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是最具有個性,也最富有情感的行為。作文的個性化保證了作文得以充分展現(xiàn)個性,盡顯生命的風采,使習作者因此體會到自身的透明度,從而獲得自我尊嚴,感受到成長的愉悅和盡興的快慰?!墩Z文課程標準》無論從第一學段的“寫話”,還是第二、第三學段的“習作”的論述中,都透射出以寫作活動促進學生健康個性發(fā)展的要求。但是現(xiàn)階段在培養(yǎng)小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最廣闊的天地,最能體現(xiàn)小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作文教學的狀況卻不盡如人意。翻閱學生作文本,你會感到,千百個不同的腦袋,卻有著大體一致的“精神套路”、“思維模式”和“表達范式”。作文訓練中主體的失落,使學生形成了一種盲目從眾的思維惰性,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個性,打擊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也被泯滅了,更談不上創(chuàng)造性人格的塑造。
一、現(xiàn)階段小學生作文存在的問題
(一)背景
剛接收四年級,在還沒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時,就會有家長來訴說:孩子的作文最差,自己也想不出什么法子把孩子的作文水平“弄”上去,只好買來大量的優(yōu)秀作文選、好詞好句選段之類的學習用書,逼孩子閱讀,希望這樣就能“弄”上去。但是事與愿違,孩子對于作文,還是“趕鴨子上架”——不情不愿。接下來,從學生的習作和練筆中確實反映了這種情況:一部分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對于豐富多彩的童年生活常常視而不見、充耳不聞,寫出的文章內容干癟,語言無味,更無生活情趣。也難怪家長著急。進入四年級的孩子,已經(jīng)積累了一些常用的字詞,初步能用文字記錄下自己的所見、所聞,甚至是所感了。這情形到底是怎么造成的呢?
(二)分析
1.家長缺少耐心的等待。低年級孩子的情感簡單、單純。隨著年齡增長、身心的進一步發(fā)展,情感會日趨深厚豐富,作文中就會出現(xiàn)家長急于想看到的孩子真實的想法、感情。
2.學生沒過好識字關。由識字教學為主初步過渡到學文、習文,學生在寫作中遇到的困難是很多的。如識字量的局限,導致一部分學生寫一段話要用上一、兩個小時,他在用文字表達思想的同時還得從腦海中搜尋這些文字,更談不上選擇最恰當?shù)谋磉_自己感受的詞語和句式了。這是感覺語文負擔沉重的孩子最苦不堪言的一項作業(yè)。
3.對兒童這一階段的特征和生活缺乏理解。在對三年級到四年級的作文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更多的孩子面臨的是初步習文過程中“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中的“寫”的過程,即用文字“輸出”孩子對生活的認識、感知、感受、感悟的過程,他們往往是“茶壺里面煮餃子——有貨倒不出”,不能自然地輸出。
4.教育不僅是文化的傳遞,更是人格心靈的喚醒。在作文教學中尤其如此,正是從這樣的視角,傳統(tǒng)作文教學的痼疾在于太過于迎合考試,為追求分數(shù)的需要,就得全聽教師命令,于是在思維趨向和尋求立意上就會過分看重“公共標準”,而隱蔽了真實思想和情感;章法之學也大行其道,一大套技法的傳授,又令學生墮入偏重形式的泥淖。而對作文來說,至關重要的東西,如對現(xiàn)實生活的觀察、感受,對人格情意的實話實說,對個人體驗的叩問創(chuàng)新,卻被置于不該遺忘的角落了。
