的原因,也源于雙方對石油資源等現(xiàn)實利益的爭奪。南蘇丹的獨立并沒有完全解決原有問題,反而使既有矛盾更加復雜,中國在當?shù)氐氖屠嬉灿纱耸艿經_擊。
一
原蘇丹的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其中南部的穆格萊德盆地、邁魯特盆地、藍尼羅河盆地。①EIA,“Country Analysis Briefs:Sudan”,http://www.eia.gov/EMEU/cabs/Sudan/pdf.pdf.(上網時間:2011年8月20日)20世紀90年代中期前,美國和加拿大等西方國家的能源公司曾獲準勘探開采這些地區(qū)的石油資源,但產量不高,原蘇丹每年消費的各類成品油仍全部依賴進口。90年代中后期以來,由于美國制裁和孤立蘇丹巴希爾政府,西方公司陸續(xù)撤離,這為中國的石油公司進入原蘇丹石油市場提供了機遇。
中石油在原蘇丹的投資始于20世紀90年代后期。1995年9月,原蘇丹總統(tǒng)巴希爾訪華時提出,希望中國公司到原蘇丹勘探開發(fā)石油,幫助蘇丹建立石油工業(yè)體系。中石油在中國政府的支持下,很快與原蘇丹能源礦產部簽署了穆格萊德盆地6區(qū)石油合作開發(fā)協(xié)議,開啟了中國與原蘇丹石油合作之門。之后,中石油陸續(xù)與原蘇丹政府達成了一系列石油合作項目。為保證這些項目的順利運營,中石油還承建了原蘇丹大部分石油基礎設施。②中石油報告:“中國石油在蘇丹”,http://www.cnpc.com.cn/resource/cn/other/pdf/09%e4%b8%ad%e5%9b%bd%e7%9f%b3%e6%b2%b9%e5%9c%a8%e8%8b%8f%e4%b8%b9.pdf.(上網時間:2011年8月14日)
在中石油投資項目帶動下,原蘇丹石油探明儲量迅速增加,由2000年的3億桶提高到2010年的67億桶,儲采比為37.8年。③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June 2011,http://www.bp.com/liveassets/bp_internet/globalbp/globalbp_uk_english/reports_and_publications/statistical_energy_review_2011/STAGING/local_assets/pdf/statistical_review_of_world_energy_full_report_2011.pdf.(上網時間:2011年8月4日)原油產量也從1993年的每天2000桶,迅速提高到2010年的48.6萬桶,原蘇丹首次實現(xiàn)石油出口,并呈現(xiàn)快速增長態(tài)勢。盡管原蘇丹石油儲量和產量占全球份額不高,但具備形成大型油田的地質條件和開發(fā)潛力很大。在這一進程中,中國石油公司在南北蘇丹獲得了非常重要的海外石油利益。④鄧向輝:“中國與蘇丹的石油合作”,載《中外能源》,2009年,第11期,第3頁。在“中蘇石油合作模式”示范效應的帶動下,中國石油公司在非洲的石油開發(fā)合作不斷拓展。以中石油為例,21世紀初10年,該公司先后在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埃及、加蓬、尼日爾、乍得等地獲得石油合同,而且大多建成了上下游一體化的石油產業(yè)體系①“訪中國駐尼日爾大使夏煌”,http://news.cnpc.com.cn/system/2011/07/05/001340135.shtml;“中國石油乍得一期一體化項目建成投產”,http://news.cnpc.com.cn/system/2011/07/01/001339895.shtml.(上網時間:2011年8月15日)。
