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懲罰的有效性與學生“態(tài)度改變”的關系研究

      2011-12-29 00:00:00蔣湘祁馮海平易敏
      教學與管理(理論版) 2011年10期


        菲斯汀格的認知不協(xié)調理論假設個體的認知有尋求一致的傾向[1],如果個體的認知元素間出現(xiàn)不協(xié)調狀態(tài),會產(chǎn)生焦慮、緊張等負性感受而構成一種壓力,驅使個體想方設法減輕或消除不協(xié)調感,使認知恢復協(xié)調的狀態(tài)[2]。懲罰的根本目的是態(tài)度改變。
        菲斯汀格的認知不協(xié)調理論啟示我們:假設懲罰能引起學生的認知不協(xié)調感,那么就能通過“態(tài)度改變”來消除不協(xié)調感,以達到懲罰的預期目的。本文采用訪談法調查懲罰對中學生“態(tài)度改變”的影響,旨在證實懲罰的有效性與“態(tài)度改變”的關系,以探索對中學生實施有效懲罰的教育策略。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衡陽市兩所實驗中學的64名學生進行訪談。其中,女生30人,男生34人;初一21人,初二22人,初三21人。
        2.訪談材料的確定
        根據(jù)懲罰對認知不協(xié)調感的影響的七個維度來確定訪談內容,即懲罰的強度、針對性、尊重性、理解性、時間性、公平性以及教師的個人喜好。訪談材料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基本信息,包括學校、年級、性別等;第二部分為基本問題,包括教師是否使用懲罰、學生被罰后的感受以及最反感的懲罰形式;第三部分為具體問題,根據(jù)懲罰的七個維度編制,側重于學生被罰后的心理感受。
        二、結果分析
        1.懲罰對不同年級的學生的“態(tài)度改變”的影響
        初一學生面對教師的懲罰感到不滿、痛苦。如“如果優(yōu)等生和差生同時犯錯,且犯的是同樣的錯,教師的選擇是同時懲罰還是只懲罰差生或只懲罰優(yōu)等生?”初一的學生會選擇“只懲罰差生”,他們認為教師的懲罰是不公平的,對此表現(xiàn)非常不滿的情緒。
        初二學生最明顯的感受是憤怒、憎恨和生氣。他們認為教師在懲罰時并沒有說明懲罰的原因,常不明原由就懲罰學生,讓學生感到很委屈。他們認為:犯錯也是有理由的,教師不明原由就使用懲罰是不對的。
        初三學生被懲罰后感覺自尊受損,失去自信和學習興趣。他們認為不尊重他人的懲罰完全可以不必接受,產(chǎn)生如此情緒的學生認為不理會教師是最好的應對措施。可見,教師的懲罰并沒有達到改變學生態(tài)度,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目的。
        2.從各維度來看懲罰對中學生“態(tài)度改變”的影響
       ?。?)懲罰的強度。強度適中的懲罰,最有利于個體認知不協(xié)調感的產(chǎn)生,從而認識到自身行為的錯誤,改變態(tài)度或行為,使各種認知元素趨于一致。強度過輕或過重,都不能使其充分認識到行為的嚴重性和不良后果。
        (2)懲罰的針對性。懲罰對象的明確和說明原因的懲罰最有效。學生認為:教師在懲罰時若能說明懲罰的原因,他們會接受教師的懲罰并改正不良行為。這也就意味著學生的認知不協(xié)調感在有針對性的懲罰中能夠形成,學生能意識到教師的懲罰與自己先前的行為或觀念發(fā)生了矛盾和沖突。既然懲罰行為已被主體接受,要想達到認知與行為的一致,就必須改變主體認知。缺乏明確對象和未說明理由的懲罰只會讓學生產(chǎn)生憤怒、生氣和抗議的情緒。
        (3)懲罰的尊重性。學生反映當作業(yè)做錯、不遵守課堂紀律時,教師會罵難聽的話,傷及到學生的自尊,嚴重者會留下沉重的心理創(chuàng)傷。他們認為這樣的懲罰不會使學生糾正不良行為,相反會使學生自尊受損和失去學習興趣。56%的學生認為懲罰會破壞和教師的關系,會對其產(chǎn)生害怕、不信任的感覺?!敖處煈土P學生是當眾還是叫到辦公室的效果更好?”100%的學生都認為叫到辦公室的效果好。
        (4)懲罰的理解性。86%的學生認為教師在懲罰時從未給其解釋的機會,對此學生的感受是委屈、抗議。部分學生認為他們犯錯都會有一定的原因,但教師從不給其解釋的機會,這樣做的結果是學生不理會教師,甚至與教師作對。
       ?。?)懲罰的時間性。93%的學生希望教師“今天的錯今天罰”,而不希望“新賬舊賬一起算”,可見學生樂于接受及時的懲罰。大部分同學認為懲罰及時更有效果,及時的懲罰有利于學生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省,最大程度地認識到行為的錯誤之處,從而改變行為。
       ?。?)懲罰的公平性?!叭绻麅?yōu)等生和差生同時犯錯,且犯的是同樣的錯,教師的選擇是同時懲罰還是只懲罰差生或只懲罰優(yōu)等生?”85%的同學選擇了“只懲罰差生”,15%的同學選擇了“同時懲罰”,沒有人選擇“只懲罰優(yōu)等生”。若優(yōu)等生和差生同時犯錯,教師通常選擇只懲罰差生,或懲罰差生比優(yōu)等生較為嚴重,學生認為這種懲罰是不公平的,是不能接受的;有的甚至認為是教師趁機報復。
       ?。?)教師的個人喜好。教師經(jīng)常使用的懲罰方式有:罰抄課文、罰寫作業(yè)、罰站、搞衛(wèi)生等。但兩所學校的教師都偏向于用“搞衛(wèi)生”來懲罰學生,學生認為一成不變的懲罰方式對其糾正不良行為沒有多大的幫助。
