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芳
(宿遷學院二系,江蘇宿遷,223800)
分級管理法在特殊群體大學生教育管理中的運用
——以宿遷學院二系為例
季芳
(宿遷學院二系,江蘇宿遷,223800)
面對特殊群體學生,我們要分類指導,對癥下藥,靈活地采用關懷教育和心理疏導,把握特殊性和普遍性、變化發(fā)展的原則,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特殊群體大學生開展細致深入的工作。在此從分級管理法角度,闡述了對特殊群體大學生的教育管理。
大學生;特殊群體;教育管理
偉人毛澤東說:“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闭鐐ト怂f,大學生是社會中最富有朝氣、最具創(chuàng)新精神和生命活力的群體,家庭、社會和國家都對大學生的發(fā)展給予厚望。而近些年來,高校中的大學生特殊群體比例在不斷攀升,他們是各類心理問題、行為問題和突發(fā)事件的高危人群,休學、退學乃至自殺、兇殺等惡性事件屢見不鮮,這不僅直接影響這部分大學生的成長成才,還會影響到學生工作的順利開展以及和諧校園的建設。關愛大學生特殊群體,有利于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增強高校對大學生特殊群體的培養(yǎng)力度,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增強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也有利于促進高校和諧、穩(wěn)定的發(fā)展。
當今,我國正處于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社會轉型時期,價值觀的多元化使在校大學生出呈現(xiàn)出了多種多樣的群體,其中最受大學教育管理者重視并付出較多精力的群體是“后進生”群體。然而,“后進”一詞有給這部分大學貼標簽之嫌,筆者認為應統(tǒng)一稱之為特殊群體大學生。
因學習上落后,或心理上障礙,或行為上異常,而呈現(xiàn)出某種不良特征的大學生群體,被稱之為高校特殊群體。依據(jù)這個定義及“最少交叉原則”、“窮盡原則”,可劃分成這樣三種類型:心理障礙群體、學習困難群體、行為異常群體。這樣對特殊群體學生的分類是相對的,有一些是錯落交叉、無法清晰區(qū)分開來的,同時兼有二種、三種類型。目前宿遷學院二系特殊群體人數(shù)為378名,占全系學生總數(shù)的18.9%,這部分學生是高校輔導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點,占用了他們80%以上的時間精力。
對特殊群體學生的教育管理,宿遷學院二系實施的是分級管理法。分級管理法是指根據(jù)學生情況的嚴重程度、危險等級進行分級,一般分成一級、二級、三級三個等級。一級需要特別關注,二級則重點關注,三級為一般關注,對特殊群體的等級劃分依據(jù)如下:
心理障礙群體。一級是指存在嚴重心理疾病、需要接受心理治療的學生;二級是指存在心理問題、有心理障礙的學生;三級指一般心理困惑的學生。
學習困難群體。一級是學習完全消極、被動,經(jīng)常逃課,每次期末考試總是不及格,累計不及格學分達留級邊緣的學生。二級是對所學課程不感興趣,考試經(jīng)常不及格的學生。三級是指不能適應大學的學習方式,主觀上愿意學好,但方法不當而效果欠佳,甚至喪失了學習的信心。此外,還有這樣一些學生,他們熱衷于參加各類學生組織,積極參加各類集體活動、實踐活動,也因此而荒廢了學業(yè)。我們將之歸入第三等級。
行為異常群體。一級是指在行為方面存在嚴重問題的學生,如偷竊、有暴力行為、沉迷網(wǎng)絡、經(jīng)常夜不歸宿;二級是有過一般違紀處分,如曠課、考試作弊、偶爾夜不歸宿,或因其它原因受通報批評的學生;三級是指因父母雙亡、單親離異家庭而行為異常的學生,或受情感困擾如三角戀、單戀、失戀、同居等的學生,或因家庭經(jīng)濟困難而孤僻、自卑,需要關心關懷的學生。