中石油在原蘇丹的合作項目符合中國提出的“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戰(zhàn)略方針。在國內資源不足的情況下,中石油在原蘇丹的成功經營,不僅有利于企業(yè)本身生存發(fā)展,也有利于維護國家能源安全。由于中石油與原蘇丹政府簽訂的合同大都是條件較為寬松的“產品分成協(xié)議”(PSAs),原蘇丹生產的石油主要出口到中國。自中石油投資原蘇丹石油項目以來,中國從該地的原油進口量從1999年的26萬噸增加到2010年的1260萬噸,增長近49倍。原蘇丹成為中國第六大原油進口來源地。②EIA,“FACTs Global Energy,Global Trade Atlas”,http://search.usa.gov/search?affiliate=eia.doe.gov&v%3Aproject=firstgov&query=FACTs+Global+Energy%2C+Global+Trade+Atlas&search=%E6%8F%90%E4%BA%A4%E6%9F%A5%E8%AF%A2%E5%86%85%E5%AE%B9.(上網時間:2011年9月21日)當前,中國對進口石油的依存度達到55.2%,已超過美國(53.5%),③中國工信部:“2011年上半年石油和化學工業(yè)經濟運行報告”,http://www.miit.gov.cn/n11293472/n11295125/n11299425/13985542.html.(上網時間:2011年8月2日)保障石油安全的壓力非常大,原蘇丹在中國能源安全格局中的地位因而更加突出,而2011年原蘇丹南北分裂,導致中國在當?shù)厥屠娴牟淮_定性增加。
二
南蘇丹獨立前,中國在蘇丹南北地區(qū)的石油利益維護主要涉及雙邊關系,現(xiàn)在則演化為地區(qū)性的三邊關系。如果考慮到南蘇丹獨立產生的地區(qū)影響以及區(qū)域外大國介入因素,形勢就更為復雜。
首先,蘇丹南北雙方如何劃分石油資源,直接影響中石油項目前景和中國的石油進口利益。從地理特征上講,中國在原蘇丹的石油利益主要分布在其南北方的交界地帶。穆格萊德盆地6區(qū)項目的富拉(Fula)和迦克(Jiake)油田位于原蘇丹的南達爾富爾地區(qū),喀土穆煉油廠的順利運營也有賴于從富拉油田至喀土穆的原油管道的安全通暢;穆格萊德盆地1/2/4區(qū)項目的黑格里(Heglig)、統(tǒng)一(Unity)和班布(Bamboo)油田跨越南北方邊境和歸屬問題懸而未決的阿卜耶伊地區(qū);邁魯特盆地3/7區(qū)項目的阿達爾-耶勒(Adar Yale)、法魯濟(Palogue)和夸瑪瑞(Qamari)油田位于南蘇丹東北部,靠近蘇丹的藍尼羅河州和埃塞俄比亞,從該區(qū)通往蘇丹港的達爾(Dar)石油管道穿越種族宗教關系復雜的藍尼羅河州。這三大項目區(qū)承載了原蘇丹90%以上的原油產量,④2009年,原蘇丹平均日產原油48.5萬桶,其中1/2/4區(qū)、3/7區(qū)和6區(qū)項目油田日產原油分別為18萬桶、24萬桶和3-4萬桶,總計大約為45萬桶,占將近93%。參見EIA,“Country Analysis Briefs:Sudan”,http://www.eia.gov/EMEU/cabs/Sudan/pdf.pdf.是整個蘇丹地區(qū)石油工業(yè)體系運轉的基礎和中國在當?shù)厥屠婺芊竦玫奖U系年P鍵。目前,南北蘇丹依靠的唯一原油出口管道,同樣跨越兩國邊境地區(qū),尤其是沖突頻繁的阿卜耶伊和南科爾多凡。
原蘇丹石油工業(yè)體系的基本特點,就是石油產業(yè)的下游全部集中在北方,而上游主要在南方。蘇丹南北分裂后,如何分割石油資源,成為兩國間所有懸而未決問題中最具爭議性的難題。在南方自治背景下,南北平分石油收益的機制尚可維持。但南方舉行公投后,原有的分配協(xié)議顯然難以為繼。此前,絕大部分探明石油儲量和產能在南方,卻需要由北方批準頒發(fā)勘探許可證,南蘇丹對這種狀況十分不滿,認為這些資源應完全由自己支配。2005年南蘇丹自治政府建立后,也曾向外國石油公司頒發(fā)勘探許可證,以求爭奪南方石油資源的控制權,從而導致部分勘探區(qū)塊重疊和雙重合同問題,引發(fā)雙方的矛盾沖突。
