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規(guī):儀器代替不了肉眼
目前,尿常規(guī)檢測常用兩種方法:
?。?)尿液干化學分析。此法干擾因素較多,檢測出的蛋白及糖定性結果較可信,而白細胞及紅細胞(實際為潛血)結果卻誤差較大,尤其是潛血化驗假陽性率很高。此法還有一大不足,即無法檢測管型(分多種類型,是腎實質(zhì)病理改變的標志),而管型對腎臟病診斷很重要。
?。?)尿液有形成分自動分析。此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對紅細胞、白細胞、上皮細胞、管型、結晶及細菌進行定量分析,并鑒別腎小球源及非腎小球源血尿,但紅細胞檢測較易出現(xiàn)假陽性,血尿鑒別特異性差,而管型檢測假陽性率更高,無法仔細區(qū)分管型類別,這都影響其應用。
可以看出,在分析尿沉渣有形成分時,上述兩種檢查雖然各有所長,但絕不能取代尿沉渣人工顯微鏡檢查(目前,臨床上有不重視及不進行尿沉渣人工顯微鏡檢查的傾向,應該得到糾正)。
注:假陽性指檢測結果異常,但可能是被干擾所致,實際并無相應病變。
需要強調(diào),女患者留尿前一定要充分清洗會陰,然后及時留取中段尿送檢,否則白帶污染就會造成假性白細胞尿及蛋白尿,可能被誤診為泌尿系感染而予以抗生素錯誤治療,耽誤病情。
尿紅細胞形態(tài):留尿半小時內(nèi)完成
尿紅細胞形態(tài)檢查可用來區(qū)分腎小球源及非腎小球源血尿,用普通光學顯微鏡即可完成,對操作者的要求不高,干擾因素最可能來自患者,患者一定要留取新鮮尿,并在留尿后半小時內(nèi)完成化驗,如放置過久,尿中紅細胞會皺縮變形,影響結果及判斷。
尿蛋白定量:別選半定量
尿常規(guī)檢查中尿蛋白陽性患者,應進一步做尿蛋白定量檢查,這在判斷腎病性質(zhì)、病情輕重及治療效果上都很有意義。不少非腎科醫(yī)師常用尿常規(guī)中蛋白半定量檢查代替(可顯示+~++++的異常病情),其實這是不正確的。因此檢查結果會受尿量影響,當患者飲水多尿液被稀釋時,加號會減少;反之,患者出汗多尿液濃縮時,加號會增加。而尿蛋白定量檢查不受此影響。另外,在大量尿蛋白(>3.5克/日)情況下,結果就“封頂”了,不管實際有多少蛋白尿,都只顯示++++,不能準確反映病情輕重及治療效果。
注:加號表示結果在參考值范圍之外,加號越多,結果異常越嚴重。
需要注意,做尿蛋白定量前48小時不宜靜脈輸注血漿或白蛋白,否則它們會從病變腎小球濾過,增加尿蛋白量。另外,留取24小時尿時,尿液應放置于陰涼處,夏天可適當加防腐劑,以免尿中細菌生長,影響檢驗結果。
腎小球功能:腎小球濾過率必不可少
血清肌酐(Cr)及尿素氮(BUN)濃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腎小球功能,但用它們來檢測腎小球功能局限很大,這兩項檢查都不敏感。只有在腎小球濾過率下降過半時,它們在血中濃度才會升高。另外,它們的測定值也容易受干擾。
早期發(fā)現(xiàn)腎小球功能損害,必須檢測腎小球濾過率。以前常用肌酐清除率來反映,不過此檢查需要留取24小時尿液,很容易出現(xiàn)誤差;而且當腎功能嚴重受損時,其檢測值常偏高。因此,現(xiàn)在提倡測得血清肌酐值后,將其代入公式來計算腎小球濾過率。盡管在某種情況下仍有一定偏差,但也有較好的應用價值。
編輯/李宇杰liyujie@jty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