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25/0101/nuK5VC5yfwrq8b8JS2G94U.webp)
![](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25/0101/oSPfuTbh4DrEwRBFUzd72D.webp)
中國年風俗——梅花拳亮拳
一天的時間,一個村落,不論是時間還是空間,似乎都不足以讓我們?nèi)チ私饷坊ㄈ@個古老而神秘的拳種和這一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深厚。但是,它歷經(jīng)了幾百年仍舊枝繁葉茂的生命力,它在一些歷史的節(jié)要關頭始終勇于亮拳,把民族大義的旗幟高高舉起的錚錚風骨,它穿越歲月風塵,如今依然影響著一方人群的價值觀和凝聚力的豐富而深邃的內(nèi)涵……讓我們深感震撼。梅花拳,這扇在我們面前剛剛打開的門,似乎充滿著玄機與魅惑,吸引我們走進、思考、感悟。
農(nóng)歷正月,在我國的廣大農(nóng)村,閑暇下來的人們開始以各種形式來慶祝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異彩紛呈的傳統(tǒng)文化、民俗文化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處在冀南平原的平鄉(xiāng)縣,就是一方人杰地靈的沃土。在這里生活的人們,春節(jié)期間流行著一個特殊的民俗,就是過年期間,有組織地演練一種古老的武術——梅花拳。在平鄉(xiāng)縣上至耄耋老者,下至幼稚兒童大都能練上幾手梅花拳,練武健身蔚然成風。
這一天,我們從石家莊出發(fā),趕赴邢臺的平鄉(xiāng)縣五座樓村,參加梅花拳的一個亮拳紀念活動。車到平鄉(xiāng),我們的聯(lián)絡人——五座樓村的梅花拳傳人王增臣正在通往村子的路口等著我們,他握手的力氣很大,我問他這是否源于梅花拳的功力,他憨厚地笑而不答。
文武兼?zhèn)涿坊ㄈ?br/>
如果留意,影視劇中經(jīng)常有這樣的場景出現(xiàn):幾個武林高手立于梅花樁上或走或停,或打斗或跳躍,步伐穩(wěn)健,身輕似燕,閃展騰挪,如履平地,令人目不暇接。追根溯源,這些高超武功都來自我國一個北方拳種——梅花拳。
梅花拳,古稱梅拳,是我國較為古老而神秘的拳種。梅花拳典籍《梅拳秘譜》上說:“梅拳之始因年代久遠而不可知,傳云漢時已有,至今已有百二余世矣?!泵坊ㄈ步忻坊?,是干枝五勢梅花樁的簡稱,屬昆侖派。據(jù)《五護綱領》記載:“周昭二十五年,古佛生焉,居伯陽(老子)之后,占仲尼之前”?!肮欧稹奔礀|方離,化名云磐,住在西域天磐云程孝縣清靜宮玄金殿,即現(xiàn)在的昆侖山一帶,他創(chuàng)造了兩種拳:一為“八卦”(不是指現(xiàn)在的八卦拳、八卦掌),一為“梅花”。其中,八卦為行路拳,梅花為看家拳。有“出門合八卦”“回家踏梅花”“東昆侖八卦神掌,西昆侖梅花神拳”之說。
《梅花拳秘譜》上說“夫我國拳術派別之眾百有余門矣,但溯其源泉則一也。蓋學者側(cè)重于身體之一部,而展其所長另創(chuàng)一家,而門派生焉。迄今猶能保持原有狀態(tài)具存者,僅梅花拳耳。”也就是說,其余門派的派生,是因創(chuàng)造者只是改變其門派的一部分,而沒有繼承它的全部,或者從本質(zhì)上部分或全部改變。而梅花拳則不同,在它長達近3000年的梅花拳史上,雖然經(jīng)過幾次較大的變動。但其根本“以武治心”沒有改變。它那“鍛煉身心、治病救人、技擊制敵、開發(fā)智慧”的功能也沒有改變。它歷盡滄桑,幾經(jīng)巨變,至今仍然能保持著梅花拳原有的精髓和原貌,的確堪稱是我國武術的一大奇跡。
梅花拳的基本內(nèi)容包括文理和武功兩大部分,講究文武結合,文理指導武功,以武強身,以德育人。梅花拳的文理吸收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成分,融合了八卦、陰陽五行等精義妙法,要求練功者身心并練,做到文武兼?zhèn)?。從武功層面看,練習梅花拳從基本功開始,主要包括拳法、腿法、腰法、步法等內(nèi)容。在文理、武功的關系上,梅花拳強調(diào)以文養(yǎng)武,以武濟文,指導思想和具體套路均遵循中國傳統(tǒng)文化“五行八卦九宮太極無極”的哲學原理,因此梅花拳又被譽為“文化拳”。
