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劉文利,北京師范大學腦與認知科學研究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畢業(yè)于美國內(nèi)布拉斯加大學,獲兒童發(fā)展領域博士學位。擔任中國教育學會腦科學與教育研究分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兒童發(fā)展與教育、性健康教育、腦科學與教育等。教授研究生課程“兒童發(fā)展與教育”“腦科學與教育概論”。承擔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國家教育規(guī)劃辦、南都基金會等與兒童發(fā)展、性健康教育和創(chuàng)新教育相關課題。合著《創(chuàng)新教育概論》,主編《珍愛生命──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和青蘋果性健康教育系列叢書,在中外學術刊物發(fā)表文章40余篇。
在學校對學生進行性教育并不是今天才提出的話題。早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張競生、周作人和潘光旦等“五四運動”的先驅(qū),同時也是我國性教育的先驅(qū),就已經(jīng)開始主張開展性教育,魯迅更是率先對自己的學生進行了性教育。1928年,周建人著《性教育》由商務印書館發(fā)行,其中,對性教育重要性、性教育歷史、性教育問題、性來源、性生理和性倫理等方面,都做了闡述。
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學校性教育更是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不僅推行各項政策倡導學校性教育的推廣,還出臺了相關法律法規(guī)作為保障,以助教育部門對性教育工作的積極推進。如今,再次提倡推動中國學校性教育健康發(fā)展,不僅是社會發(fā)展的必須,更是肩負歷史的使命。
一、我國學校性教育開展情況
經(jīng)過新中國成立后近40年的推進與發(fā)展,至1988年年底,全國已經(jīng)有6 000多所中學開設了性教育相關課程,使青少年性教育進入了快速發(fā)展階段。自此,全國許多城市的學校都開展了不同形式的性教育,在課程設置、教師培訓、教材研發(fā)等方面,都做了大量有意義的探索工作,并取得了較大發(fā)展。比如,性教育教材經(jīng)過不斷研發(fā),目前已陸續(xù)在一些學校投入使用。2001年,王濱有主編的《初中生性健康教育》《高中生性健康教育》《大學生性健康教育》等青春期性教育系列教材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經(jīng)過8年的試用,于2009年4月正式進入黑龍江省各級學校;同年,陳一筠主編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讀本》初中分冊和高中分冊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并在上海市的試點學校中使用;2010年,筆者主編的《珍愛生命——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1年級上、下冊)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并在北京市一些民辦打工子弟學校試用。
在教育傳授方面,師資力量與課程安排尚存在欠缺。比如,我國師范院校還沒有開設相應的專業(yè)培養(yǎng)性教育教師,中小學也沒有性教育教師編制和專職性教育教師,承擔著學校性教育教學工作的主要是校醫(yī)、生物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體育教師或品德與生活課教師等,而這些教師的專業(yè)背景多來自于醫(yī)學、生命科學、心理學、體育學、社會學等學科。再比如,我國學校性教育多以地方課程、專題教育的形式在學校中開展,課程的名稱不盡相同,“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性健康教育”“艾滋病教育”“生活技能教育”“人口教育”等都有性教育的內(nèi)容,也有一些國家級課程中含有性教育的部分內(nèi)容,如生物、體育、品德與生活等課程。
