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俊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北京,100055)
電廠四大管道及三通在制造過程中,多數(shù)采用焊接進行連接,由于受焊接工藝、人員水平、焊接過程控制及焊接設備等因素的影響,焊縫處往往會產(chǎn)生缺陷,這些缺陷的存在會影響管道和三通使用安全和使用壽命。為了保證焊縫的質量,需要在不破壞焊縫的前提下對焊縫質量進行檢測,利用射線進行檢測是目前使用最為普遍的無損檢測方法之一,廣泛用在對壓力管道和三通焊縫的無損檢測工作上。射線檢測的結果一般比較準確,可以直接作為管道焊接質量評定的依據(jù)。作者從事射線無損檢測工作多年,根據(jù)自己的工作實踐通過本文就電廠管道和焊接三通的射線檢測質量控制問題進行總結和討論。
射線檢測的主要流程為:檢測單位接受委托后,首先由具有資格的檢驗人員根據(jù)法規(guī)和標準管理文件審查技術協(xié)議,根據(jù)委托書的要求了解工件、焊縫、標準等相關情況。其次根據(jù)委托書的要求選定使用標準、儀器設備、電源電壓等相關參數(shù)制定工藝卡;最后根據(jù)工藝卡的要求進行檢測拍片,對成片進行初評、復評等,對不合格的工件返修檢查,對合格的工件整理原始記錄,簽發(fā)報告。
在射線檢測前進行質量控制,是整個射線檢測過程質量控制的前提,是保證檢測結果可靠性的基礎,下面詳細討論射線檢測前質量控制的內容。
射線檢測人員必須經(jīng)過培訓、考核和認定,取得資格證書后才能在相應資格規(guī)定范圍內的從事檢測工作。
檢測單位應備用完整與射線檢測相關的法規(guī)、標準并實時予以更新。接受射線檢測委托后,檢測單位應指定專人負責,詳細了解和準確掌握管道和三通的特點、所屬行業(yè)、設計依據(jù)、管道檢測環(huán)境情況,對相關的法規(guī)、標準和技術規(guī)范進一步熟悉掌握,防止在編制工藝規(guī)程和工藝文件時誤用或錯用標準、技術規(guī)范。
X射線機應按《工業(yè)X射線探傷機性能測試方法》JB/T 9402-1999要求制定定期檢驗規(guī)程,確定檢測項目,實施定期檢驗并作好檢驗記錄。X射線機上的主要儀器包括電流計、電壓表和計時器應按時交由有資質的計量部門進行檢定。射線機檢定合格后,對其進行曝光試驗,制作射線曝光曲線。因為射線管隨時間不斷老化,射線能量也是逐漸衰減,所以曝光試驗得出的曝光曲線并不能反映射線機的實際情況,還應根據(jù)射線機使用的實際時間,確定校驗頻次,并作好校驗記錄,以備檢測時和評片時使用。
通用工藝卡內容是針對最為普遍的管道和焊接三通制定出相應的通用工藝措施。
專用工藝卡內容包括了檢測對象即壓力管道的外徑、材質、壁厚、焊接種類、坡口型式及檢查比例、射線檢測方法等級、質量合格等級和射線透照條件、曝光參數(shù),還有要求的注意點和應采取的輔助設施。專用工藝卡的編制人員必須持射線Ⅱ級或射線檢測資格證書,工藝卡編制完成后,由檢測人員先按工藝卡規(guī)定的程序、方法、透照條件對不同規(guī)格的管道進行射線檢測操作,以檢查和驗證工藝卡內容的符合性,經(jīng)驗證能得到合格底片的工藝卡經(jīng)編制人員和有資格的審核人員簽字確認后才能作為有效工藝文件使用。
射線檢測過程的質量控制是整個射線檢測質量管理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huán)節(jié),下面主要從三個方面討論檢測時的質控措施