2006年,國務院公布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邢臺梅花拳”赫然在目。邢臺梅花拳,伴隨著河北歷史的發(fā)展綿延不斷,并與中華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比如在110多年前的義和團運動中,梅花拳就發(fā)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甚至有人說,沒有梅花拳就沒有義和團。在中國反帝反封建的歷史大潮中,梅花拳的文化價值和社會影響可見一斑。
義和團運動,是我國近代史上波瀾壯闊的篇章,也是梅花拳歷史上最為輝煌的一頁。義和團的最早首領和發(fā)起人趙三多就是出生于邢臺威縣的梅花拳第十四代傳人,因為擔心起義失敗累及梅花拳,將梅花拳改名“義和拳”。因為梅花拳極強的凝聚力,周圍的弟子一呼百應,從此,梅花拳威震華夏。
紀念也是守護
在五座樓村的村口,一個簡易的戲臺在一大片空蕩蕩的原野中顯得很是醒目,戲臺上方,懸掛著紅色會標:“紀念梅花拳第十代宗師王河清誕辰173周年?!?br/> 每年的正月十二,都是五座樓村最熱鬧的一天,也是梅花拳弟子聚集切磋梅花拳武功的節(jié)日,四面八方的梅花拳弟子紛紛趕來,以附近的平鄉(xiāng)、廣宗、威縣居多,還有個別來自省外。
56歲的王增臣,是梅花拳師王河清的傳人和五座樓村梅花拳的代表人物。整個活動都是由他策劃組織,已經(jīng)忙活了好幾天。
在戲臺不遠處,王河清的墓地里,4米高的墓碑是2007年重新修建的,墓志銘由燕子杰和路遙題文。燕子杰,山東大學數(shù)學院教授,也是我國著名的學者武術家,梅花拳第十七代弟子,多年來義務傳授梅花拳武功,弟子遍布世界各地。路遙,山東大學歷史院教授,幾十年如一日致力于梅花拳的研究,也是國內(nèi)義和團史和中國近代史方面的研究專家。
出生于五座樓村的王河清自幼受名師傳授梅花拳,精通文理,武藝出眾,且擅長醫(yī)術。從中年開始,他的足跡踏遍了河北及山東陽谷、白帝、汶上、運城、袞州、曲阜等地,傳播梅花拳的同時行醫(yī)治病,留下了許多“扶危濟貧,除暴安良”佳話,被人稱為“東南半邊天”。
19世紀90年代初,山東梨園屯反教會事件時,王河清曾被邀諳參加義和團首領趙三多的亮拳示威。1898年10月,南宮蔣家莊義和團祭旗起義時,他被推為總教頭。
談到這個聲名顯赫的祖輩,王增臣和五座樓村的梅花拳弟子都深感驕傲,有關王河清的奇聞軼事也被些許神化:一個銅煙桿挑起個大石碾,路暹葬禮讓死者起死回生……
歲月悄然流轉(zhuǎn),梅花拳同祖輩的故事一起代代相傳,五座樓村的生活也因為這些故事而與眾不同。在這里,80%的村民都練習梅花拳,強身健體的同時,文理師傅還能幫助村民解決各種問題,從風水、治病、到答疑惑惑,農(nóng)村社會有自己的規(guī)則和解決問題的辦法,而梅花拳傳承下來的文理知識吸收融合了許多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自然也就成為這方百姓的精神故土。
緊挨墓地,是剛剛修建的王河清紀念館,紀念館里,王河清的畫像前面,前來拜祭的村民絡繹不絕。王河清紀念館是由王增臣的姐姐、59歲的王鳳在牽頭,村民們集資修建的。在當天的活動現(xiàn)場,一個簡易的捐款箱前,村民和來自四面八方的梅花拳弟子奉上自己的心意,多的上百,少的只有一毛錢,但是沒有人去計較多與少,在這里,大家都在盡力紀念和守護他們獨有的精神家園。
傳承,但從不束縛
紀念活動快開始了,來自四面八方的村民涌向戲臺前的那片空地,小商小販也聚集來了,孩子們奔跑著嬉戲打鬧。
同其他梅花拳的活動一樣,關鍵環(huán)節(jié)是展示和切磋武藝。鑼鼓喧天,威縣的梅花拳弟子首先獻上了舞獅表演,糅合了梅花拳武功的表演,趣味中頗見功力。然后,來自各地的梅花拳弟子拿著自己的武器紛紛上陣,其中有七八十歲的老者,也有十幾歲的少年。
王健是王增臣的兒子,板寸、