二、解決方法
(一)尊重孩子的生活和感受,鼓勵孩子大膽寫真
什么是作文?它絕對不僅僅是學校的一門學科作業(yè),拿余秋雨先生的話來說,是“生命的表達和交流”。
首先,要讓學生的作文有心靈的自由。只有讓學生的心靈自由地飛翔,這樣,學生寫作文時才能感到有無拘無束的輕松、一吐為快的滿足和自我實現(xiàn)的愉悅。課堂教學技巧永遠是第二位的,第一位是真情實感。只要學生寫的是真實的生活與感受,大人都要真誠地認同他,尊重兒童這一特殊階段,尊重他的生活,尊重他的思維習慣和言說方式。大人在閱讀、評改他的作文時,要有一種“蹲下身子與兒童一般高矮”的平等心態(tài),去認同他的思維和表達方式,并要根據(jù)兒童心理特點,幫他重現(xiàn)生活。
然后,要讓學生的作文有心理的安全。對學生的作文,尤其對初寫作文的孩子應該多給予一些鼓勵和贊譽?;繇骼蠋熣f:“發(fā)現(xiàn)學生作文的美比發(fā)現(xiàn)學生作文毛病要好得多。”一位低年級學生的作文這樣寫:昨天下午,有一位阿姨來我們學校參觀。這位阿姨是女的。她把我抱起來,我感到很高興?;衾蠋熣J為應該給這位學生的作文打滿分,因為按照低年級的要求,這位學生已經(jīng)把事情表達清楚了,句子也通順。至于“這位阿姨是女的”這句話,孩子沒有說錯,不要扣分。對學生的作文,我們應該像霍老師一樣,多一點寬容和尊重。這樣,我們的學生才會有表達的安全感和自信心,才會大膽地抒發(fā),讓“習作”變?yōu)椤跋沧鳌薄?br/> (二)課堂重視朗讀吟誦,在吟悟、背誦中積淀良好的語感
要使學生能夠在寫作過程中順暢通達地表達,就必須積累足夠的語詞,識記一定數(shù)量語詞密集的文段。朗讀吟誦,可以化別人的語言為自己的血肉,那文句、那意境,縈繞心頭,如發(fā)于己心,出于己口。愈積累愈豐富,愈豐富愈自然貫通,逐漸就積淀成一種語感了。巴金能夠背誦200篇的《古文觀止》,茅盾能夠背誦全本的《紅樓夢》,這是他們具備超人的語言能力的重要原因。
因此,在數(shù)量和難度適度的前提下,可選擇那些語詞密集而整齊、悅耳上口的詩歌詞賦和短小精悍、優(yōu)美流暢的文篇文段發(fā)放給學生誦讀。在其他學科以講解和做題為主的氛圍中,這樣的誦讀對于記憶力強、理解力弱而喜歡吟唱的小學生來說,新鮮有趣。比如《古詩19首》,杜甫的《登高》,峻青的《秋色賦》,冰心的《繁星》《笑》,泰戈爾的《飛鳥》等。以積累為目的的誦讀,不需詳盡透徹地理解,學生用工具書、隨文注釋和老師簡單釋疑,粗通文意即可。學生們在吟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粗粗地悟出了文意。而在有條件的班級,還可以利用電視散文、音樂、圖片等的方式,加深對誦讀過程中的美感的體驗,加快背誦的速度,鞏固記憶,更好地達到積累的目的。而對于篇幅較長較為深刻的美文或名著,則可以要求學生朗讀,每天至少朗讀兩篇800字以上的作品或選段。朗讀比默讀比瀏覽,理解更深刻,感受更敏銳,印象更深。
無論是吟誦還是朗讀,也許這些選文選段學生并不能完整記錄,但因為學生天天都在課內外聽說讀寫,再加上這些文本的積累收藏,學生會在所背所讀忘卻之前,自覺或不自覺地把其中的新詞新語不斷地選調和移用到口頭或書面的表達上,即使日后忘得精光,但那被選調移用了多次的詞語會永久地散嵌和潛藏于不斷發(fā)展的內在精神里。
?。ㄈ┱n余加強閱讀指導,在名著、詩歌中找尋詩意的棲息
語文教育外在是語言(言語)“能力”的提高,內在,卻是精神經(jīng)驗的豐富、個性生命的成長、生命本題的活躍、文化涵養(yǎng)的加深,本質是一種精神教育。作文教學,是孩子運用語言構筑自己高度活躍著、奔涌著爛漫的精神的過程。因此人文精神是學生寫作的靈魂。加強人文教育,主要是強調用人類優(yōu)秀文化成果滋養(yǎng)熏陶學生,豐富學生的文化積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康發(fā)展。
