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是世界各國教育研究和學校教育改革的一個主題,也是教育發(fā)展的一個重要趨勢。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家校合作趨勢在我國也開始受到重視與關注,但無論是在合作的內(nèi)容與形式上,還是在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廣度與深度上,我國家校合作皆處于較低層次和較低水平。西方學者對家校合作問題進行了全方位、多視角的研究,其結(jié)論和觀點是值得關注和借鑒的,有助于我們從理論和實踐方面對家校合作問題進行認識與審視。
一、 國外有關家校合作問題的研究
1.關于家校合作的內(nèi)涵
家校合作的內(nèi)涵是什么?關于家校合作的內(nèi)涵,比較寬泛,對其界定也模糊不清,這從家校合作名稱的不同說法就可見一斑。在西方,關于“家校合作”的說法比較常見的有:“家長參與”(involving parent或parent involvement)、“家長參與決策”(parent participation)、“教育介入”(education intervention)、“家校合作”(home-school cooperation)、“家長——教師合作”(parent-teacher cooperation)等。其中,“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是最有代表性的提法。那么何謂“家長參與學校教育”?Greenwood & Hickman認為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是指在家庭及學校中動員家長,使家長、孩子和學校所在社區(qū)獲益的過程;Comer & Haynes認為家長專注于如何改善學校教育環(huán)境,以創(chuàng)造一個積極、正向的關系來支持孩子的全面發(fā)展即為家長參與;美國從事問題學生研究的著名專家范德格里夫特和格林則提出家長參與的兩個重要因素,即內(nèi)在的積極態(tài)度(如家長會的期望)和外在的行為特征。
在國外,“家校合作”雖然仍沒有一個比較明晰的、被廣泛接納的定義,但大多數(shù)研究者認為它是一種雙向活動,是家長參與到學校教育中來,與教育工作者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過程。西方學者普遍認為,家校合作的過程就是“家長參與到學校教育中”的過程,也就是家長通過法定機構、途徑,在學校管理事務中享有權利并承擔相應義務,或?qū)W校政策、學校工作發(fā)生影響的活動過程。
2.關于家校合作的意義與價值
一是學校教育何以需要家長參與?在西方發(fā)達國家教育界基本形成一個共識:即能否吸引家長的參與和支持已經(jīng)成為學校是否成功的關鍵。因此,人們不僅充分肯定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重要意義,并通過政府報告和立法予以確保。如在美國,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教育部報告不僅肯定了家長在學校教育中的作用,并號召家長“要做學校工作的積極參與者”,強調(diào)校長應該“盡最大努力并善于爭取家長的支持”;20世紀90年代,美國許多州把建立學校、家庭、社會有機整合的學校結(jié)構作為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極大推動了學校與家庭關系的發(fā)展;進入21世紀以來,聯(lián)邦政府和許多州通過制定一系列有關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政策和法規(guī),為美國中小學家校合作順利運行提供制度保障,而且許多中小學也紛紛采取措施建立和健全學校家庭聯(lián)系制度,吸引家長參與和支持學校工作。在英國,政府不僅肯定家長在基礎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重視學校與家長的合作,而且通過制定法律予以保障。
二是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有何作用和意義?美國學者哈德森(Henderson)等的調(diào)查研究表明,家長參與到學校教育中,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而且對整個學校的教育工作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具體表現(xiàn)為:學生可以獲得更高的學校等級和更好的學業(yè)成績、學生出勤率高、參加補習的學生逐漸減少、學生在校態(tài)度更加積極、學校擁有更高的畢業(yè)率和升學率等。對英國家校合作的研究認為,通過建立家長——學校組織,可以使家長更好地了解兒童的學習以及學會如何幫助兒童成長;可以使家長了解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可以向家長解釋教師的教學策略和教學實踐;便于了解家長對學校目前存在的問題、學校改革的看法和意見,使家長組織對學校事務的咨詢功能和決策功能日益凸顯等。
