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師感到十分頭痛的課題,也是小學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課。特別是我們村級的農(nóng)村小學,家庭、社會還沒有完全普及普通話,日常生活中,學生與家長、別人的交流都是用方言進行,所以受方言影響,說起普通話來語言組織能力差,講不成一句完整的話,更不用說寫作文,真應了俗語“茶壺煮餃子——有話吐不出”。學生們即使東拼西湊勉強完成一篇習作,也是內(nèi)容空洞,條理不清,詞不達意,馬頭對不上牛嘴,讓教師無法修改,苦不堪言。那么,如何進行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呢?
一、從學說普通話抓起
每天與學生接觸,我都用普通話與他們打招呼、交流,學生說不準我?guī)推浼m正;每天上課或集隊集會盡量避免用方言,學生回答問題均要求說普通話。剛開始時很難,學生怕說錯不敢講,課堂上靜悄悄的,后來我采取鼓勵加獎勵的辦法,學生慢慢習慣了?,F(xiàn)在不管在家或?qū)W校,所有的學生都能用流利的普通話進行交流。
二、作文從一年級就重視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往往是從小學中年級才開始進入作文教學的,其實在小學一年級就應該重視作文教學,從學說完整通順的一句話到練習造句都是作文入門的開端。
一年級小學生的語文功底差,觀察能力低,更沒有組織和駕馭語言的能力,我教生字“也”時,是這樣引導說話的。我舉起手中的一支筆,說:“我有一支鉛筆。”讓一學生也舉起一支筆接著我說:“我也有一支鉛筆?!蔽依^續(xù)說:“我會用鉛筆寫字和畫畫?!睂W生也接我說:“我也會用鉛筆寫字和畫畫。”這樣,先從簡單的句式說起,慢慢過渡到復試的句式。上“春天的色彩”一課時,我從野外采來“桃花”“李花”“油菜花”等讓學生觀察后說說話。學生可活躍了,“春天到了,桃花開了,李花開了,油菜花也開了?!薄按禾斓搅耍奂t的桃花開了,雪白的李花開了,金黃的油菜花也開了?!蔽疫€把學生帶出教室在校園里找春天,校園里只有皂莢樹沒長葉子。學生回來匯報說:“春天到了,小草綠了,花兒開了,只有皂莢樹還在睡覺,一點葉芽都沒長,樹上還光禿禿的?!倍鄻銓嵉耐?。看,誰說一年級學生不會作文。
三、作文與生活不能分開
我堅信,真正的作文來自生活,一旦脫離了實際生活,作文干巴巴,沒有一點生氣。春天我?guī)W生出去踏青,感受春意融融、生機勃勃的景象;夏天去游覽周邊景點,如“古零靈陽寺”“世界第一氧吧——弄拉”等,讓學生領略民族風情、大自然的神奇;秋天,讓學生站在家鄉(xiāng)金浪翻滾的稻田邊,體驗豐收的喜悅;還利用節(jié)假日要求學生跟家人一起做農(nóng)活,為家人洗衣做飯,幫村里留守老人做事,祭掃烈士墓等,讓其親身體念勞動的酸甜苦樂。事實證明,學生參加社會生活實踐活動后,他們學會了觀察社會、觀察生活,掌握了認識事物的方法。他們找到思維的起點,思路開闊了,“思維”在體驗的過程中獲取靈感,寫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顯生動、有形,做到思如泉涌、下筆有神。既學到了知識,又學會了做人,一舉兩得。
四、作文教學離不開閱讀訓練
多年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大量閱讀古今中外文學名著,閱讀其他相關書籍。既可以繼續(xù)擴大學生的生活視野,拓寬知識面,又可以引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提高鑒賞能力,還可以逐步豐富他們的語言、詞匯、寫作素材,領會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規(guī)律。一個學生缺乏閱讀能力,知識心理就發(fā)育不全,很難激發(fā)作文興趣。俗話說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币粋€人如果生活經(jīng)驗欠缺,書本知識貧乏,寫作時必然腹空筆澀。
