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語課堂上,我常常被一個問題困擾:同樣的學習內容,優(yōu)秀的同學已經在課外學過了,或者是感覺到難度小,學習提不起興趣;而那些沒學過的學生、英語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學習起來感覺比較困難,有的甚至連最簡單的內容都掌握不了。這對“吃不了”和“吃不飽”的矛盾給我的課堂教學提出了挑戰(zhàn)。如何達到兩者兼顧,讓他們每個人都能各有所得,并且各自發(fā)展,各自提高呢?我嘗試了利用絡進行教學,實現(xiàn)英語教學的跨越式發(fā)展。
一、基于網絡環(huán)境下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
1.掌握學習理論:95%以上的學生在學習能力、學習速度、學習動機方面,并無大的差異。學生學習有差異的主要因素是家庭與學校的環(huán)境條件。如果大多數學生都有足夠的學習時間,接受了合適的教學,就能掌握世界上任何能夠學會的知識。掌握學習的目標是:發(fā)揮學生的學習潛力和學習積極性,使大多數學生掌握教材所規(guī)定的知識技能,取得優(yōu)良的成績。
2.自主學習理論:每個學生都是有能動性發(fā)展的主體,每個學生都存在著巨大的發(fā)展?jié)撃?,教育的作用就在于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應有的發(fā)展,不出現(xiàn)一個“落伍者”。主體教育堅持尊重學生獨立性和主動性,堅持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堅持使每個學生受到全面、綜合、生動、活潑的教育。
二、基于網絡環(huán)境的教學模式的實施
1.明確學習計劃
布魯姆指出,掌握學習必備的首要條件是教師必須能夠對他們所指的“掌握”是什么予以確定,能夠明確判定學生究竟是否達到了教學的要求和目標。教師首先要根據該單元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把各部分的教學內容設計成交互性的多媒體課件,每一課時的教學課件設計盡量按照教材原來的編排意圖,使之具有相對的獨立性,便于操作。課件的設計盡量做到形式多樣。其次,要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設計相應的形成性測試和綜合試題。另外,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要補充一些相關的學習材料和拓展訓練。最后,將這些學習資料放入網絡資源庫。這是掌握學習的準備階段,也是順利實施的保障。
2.布置學習任務
在以往的教學中,總是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至于到底有多少教學任務需要完成,學生永遠不知道,這就使學生形成了一種無休止的、疲憊的學習心理。而掌握學習一開始就讓學生明確該單元的學習目標:哪些知識是必須要掌握的,哪些知識是必須要了解的,還有哪些是可以自由選擇學習的,這讓學生看到了希望,給學生以學習的信心。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自主地安排學習時間去完成學習任務。教學一開始,教師就要把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告知給學生,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然后教師再介紹各部分的教學內容都有哪些相應的多媒體課件,并示范或指導操作方法。最后還要給學生規(guī)定學習時間,敦促其在教學時間內完成任務。
3.自主協(xié)作學習
學生明確學習任務之后,在教師的指導下,提取相應的內容進行自主學習。網絡資源庫儲存著大量生動有趣的語言學習材料,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學習。多媒體對單詞、句型的音、形、義進行生動、形象的演繹,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感官刺激,學生可以根據需要重復多次進行模仿、跟讀、操練。當學生掌握了單詞、句型等基本語言知識之后,學生可以選擇計算機提供的交際情景進行語言交際訓練,還可以參加小組活動,進行協(xié)作學習,暢所欲言,相互啟發(fā),加深知識理解,加深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教師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所要做的是給有困難的學生提供指導和幫助。如在教學牛津版5BUnit 1Week部分的內容時,在教師示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