從已有的研究來看,西方國家現(xiàn)階段討論的主要議題,不是學校與家庭要不要合作、家長要不要參與學校教育的問題,而是如何進一步加強這種合作、加強這種參與的問題??梢?,西方國家普遍認可家校合作的價值。
3.關于家校合作的內(nèi)容
那么,學校與家庭應該在哪些方面加強合作呢?美國著名的家校合作研究機構——“家庭、學校及社區(qū)合作伙伴中心”主持人、霍普金斯大學教授喬伊斯·愛波斯坦(Epstein)認為家校合作主要有六大領域:(1)家長教育;(2)家校交流;(3)在家學習,即幫助家長在家學習;(4)家長志愿者,即家長無償參與學校義務工作;(5)參與決策;(6)吸納社區(qū)。這六大領域可以從兩方面進行分類:從校方講主要內(nèi)容有家長教育、家校交流、請家長參與決策、組建家長委員會等;從家長講主要內(nèi)容有做志愿者為學?;I資、捐款捐物、配合教師的教學與教育工作、義務服務以及主動參與決策、組織家長委員會的活動等。
家長教育培訓是家校合作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如美國通過“工作坊(work shop)”和“研討班(seminar)”等培訓形式來對家長進行教育培訓,培訓內(nèi)容包括:如何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如何與孩子進行交流,以及與輔導孩子學習有關的知識和技能等。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是家校合作的又一重要內(nèi)容。在美國,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內(nèi)容十分廣泛,具體包括:參與學?;顒?,如家長會;參與學校教學,利用和發(fā)揮家長的教育資源為學校教學服務;參與學校管理,主要表現(xiàn)為參與學校的一般事務管理和參與學校的決策過程。在家校合作中,參與學校管理是家校合作中比較高的層面。由于文化傳統(tǒng)、管理體制、教育環(huán)境、管理民主化程度的差異,世界各國的家長在參與學校管理上呈現(xiàn)出不同態(tài)勢。如在美、英、澳大利亞等國,中小學家長依據(jù)各自國家的教育法規(guī)幾乎參與到了學校管理的各個領域,如人事、財務、課程設置及內(nèi)容、工作評價、改革計劃認可、政策制定等;但以色列、日本等國在學校管理方面并沒有實質(zhì)性參與,如日本不僅規(guī)定甚至禁止家長與教師協(xié)會(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PTA)對學校人事及其他管理事務進行“干涉”及對教育的“不當支配”。
4.關于家校合作的形式
在家校合作中,家長和學校是通過何種形式合作的呢?在美國,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基本模式有兩大類:一類是家本參與(home-based involvement),即為了學生的發(fā)展,家長基于家庭的實際而在家庭中圍繞著與學校相關的活動與孩子之間進行的雙向互動活動,在活動中家長一般是作為支持者、學習者而發(fā)揮作用,如對孩子教育進行的直接資源投資;另一類是校本參與(school-based involvement),即家長為了學生的發(fā)展基于學校的實際而在學校中參與的一系列活動,主要是指家長參與學校決策以及學校管理的活動。其中,校本參與是家校合作的主要途徑,校本參與的主要方式有:(1)對家校之間信息傳遞活動的參與。方式包括家訪、家長會、開放日、學生作業(yè)展覽、家庭學校手冊、成績報告卡、學校信息卡、學校家長公約等。(2)對學生在校學習和生活的參與。方式有家長志愿者幫助學?;顒?、為維護學生學習和合法人身權益而進行的參與活動。(3)對學校管理活動的參與。方式包括家長通過地方學校理事會(或地方學區(qū)教育委員會)、家長教師聯(lián)合會(PAT)等來參與學校管理。在澳大利亞,學校一方面為家長提供多種正式和非正式的機會來了解學生在校的進步,主要方式包括學生表現(xiàn)報告、學校年度報告、時事通訊、信函、私人會面、家長——教師之夜、學校——家長雜志、教育補充資料訂閱等;另一方面學校通過一系列組織和活動,促使家長積極參與到學校教育之中,方式包括學?;顒樱ㄈ邕\動、音樂等課外業(yè)余活動)、學校理事會、家長和市民協(xié)會、校內(nèi)商店(由家長志愿者充當商店職員)等。在英國,根據(jù)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層次分別采取不同方式:(1)低層次參與,家校合作方式有家長訪問學校、參加家長會、開放日、學生作業(yè)展覽、家長聯(lián)系薄、家長小報、家庭通訊等;(2)高層次參與,合作方式有經(jīng)常性的家訪、家長參與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幫助制作教具、為學校募集資金等;(3)正式組織上的參與,如家長咨詢委員會等。此外,還有近年來一種新形式——“學習支持助手”(Learning Supporting Assistant),即從家長中招聘受過專門培訓的學生家長協(xié)助教師課堂教學工作。