目前,石油資源劃分涉及到如何分割橫跨原蘇丹南北邊境的3個產油區(qū),包括如何確定地下石油儲量的分布和歸屬,如何處置合約、基礎設施、員工、石油債務和稅收體系等系列問題。其中最核心的是阿卜耶伊州主權歸屬問題。阿卜耶伊地區(qū)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是原蘇丹最重要的產油區(qū)之一,在其石油工業(yè)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原蘇丹南北方唯一的石油出口管道正好穿過此處的黑格里油田。為爭奪該地,雙方曾多次爆發(fā)沖突。由于南北都聲稱該地是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地區(qū),阿卜耶伊被稱為是“蘇丹的耶路撒冷”。①Mary Beth Sheridan and Rebecca Hamilton,“South Sudan secedes amid tensions”,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orld/africa/south-sudan-secedes-amid-tensions/2011/07/07/gIQAQ8RT2H_story.html.(上網時間:2011年8月9日)2005年的和平協(xié)定賦予了該州特殊行政地位,但并沒有解決阿卜耶伊的歸屬問題。2009年,位于海牙的“常設仲裁法庭”將穆格萊德盆地的黑格里和班布兩個油田裁決給北方,而不是歸阿卜耶伊管轄,遭到南方和阿卜耶伊州的強烈反對。2011年5月下旬,北方政府軍奪占了阿卜耶伊大部分城鎮(zhèn),迫使數(shù)萬黑人逃往南方。在美國的敦促下,蘇丹政府同意將軍隊撤出阿卜耶伊地區(qū),南北雙方于6月20日簽署《阿布耶伊地區(qū)行政與安全臨時安排》協(xié)定,緊張形勢有所緩和,但問題仍未得到有效解決。在阿卜耶伊州歸屬未定的情況下,雙方的和平局面非常脆弱。
石油在蘇丹和南蘇丹兩國經濟中都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蘇丹收入來源的60%-70%依靠石油,而南蘇丹更是高達98%。②Jort Hemmer,“Southern Sudan:the new kid on the block?Assessing the neighbourhood on the threshold of Southern Sudan’s self-determination referendum”,CRU Policy Brief,No.14,March 2010,http://www.clingendael.nl/publications/2010/20100300_cru_policy_brief_13_jort_hemmer.pdf.(上網時間:2011年8月7日)對幾乎完全依賴石油收入的南蘇丹而言,石油資源對國家的命運至關重要。南蘇丹執(zhí)政當局在獨立前后一直積極謀求在石油問題上南北“脫鉤”,建立本國獨立的石油工業(yè)體系,籌劃在國際援助下修建從南方通往肯尼亞沿海港口城市拉穆的輸油管線。③EIA,“Country Analysis Briefs:Sudan”,http://www.eia.gov/EMEU/cabs/Sudan/pdf.pdf.(上網時間:2011年8月7日。)對蘇丹而言,本國擁有加工南蘇丹石油的煉化設備、原油出口管道以及石油技術和石油工業(yè)的管理經驗,繼續(xù)穩(wěn)定獲得南蘇丹的石油供應、維系境內石油工業(yè)體系的運轉就成為至關重要的國家利益。有人將分割原蘇丹石油產業(yè)的挑戰(zhàn)比喻為分離一對連體嬰兒,處理不好將成為重啟戰(zhàn)端的根源。④Katrina Manson,“蘇丹石油如何分家?”http://www.zgjrw.com/News/2011211/home/977555825810.shtml.(上網時間:2011年7月26日)
在原蘇丹國家分裂背景下,中國石油利益的分布地帶已演變?yōu)閺脑K丹分裂出來的南北兩個新國家間的利益沖突帶。蘇丹南北雙方能否就石油資源劃分達成協(xié)議,以及具體內容如何,都將直接影響中國的石油利益。
