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總目標是對語文課程所要達到的目的的總體要求,即要培養(yǎng)學生具有什么樣的知識和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都應在總目標中得到體現(xiàn)。教育國際化背景下,中美兩國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比較可以促進本國母語課程與教學保持時代性和先進性。本文選取了中國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及《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與美國加利福尼亞、新澤西、紐約三個州的課程標準總目標進行比較,力圖尋找他們之間的共性與差異,以期能對我國語文課程標準的進一步完善提供參考。
一、中國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概述
中國《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是對中國義務教育階段的所有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基本要求,《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繼承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同時又增加了必修課和選修課,針對高中生的特點,增加學生選擇的空間,以適應不同學生的發(fā)展需求。中國語文課程總目標分為義務教育和高中兩個階段,義務教育階段是從1~9年級(小學是1~6年級,初中是7~9年級),高中相當于10~12年級。下面對這兩個階段的語文課程總目標進行列舉。
1.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概述
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標準列出的總目標共10條[1]。分別從語文學習幾個層面加以陳述。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如培養(yǎng)國主義情感、社會主義道德品質(zhì)、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文化品位、審美情趣、傳承中華文化、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等。過程與方法方面:掌握語文學習方法、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文言文、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發(fā)展合作精神等。知識與技能方面: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漢字;書寫漢字;培養(yǎng)獨立閱讀能力;具有日??谡Z交際基本能力等。
2.高中階段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概述
高中階段語文課程標準從五個方面加以陳述[2]。一是“積累·整合”。從加強積累、培養(yǎng)文言語感、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進行語文實踐等方面描述。二是“感受·鑒賞”。包括閱讀優(yōu)秀作品、品味語言、發(fā)展想象力和審美力、具有良好的現(xiàn)代漢語語感和古詩文語言的感受力等。三是“思考·領悟”。包括選讀經(jīng)典名著和其他優(yōu)秀讀物、養(yǎng)成獨立思考、質(zhì)疑探究的習慣、增強思維的嚴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四是“應用·拓展”。包括在生活和其他學習領域中正確、熟練、有效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增強文化意識、注重跨領域?qū)W習。五是“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包括觀察語言、文學和中外文化現(xiàn)象;學習多角度多層次地閱讀、學習用歷史眼光和現(xiàn)代觀念審視古代作品的內(nèi)容和思想傾向等。
二、美國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概述
美國三個州的母語課程標準基本是對幼兒園大班到十二年級(相當于中國的高中三年級)提出的學習母語的內(nèi)容與結果的要求。美國各州的語文課程總目標表述方式不同,有的單獨列出來,有的則在前言部分表述,有的混合在階段目標中進行闡述。下面分別對三個州的課程總目標進行歸納。
加州語文課程總目標主要表述為:流利的閱讀者和熟練的寫作者;自信的說話者和善于思考的聽者;英語學習者[3]。
新澤西州語文課程總目標:所有學生將通過他們的努力而成為流利的讀者、寫作者、說話者、qVvs5YIe5rSwTgwU+hpTe57+DYJ3fNmRDpLD9HBZitY=聽者和觀察者;學生通過學習將在口頭和書面語言、理解力和批判性思考技能方面變得更加自信和熟練;語言技巧對進一步學習、交流、職業(yè)發(fā)展和人類精神(Humanspirit)的繼承是必要的。
