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永鈺
從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對學生終身負責,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古詩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古詩文,讓學生體會詩文中鮮明、獨特而感人的藝術(shù)形象,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情操,發(fā)展學生的想象、聯(lián)想等形象思維能力以及審美能力。
一、當前古詩文誦讀現(xiàn)狀剖析
應該看到,如今學生的閱讀正面臨著嚴重危機。現(xiàn)代高科技使聲訊、光影逐漸取代語言文字,人們逐步進入“讀圖時代”。為了獲得一時的感觀愉悅,很多學生迷上了漫畫、短信等輕松讀物。他們在獲得愉悅感的同時,也通過各種傳媒看到了社會的陰暗面,身心發(fā)展受到了嚴重影響。
提高小學古詩文教學質(zhì)量,是應對學生閱讀危機的有效策略之一。高質(zhì)量的古詩文教學可以引領學生走進宏大、開闊、高尚的精神世界,幫助他們有力地抵抗丑惡,改造貧乏和平庸,遠離虛無和輕浮,同時獲得對于古典美、傳統(tǒng)美的認識與理解,為學生個體生命的健康成長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民族精神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古詩文誦讀所追求的境界
古詩作為語文教學最豐厚的載體,它應該成為學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道風景。教師應該與學生同行,共同領略美景,搏擊風浪。課堂上給學生營造一個充滿詩意、靈性的學習空間,引領學生學習詩歌,發(fā)現(xiàn)她的美,欣賞她的美,演繹她的美,讓學生時時感受驚喜,享受成功,豐富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這是每個語文教師所追求的境界。
三、引導學生誦讀經(jīng)典詩文教學嘗試的兩種策略
(一)課堂教學策略
l.背一背。檢查積累導入,厚積古詩文底蘊,傳承我國古代優(yōu)秀文化的寶貴遺產(chǎn),激發(fā)學生學習古代文學的興趣。以教學《絕句》為例,課堂起始:“同學們,我們學會了很多古詩詞,誰來背誦一首自己最喜歡的古詩,讓大家分享?!北M量多給學生表現(xiàn)的機會?!澳銓W習了唐代詩圣杜甫的哪些詩,能背一首讓同學們欣賞一下嗎?”由于課前預習,有學生就背誦了本節(jié)課要學的《絕句》,教師見機板書課題,釋題指出絕句的特點和種類,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作者杜甫。
2.讀一讀。讀準字音,讀順詩句,讀出感情。出示自學要求,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句(注意停頓和重音),輕聲讀、默讀、誦讀等,在讀通讀順的基礎上,圈畫出詩中所描寫的景物,想象詩句描繪的意境。讀是理解、體悟、情感升華的基礎,這一環(huán)節(jié)很重要, 需要時間長,教師要巡視指導、點撥。以讀為主,讀中理解,讀中感悟。
3.說一說。主要是讓學生匯報自己的學習收獲,對詩意的理解、詩句的感受、學習方法等?!啊督^句》中描寫了哪些景物?”“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大意?!薄啊督^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卷?”“學習了這首詩,你想說些什么?談談感受?!薄罢埬阈〗Y(jié)一下學習古詩的方法?!痹谑熳x理解詩文的基礎上,學生的匯報水到渠成。對于一些明理的詩詞,教學時還要引導學生說說寓意、哲理、道理等。
4.畫一畫。讀詩作畫,更能直觀表現(xiàn)詩句所描寫的意境,同時培養(yǎng)學生審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教師在教學時,激發(fā)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抓住事物特征用簡筆畫勾勒,涂抹上色彩,把畫好的圖畫粘貼在黑板一邊,呈現(xiàn)欣賞,詩畫結(jié)合,吟誦詩句,陶醉其間,其樂融融。一些寫景的精美詩文,都可以引導有特長、感興趣的學生作畫,如《望廬山瀑布》、《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游園不值》、《山行》等。
5.演一演。許多古詩所描寫的敘事場面,可以讓學生扮演角色,通過表演再現(xiàn)當時情景,更好地感受詩文意境,加深理解,留下深刻印象。如《黃鶴樓送別》教學最后,可安排學生表演李白送別孟浩然的感人場面。學生充滿激情,表演投入,言行舉止,惟妙惟肖,博得陣陣掌聲。還有一些詩詞,在教學后可以拓展延伸,教學生唱一唱,這樣能有效地依托文本,更好地“用教材教”,體現(xiàn)大語文觀,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
(二)大量經(jīng)典誦讀策略
在浩瀚的詩海里,教材上的古詩只不過是浪花一束。熱愛古詩,親近古詩,是一種高雅的向往,更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因此,鼓勵學生在平時大量誦讀古詩文是非常必要的。
1.每周一詩。教室后面的黑板是實施詩教的主要陣地,可以在黑板報上留出一小塊園地,作為“每周一詩”的固定位置。在每周星期一上課之前,選擇一首適合學生誦讀的古詩,利用課前的幾分鐘讓學生大聲背誦。
2背詩比賽。學生積累了一定數(shù)量的古詩后,就定期舉行背詩比賽,既鞏固他們的背誦成果,又讓他們體驗到背詩的成就感,感受到背詩的快樂。這樣,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背詩熱情。隨著所記詩歌的增多,學生的語文能力也大大增強。
3.貼近生活。學習古詩應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貼近生活,融于生活才有意義。教師可以根據(jù)不同的季節(jié)時令選擇與之相適應的古詩讓學生背誦。比如初春時節(jié),在讓學生觀察春天的同時,選擇描寫初春的詩,有《春日偶成》、《詠柳》、《村居》等,讓學生背誦;清明節(jié)到了,讓學生背誦《清明》、《寒食》等有關(guān)清明節(jié)的幾首詩,同時讓學生了解古時候清明節(jié)的風俗習慣,并與現(xiàn)在的習俗相比較,讓學生感覺古詩表現(xiàn)的內(nèi)容就在我們身邊,與實際生活并不遙遠。此外,還要注意引導學生投身大自然,去領悟詩句的意思,使古詩學習融于生活,易于學生接受。
4.榜樣示范。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還應重視自己的示范作用,在要求學生背誦每一首詩之前,自己都可以向全體學生熟練地把詩背誦出來。利用榜樣的力量激發(fā)學生背詩的興趣,這樣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背詩熱情,為學生樹立了背詩的榜樣。
5.學以致用。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把誦讀的古詩運用于自己的作文和言談中,做到學以致用。比如寫“春天來了”,可先指導學生觀察春回大地,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有什么變化,自己有什么感受。然后聯(lián)系背誦的古詩,讓學生適當引用“一歲一枯榮”、“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草長鶯飛二月天”、“萬紫千紅總是春”等詩句。
古詩是我國文苑中的一朵奇葩,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讓學生從小沐浴在經(jīng)典詩文的濃郁芬芳中,視誦讀古詩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于己打好人生的底色,于國傳承民族的精神,是每個語文教師應秉承的信念。
(責編 陳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