其次,導致原蘇丹分裂的既有矛盾并未因南蘇丹獨立而消亡,反而有更加復雜化的趨勢。在分裂過程中,跨越南北邊境地區(qū)的南科爾多凡、藍尼羅河和阿卜耶伊等三個州,因種族宗教隔閡與現(xiàn)實利益爭奪交織而沖突頻繁。雖然前兩個州在法律上已歸屬蘇丹,但這些地區(qū)有多達數(shù)萬人的游擊隊,他們大多接受南方指揮或資助,將爭取高度自治權或與南方合并作為最高奮斗目標。南北內戰(zhàn)期間,南科爾多凡州信仰基督教的努巴人大批加入南方反政府游擊隊,該州一度成為南方反叛力量的大本營。南蘇丹獨立前夕,與南方結盟的努巴人游擊隊拒絕解除武裝,與蘇丹政府軍的沖突在2011年6月再次爆發(fā)。盡管雙方在國際社會壓力下簽署了?;饏f(xié)議和政治解決方案,但反對派發(fā)誓要繼續(xù)進行戰(zhàn)斗,直到贏得更大自主權。由于石油和礦產資源豐富,蘇丹政府認為南科爾多凡州太重要,絕不允許其獨立,但努巴山區(qū)的游擊隊與南方有密切聯(lián)系,當?shù)卦S多居民也公開支持南蘇丹,南方有可能無法置身事外。此外,2011年9月初,蘇丹政府軍與藍尼羅州“蘇丹人民解放運動北方分支”的武裝沖突再起。上述地區(qū)的非阿拉伯蘇丹人對他們長期被排除在政治進程之外感到憤怒,認為蘇丹政府被一小撮阿拉伯人控制,因此矛盾對立和武裝沖突不斷出現(xiàn)。
與此同時,北方同樣支持南方內部的反政府武裝,利用南蘇丹內部不和鼓動和資助南蘇丹各派制造內部沖突。中石油的1/2/4區(qū)和3/7區(qū)油田位于或靠近這些地區(qū),通往北方蘇丹港的石油出口管道也穿越這三個州,這些跨邊境沖突勢必威脅當?shù)厥偷目碧?、生產和出口。
此外,國家分裂后,蘇丹和南蘇丹兩國內部仍存在種族宗教矛盾、派系沖突和治理不善等問題。原蘇丹分裂源于不同種族、宗教間的對立,分裂后的蘇丹仍然是多種族、多宗教國家。因此,如何防止國家再次被撕裂就成為蘇丹國家治理中的核心挑戰(zhàn)。2011年7月,蘇丹達爾富爾地區(qū)兩個主要反叛組織“公正與平等運動”和“蘇丹解放運動”拒絕接受蘇丹政府與“自由與公正運動”就結束達爾富爾危機簽署的最后文件。該地區(qū)處在非洲的十字路口,族群、宗教以及資源方面的沖突在此匯聚,隨著該區(qū)石油礦產資源不斷被發(fā)現(xiàn),部落間爭奪資源財富的斗爭日趨激烈。這些沖突阻礙了石油勘探開發(fā),長期存在的國際制裁限制了國際投資的進入,從而使該地區(qū)油田的產量一直未達到其最大產能。由于該區(qū)原油全部供應蘇丹國內煉油廠,沖突還可能使喀土穆煉油廠無法得到充足的石油供應。
南蘇丹種族關系同樣非常復雜。南方有150多個部落,每個部落都有各種分立的武裝組織,幾乎人人都擁有槍支,殺戮成了一種試圖得到關注和獲取權力的重要談判邏輯,①The Associated Press,“Sudan:Dozens Dead in Cattle Raid”,http://www.nytimes.com/2011/05/03/world/africa/03briefs-ARTSudan.html?ref=southsudan.(上網時間:2011年8月15)種族間敵視、對土地和水資源的爭奪戰(zhàn)因而紛繁不斷。目前,南蘇丹其他部落武裝派別對掌權的丁卡部落非常不滿。這些部落曾為南蘇丹獨立長期浴血奮戰(zhàn),卻沒有分享到與其貢獻相稱的權力。部分被排除在權力和財富分配之外的部落首領甚至發(fā)動武裝叛亂。此外,“蘇丹人民解放運動”也長期存在內訌。
同時,南蘇丹的國家治理資源非常匱乏,各級政府缺少基本的治理機制、政策和法律框架,司法、警察、監(jiān)獄等執(zhí)法機關仍未有效地運轉起來,這使得南蘇丹國內的石油投資環(huán)境非常糟糕。②Peace Security and Development Network Working Group,“Public Private Cooperation in Fragile States—Country report:Southern Sudan”,http://www.clingendael.nl/publications/2009/20090900_report_cru_southern_sudan.pdf.(上網時間:2011年8月7日)由于缺乏基本的治理結構,南蘇丹腐敗問題非常嚴重,如同其他資源豐富但治理不善的國家一樣,石油財富強化了上層集團的實力,他們從石油資源中分配到過多的收益。豐富的石油資源有可能使南蘇丹成為被“資源詛咒”的國家。