標準1:(閱讀)所有學生能在英語作品中理解和應用語音、字母和單詞知識,成為獨立和流利的閱讀者,能流利和理解性的閱讀各種各樣的材料和文本。
標準2:(寫作)所有學生能用清楚、簡潔有序的語言寫作,并能根據(jù)不同的讀者和目的而改變內(nèi)容和形式。
標準3:(說)所有學生能用清楚、簡潔、有組織的語言說話,并能根據(jù)不同的聽眾和目的改變內(nèi)容和形式。
標準4:(聽)所有學生能主動通過各種情境下的多樣的信息來源獲取信息。
標準5:(觀察和媒體讀寫能力)所有學生能對印刷品、非印刷品和電子文本和資源進行使用、觀察、評價和做出反應[4]。
紐約州語文課程總目標:
標準1:學生們通過讀、寫、聽、說獲取信息和進行理解。
標準2:學生們通過讀、寫、聽、說對文學做出反應和表達。
標準3:學生們將通過讀、寫、聽、說進行批判性分析和評價。
標準4:學生們將通過讀、寫、聽、說進行社會交往[5]。
三、中美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分析與比較
1.共同點
兩國語文課程標準都對培養(yǎng)學生在聽說讀寫方面具備的能力進行了表述,都注重語文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表達、交流和溝通能力的培養(yǎng)。如中國義務教育階段提出“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能根據(jù)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等,反映出中國母語課程標準對學生聽說讀寫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視。美國加州的“流利的閱讀者和熟練的寫作者”、“英語學習者”,新澤西州提出“所有學生將通過他們的努力而成為流利的讀者、寫作者、說話者、聽者和觀察者”、“語言技巧對進一步學習、交流、職業(yè)發(fā)展和人類精神(Humanspirit)的繼承是必要的”,它們都是對聽說讀寫的規(guī)定,反映了母語作為語言交流載體的特性。由此看出,兩國對母語課程內(nèi)涵的理解趨同,反映出母語作為一種交際工具和文化載體的共同特點,這也說明當代社會對學生提出的要求的一致性,總目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良好能力。
2.差異
(1)語文課程目標的價值取向不同。中國的語文課程總目標表現(xiàn)出社會本位與人本位相結合的價值取向,義務教育階段總目標的第1、2、3條都是對培養(yǎng)學生社會共同價值的要求,“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感、社會主義道德品質(zhì)”、“熱愛祖國語言文字”,高中階段的“增強為民族振興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等都反映出社會本位取向。這種社會取向首先認為人是社會的一員,應該具有社會認同的共同價值觀,這與中國自古以來注重國家民族觀念的文化傳統(tǒng)相一致。義務教育階段總目標第4、5、6、7、8、9、10條從思維能力、語音漢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搜集信息資料等方面提出了對個人語文素養(yǎng)的要求。課程標準把關于社會價值取向的目標擺在了開頭,透視出中國語文課程標準對培養(yǎng)學生社會道德、國家共同意識的重視,也是中國傳統(tǒng)注重先國家后個人價值觀的體現(xiàn)。后面的七條目標又是對個人能力素養(yǎng)的目標要求,也體現(xiàn)出注重對個人能力的培養(yǎng)。高中階段的課程總目標把對個人的能力要求與社會性價值取向融合在一起表述。因此,中國的母語課程標準體現(xiàn)出社會本位與人本位的融合。與此不同的是美國的課程標準明顯表現(xiàn)出人本位的價值取向,我們從加州的“流利的閱讀者和熟練的寫作者”、新澤西州的“所有學生將通過他們的努力而成為流利的讀者、寫作者、說話者、聽者和觀察者”、紐約州的標準1、2、3、4條都是以“學生”作為主語,學生是動作的執(zhí)行者,可以看到美國都是在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學生可以熟練地應用自己的母語達到各種目的。與這個層次的目標是相適應的,即學科領域的課程目標(Goals),它適用于一定階段的具體課程目標。中國的目標似乎更符合總的教育目的和宗旨(Aims),即所謂的課程總體目標,“它反映特定社會對于合格成員的基本要求,與該社會最根本的價值觀一致,一般有較強的哲學理念色彩,以及濃厚的社會政治傾向”。[6]美國的總目標顯得更加簡潔和清楚,要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很具體和明確。中美兩國語文課程標準體現(xiàn)出來的價值取向是與兩國文化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需求相適應的。