總體而言,經(jīng)過數(shù)十年的艱苦努力,我國學校性教育通過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的制定、教育主管部門的推動、性教育專業(yè)人員的研究、教育工作者的實踐、家長的支持等多方面共同作用,正在朝著更加滿足學生需要、符合和諧社會發(fā)展要求的方向邁進。
二、學校性教育的意義
我們?yōu)槭裁匆趯W校對學生進行性教育?這是很多關心學校性教育的人都會問及的問題。這其中有兩個重要的理由不能不提,一個是接受學校性教育是兒童的天賦權利,另一個是兒童的健康成長與一生幸福都需要性教育。1992年4月2日,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兒童權利公約》在中國生效。這意味著,中國政府承擔了履行《兒童權利公約》的義務和責任。《兒童權利公約》第二十八條規(guī)定:“兒童有受教育的權利”;第二十九條規(guī)定:“教育兒童的目的應是最充分地發(fā)展兒童的個性、才智和身心能力”。兒童正處于向完全成熟個體成長的變化過程中,這個過程不僅涉及身體的生理成熟,還涉及情感、精神、道德、社會和文化認知等方面的發(fā)展,這就需要兒童不斷地學習在社會上生存的各種基本技能,提升社會交往能力,逐漸由自然人發(fā)展為社會人。教育是幫助兒童實現(xiàn)全部潛能的基礎,是促進兒童全面發(fā)展的先決條件。而性教育能滿足兒童對性健康發(fā)展的需要,能促進兒童性健康權利的實現(xiàn),并能提高兒童性健康的水平。所以,學校性教育必不可少。
我們成年人習慣于把兒童的性發(fā)展看成“社會問題”,如早戀、少女懷孕及墮胎、性病的威脅、艾滋病的流行、性犯罪等,為了防止這些“社會問題”的發(fā)生而不得不“同意”在學校對學生進行性教育,把性教育當成撲滅這些“社會問題”的“滅火器”,以維護社會安定。這種對性教育的錯誤認識忽略了兒童自身的權利。從國際性教育的發(fā)展趨勢看,性教育以“賦權”兒童為中心,從兒童的權利出發(fā),以兒童為主體,針對兒童自身生長和發(fā)展的規(guī)律及需要,為其提供全面的性與生殖健康信息、專業(yè)的性健康咨詢和完善的性健康服務。通過這樣的性教育,提高兒童的自尊心、自信心,提升兒童性別平等意識和基本權利意識,增強兒童的安全、健康、負責任的性與生殖健康行為能力,幫助兒童學會如何生活,如何生活得更幸福。說到底,性教育應該是對兒童的一種賦權過程,而不是對他們的身體和心靈進行控制的過程。
三、父母對孩子的性教育
在我們談論性教育時,家庭性教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家庭是孩子出生后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生活場所,父母的言傳身教和自身對性的理解與態(tài)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的性發(fā)展。當孩子對性有各種疑問時,他們最先問的是父母。所以,應該說父母是對兒童進行性教育的最合適的人選。那么,父母應該怎樣對待家庭性教育,從什么時候開始跟孩子談“性”?怎么談?什么樣的家庭性教育會促進孩子在性方面健康成長?
1.應該從什么時候開始對孩子進行性教育
2008年,筆者的性教育團隊就家庭性教育在北京市4所打工子弟學校調(diào)查了學生家長。當被問到“您認為父母應該在孩子幾歲時開始教給他/她性健康知識”時,有1 618名父母回答了這一問題。2.6%的父母回答1~3歲,8.7%的父母回答4~6歲,即回答6歲及6歲以前(學前階段)的父母共有11.3%;8.2%的父母回答7~9歲,29.3%的父母回答10~12歲,即回答7~12歲(小學階段)的父母共有37.5%;28.4%的父母回答13~15歲(初中階段);19.6%的父母回答16~18歲(高中階段);3.2%的父母回答19歲及以上。半數(shù)以上的父母(51.2%)認為孩子到了初中、高中甚至高中畢業(yè)以后,父母才應該教孩子有關性健康知識,平均年齡在12.4歲。那么,孩子是多大開始對性問題發(fā)生興趣的呢?一個非常顯著的跡象就是孩子開始問父母“我是從哪里來的?”根據(jù)美國的一些調(diào)查研究表明,大部分孩子會在5歲以前問這一問題。而在2008年筆者的性教育團隊做的同一調(diào)查,據(jù)422名父母回憶,有14.7%的孩子是在3歲或3歲以前,25.8%在4歲,21.3%在5歲,14.7%在6歲,即有76.5%的孩子在6歲及6歲以前就向父母提出這一問題了;有15.9%的孩子在7~9歲,另有7.6%的孩子在10歲及以上提出這一問題。平均年齡5.5歲。有一點特別值得父母關注,即孩子一定是在向父母提出這個問題之前的很長時間就開始對此產(chǎn)生興趣了,他是苦于自己找不到答案,才會開口問父母的。