射線拍片操作必須由具有資格的檢測人員根據(jù)通用或專用工藝卡的規(guī)定的工藝參數(shù)使用檢測設備對被檢管道和三通焊縫進行檢查,具體步驟包括:清理、劃線、擺放像質計和標記、貼片、對焦、進行曝光操作。在此過程中,檢測人員首先應當嚴格按照工藝指導書的要求進行操作.現(xiàn)場安排一名班組檢測責任人,職責是對檢測人員的現(xiàn)場操作進行監(jiān)督并作好每一道工序的檢查交接記錄。在實際檢測過程中,如出現(xiàn)受限制的環(huán)境和現(xiàn)場條件,需要根據(jù)曝光曲線調整透照工藝參數(shù)時,檢測人員必須向班組檢驗責任人請示,由班組檢驗責任人審查,經(jīng)工藝編制人同意后,方可對工藝參數(shù)進行變更并作好記錄,避免因操作人員隨意調整工藝參數(shù)造成結果的不穩(wěn)定,也保證了執(zhí)行工藝紀律的嚴肅性。
拍攝后的底片由沖洗人員進入暗室進行處理。
2.1 處理前的準備工作
處理前,沖洗人員首先必須做好如下準備:檢查準備存放膠片的桌面是否清潔;檢查顯影液和定影液是否老化、變質;檢查顯影、定影和水洗液溫度是否符合工藝要求的規(guī)定;檢查暗室計時器是否準確;檢查暗室紅燈是否漏光。
當管道射線檢測拍片后的暗室處理在車載活動房內進行時,沖洗前要注意檢查水質是否符合要求,室內環(huán)境溫度和顯、定影液溫度是否合適。在上述檢查合格后,才能進行沖洗。
2.2 沖洗
沖洗過程中,底片顯影的最初30秒內要不間斷抖動,停顯階段應連續(xù)地充分攪動。當使用自動洗片機時應嚴格按照規(guī)定程序操作,按標準要求嚴格控制好顯影、定影溫度和烘干溫度,經(jīng)常檢查顯、定影液補充情況和轉輥運轉情況,發(fā)現(xiàn)異常隨時停機檢查及時處理。沖洗后的底片應選擇沒有灰塵的地方進行干燥。
射線底片評定分為初評和復評,應由持證(射線Ⅱ級以上)人員進行。
底片評定前,首先對評片室的環(huán)境進行檢查:評片室內光線太亮或太暗都不行,以亮度能肉眼清楚看到底片的最大細節(jié)對比度,且評片人員視覺上合適疲勞最小為最佳,觀片燈應有足夠光強.要求其最大亮度應大于105cd/m3,且透過底片的光強不低于 30cd/m3。
其次進行底片的質量檢查,底片質量檢查內容主要包括:像質指數(shù)是否符合標準規(guī)定的靈敏度;標識的種類和數(shù)量是否符合標準和工藝的規(guī)定;是否有因為透照操作不當、暗室操作不當或由于膠片、增感屏質量不好而在底片上留下的非缺陷影像;"B"標記確定背散射防護是否符合要求;搭接標記查看是否存在漏檢區(qū)。對上述檢查中不符合標準要求的底片交檢測人員重新拍片。對合格的底片,根據(jù)管道的焊縫驗收標準對焊縫質量進行評定,確定焊縫等級。在評片時作好評片記錄,評片記錄應記錄片號、缺陷性質.缺陷位置、尺寸、數(shù)量,評定級別、合格不合格等數(shù)據(jù)結論。
底片經(jīng)初評后,將初評后的底片交由另一工作人員復評,復評人員對已初評的底片逐張進行復評,并作好記錄。復評記錄內容與初評內容相同,在復評中如出現(xiàn)與初評結論不一致時,應與初評人員共同研究或采取復拍片等方式驗收后作出最終結論。
為了提高射線檢測單位的競爭能力,應保持不斷改進射線檢測管理,使射線檢測質量體系更為完善,運行更加有效。射線檢測管理持續(xù)改進可以通過以下活動來實現(xiàn):
對射線檢測進行質量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持續(xù)改進和不斷提高管理水平,使射線檢測工作能達到對焊縫質量準確評估的預期結果。評價的內容包括:預先設定的方針和目標與檢測單位實際情況是否相適應;質量管理文件是否齊全;各類人員職責和權限是否明確合理;質量管理過程是否能得到有效實施;質量管理過程實現(xiàn)能力是否與預期目標相適應;質量記錄是否真實、齊全、有效;不合格的識別和控制是否有效;射線檢測業(yè)績和結果測量的充分性、準確性等。對上述內容進行評價后.再進一步確定質量改進目標,策劃質量改進活動的實施。
在射線檢測任何階段均有可能產(chǎn)生不合格,可能是工作質量不合格,也可能是工作結果不合格。降低不合格率是射線檢測質量管理能夠不斷改進的重要保證。
[1]趙明春.焊制三通的加工缺陷及其消除.石油工程建設,1999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