③Halvor Mehlum,Karl Moene and Ragnar Torvik,“Institutions and The Resource Curse”,The Economic Journal,Vol.116,2006,pp.1-20.長期內戰(zhàn)還使南蘇丹經濟極端貧困,基本的衛(wèi)生、教育和生活設施嚴重缺乏,超過80%的醫(yī)療保健服務由外來民間團體或國際組織提供。④Mary Beth Sheridan and Rebecca Hamilton,“South Sudan secedes amid tensions”,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orld/africa/south-sudan-secedes-amid-tensions/2011/07/07/gIQAQ8RT2H_story.html.(上網時間:2011年8月8日)除了石油部門,國際媒體將其經濟描述為“生計經濟”。⑤意指僅能維持生存的小農經濟,表現(xiàn)為很有限的市場經濟活動和低水平的進出口貿易。參見Peace Security and Development Network Working Group,“Public Private Cooperation in Fragile States—Country report:Southern Sudan”,2009,http://www.clingendael.nl/publications/2009/20090900_report_cru_southern_sudan.pdf.(上網時間:2011年8月8日)
原蘇丹在國家分裂背景下出現(xiàn)的上述種種問題,對中國在當?shù)氐氖屠娴挠绊懭遮呁癸@。一方面,由于南北交界地帶油田劃分的談判和阿卜耶伊州的歸屬問題久拖不決,中石油控股的三大國際財團已推遲對這些油田的繼續(xù)投資,結果導致原蘇丹的石油產量增長緩慢甚至下降,結束了1999年以來快速增長的歷史。2009年,爭議和沖突最多的中石油1/2/4區(qū)產量持續(xù)下降,從2006年高峰時期的每天27萬桶下降到2009年的18萬桶。⑥參見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June 2011,http://www.bp.com/liveassets/bp_internet/globalbp/globalbp_uk_english/reports_and_publications/statistical_energy_review_2011/STAGING/local_assets/pdf/statistical_review_of_world_energy_full_report_2011.pdf.(上網時間:2011年9月7日)由于三大區(qū)的石油產量超過總產量的90%,產量下降勢必會影響原蘇丹整個石油工業(yè)體系的運轉和公司的收益,減少中國對當?shù)卦偷倪M口量。另一方面,兩國內部及其在分裂過程中不斷出現(xiàn)的武裝沖突,已影響到正常的勘探和生產活動,三大區(qū)塊的生產均未達到應有的最大產能。沖突已經阻礙了達爾富爾地區(qū)的石油勘探活動,大量基礎設施遭到破壞。由于沖突的持續(xù)存在,目前的勘探生產活動僅局限在蘇丹南部和南蘇丹北部及其東北部,深入兩國內地的勘探活動很少。⑦法國的道達爾(Total)公司獲得南蘇丹內地B區(qū)塊的勘探許可證后,一直在尋求新的合伙人接替撤走的美國石油公司。但由于該地沖突不斷,公司的經營陷入困境。參見EIA,“Country Analysis Briefs:Sudan”,http://www.eia.gov/EMEU/cabs/Sudan/pdf.pdf.(上網時間:2011年8月20日)此外,由于中石油項目所在地區(qū)部落割據(jù)勢力和反叛武裝派別比比皆是,使石油基礎設施經常遭到襲擊和破壞。公司還時常遇到一些無法預期的具體威脅,如腐敗勒索、武裝騷擾等。阿卜耶伊地區(qū)還遺留了大量地雷,給中國石油公司安全問題造成嚴重挑戰(zhàn)。
