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訓練是中年級教學的重點,低年級則重在“說話”,旨在培養(yǎng)學生準確、合理、得體地表達自己思想的能力。我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根據低年級學生好奇、好幻想、愛動手的特點,抓住課堂及生活實際中的種種契機,采用多種形式,激發(fā)學生寫的興趣,從而為三年級的習作打下基礎。
一、抓住課文——激發(fā)寫的興趣
童話故事是低年級學生非常喜歡的形式。教師可利用學生愛幻想的特點,通過續(xù)編、創(chuàng)作童話等形式,開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一般通過以下途徑來實現:
1.續(xù)寫。低年級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是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出現的,學生常常被故事中的人物所深深吸引。我常常利用文中的“空白處”,引導學生把故事續(xù)編下去。如學完《會走路的樹》后,我就激發(fā)學生:“小鳥來到小鹿的家,會見到什么呢?”學生熱情高漲,紛紛展開想象的翅膀,寫出了小鳥與昔日老友重逢種種激動而有趣的場面,既有新意又充滿童趣。
2.編寫。一些童話故事不光生動有趣,其本身也存在著可“爭議”之處,可充分利用學生對角色的不同看法,組織學生進行爭辯,有效地促進學生個性的發(fā)展、思想的成熟。如學完《誰的本領大》后,可讓學生進行關于“究竟誰的本領大”的討論。教師不必強求統(tǒng)一的解釋,重在讓學生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最后再以“你在生活中遇見像太陽那樣的人,你會怎么辦”為話題寫一篇小短文。學生以自己的生活實踐為基礎,發(fā)揮想象,寫出各具特色的小故事。
3.仿寫。課文中的童話故事一般淺顯短小,易于模仿。因此,我常常引導學生進行仿寫。如學習了《猴子種果樹》后,我啟發(fā)學生也寫一篇有關小兔種蔬菜或小麻雀學做窩的小故事。學生在仿寫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掌握了分段寫以及故事應有頭有尾的技巧,既省力有趣又有意義。
二、抓住生活——挖掘寫的源泉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鄙畈攀菍懽鞯拇笪枧_,春天搖曳的柳枝,紛飛的蝴蝶;夏天粉紅的荷花,蹦跳的青蛙;秋天金黃的田野,飄揚的風箏;冬天潔白的雪花,親愛的伙伴……在孩子的眼中,無一不充滿了美,充滿了趣。因此,我積極鼓勵學生觀察大自然的美,體驗生活的樂趣。而在寫這類小習作時,我大多讓學生采取日記的形式,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寫下來。不必要求過高,只要連貫、真實就行,教師也要及時鼓勵,以培養(yǎng)學生寫日記的興趣和習慣。
生活中并不缺乏美,只是缺乏發(fā)現美的眼睛,尤其是低年級學生更是缺乏觀察的方法。因此,我經常帶領學生去室外觀察,看桃花如何綻放,看小蝌蚪怎樣變成小青蛙,看燕子如何做窩,等等。學生在看中不光練就了一雙發(fā)現美的眼睛,掌握了觀察的方法,還逐步提高了欣賞美的能力。為了充分激發(fā)學生寫的興趣,我又將日記設計成以下幾種形式:(1)文配畫。先讓學生畫下自己喜歡的植物或小動物,再用兩三句話介紹一下,圖文并茂,是學生喜歡的一種形式。(2)連環(huán)畫。教師出示一組連環(huán)畫,學生練習加上時間、地點,并給人物配上對話。寫完后還可以演一演,進行配音游戲。(3)半圖半文日記。低年級學生識字少,遇到不會寫的字,只好用拼音,時間一長,有的學生就覺得枯燥,而失去了寫的興趣。因此,我建議他們遇到不會寫的字就畫出來,如“蝴蝶”不會寫,就畫一只蝴蝶來代替。這樣,寫日記就成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學生寫出來的作品也別具一格。
生活是寫作的外在源泉,是學生觀察寫作的基礎。而積累則是寫作的內在源泉,只有具備了豐富的語言材料,才能把自己的意思準確、鮮明、生動地表達出來。因此,在指導學生寫的過程中,我也不忘引導學生積累。如在學完一組和春天有關的課文中,除了要求背誦其中的好詞佳句,我還指導學生在課后收集和春天相關的古詩兩首、成語五個,摘抄描寫春景的優(yōu)美句子兩句并熟記。
三、抓住活動——促進寫的提高
有益的活動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寫作的興趣,還可以在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1.辦手抄報。我們班級創(chuàng)辦了一份《小春筍報》,我將六人編為一組,每月以一主題出一份報紙,并定期評比、張貼獎勵。小組內六人合作分工,可以摘抄、剪貼,但每期必須有小組成員寫的小文章兩篇。通過創(chuàng)辦手抄報,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意識增強了,收集資料、美工設計的能力也提高了,更可喜的是,我們看到了一篇篇雖稚嫩,卻充滿新意的小作文、小詩歌、小謎語。學生已經將寫作文看做是一種興趣、一份小小的“事業(yè)”,而不是艱難的任務了。
2.演課本劇?!把荨笔亲寣W生體驗的有效途徑。在表演中,學生體驗人物的內心,組織人物的語言,可有效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因此,我除了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表演教材上的“口語交際”的內容外,還將一些實踐性較強的課文,讓學生改編成課本劇的形式,然后自排自演,將課本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充分發(fā)揮語文的交際功能。這學期,我班成功排演了《猴子種果樹》和《狐假虎威》兩篇童話劇。最后,再讓學生寫寫排演的體會或排練中的趣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重在讓學生寫出真情實感,養(yǎng)成有感而發(fā)的好習慣。
興趣是提高學生寫作的內驅力,當學生對“寫”產生了興趣,他們就會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地去寫作,而教師適當的指導、形式多樣的訓練,必然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ㄘ熅庩悇ζ剑?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