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xué)過程中,發(fā)現(xiàn)現(xiàn)行的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有幾點值得商榷,現(xiàn)提出以供探討。
一、“士貳其行”中“行”的讀音
《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氓》(高中第三冊)中“士貳其行”的“行”應(yīng)當(dāng)讀“háng”,理由如下。
首先,這是韻腳決定的。這一節(jié)的詩句為:“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顯然,湯、裳、爽都是ang韻,行也應(yīng)如此,才能夠章節(jié)和諧。
其次,這是詞義決定的。行,是品行的意思?,F(xiàn)代漢語“行”如按“品行”解釋應(yīng)該讀xíng,但是這一義項在古代卻讀háng。“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詩經(jīng)·小雅·車轄》?!熬靶小睘椤按蟮馈钡囊馑迹扔餍袨檎蠊饷??!稘h語大字典》解釋“行”,在讀音háng下的第一個義項就是“道路”。而在一些舊版詞典中,“景行”之“行”的注音就是háng。
再次,上古沒有舌面音。根據(jù)章炳麟、黃侃等眾多學(xué)術(shù)大家的考證,上古是沒有舌面音jqx的,到了近古的元、明時代,才從舌根音gkh里分化出舌面音jqx。這樣的話,凡現(xiàn)在聲母為jqx的字在上古都在gkh里,如“柜”本來聲旁是“巨”,但卻不讀jù而讀guì,“殼”既有qiào的音又有ké的音等等,所以《詩經(jīng)》時代的“行”應(yīng)該讀háng。
如果以上說法成立的話,自然而然就會牽扯出本節(jié)“極”和“德”的讀音來?;蛘?,它們和“湯”“裳”“爽”“行”為同一韻腳,但由于語音經(jīng)過幾千年的變化已十分復(fù)雜,并且現(xiàn)代漢語中這兩個字又無其他相應(yīng)的讀音,所以只好作罷。但是“行”卻不同;或者,只是它們二者押韻,與前邊的韻腳無關(guān),本節(jié)詩在這里又換了一次韻。
二、“三年釋其征”中“征”的釋義
《勾踐滅吳》(高中第一冊)中“當(dāng)室者死,三年釋其政;支子死,三月釋其政”,課本注釋:政,通“征”,指賦稅徭役。而《勾踐滅吳》下文又有:“十年不收于國。民俱有三年之食?!笔?,征收。這樣,問題就出來了?!笆瓴皇沼趪C窬阌腥曛场钡囊馑际牵菏甓紱]有向老百姓征收賦稅,這樣,老百姓家里都存有可以吃三年的糧食。十年免稅是對于每個國民的普遍政策,而“三年釋其征”、“三月釋其征”又是特殊的撫恤政策,因此,就不存在“免除三年或三月賦稅”的必要。所以,“三年釋其征”、“三月釋其征”中的“征”是不是只指“徭役”而不含“賦稅”?但是《古代漢語詞典》解釋“征”是“賦稅”和“征稅”的意思,沒有“徭役”一說。《中國歷代文學(xué)作品選》在解釋這兩句中的“征”時說,征,指徭役。這種說法就比較合理,但又和詞典產(chǎn)生了矛盾,而筆者認(rèn)為還是采用這種說法好。
三、“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的翻譯
《勾踐滅吳》(高中第一冊)中的“當(dāng)室者死,三年釋其政;支子死,三月釋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這句的翻譯有多種答案?!啊铀懒耍馊ニ胰齻€月的徭役(多譯為賦稅徭役,上段已作討論),并且也一定像埋葬嫡子一樣哭泣著埋葬他”是最為普遍的一種。按這個翻譯的口氣來推斷,哭泣埋葬支子的應(yīng)該是他的父親。而嫡子也好,支子也罷,他們都是自己的親生兒子,感情都是一樣的,不存在厚此薄彼的事,所以,這種“哭支子如嫡子”的翻譯顯然于理不通。那么,究竟是誰在“哭泣葬埋”呢?如果承上文“免去他家三個月的徭役”,主語應(yīng)該是“官府”或者“勾踐”,那么這里的“其子”就不該是“嫡子”而是“自己的兒子”。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必哭泣”這句之前是“冒號”,是對“當(dāng)室者死”和“支子死”兩句的總括,所以這句應(yīng)該理解為,不論是當(dāng)室者死了,還是支子死了,官府或勾踐“都一定像自己的親生兒子死了那樣哭泣著埋葬他”。《中國歷代文學(xué)作品選》翻譯為:“勾踐哭泣葬埋他們,和自己的兒子一樣?!被谧尮篡`親自去各地埋葬是不現(xiàn)實的,不是懷疑他的誠意,而是客觀條件制約,他不可能處處都去、家家都去的,所以這句主語采用“官府”也就是“當(dāng)?shù)毓賳T”比較好。
四、“所守或匪親”中的“匪”通不通“非”
高中語文第五冊教材在注釋李白《蜀道難》中的這句時說,“匪”通“非”?!胺恕北緛砭陀小安皇恰钡牧x項,沒必要通“非”?!豆糯鷿h語詞典》等很多詞典都這樣解釋。常用的成語“匪夷所思”就是典型的例子。奇怪的是高中語文第三冊《氓》“匪來貿(mào)絲”的課下注釋直接將“匪”解釋為“不是”,出現(xiàn)注釋不一的現(xiàn)象。翻閱很多古典文學(xué)作品集,對這一“匪”字都沒有作通假解釋。
五、“浮圖”有哪些義項
高中語文第四冊在注釋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的“浮圖”時說:“梵語音譯詞,也寫作‘浮屠’或‘佛圖’,本意指佛教徒,這里指和尚?!边@個注釋是不全面的,忽略了“浮屠”的另一個很重要的義項——佛塔。“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句話就用的是“佛塔”的義項。造佛塔是做功德,但救人更是功德無量的事。
(責(zé)任編輯關(guān)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