第三,在全球層面,大國競爭加劇使中國在當?shù)厥屠婷媾R嚴峻外部挑戰(zhàn)。其中來自美國的挑戰(zhàn)最為突出。美國在蘇丹分裂過程中的作用明顯。自克林頓起,連續(xù)三任美國總統(tǒng)都把蘇丹問題作為美國非洲外交的要務,以人道主義危機為由不斷干預原蘇丹內部事務,打壓北方、扶持南方。奧巴馬總統(tǒng)從2010年開始強化了解決蘇丹問題的力度,對巴希爾政權軟硬兼施,提出將蘇丹從“支持恐怖主義名單”中去除、解除制裁以及與喀土穆關系正?;摹奥肪€圖”,要求巴希爾總統(tǒng)允許南部和平獨立,通過談判解決達爾富爾、阿卜耶伊以及南科爾多凡等問題。就在南蘇丹獨立前夕,美國政府同時向南北方施加壓力,敦促南蘇丹建立一個“民主和尊重人權”的政府;①Hillary Clinton,“Independence day for South Sudan”,http://www.washingtonpost.com/opinions/independence-day-for-southsudan/2011/07/08/gIQARJbl5H_story.html?wpisrc=nl_politics.(上網時間:2011年7月25日)警告巴希爾遵守“路線圖”的要求,②The White House Office of the Press Secretary,“Statement of President Barack Obama Recognition of the Republic of South Sudan”.http://www.whitehouse.gov/the-press-office/2011/07/09/statement-president-barack-obama-recognition-republic-south-sudan.(上網時間:2011年8月20日)力圖使南北分立后的走向符合美國的戰(zhàn)略利益。正是“由于美國20多年的介入,才有了南蘇丹今天的獨立”。③Rebecca Hamilton,“U.S.Played Key Role in Southern Sudan's Long Journey to Independence”,http://www.theatlantic.com/international/archive/2011/07/us-played-key-role-in-southernsudans-long-journey-to-independence/241660/.(上網時間:2011年8月26日)而南蘇丹獨立后不到一天,美國就迅速予以承認,并承諾加深與南蘇丹的伙伴關系。④Rebecca Hamilton,“U.S.Played Key Role in Southern Sudan's Long Journey to Independence”,http://www.theatlantic.com/international/archive/2011/07/us-played-key-role-in-southernsudans-long-journey-to-independence/241660/.(上網時間:2011年8月26日)
美國長期介入原蘇丹內部事務旨在追求多重戰(zhàn)略目標。南北蘇丹分裂符合美國的利益,美國可借助南方獨立出現(xiàn)的地緣政治新態(tài)勢,對該地區(qū)的石油利益分配進行重新整合,以便美國石油公司能夠重返南蘇丹。如果事與愿違,美國可以再次借口人道主義危機,或進行干預、或繼續(xù)維持孤立和制裁政策。⑤有關美國全面制裁原蘇丹的完整信息,請參閱美國財政部的外國資產控制辦公室網頁(Office of Foreign Assets Control,“Sudan:Overview of Sanctions”),http://www.treasury.gov/resourcecenter/sanctions/Documents/sudan.pdf.(上網時間:2011年9月16日)無論結果如何,美國的干預將繼續(xù)成為挑戰(zhàn)中國在南北蘇丹石油利益的重大外部因素。
