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睂懽鞯牟牧霞仁切纬晌恼轮黝}的基礎,又是表達作者觀點的支柱。材料的收集積累是寫作的第一步。學生如何獲取寫作材料,豐富自己的寫作內容,進而提高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呢?
一、觀察生活是獲取寫作材料的第一途徑
為獲取寫作材料,托爾斯泰在彼得堡、莫斯科的農村呆過;杜甫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姚雪垠在書齋里“眾里尋他千百度”…… 文學大師們搜集材料的做法給我們以很大的啟發(fā)。要想得到最直接的寫作材料,就必須全面、細致、深入地觀察生活,善于抓住生活中有典型意義的人和事,才能加深對生活的理解和認識,才能從生活中攫取豐富的寫作材料。
認識客觀事物的起點是觀察。沒有獨具慧眼的觀察能力,對生活中的人物就會習以為常,對代表新思想的新鮮事物就會視而不見,就寫不出好文章。觀察要善看、善析、善問,確定好的觀察中心,選擇好的觀察角度,掌握好的觀察順序,隨時做觀察筆記。同時,要對觀察所得的豐富的、具體的材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鑒別判斷。只有這樣才能把握事物的特點,才能把它們寫得新穎、獨特、真實、生動。如在三年級一次的作文教學中,我要求學生用自己的一雙慧眼去觀察周圍的事物,把自己的發(fā)現寫下來,看誰寫的有意思。這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光憑說教肯定會有很大的難度。于是,我?guī)ьI學生做了一個實驗,用盆端幾條魚讓學生現場觀察,這些魚在水中活蹦亂跳,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實驗開始了,我用剪刀剪掉一條小魚的魚鰭,再把小魚放回水中,提問:“魚會怎么樣?”學生會看到被剪了鰭的小魚在水中栽來栽去。接著,我又剪掉了魚尾,讓學生再觀察被剪掉魚尾的小魚在水中是怎樣的。他們又會看到一條在水中撞來撞去的小魚。我不失時機地講解了魚鰭與魚尾巴的作用,讓學生們明白了:魚鰭是用來保持平衡的,魚尾掌管方向的。這樣一來,不僅解決了作文中“沒啥可寫”的問題,而且有助于學生寫出內容充實、富有新意的好文章,同時還讓學生學到了有關魚類的知識。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學生豐富多彩的生活會讓作文內容更加充實。教師要重視開拓學生的社會生活視野,培養(yǎng)學生勤于觀察、善于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師要為學生們創(chuàng)造更多走進自然、體會生活、尋找生活的機會。比如,常帶學生去登山、郊游,做一些義務勞動……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觀察、體會到勞動的樂趣,尋找生活的亮點,感受大自然的美麗景色,開拓自己的視野,增長見識。這樣,學生寫作時就學得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有感而發(fā),從而寫出優(yōu)秀的習作。
二、積累名句是獲取寫作材料的最佳途徑
無論是在課文課堂教學中,還是在課外的閱讀過程中,總會有很多文質兼美的妙詞佳句,教師要注意開發(fā)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