從表1得知,該系特殊群體學生總數(shù)為378,所占比例為19%(見圖1),在各類特殊群體大學生中(見圖2),學習困難群體大學生所占比例最大,達69%,這與實際工作中的經(jīng)驗保持了一致,尤其是理工科大學生發(fā)生學習困難的較多。心理障礙群體是其次,比例為22%。行為異常群體所占比例最少,比例為9%。
表1 宿遷學院二系特殊群體大學生總人數(shù)統(tǒng)計表
表2 宿遷學院二系特殊群體大學生年級分布
圖1 特殊群體大學生數(shù)與非特殊群體大學生數(shù)比較
圖2 各類特殊群體大學生數(shù)比較
觀察表2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在各個年級中,大一特殊群體大學生人數(shù)較少,這可能與剛入學,各類特殊群體大學生的情況尚未被發(fā)現(xiàn),或者尚未顯露出來。到了四年級,特殊群體人數(shù)也相對較少,可能是在經(jīng)過大學期間的學習,老師的教育管理,順利轉化,特殊群體大學生不再“特殊”?;蛘咚哪昙壍拇髮W生面臨著就業(yè),會淡化在校期間的不良情緒或異常行為。大二、大三兩個年級人數(shù)相對較多,這兩個年級的大學生正處于各類矛盾激化、心理沖突、行為失控時期。
特殊群體學生是校園內存在的不穩(wěn)定性因素,大部分意外事件來自他們,運用分級管理法的重要意義在于:
一是使特殊群體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更加規(guī)范化、常態(tài)化,把此項工作作為學生工作的一項常規(guī)的、重要的內容。在輔導員事務繁雜的情況下也不至于忽略這部分學生。
二是可以快速準確、全面系統(tǒng)地了解特殊群體學生在思想、學習、生活、心理等方面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本賬,工作有重點”、“對象明確,分清輕重緩急”,進而對特殊群體學生進行跟蹤管理和教育引導。
三是增強輔導員對班級管理的有效性。衡量一個輔導員的工作效果,能否把一個班級建設好、管理好,就要看他能否有效地進行班級管理,有沒有高效有序的工作機制。分級管理法可以很好地指導高校輔導員加強對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
四是增加對突發(fā)事件的預見性,尤其是在目前宿遷學院二系實施的輔導員全面負責制、輔導員帶班學生人數(shù)較多情況下,正確運用此法可對將要發(fā)生和可能發(fā)生的事件進行預測防范。這是對特殊群體學生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監(jiān)控并實施有效幫助的重要教育管理手段。
首先摸清學生底細,建立特殊群體檔案。主要途徑有:一是通過查閱學生的原始材料,如電子檔案、紙質檔案、學生填寫的基本情況信息單,掌握特殊群體學生原始資料。二是在平時的工作中善于觀察發(fā)現(xiàn)異常學生,通過深入宿舍、找學生聊天等,力爭對他們有深入全面細致的了解,以確保所建檔案的可靠性和真實性。
建立檔案的主要內容:類型和等級,思想動態(tài)、性格特點、家庭背景、成長經(jīng)歷、同學關系、交友、學習、生活等平時表現(xiàn),以及教育措施、教育過程記錄及教育效果等方面的情況。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實施過程中要嚴格遵循保密原則。這份檔案只有帶班輔導員本人和系分管領導掌握。同時,注意避免產生“標簽效應”。在對殊群體學生進行教育管理的過程中,勢必會采用一些與其他學生不同的對策,但在做他們的思想工作時必須把握好適當尺度,以免造成“反向歧視”,得不償失。
其次,實施動態(tài)跟綜管理。“特殊群體”的學生會有動態(tài)變化,最初被認為是“特殊群體”的學生,由于情況的變化或通過幫助教育后,不再“特殊”,而有些原本不特殊的學生又變成“特殊”。因此,不能靜止地看待“特殊群體”,更不能一刀切,及時更新“特殊群體”資料庫,堅持動態(tài)跟蹤管理。
再次,建立工作機制,因材施教,開展特殊群體學生教育管理。在全面掌握特殊群體學生的各種特質基礎上,就可以實施教育轉化了。宿遷學院二系建立的特殊群體教育管理工作制度有:
建立班助制度——高年級帶動低年級,聘大三學生擔任大一班助,協(xié)助輔導員對特殊群體學生進行監(jiān)管和引導。
朋輩關系——利用同伴關系對特殊群體學生施加影響,如利用特色宿舍創(chuàng)建活動,讓同宿舍的優(yōu)秀學生幫助特殊學生。
設立發(fā)奮獎——增加評獎范圍,使特殊群體學生感到“我可以通過努力獲得優(yōu)秀、獎勵的機會”,增加他們對學習的信心。
選拔優(yōu)秀學干班干,樹立榜樣、先進典型。
引導學生對大學生涯合理規(guī)劃:為了避免出現(xiàn)因參加活動過多而荒廢學業(yè)的問題,在大一上學期時不鼓勵學生參加系級以上學生干部的競選,引導學生不要過多地參加社團活動,等他們學有余力時再參加各類活動。
在宿遷學院二系2008級中有這樣一位學生,把他定位在學習困難類的第一級,系領導、多位任課教師及輔導員對他特別關注。此學生大一共15門課有9門不及格。表現(xiàn)在行為上就是曠課、上網(wǎng)、抽煙,即使上課也是坐在最后一排睡覺。對他的教育管理措施是:一是經(jīng)常找他聊天,聊人生、聊未來。輔導員以朋友的身份和平等的態(tài)度和他談心。二是嚴格管理、緊盯不放,一旦發(fā)現(xiàn)他不在教室上課就找他。三是及時與家長聯(lián)系,把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結合起來。四是幫助他確立目標,先設置一個可以稍稍努力就可以達到的小目標,之后再確定大些的目標,漸進地轉化。如剛開始時他每天上網(wǎng)10小時,之后要求他每天上網(wǎng)時間6個小時,后來改為每天上網(wǎng)2小時,這就是進步。五是通過特色宿舍創(chuàng)建,讓同宿舍的三位同學幫助他。最后是多給他鼓勵、激勵。
大二下學期此同學成績在班級進步了8名,獲得了發(fā)奮獎?,F(xiàn)在他對人生又有了新的規(guī)劃,參加了當年的征兵并順利過關,分配在某軍區(qū)。該生的教育轉化算是成功的,雖然現(xiàn)在離開學校、到部隊去鍛煉了,對他這樣的年輕人來說,知道青春如此美好,不能再恣意揮霍,選擇一條更加適合自己的路走,這也是教育管理的成功。
對那些能成功教育轉化的學生,我們由衷地感到欣慰。但不是每個學生都可以成功地教育轉化,有些學生似乎頑固不化,對他們的思想教育是反復講、講反復,出現(xiàn)了轉化失敗和反復轉化這兩種現(xiàn)象。這成為特殊群體學生教育管理中的軟肋。
我們認為“教育是可能的,但不是萬能的”。特殊群體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我們也要能夠善待特殊群體學生教育轉化過程中的失敗與挫折。畢竟學生成長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輔導員不是唯一的影響因素。允許教育對象在轉化過程中出現(xiàn)的反復現(xiàn)象。
雖然如此,我們也要樂觀些,堅定“教育對象一定會發(fā)生轉化”的信念。因為我們牢記阿基米德說過的一句話“假如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撬動地球”。在特殊群體學生的教育管理中,我們努力尋找這樣的支點!
[1] 朱繼國.新形勢下大學生特殊群體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教育研究,2011(5):268271.
[2] 林佩云.大學生群體的分類探析[J].河北農業(yè)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0(3):14.
[3] 歐永美,李湘蓉.高校學生特殊群體援助體系的構建[J].教育與職業(yè),2008(24):5758.
[4] 吳東升,凌衛(wèi),等.高校特殊群體學生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1):8890.
G647
A
季芳(1980),女,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