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聯(lián)系?!笨墒聦嵣希喿x教學與作文教學卻是“花開兩枝,各顯一處” 。很多時候,閱讀教學只為 “理解” 服務,教師的立足點往往是學生是否理解課文內(nèi)容。而對于學生是否學會運用課文中的好詞好句、寫作方法等,教師并沒有深入探究。作文教學中,只重視引導學生調(diào)動其情感積淀,而忽視啟發(fā)學生運用在閱讀課上已積累的語言儲備。課文是例子,例子意味著還有很多,例子意味著隱含規(guī)律,例子意味著是一種示范。因而,語文教師在日常的閱讀教學中,應抓住一切可利用的契機,巧妙地捕捉這些例子里的寫作規(guī)律進行作文教學,潛移默化地進行作文鋪墊,讓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唇齒相依”。
◆寫作模式常談
崔巒說:“習作能力的根是閱讀。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勞于讀書,逸于作文。’怎樣寫,大多能夠從閱讀中領(lǐng)悟到。憑借課文的例子,能夠使學生舉一反三?!币虼耍谶M行閱讀教學時教師就應該充分利用教材,巧妙地將文章的寫作模式有機整合并灌輸給作文剛起步的學生。比如蘇教版六上第六組教材都是以介紹“名人風采”為主題的課文。語言表達上雖各有千秋,但是殊途同歸,都是運用一人一事,以及在典型實例中體現(xiàn)人物的品質(zhì)的寫作方法。《詹天佑》通過其主持修筑成功了京張鐵路故事來展示人物品質(zhì),而同樣是寫人的文章《錢學森》卻是通過人物的語言、旁白的補充來展示錢學森的拳拳愛國之心。因此在這一單元的課堂閱讀教學中,我與學生一起討論寫人文章的共性特點等,引導學生將這一組寫人的文章前后進行比較。讓學生真正領(lǐng)悟和運用寫人文章中一人一事的寫作方法。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而言,這些習作要領(lǐng)應該是看得到的,摸得到的,學得到的?!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我們引導學生感悟優(yōu)秀的文章、精彩的語段時,還要滲透文章的寫作方法,寫作模式,尤其是針對高年級的學生而言,就像是給他們 “寫作”安裝上“導航器”。
◆寫作技巧巧談
寫作技巧就是表現(xiàn)的技巧、方法,是作者為表情達意而采取的有效藝術(shù)手段。蘇教版教材單元主題明確,我們在引導學生關(guān)注同類文章的相同點之時,也要與學生共同感悟每篇文章的寫作技巧。事實證明,我們的學生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上并不需要老師多大的引領(lǐng)。為此,我們完全可以多花些時間與學生感受作者寫作的技巧,引導學生反思,引領(lǐng)學生感悟。例如蘇教版第十一冊《麋鹿》一課是一篇科學小品,可為何又有開頭的一段很漂亮的景物描寫?作者的目的是什么?你認為這樣寫有什么妙處?同樣是寫人的文章蘇教版第十一冊《錢學森》這一課的開頭與《詹天佑》一文的開頭有何區(qū)別?《安塞腰鼓》一文中反復出現(xiàn)“好一個安塞腰鼓!”你感受到了什么?我們在寫哪一類文章中也可以運用這種反復的句式?蘇教版第九冊第五課介紹法布爾對昆蟲著迷,為何用“裝滿昆蟲的衣袋”作題目?這個題目有什么特色?等等許多有關(guān)于文章寫作技巧的問題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交流。在此過程中,教師不追求學生們有完整的答案,但是也許就是這些問題引領(lǐng)著他們懵懵懂懂地打開習作的大門。學生們將從閱讀中明白的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道理,日積月累遷移到自己的寫作上去。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從寫作技巧的角度與學生共同分析、感受,才能真正發(fā)揮教材的寫作示范作用,才能讓學生觸類旁通,舉一反三。雖然學生對這些寫作技巧未必能運用到位,但是教師恰如其分的巧妙點撥,將會潛移默化地給學生的“寫作”插上“隱形的翅膀”,讓他們飛得更高,更遠!
◆ 寫作情感重談
課文是學生學習語文的載體和憑借。閱讀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知、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對作品進行欣賞品味,從中獲得思想情感的升華與精神個性的自由發(fā)展,這也是葉圣陶在文學鑒賞方面為我們所提供的積極啟迪。學生們有一定的情感積累后,閱讀中受作者或文中人物喜怒哀樂的影響,自己的情感也會不由自主的豐富起來。有了這種情感的積淀,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就會用自己的眼光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體驗,作文時就不至于寫假話、空話、套話。例如,蘇教版第十冊課文《我和祖父的園子》一文,由于作者蕭紅在行文中處處流淌著兒童的童真,那種無拘無束的生活引起學生們的共鳴。教師在教學此文時,應該讓學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讀書,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樂,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領(lǐng)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許多學生在閱讀此文后,童趣被激發(fā),在后續(xù)練筆《我的七彩童年》時,往往就能我筆寫我心了。蘇教版第十二冊《理想的風箏》一文,教師引導學生感悟劉老師頑強的意志和對生活的熱愛與追求。教學中在與學生感受劉老師用圓木棍支撐自己上課的情景時,刻意再追問學生,這一根圓木棍僅僅是支撐劉老師的身體嗎?還支撐起什么?讓學生們從情感的深層次感悟,從內(nèi)心里涌起對老師的崇敬之情。由于學生們有了這種情感的印記,他們在生活中對于那些身殘志堅,有頑強精神的人就會感觸尤深。這種在閱讀教學中所造成的情感與靈魂的震蕩可能是終身的。這樣,在閱讀教學中,學生的情感就得到了升華、積淀。這種積淀將會使學生的作文情感漸漸地豐富起來。
古人強調(diào)“勞于讀書則逸于作文”。實踐證明,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就如一對比翼鳥,如影隨形。葉圣陶說:“學生須能讀書,須能作文,故特設語文課以訓練之?!币蚨覀儚V大的語文教師應重視在閱讀教學中為作文教學搭設橋梁,埋下伏筆,讓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相輔相成,唇齒相依。
?。ㄘ熅幭奶欤?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