比起孩子開始對性產(chǎn)生興趣的年齡,父母認為的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的開始年齡便顯得太晚了。從5歲到12歲,中間有七、八年的時間,而這些年正是孩子探索自己身體、探求未知世界,形成各種價值觀念和培養(yǎng)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階段,尤其是對他們自己的身體和生命的奧秘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作為父母,有責任和義務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沒有研究證明性教育會導致孩子過早發(fā)生性行為
有些父母擔心,跟孩子談性,會誘發(fā)孩子對性過分關注,以致將來過早地發(fā)生性行為。根據(jù)多項來自世界各地的權威調(diào)查和研究顯示,還沒有證據(jù)表明性教育會導致青少年性行為的提前,相反,早期性教育有助于青少年推遲第一次性行為發(fā)生的年齡、減少少女懷孕。研究發(fā)現(xiàn),那些成長于對性持開放態(tài)度家庭(如父母能夠理解孩子的性問題并幫助孩子處理性問題)的孩子比起那些成長于對性采取回避態(tài)度家庭(如父母對孩子的性問題不予回答,不在性方面對孩子加以引導)的孩子,顯示出對性問題持有更加健康和負責任的態(tài)度。
家庭性教育對孩子的性健康成長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些有機會與父母自由交談有關性話題的孩子,待他們進入成年后,在性問題上會采取更加堅定和明智的做法。反思目前社會上頻頻出現(xiàn)的兒童性侵犯、少女懷孕、少女人工流產(chǎn)、青少年感染艾滋病病毒等危害兒童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現(xiàn)象,應該引起父母對孩子性教育的高度關注和警覺。問題出現(xiàn)在孩子身上,但根源還是教育不到位,沒有在孩子最需要的時候給予他們足夠的知識和培養(yǎng)足夠應對這些問題的能力,是教育者的失職。
3.父母應該怎樣對待孩子提出的性問題
如前所述,當孩子對性產(chǎn)生探究的欲望,而對問題的答案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他們才會向父母提出問題,他們期待從父母那里得到答案,解決他們的疑問。這時,作為父母應該是“有問必答”,即對孩子所有的問題都有所回應,而不應該回避甚至是斥責。如果孩子從父母那里得到的是“置之不理”“嘲笑”“憤怒”等負面的情緒反應,就會讓孩子感到不應該問父母關于性的問題。如果孩子屢次遭到這樣的“待遇”,當他們再有關于性的問題的時候,他們就不會問父母了,因為此前他們遭遇了太多的拒絕和不滿。有誰還會向那些問了十遍都不給答案的人提問呢?如果父母感到自己無法解答孩子的問題,可以對孩子說:“你提的問題真是太好了。我們一起從書中找找答案?!倍荫R上和孩子一起尋找相關的書籍,并和孩子一起閱讀。如果對孩子的問題置之不理,當孩子真的發(fā)生了性的“問題”,父母想跟孩子談的時候,恐怕就沒那么容易讓孩子開口了。
面對孩子任何對性問題的提問,父母都應該面容親切地、態(tài)度誠懇地、心胸坦蕩地回應孩子的問題,不要躲躲藏藏?;卮饐栴}時,父母力求做到簡單、準確、真實,不給孩子編故事,不欺騙孩子,不訓斥孩子。父母只有尊重孩子的求知欲和情感,為今后與孩子探討更多和更深入的性問題敞開大門,打好基礎,才能在將來一旦孩子出現(xiàn)性“問題”時給孩子及時的引導。對孩子提出的任何有關性的問題,父母都要給予支持和鼓勵,不應站在成年人的立場上揣摩孩子的提問和動機。父母應該永遠記住,沒有愚蠢的問題,只有愚蠢的答案。當孩子提出有關性的問題時,父母一定不要嘲笑孩子怎么提了這樣一個“傻”問題,而是要表揚孩子敢于提問題,并鼓勵孩子提出更多的問題。如果父母確實對回答“性”的問題感到難為情,就可以誠實地告訴孩子:“談論性的問題,對我挺難,但我還是愿意試一試?!?br/> 4.在與孩子的交流中使用科學語言
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父母在與孩子進行交流,認識人體的器官時,“眼睛”“鼻子”“嘴”等都是用科學名詞,這些器官沒有代名詞。唯獨對待生殖器官,父母很少用它們的科學名詞,如“陰莖”“陰囊”“睪丸”“陰道”“子宮”等,而是用“小雞雞”“那兒”“下半身”等詞匯指代。