身白色練功服的他代表五座樓村搶先登場。王健現(xiàn)在山東藝術學校任教,業(yè)余時間開武館,免費傳授梅花拳。
當天獲得掌聲最多的是個叫做姚玉淼的青年,他連續(xù)幾個空翻利落上場,雙節(jié)棍耍得虎虎生風,頗有幾分李小龍的風范。
姚玉淼7歲開始拜后李莊的張朋賓為師練習梅花拳,后來,在張朋賓的鼓勵下,他到少林寺武術學校學習。2008年,成績出色的他參加了奧運會開幕式的武術表演,2010年,他還參加了上海世博會上的武術演出。
幾百年來,梅花拳一直在悉心傳承,“天下梅拳是一家”,梅花拳的弟子謹遵師訓,不圖名、不圖利,為了將這個拳種發(fā)揚光大而東奔西走、切磋交流。同時,梅花拳從不固步自封,一直在不斷地拓寬視野,積極創(chuàng)新。正如61歲的張朋賓所說,“既能超凡脫俗,又能隨緣入世”,任何一種事物,如果不能與當下社會的發(fā)展相契合,就會被歷史的長河所淘汰。
或許,正因為梅花拳充滿著創(chuàng)新的精神和包容的思想,數(shù)百年來,梅花拳一直保持著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不僅在國內(nèi)影響越來越大,而且逐漸跨出了國門,產(chǎn)生了極大的國際影響,為國家文化交流發(fā)揮著積極作用。
安瑞德:一個鐘情梅花拳的“老外”
在活動現(xiàn)場,最忙碌的人當屬來自加拿大的安瑞德。
安瑞德,現(xiàn)在北京大學攻讀人類學社會學博士,一直致力于農(nóng)村社會的研究。
安瑞德與梅花拳的緣分從1 990年開始,作為燕子杰的弟子,20年間,安瑞德來往于中國和加拿大,學習和研究梅花拳的同時也為梅花拳在加拿大的傳播推廣作出了積極貢獻,現(xiàn)任加拿大梅花拳協(xié)會主席。
拍照、錄像、錄音,還要作為國外弟子代表上臺講話和表演武術,安瑞德無疑是當天最忙碌的參加者,也是最認真記錄的人。
安瑞德能講一口流利的漢語,一桿槍耍得有模有樣。因為經(jīng)常參加梅花拳在全國的各種活動,組織者們和他很熟絡,也很默契,所以,盡管忙碌,他卻沒顯出一絲的慌亂。
安瑞德說,各地梅花拳的老師,一直在無私地進行梅花拳的傳播和推廣,他們不追逐名利,雖然很清貧,但在當?shù)囟紦碛泻芨叩耐?。這在現(xiàn)在這個講究利益最大化的社會里,看起來非常與眾不同。這也是吸引他20年來不斷學習和研究梅花拳的最大原因。
當我和王增臣聊天,對他所說的梅花拳能夠幫助村民化解災難、醫(yī)治頑疾而有所懷疑并不斷追問時,安瑞德一直在旁邊錄像,我轉(zhuǎn)過頭問他,怎么看待王增臣所說的現(xiàn)象。他把手中的機器交給身邊的人幫忙,很快也很認真地看著我的眼睛,堅定地回答了三個字
“非常好?!?br/> 他說,也許很多人認為這是迷信,站在自己的角度說別人的信仰是迷信,這從人類學的角度來說,是不正確的。農(nóng)村不同于城市,沒有現(xiàn)代的生活條件,沒有心理醫(yī)生,村民有了不能解決的問題來找文場師傅幫忙解決,從社會學的角度看,非常有益。
安瑞德還給我們透露,他的博士論文將就梅花拳和農(nóng)村社會的關系進行探討。梅花拳的文場本身就吸收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成分,融合了八卦、陰陽五行等精義妙法,它的運用和傳播對農(nóng)村社會的發(fā)展意義深遠,從經(jīng)濟發(fā)展,到凝聚力、穩(wěn)定性,都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下午,安瑞德要坐公交車趕去永年,參加第二天的一個梅花拳活動。王增臣正忙著和來自各地的拳友切磋交流。我們沒有打擾他,悄然返程。
路過村口,那個簡易戲臺上還在進行著各種表演,鑼鼓、鞭炮,與周圍的原野、村落一起,形成了一種特有的生活味道。
恍惚問,覺得這里好像是另外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里,有我們從未體會過的某些東西,充滿著玄機與魅惑。很羨慕這個世界的人們,縱使外面的世界百轉(zhuǎn)干回,在他們的血液和空氣里,始終有種力量在默默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