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一堂好課比作是一場活色生香、令人精神愉悅的宴會,那么作為宴始的課堂導入無疑就像一道“開胃菜”。一個恰當而引人入勝的導入有著賞心悅目的欣賞性,全情參與的吸引性、引人思考的啟發(fā)性,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激情,引發(fā)學生的積極參與。作為奮戰(zhàn)在教育教學第一線的教師,筆者對此有頗多體會,現(xiàn)結合諸位名家的教學,總結出以下幾點原則。
一、新
學生不喜歡老生常談,新奇的物象對他們的吸引度更高,所以教師應在千篇一律的教學模式中尋求新意,在套路中推陳出新,比如我們每節(jié)課必做的功課——板書課題,孫雙金老師的做法就令人尋味。
孫雙金老師執(zhí)教《拉薩的天空》,在黑板上板書課題,孫老師先用白粉筆將“拉薩”兩字寫得較大,把“的”字寫得較小,再用藍色粉筆寫“天空”兩字,然后讓學生猜老師這樣板書的秘密。學生仔細一看,凝神一思考,馬上就有了見解:
“‘拉薩’ 兩個字寫得比較大,是為了突出這是拉薩的天空,而不是別的地方的天空?!?br/> “‘的’字寫得比較小,提醒我們要讀輕聲?!?br/> “ 拉薩的天很藍,所以老師用藍色粉筆寫‘天空’二字?!币粋€小小的課題板書,通過孫老師對其大小、顏色的巧妙變化,立刻別有洞天。這樣的教學導入不光新奇,而且引發(fā)學生今后對教師板書的關注。
二、巧
《鼎湖山聽泉》這篇課文不少教師都熟悉,全文圍繞“聽泉”的感受鋪展開來,很顯然教學著力點在一個“聽”字,因為聽,而生韻;因為聽,才生情。特級教師李偉忠在執(zhí)教時,首先在黑板上書寫了一個大大的“聽”字,“這是‘聽’的古體字,仔細觀察觀察,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敏銳的觀察力立即被激活。
“聽要用耳朵。”
“不光用耳朵,還要帶上我們的心,用心去感悟?!?br/> 一個小小的古體字開拓出教學的一片新天地,令人不得不佩服李老師獨到的眼光和敏銳的嗅覺?!扒伞辈坏问角擅?,曉別人所不曉,見常人所未見,而且要觀點巧妙,這需要教師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作為支撐。
三 、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動”,“心”才會行動。對于抒情味極濃的課文,特別是詩歌、散文,可以“以情動人”,去激發(fā)學生的情緒;“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也可以用作者的情去熏陶學生的情,懷著與作者相同的情緒進入學習狀態(tài)。
王崧舟老師的《慈母情深》與馮小剛導演的《唐山大地震》有異曲同工之妙,兩人采用廣角、標準鏡頭的切換,令課者、觀者無不為之動容、為之動情。蓋因王崧舟老師從課始就利用課題緊緊攫取住所有人的心:“當‘慈母’兩個字映入你眼簾的時候,你的腦中會閃過怎樣的畫面?”意象與物象的水乳交融,從一開始就為課堂奠定了良好的情感氛圍,在這樣的情感基調上建構的學習必然是愉悅而豐盈的。
四、趣
教育家夸美紐斯曾經(jīng)說過:“提供一種既令人愉快又有用的東西,讓學生們的思想經(jīng)過這樣的準備之后,他們就會以極大的注意力去學習?!边@一點,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深有體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于永正老師執(zhí)教《新型玻璃》,先從一段聲情并茂的故事開始:“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一個人影躥進了陳列著珍貴字畫的展覽館,準備劃破玻璃,偷里面的字畫。當他的玻璃刀剛剛觸及玻璃的時候,院子里便響起了急促的報警聲。警察立即趕來,把這個小偷給抓住了。”故事講完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被調動上來了:這是什么玻璃呀?怎么一接觸它就發(fā)出報警聲呢?
利用學生愛聽故事的特點,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使學生的思維盡快得以啟動和活躍,從而造成一種教學需要的“憤”“悱”狀態(tài),這也是導入的一種方法。
五、啟
古人云:“學貴于思,思源于疑?!庇幸刹庞蝎@,有疑問、有思考、有探索的課堂才是學生精神成長的課堂,也才是一節(jié)真正的好課堂。
《軍神》這個題目很有特點,耐人尋味,“軍”和“神”本是兩個概念,有著不同的范疇,作者為什么將它們結合在一起呢?薛法根老師就緊緊抓住這一點,引導學生先聊“神”的形象、本領、特點,繼而話鋒一轉,“劉伯承和你我一樣,都是平凡的人,有血有肉,他不會長生不老,那他怎么會成為軍神的呢?”問題的提出直接指向文本的精神內涵,引發(fā)學生深深的思索。
好的導入設計就像一道形色生香的“開胃菜”,能把學生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過來,給人以啟迪,催人奮進。好的導入不是信手拈來,不是全盤照抄,它是老師經(jīng)驗、學識、智慧、創(chuàng)造的結晶;它需要教師沉潛下來,鉆研教材,吃透教材;需要教師不斷閱讀,豐富閱歷,廣博知識,做到入乎其內方能出乎其外。
?。ㄘ熅庣妽梗?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