要鼓勵學生課余堅持閱讀中外名著和當代最鮮活的人文書籍。這些作品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善良的陽光、正義的鋒芒、哲理的火花、壯懷激烈的英雄主義氣息、震撼人心的人道主義情懷,將成為學生精神生命的鋪墊。閱讀名著為學生打開了一扇扇文學、文明、文化的窗口,這些文化精華使他們的眼前展現(xiàn)一片遼闊絢麗的世界,營養(yǎng)著學生的情趣、精神和人格。
要引導學生熱愛詩歌。無論中外,詩歌都是文化殿堂中最圣潔美麗的女神!而我們是一個詩的國度,詩是中華文化寶庫中最光輝燦爛的部分。詩意人生的書寫何不學古人從學詩開始?其實,從少年兒童自身的特點講,詩最接近他們的性情和心靈。干脆說,孩子天然就是詩人。 “我不喜歡貓頭鷹/它總盯著我/好像我要拔它的毛似的”;“哪個小調皮/摘下了荷花的一瓣/把它放進了墨綠的湖里/像一只漂泊的小船”……這樣的文句,不是最鮮活美麗的詩歌嗎?“下雨天大人想往家里跑/小孩想往外面跑”;“媽媽你想讓我調皮/你就把調皮掛嘴上/你不想我調皮/你就把調皮收起來”……這樣的文句充滿了優(yōu)美雋永的哲理,不止是達到了詩歌的高度——哲理的靈性之光超越了詩歌!詩歌具有神奇的想象,具有天然去雕飾的率真,利用詩歌,引導孩子們用活潑率真的童心記錄詩意蔥蘢的童言,寫作教學成效會更大,因為詩歌訴諸人的精神,詩歌滋養(yǎng)孩子的性情。
冰心經(jīng)常說:要讓孩子像野花一樣自然美麗。學生在這樣的語文積累下寫成的作文,有著“空山新雨后”般清新的生活氣息,更像山野中一個個透著清香的花骨朵,自然、美麗。
?。ㄋ模┰龃缶毠P量次,增加、創(chuàng)設交流的生活時空
只有作文的內容貼近了學生的生活世界和內部情感,才能打開學生記憶的閘門,掀起學生情感的波瀾,引發(fā)學生表達的欲望,從而使他們能盡情地“抒發(fā)自我情感,敘述自我經(jīng)歷,描繪自我內心” ,更能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創(chuàng)造潛能。脫離學生生活實際的作文指導,只能導致學生作文的無病呻吟,胡編濫造和“鸚鵡學舌”,使學生失去真實的自我,生成扭曲虛假的人格。
作文與生活天然聯(lián)系在一起,生活是寫作唯一的源頭活水。四季輪回,看似刻板,其實夏雨狂暴秋雨連綿,春風和煦冬風凜冽,梧桐蕭蕭楊柳依依;第一片新綠,第一聲蟬鳴,第一枚落葉,第一羽飄雪……都是自然賜予我們收藏積累的亮點。教師首先要有敏銳的感覺和觀察力,去提醒、引導學生,充分調動、開放自己的感官,引發(fā)內在的情感,所謂“一草一木總關情”。大自然是最大的、最能親近的、最為真切的生活樂園、寫作寶庫!這時,別忘了提醒學生在筆記本上記下一兩句眼前讓自己感動的瞬間。
鼓勵學生通過寫日記或記筆記的方式寫生活,把個人對生活的體驗、對社會的調查以及對自我行為的反思真實地記錄下來。對此,葉圣陶曾提出:“能不能從小學低年級起,就使學生養(yǎng)成寫日記的習慣呢?或者不寫日記,能不能養(yǎng)成寫筆記的習慣呢?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覺得有意思就記。一句兩句也可以,幾百個字也可以,不勉強拉長,也不硬要縮短。總之,實事求是,說些實話,對自己負責?!?br/> 作文教學,讓每位老師樂教,讓每個孩子樂學,應該作為我們教學的主旨,但是真正實現(xiàn)這一點,是要教師們共同努力、下深功夫的。讓我們都來做作文教學的有心人和突破者吧!
?。ㄘ熅庣妽梗?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