要提高和培養(yǎng)小學生閱讀能力,是一項時間長,見效相對緩慢的工作,需要師生雙方Bw5KzO/Qwm0NEwc6+1ZLXQ==的長期共同合作,積極參與。教師要有耐心和毅力來培養(yǎng)學生。我的做法是,要求學生每周至少閱讀3本課外書,抄下書中的好詞好句,每周一要檢查;還要寫讀書心得,比一比,作文日記中誰運用的好詞好句最多。在作文教學中,我還認真運用好每篇課文的寫作方法,指導學生學會仿寫,從而幫助學生打開寫作思路。如:學習《故鄉(xiāng)的楊梅》,我讓其仿寫《家鄉(xiāng)的枇杷》《家鄉(xiāng)的龍眼》;學《桂林山水》,我讓其仿寫《故鄉(xiāng)的小河》。當然,在對學生進行范文指導的過程中,我還教育學生避免機械地照搬照抄,只仿文章的精言、警句,格式、結構,寫作思路與觀察方法。學生經(jīng)過反復多次的仿寫練習,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我就鼓勵他們采取不同的表現(xiàn)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題材,從不同的角度去選材表現(xiàn)同一中心的題材內(nèi)容,采用“先分后總”或“先總后分”等結構方式進行一題多練。先扶后放,從仿到創(chuàng),這使學生的作文能力逐漸提高。
五、注重積累
作文也像語文基礎知識、閱讀一樣需要積累。
1.積累來自課文內(nèi)容
我的學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本《好詞好句寶庫》,里面存著小學階段學到的好詞佳句。學生將課文中的好詞好句積累起來,為寫作做好了鋪墊,作文時他們就有詞可用、有話可說了。
2.通過寫日記來積累
堅持寫日記是我個人的行為,我做到了更要求學生做到。學生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日記的內(nèi)容廣闊,每天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悟到的都可以寫??傊约旱南才范伎蔁o拘無束地表達出來。起初學生都寫成流水賬的日記,內(nèi)容空洞。我通過講評,讀范文,并跟他們一起做游戲,一起大掃除,然后指導他們把感受寫出來。久而久之,學生把寫日記當成了趣事,把對家長、身邊事物的怨恨苦樂表達得淋漓盡致。學生的日記我都當天批改、寫上評語。
六、沒有寫作興趣肯定寫不出好的文章
興趣是寫好作文的起點。作文教學要取得一定成效,語文教師必須千方百計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變被動學寫為主動學寫,逐步使他們樂寫。那么興趣從哪兒來?這與教師的點滴培養(yǎng)分不開的。
我教學生作文,不一定按部就班,而是抓時機即興寫的。有一次,我教三年級的語文課,第二節(jié)剛開始,我板書一個生字還沒完,忽然傳來一陣微弱的哭聲,我一問,原來是一位女生的語文課本不翼而飛。我動員全班同學找找,一位男生在教室后的空桌下找到了,該女生的笑容又回到了臉上。我靈機一動,來個即興作文,題目自擬,讓學生把剛才發(fā)生的事寫下來。學生們有了親身體驗,很快就寫好了。一位女生這樣開頭:“第二節(jié)上課了,我們端端正正地坐著,專心地看著老師在黑板上寫字。忽然傳來一聲女生的哭聲,老師轉(zhuǎn)過身來,親切地問:‘誰——怎么啦?’只見坐在前面的韋馨同學站起來低聲說:‘老師,我——我的語文課本不見了。’我想,是哪個搗蛋鬼搞的呢?”
看,沒有華麗的語言,卻把情景寫得恰如其分。一個剛起步作文的三年級學生能寫出這樣的文字,我感到欣慰。就這樣,我隨時隨地地抓住身邊發(fā)生的點滴事情,引導學生寫,學生習慣了,興趣也來了,也主動樂意寫了。
(責編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