應該讓孩子像認識其他器官一樣自然地認識生殖器官,包括生殖器官的科學名詞、形態(tài)和功能。讓孩子意識到性器官和身體的其他器官一樣對人體都有很重要的作用,要好好珍惜和保護。當我們成年人用“那兒”“下半身”等詞匯指代生殖器官時,孩子不清楚我們到底在說什么,反而更加深了孩子對性的神秘感。用科學的詞匯跟孩子談性問題,還有一個重要意義在于,孩子了解了這些詞匯的正確含義,一旦他們遭遇與性相關的事件時,能運用這些詞匯來準確地描述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這對孩子的性保護和防止性侵犯尤其關鍵。
5.關心孩子的性健康與關心孩子的學業(yè)成績一樣重要
現(xiàn)在的學生及其父母不得不面對巨大的升學壓力,很多父母更多地關心孩子的學業(yè)成績,相應地忽視了孩子在性方面的健康成長,直到發(fā)生了各種本不該發(fā)生或可以避免的事情,才追悔莫及。如果孩子遇到的很多性問題無法從父母那里得到幫助和支持,孩子就只能通過其他途徑獲得。
在一項針對大學生的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各種網(wǎng)絡、書刊、雜志等媒體是他們獲取有關性信息的最主要來源,而只有2.8%的大學生認為父母能在這方面提供有用的信息。性教育,這樣一個對孩子各方面的成長都有重要影響的陣地,被很多父母自動放棄了,而任憑孩子自我摸索。一些研究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的學業(yè)成績問題與他們在性方面遇到的困惑不無關系。其實,關心孩子的性健康成長,在一定程度上也會促進孩子的學業(yè)成績的提高。
6.對孩子的性教育是父母雙方的責任
在對孩子的性教育中,父母雙方具有同等的責任。在性教育理念、策略和方法上,父母雙方要協(xié)調(diào)一致,相互配合,共同承擔責任。許多研究表明,母親比父親承擔了更多與孩子談性的責任。父親不要認為性教育只是母親的事,與己無關。父親在家庭中對孩子的教育具有不可替代性。父親既可以與兒子談性話題,也可以與女兒談性話題;同樣,母親既可以與女兒談性話題,也可以與兒子談性話題。有研究表明,在一個家庭中,如果父親和母親同時參與對孩子的性教育,孩子受益最深,效果也最好。
7.對孩子的性教育要提前做好準備
父母應提前做好回答孩子各種性問題的準備,即要做功課。在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父母可以找一些相關的專業(yè)書籍閱讀,提前了解孩子在不同階段的性發(fā)展特點、孩子會遇到的困惑和可能提出的性問題。如果有什么問題自己拿不準,應及時從專業(yè)書籍、專業(yè)網(wǎng)絡等途徑獲取相應知識,或向?qū)I(yè)人士咨詢。
8.利用日常生活場景對孩子進行性教育
很多日常生活的情節(jié)和場景,是自然、貼切地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的好材料。比如,看到小動物在交配,父母可以很自然地告訴孩子,動物在交配,將生出小寶寶;看到鄰居家的阿姨懷孕了,父母可以很親切地告訴孩子這位阿姨的身體里正在生長著小寶寶。如果和這位阿姨很熟悉,也可以帶孩子去拜訪,讓阿姨給孩子講述孕育生命的奇妙感受。
9.就性問題主動與孩子開展討論
父母對孩子性教育責任的體現(xiàn),不僅僅是被動地回答孩子的提問,還應該主動地引發(fā)或引導孩子就性問題進行討論,說出自己對一些性問題的看法和想法,培養(yǎng)孩子對性問題的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如當父母感覺到孩子對生命的誕生有疑惑時,就可以問孩子:“你是不是想知道你是怎么出生的?”這也會讓孩子感到父母是最了解他也是最能幫助他的人。再比如,和孩子一起看電視時,如果電視節(jié)目中有關于男女同學交往、談戀愛等內(nèi)容時,可以主動聽聽孩子是怎么看、怎么想的,如果自己遇到這樣的問題會怎么處理,父母對這些問題又是怎么看的。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生幸福。為了孩子的幸福,請每一位父母對孩子進行性教育——這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做父母應盡的責任。
?。ㄗ髡邌挝唬罕本煼洞髮W腦與認知科學研究院)
?。ㄘ熑尉庉嫞簭埨蜴海?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