5.關于家長在家校合作中的角色定位
家長在家校合作中扮演何種角色呢?美國學者大衛(wèi)·威廉姆斯研究發(fā)現(xiàn),家長在學校中渴望扮演不同的角色,按家長在家校合作中擔任的角色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家長作為學習支持者,學校得到家長支持,家長在相互交流的活動中學習有關的教育理論與方法,實現(xiàn)和加強對子女的科學教育。以這種角色和身份參與孩子教育是家長參與的最常見模式,往往受到教師、家長和學校管理者的偏愛。以這一層次角色參與的家校合作,內(nèi)容多限于孩子的教育問題,而與學校整體教育工作無關,而且多由學校組織,家長一般處于被動。第二個層次是家長作為學校教育的自愿參與者,家長不僅關注自己子女的教育,而且學校的整體教育也成為家長參與的一部分,自愿為學校提供無償服務或贊助。以這一層次角色參與的家校合作,家長不僅參與學校教學,參與策劃、協(xié)助組織全校性大型活動,而且還參與學校教育管理,甚至幫助學?;I措資金以改善學校辦學條件。第三個層次是家長作為學校教育的決策參與者,家長參與學校決策的全過程,包括決策形成、決策執(zhí)行和決策監(jiān)督等。
二、 幾點啟示
西方學者從家校合作的內(nèi)涵、合作的意義與價值、合作的內(nèi)容、合作的形式以及家長在家校合作中的角色定位等方面進行了較為系統(tǒng)、全面的研究,得出了許多有價值的結(jié)論和觀點。筆者以為有如下幾點值得我們借鑒。
1.應充分認識到家長作為教育資源的重要價值
在當今時代,社會參與學校教育已經(jīng)成為世界教育發(fā)展的一個重要趨勢,許多國家紛紛采取措施加強社會與學校之間的聯(lián)系。而在社會參與力量中,家庭的參與是一支重要力量,家長是否有效地配合學校對子女進行教育,直接決定著學校教育的效果。在美、英、日等發(fā)達國家,教育界普遍達成一種共識:即能否吸引家長的參與和支持,已經(jīng)成為學校是否成功的關鍵。西方學者的研究也已經(jīng)表明:家長是一種極具潛力的、實惠而有效的“教育資源”。在國外,無論是學界還是教育界,之所以重視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是基于家校合作中一種共同的責任意識,即學校和家庭雙方對于孩子的成長都要認真承擔各自的責任。
在我國,家長作為一種“教育資源”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這與家長和教師的教育觀念有關。一方面崇尚權威的價值取向使不少家長認為只有教師才是教育兒童的權威代表,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是對教師權威的僭越;另一方面教育管理體制的集權化、封閉性使學校領導者和教師認為,家長作為“局外人”,參與學校教育不僅會給學校帶來麻煩和干擾,甚至會干預學校日常運作和決策。因此,要改變目前現(xiàn)狀,首先應提高學校管理者、教師和家長對家校合作重要性的認識,消除學校與家庭在教育思想觀念上的分歧,加強共育的責任意識,同時改革教育管理體制,賦予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權利,真正發(fā)揮家長教育資源的重要價值。
2.加強立法為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世界上不少國家,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是受法律保護的,政府通過制定有關政策、法規(guī),明確規(guī)定參與學校教育是家長的權利與義務。在我國,迄今為止還沒有專門制訂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政策或法律,由于缺乏相關立法,不僅使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而且也使家長在監(jiān)督、參與學校的教育管理、教育教學活動時也無法可依,同時也淡化了家長對教育的參與意識、弱化了家長自我教育和教育孩子的責任意識。由于家校合作缺乏法律保障,在我國家校合作中因家長與學校責任機制不明確所致的家校雙方互相推諉責任的現(xiàn)象也就不可避免。