中石油在原蘇丹的成功引起了其他國家石油公司的興趣,原蘇丹“石油大餅”逐漸形成多國競爭的局面。南蘇丹獨立后,可能成為非洲第6大產油國,預計在該國的競爭會更加激烈,最終可能改變中石油一家獨大的局面,進而擠壓中國在當?shù)孬@得的石油份額。目前,歐盟、日本、印度等相繼出臺政策規(guī)劃,積極推動本國公司進軍南蘇丹或整個非洲大陸的油氣市場。瑞典、盧森堡、挪威、摩爾多瓦等中小國家的石油公司也紛紛涌入南蘇丹。俄總統(tǒng)非洲問題特使認為,由于南蘇丹必須從零開始建設,俄羅斯必須盡快抓住機遇并在南蘇丹經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中國在原蘇丹石油領域的成功,一直被西方國家眼紅。南蘇丹多國競爭局面的形成,已波及中國在南北蘇丹石油合作中的地位,有利于中國的石油合約條件有可能變更,中國維護石油利益的行動正面臨巨大的國際壓力。
三
中國維護在南北蘇丹的石油利益也有若干有利條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中國長期與雙方都保持良好關系。中國早在1959年就和原蘇丹建交,1962年雙方簽訂了第一個貿易協(xié)定。20世紀80年代中國開始在蘇丹有港口、住房和水利等勞務合作項目,90年代兩國簽訂新的經濟、貿易和技術合作協(xié)定。最重要的是,當南北內戰(zhàn)正酣、美國又操縱國際社會孤立和制裁蘇丹之時,中石油開始在蘇丹創(chuàng)建完整的石油工業(yè)體系,迅速改變了當?shù)亟洕鸂顩r。中國與南蘇丹之間也早有密切往來。1960-70年代,中國的援助人員就進入南蘇丹,在當?shù)貍魇谒痉N植技術,興建橋梁、道路和醫(yī)院等,中國醫(yī)療隊還先后深入朱巴、馬拉卡勒和瓦烏等南方城市。2005年,南北簽署“全面和平協(xié)議”(CPA)后,中國與南蘇丹的交往迅速增加,南方自治政府主席基爾于2005年和2007年兩次訪華。之后中國向南方提供了多筆無償援助款項,承擔了援建醫(yī)院、住房、打井、提供醫(yī)療設備和人力資源培訓等項目,并為南方公投提供了物資援助。2011年7月9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的特使姜偉新應邀參加南蘇丹的獨立慶典,并與南蘇丹簽署建交公報。南蘇丹建國后,也多次表達了希望與中國在石油等領域開展合作、吸引中資公司擴大對南方投資的意愿。南蘇丹總統(tǒng)基爾還特別希望中方對其石油開發(fā)給予支持。①參見外交部:“楊潔篪會見蘇丹總統(tǒng)巴希爾”,http://www.fmprc.gov.cn/chn/pds/ziliao/zt/dnzt/yjcof/t846979.htm;“楊潔篪與南蘇丹總統(tǒng)基爾舉行會晤”,http://www.fmprc.gov.cn/chn/pds/ziliao/zt/dnzt/yjcof/t847199.htm.(上網時間:2011年8月16日)南蘇丹承諾,雖然必須與蘇丹重新談判石油劃分協(xié)議,但會遵守2005年之前與中國簽署的合約。②Katrina Manson,“蘇丹石油如何分家?”http://www.zgjrw.com/News/2011211/home/977555825810.shtml.(上網時間:2011年6月30日)盡管南蘇丹與蘇丹還未達成新的石油協(xié)議,但南蘇丹在建國后第10天,就通過蘇丹港向中國出口了其獨立后的第一批原油。南北分立還未明顯影響到中國從當?shù)剡M口石油。
由此可見,中國和原蘇丹長期形成的友好合作關系以及對南北地區(qū)的無私援助,為維護中國的石油利益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政治環(huán)境和民眾基礎。中國和南蘇丹在各方面均存在很強的互補關系;蘇丹政府不論在政治經濟還是協(xié)調南北關系方面,都需要繼續(xù)與中國開展充分合作。