        三、有效懲罰的教育對策
        1.懲罰的強度適中最有利于學生“態(tài)度改變”
        如果懲罰的強度不及或超過受罰的范圍,都會使受罰者得不到適當?shù)拇碳ば袨槎a(chǎn)生內心沖突。懲罰過于輕微,往往達不到理想的效果,不足以讓學生產(chǎn)生認知不協(xié)調感而選擇改變態(tài)度或改變行為;而過于嚴厲的懲罰,則會加重學生的心理負擔,導致受罰者的回避、不聽從行為,甚至引發(fā)高度焦慮,抑制其學習興趣,削弱其改變不良行為的能力[3]。因此,懲罰的強度達到剛剛能喚起所需要的行為和阻止不需要的行為,而又不會消除不協(xié)調感是最理想的。在實施具體懲罰時應引起學生的認知不協(xié)調感,目的是促使學生的態(tài)度向教師要求的方向改變。
        2.懲罰對象明確以及說明原因的懲罰最為有效
        首先,教師要明確受懲罰的個體。94%的同學對“班上一位同學犯錯,全班同學都要受罰”表示不滿與抗議。這樣的懲罰會夸大問題的嚴重性,造成全體學生焦慮緊張。其次,懲罰應針對有意識的過錯。對于那些無意識的過錯或已感到內疚的行為,使用懲罰只能增加過錯者的焦慮和壓抑感,應該采取容忍和關懷的態(tài)度,才能達到教育的效果。再次,懲罰時要說明原因。很多教師在實施懲罰時并沒有向受罰學生說明原因,這會使學生感到不滿。有效的懲罰必須針對明確的被懲罰主體和對象,并向受罰學生說明原因,使學生的認知與行為出現(xiàn)沖突,從而達到懲罰的效果。
        3.缺乏尊重的懲罰不可能引起學生的“態(tài)度改變”
        前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確定整個懲罰制度的基本原則,就是要盡可能多地尊重一個人。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顧及學生自尊的懲罰會讓學生冷靜地思考。在尊重的前提下使用懲罰,不要讓對方難堪,否則難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4.師生相互理解的懲罰效果更為明顯
        教師在實施懲罰時可站在學生的立場來考慮,在懲罰前給學生陳述理由的機會,了解他們犯錯的其他影響因素。這樣一方面可讓犯錯學生充分宣泄理由,另一方面也讓學生有機會重新審視自己的不良行為,體會到教師對他們的理解和信任,這樣可使懲罰的效果更明顯。
        5.及時懲罰與適時懲罰相結合
        懲罰除了及時,還必須要適時。適時指的是要抓住實施懲罰的時機,及時雖然很重要,但并非所有的過錯都是及時懲罰為好。如某學生在學校打架受傷很嚴重并住了院,住院期間最重要的是休養(yǎng),如果教師及時對其進行懲罰,不僅達不到懲罰的效果,反而會使情況更加惡化。因此,懲罰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及時和適時兩不誤。
        6.公平、公正的懲罰促使不良行為改變
        懲罰的公平性表現(xiàn)在懲罰執(zhí)行前后要一致,懲罰程度應該就錯誤的性質而定。當問題發(fā)生時,教師先反問自己:這個問題有多嚴重?這種問題以前是否發(fā)生過?過去對他的懲罰是什么?那次懲罰的效果怎么樣?公平、公正的懲罰才能讓學生接受并意識到自己的不良行為。
        7.教師的個人喜好影響懲罰效果
        教師特別喜歡使用“搞衛(wèi)生”的懲罰方式,一方面與學校的管理體制有關,學校實行班級分數(shù)競賽制,若有違紀或衛(wèi)生沒搞好,懲罰方式就是搞衛(wèi)生;另一方面,并非所有教師都懂得合理運用懲罰,教師采用“搞衛(wèi)生”懲罰犯錯的學生,偶然取得了良好效果,就會強化教師用“搞衛(wèi)生”作為懲罰學生的手段。
        總之,實際教育工作中,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上,強度適中的、及時的、公平的、有針對性的懲罰才能被學生接受,促使其反思自身行為的不合理之處,從而改變態(tài)度或行為以達到預期的目標行為。
        參考文獻
        [1] 丁兆春.認知不協(xié)調理論與態(tài)度改變.鎮(zhèn)江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5).
        [2] 馬德峰.態(tài)度改變:菲斯汀格的認知不協(xié)調理論評述.華中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1).
        [3] 何齊宗,肖慶.對教育懲罰的理性思考.中國教育學刊,2004(9).
        [4] 檀傳寶.論懲罰的教育意義及其實現(xiàn).中國教育學刊,2004(2).
       ?。ㄘ熑尉庉嫻窳幔?br/>

      凉城县| 大英县| 定远县| 舟山市| 元朗区| 会宁县| 北海市| 靖边县| 阳谷县| 甘洛县| 焉耆| 大化| 集安市| 那坡县| 辛集市| 西充县| 通道| 兴和县| 镇坪县| 垦利县| 南川市| 广西| 吴忠市| 双城市| 铁力市| 江都市| 长春市| 龙游县| 津南区| 丹棱县| 临颍县| 赤壁市| 松江区| 金坛市| 武强县| 九台市| 双牌县| 定南县| 宁武县| 左贡县| 资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