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讀貴刊2011年第2期的時候,恰逢春節(jié)假期,家里常有親朋好友走動,外面偶爾響起的鞭炮聲時刻提醒自己,現在是過年。不絕如縷的祝福電話和短信,滿眼滿耳的吉祥詞句,到處都熱熱鬧鬧的,自己心里也有一點莫名的躁動。然而入夜之后,抽空翻看《當代人》,便如一股清風吹入心間,浮躁的心頓時清靜下來,劉福壽的梅花看在眼里,裝點在心中,讓這個春節(jié)又多了一點不一樣的美麗;麗江的山水像在編織一個遙遠的夢;賽里木湖的藍天碧水仿佛在告訴我,曼妙的春天就在不遠處招手……
這樣一本文化含量豐厚的刊物,就像一泓甘泉,清冽甘甜,熱鬧的春節(jié)因為她變得不再浮躁,本來可能渾噩的假期也變得充實。人們都說,現在的年味兒淡了,再也找不到以前過年的那種興奮和快樂。我想可能就是原本彌漫在春節(jié)期間的文化味兒淡了。觥籌交錯間沒人知道還有許多講究,祝福拜年也是規(guī)矩多多。這講究,這規(guī)矩,都是難以言喻的文化。丟了它們,也就丟了我們心中的年。
《當代人》雜志每一期都為讀者奉獻著精美的文化大餐,一點一滴地潤澤著人們的心靈,也為那一脈文化煙火的傳承貢獻著自己的力量。無論是高雅的書法繪畫,還是深入民間的古村古鎮(zhèn)、尋幽覽勝,都讓我們知道,在這個略顯浮躁的時代里,我們的身邊還是充盈著濃厚的文化氣息。哲學家梁漱溟曾經發(fā)問:“這個世界會好嗎?”這個問題難以作答,但我想有眾多滋潤心靈的文化藝術,真善美的追求蘊含其中,這個世界會好的。
廊坊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