其次,南蘇丹和蘇丹在經濟上的相互依賴,也為中國維護自身石油利益提供了有利條件。如前文所述,原蘇丹幾乎所有的石油基礎設施都在北方,而絕大多數(shù)正在開采的油田則位于雙方有爭議的邊境地區(qū),如果雙方都想要從石油資源中最大程度獲取收益的話,就必須進行合作。不僅僅是石油聯(lián)系著南北蘇丹,數(shù)以百萬計的北方人和南方人在一起工作、生活和經商,那些居住在邊境地區(qū)的居民數(shù)百年來共享牧場和水資源,③Jort Hemmer,“Southern Sudan:the new kid on the block?Assessing the neighbourhood on the threshold of Southern Sudan’s self-determination referendum”,CRU Policy Brief,No.14,March 2010,http://www.clingendael.nl/publications/2010/20100300_cru_policy_brief_13_jort_hemmer.pdf.(上網時間:2011年6月30日)南蘇丹最主要的貿易伙伴也是北方的蘇丹,南蘇丹60%的糧食消費或由北方生產,或通過北方運輸,這進一步加深了南北蘇丹的相互依存。④Michael Gerson,“As South Sudan becomes new nation,old conflicts remain”,http://www.washingtonpost.com/opinions/as-south-sudan-becomes-new-nation-old-conflicts-remain/2011/07/07/gIQATARk2H_story.html.(2011年8月15日)因此,南方獨立后,南北之間的經濟聯(lián)系會繼續(xù)保持,雙方領導人也會從現(xiàn)實利益出發(fā),盡可能維持和平共處局面。此外,南北雙方只有維持和平狀態(tài),才有機會贏得國際支持,實現(xiàn)和平與發(fā)展。對蘇丹而言,以和平途徑解決沖突,還可以敦促美國兌現(xiàn)“路線圖”承諾,從而擺脫國際制裁和孤立狀態(tài)。
結語
雖然蘇丹南北分裂目前還未從根本上威脅到中國的石油利益,但這不等于中國可以高枕無憂。由于南蘇丹剛獨立不久,各種因素之間的互動仍在進行中,綜合性影響還未完全顯現(xiàn)。因此,原蘇丹分裂造成的長期后果以及相關國際因素將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中國在當?shù)氐氖屠?,還需繼續(xù)觀察。
中國在原蘇丹開展石油合作符合中國多元化的石油進口安全戰(zhàn)略。在當前原蘇丹國家新分裂,兩個新國家百廢待興,內外環(huán)境極其復雜的背景下,如何保障中國在這兩個新國家的石油利益就成為了中國一項重大的外交課題,中國需未雨綢繆,積極應對。中國應繼續(xù)平衡發(fā)展與南北蘇丹的友好合作關系,在此基礎上調整中國在南北地區(qū)的石油利益布局,包括幫助南蘇丹建立完整的石油工業(yè)體系,支持其修建通往肯尼亞沿海港口的石油管道,實現(xiàn)南蘇丹石油出口通道多元化等。從更廣泛視角看,近年來由于中國海外石油利益不斷擴大,中國有必要適時調整外交觀念,將政策的原則性和實踐的靈活性更好地結合起來,化解國際壓力和責難。為此,可以考慮成立一個負責海外石油利益的跨部門協(xié)調機構,綜合處理各方之間的利益關系,建構“矩陣管理”(Matrix Management)⑤1960年代,在美國出現(xiàn)的一種組織結構管理模式,其特點是成立橫向協(xié)作的項目團隊而非傳統(tǒng)垂直型的功能組織?!熬仃嚬芾怼敝械娜藛T來自不同部門、有著不同的技能和知識背景,為了特定的項目而共同工作。參見John A.Kuprenas,“Implement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a Matrix Organization Structur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Vol.21,2003,pp.51-62.的“大外交”模式。此外,面對多國競爭局面逐漸形成的現(xiàn)實,中國可以在南蘇丹采取多國合作的模式,組建由中國油企主導、多方參與的國際財團,化競爭為合作,共擔風險,共享石油利益。中國海外石油利益大多處于動蕩不安的國家或地區(qū),情景與南北蘇丹有一定相似性。因此,維護中國在原蘇丹地區(qū)的石油利益的具體實踐,同時也將有助于中國探索保障海外石油利益的路徑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