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不少地方和學校囿于認識水平、學科壓力和辦學條件,普遍存在著考什么學什么的問題,國家課程的執(zhí)行情況不容樂觀。在一些地方,歷史課堂教學問題重重:有的照本宣科、枯燥呆板,課堂死氣沉沉;有的信馬由韁、放任自流,課堂成了“大雜燴”,課堂教學缺乏科學方法的指導。不改革歷史考試的內(nèi)容和方法,不調(diào)整歷史考試的功能,不加強歷史考試技術(shù)的研究,歷史課堂教學的被動局面將難以改觀,《歷史課程標準》的理念和要求也將難以落到實處。
應該承認,現(xiàn)行的歷史考試制度在學校開設(shè)課程方面起到了有力的引導作用。問題在于實施新課程后,傳統(tǒng)考試的功能、內(nèi)容、形式、方法和技術(shù)等方面已嚴重不適應新課程的要求。傳統(tǒng)考試過于注重對歷史知識的考查,對于一些瑣碎的歷史知識考得過多、過細,考試內(nèi)容停留在對具體史實的記憶和教條結(jié)論的掌握和運用上,不是站在歷史人物所處的特定歷史背景下思考問題,而是以今人的一些僵硬的教條去評判歷史人物和事件,且考試試題答案唯一,忽視了學生對豐富多彩的歷史的個人體驗。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近年來我在考試方法上進行了一些探索性的改革。
一、口試
口試包括課堂提問和抽簽口答兩種測試方式。
新課程理念倡導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所以課堂提問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shè)計不同難易程度的問題,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全體同學面前獲得滿意的成績,增強其學習自信心。
抽簽口試時,可根據(jù)全班人數(shù)確定試題簽數(shù),試題簽上面有不同的試題,全班同學輪流抽簽答題,每人一個試題簽。每個同學有一到兩分鐘的答題時間。第一個同學開始答題,第二個同學抽簽準備,以此類推。因為全班有幾十個學生,每個學生手里的試題又各不相同(為了強調(diào)重點、加深印象,也可以有重復的題目),所以這種測試形式知識的覆蓋面是比較廣的。一節(jié)抽簽口試下來,學生對被測部分的知識就能較好地掌握。
二、學生自己命題考試
為了確立學生的主人翁地位和加快知識反饋,我讓學生自己命題考自己。我首先給學生講明自己命題的意義和命題的原則、方法及注意事項,并做一定的題型示范,賦予學生一種光榮感、責任感;然后指定范圍(某一章節(jié)、某一單元或某一冊課本),讓學生廣開思路,自由命題(題型不限),并要求制定出參考答案,每人出一份,并分小組討論、鑒定。最后,每人再拿出一份較理想的試題及參考答案交興趣小組,在教師的指導下,師生共同努力,集思廣益,擇優(yōu)組合,審定出一份代表全班智慧的試題正式使用,或者以抽簽的形式從各小組討論出的試題中抽取一份使用。這樣長期堅持不懈,我們就有了一個小題庫,為以后教學和復習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小題庫是學生集體智慧的結(jié)晶,每當拿到自己出的題目他們都會感到格外親切,能體會到分享勞動成果的愉悅,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欲望,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三、在活動課中進行測試
就是采用知識比拼、才華展示、舉辦歷史故事會或報告會等活動形式,對學生的讀、說、寫等能力進行測試。要制定出評分標準,師生共同評分。
利用活動課進行測試,能夠培養(yǎng)學生認真閱讀教材的能力、查閱參考資料的能力、整理和表述歷史知識的能力(書面或口頭)及自我教育的能力,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研究、探索的方法,全面提高讀、思、說、寫的能力。通過對某一問題的研究,使他們對這個問題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啟迪、有所收獲,并以此為起點,進一步改善學習方法,以獲取更大范圍、更多專題的知識。
四、開卷考試
在單元測試或階段性考試時,可采用開卷考試法。開卷考試有利于將學生從記憶大量瑣碎的歷史知識和教條主義的結(jié)論中解放出來,有利于師生結(jié)合社會政治、經(jīng)濟、科技發(fā)展和本地教育實際,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歷史,學以致用。開卷考試不是不要求學生記憶一些基本的歷史知識,而是要減少學生死記硬背的內(nèi)容,讓學生有時間、有精力去弄清歷史的來龍去脈,構(gòu)建屬于自己的歷史時空。我們應盡可能多地設(shè)置新的歷史情境,考查學生歷史知識的遷移和運用能力。開卷考試追求能力立意,注重的是在牢記最基本歷史知識基礎(chǔ)上的能力考查,是一種更高層次的考試。
開卷考試命題比閉卷考試命題難度要大些,不能只是抄書上的題目,而是要從各章、各節(jié)中進行綜合歸納、對比分析,有的書上沒有現(xiàn)成答案還需要學生自己歸納整理。這就要求學生要更認真、更仔細地看書,如果平時不看書、不動腦筋,那么到考試時就算是“抄”也不知道怎么“抄”。[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