?。?)課程目標的陳述方式不同。陳述得好的目標具有三個要素:“一是說明通過教學后,學生能做什么(或說什么);二是規(guī)定學生行為產(chǎn)生的條件;三是規(guī)定符合要求的作業(yè)標準?!盵7]“行為主體+行為動詞+行為條件+行為結果”是一條標準的基本要素。兩國語文標準都關注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中國目標中的“培養(yǎng)……”可以理解為“教師培養(yǎng)學生……”,隱含的行為主體是教師,沒有把主語嚴格限定為學生。美國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表述都帶上“學生”的主體,所以,能準確地描述學生應該達到的水平。兩國的行為動詞存在著差異,中國的“提高”、“掌握”、“發(fā)展”、“形成”、“體會”等詞比較空泛,難以測評。美國的“應用”、“改變”、“獲取”、“收集”、“分析”等,具有很強的可測性、可觀察性,適合目標的表述。中美語文課程標準在行為條件的表述上也有所區(qū)別,中國語文課程標準的行為條件,如“能根據(jù)需要,采用適當?shù)姆椒ń鉀Q閱讀、交流中的問題”、“通過閱讀和鑒賞,深化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等,“根據(jù)什么需要”、“什么是適當?shù)姆椒ā薄ⅰ叭绾紊罨边€是沒有明確表達出來,這些條件的附加對行為的指導作用不太大,缺乏規(guī)定性。美國的如“所有學生能在英語作品中理解和應用語音、字母和單詞知識”、“所有學生能對印刷品、非印刷品、電子文本和資源進行使用、觀察、評價和做出反應”等都顯示出行為條件的具體性、可測性和實用性,能對學生的學習起到切實的指導作用。中國的目標偏重于表現(xiàn)性目標的選擇,如“發(fā)展思維能力”、“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等,這種目標“不能像行為目標那樣追求結果與預期目標的對應關系,而應該是一種美學評論式的,即對學生活動及其結果進行鑒賞式的評價,依照其創(chuàng)造性和個性特色檢查其質(zhì)量與重要性”,這種目標由于其模糊性和不確定性,難以進行統(tǒng)一的評價,也會導致課程目標到課程實踐的“縮水”。
通過比較,我們看出中美兩國在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的價值取向、表述方式上的共性與差異。價值取向的差異有兩國文化傳統(tǒng)和現(xiàn)行社會條件的影響,也有各自對母語課程的內(nèi)涵理解不同所導致的。中國文化傳統(tǒng)比較注重社會、國家利益和集體觀念的培養(yǎng),美國更關注個人自由發(fā)展,美國母語課程標準所提倡的公民意識、民主意識也是維護個人自由的重要方式。中國社會文化中的國家意識極強,也是形成中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因而中國語文課程總目標注重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的培養(yǎng)。美國課程總目標的表述也反映出美國科學主義與實用主義的價值觀,一切以科學為依據(jù),以實用為導向。所以,美國課程標準的價值取向、表述方式體現(xiàn)出很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當然,兩國課程目標的價值取向有各自的側(cè)重,但都是個人本位和社會本位的混合,只是各自的側(cè)重不同。中國側(cè)重于社會本位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社會價值的共同追求,美國側(cè)重人本位的價值取向更有利于學生個人能力的發(fā)展。從課程目標的表述方式和策略來看,美國母語課程總目標體現(xiàn)出學科的特性,非常明確、具體地陳述目標,課程實施者能清楚明白地執(zhí)行,保證了課程目標的實現(xiàn)。美國課程標準總目標的制訂遵循了這些原則,這也間接體現(xiàn)出以人為本的理念。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Education..English Language Arts Content Standards for California Public Schools[EB/OL].(1997-10-14)[2010-1-22].www.lib.ynnu.edu.cn/e_resource/gdsj.html,vi~vii.
[4] New Jersey Department of Education.New Jersey Core Crriculum Content Stangdards for Language Arts Literacy.(1997-10-15)[2010-1-22].www.lib.ynnu.edu.cn/e_resource/gdsj.html.6.
[5] The University of the State of New York.The State of Education Department[EB/OL].(1997-10-15)[2010-1-25].English Language Arts Core Crriculum,www.lib.ynnu.edu.cn/e_resource/gdsj.html.2.
[6] 叢立新.課程論問題.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7] 皮連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心理學基礎.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ㄘ熑尉庉嬋魏殂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