從國外家校合作的成功經(jīng)驗來看,健全的政策法規(guī)是家校合作正常運行的保障。因此,在我國的有條件地區(qū)應該加快制訂并頒布家校合作的法律法規(guī),建立家校合作的相關制度,從法律層面明確國家、學校及家長在學校教育中的權利及義務,使家長有權利對學校教育提出意見及建議,有權利參加學校各項活動,尤其是學校的教學及管理,充分利用寶貴的家長資源,使家庭及學校、家長及教師真正成為兒童教育的平等合作伙伴。
3.健全組織機構為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提供組織保障
家校合作的國家法律制度及地方法規(guī)的落實和實施還需要組織的保障。美、英、日等發(fā)達國家都設有各個層次的家長教師協(xié)會和其他相關組織,家長通過成為這些組織的成員及參加這些組織的活動,積極參與到學校教育中來,充分發(fā)揮了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積極性。因此,針對我國現(xiàn)狀及借鑒國外先進的經(jīng)驗,我國應該逐步建立自上而下的家校合作組織,以保障家長對學校教育的知情權和參與權。
4.努力提升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層次
在國外,學者們的研究發(fā)現(xiàn)qGxLmMKK4ED9+265pzdKz34zF40kcE4BImwo/xkWfrI=,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渴望扮演的角色包括:學習者、支持者、主動參與者和決策者。其中,家長作為學習者、支持者的參與是低層次參與,而作為主動參與者、決策者的參與是高層次的參與。低層次的參與家長僅僅享有知情權,而高層次的參與家長享有決策權,可以協(xié)助學校運作,參與學校決策。從美、英、日等發(fā)達國家的家校合作實踐來看,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多為參與學校日常事務的運作,屬于高層次的參與,體現(xiàn)了一個“局內(nèi)人”的身份與角色。在我國,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主要限于校外的較低層次參與,如學生課余學習的輔導、配合學校的家長會等,而對于校內(nèi)部分的學校課程開發(fā)、學校經(jīng)濟活動、管理活動的參與則相對較少。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對教育的選擇權必將得到更充分的體現(xiàn),學校的教育教學與管理必將更多地征求來自家長的意見,家長參與未來學校的管理是一種必然趨勢。為此,我們應多開發(fā)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途徑,多提供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機會,擴大和加強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廣度與深度,從根本上提升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層次。
總之,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是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政府、社會、家庭和學校的共同努力。在學習借鑒國外研究成果和先進經(jīng)驗基礎上,我們應充分認識家校合作的重要性,通過政府立法明確學校與家庭的責任,健全家校合作的組織機制,提升家校合作的層次與水平,發(fā)揮家長在學校教育中的作用與價值,使其成為參與學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
參考文獻
[1] 李進忠.走進共同責任的家校合作——國外的經(jīng)驗和我們的實踐.基礎教育參考,2004(7).
[2] 周月朗.近年來美國家校合作的研究與實踐.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6(4).
[3] 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系《外國家長教育》課題組.英國家校合作探微.外國中小學教育,2008(10).
[4] 陳娟.美國家校合作的特色及對我國的啟示.教學與管理,2010(6).
[5] 賈莉莉.美國家長怎樣參與學校教育.上海教育科研,2007(3).
[6] 王艷玲.英國家校合作的新形式——家長擔任“教學助手”現(xiàn)象述評.比較教育研究,2004(7).
[7] 席春玲.家校合作理論研究述評.當代教育論壇,2010(4).
[8] 楊敏.中美兩國中小學家長在參與學校教育中的角色比較.基礎教育參考,2009(2).
?。ㄘ熑尉庉媱⒂缿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