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女士一家的故事是絕妙的小說素材,雖然沒有大起大落的波瀾,但其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中國家庭的痛苦根源,值得讀者深思。
唐女士是一位單親媽媽。她的女兒小雨今年14歲,經(jīng)常離家出走,還有自殘傾向。愁腸百結(jié)的唐女士找到我求助。交談中我漸漸明了,她現(xiàn)在的痛苦其實很早就埋下了種子。
柔弱的依賴者
20年前,唐女士生活在安徽宣城一個小鎮(zhèn)上,在一個農(nóng)業(yè)銀行儲蓄所當普通職員。她長得很漂亮,有許多追求者,但都被她拒絕了。
1990年夏天,做農(nóng)產(chǎn)品生意的韓先生從珠海來到小鎮(zhèn),并在半天之內(nèi)三次光顧唐女士的窗口。唐女士說:“后來我們多次回憶那一天,感覺那真像是命運的安排。一筆很簡單的轉(zhuǎn)賬業(yè)務,他連連出錯,居然跑了三趟;而那天,我是替同事值班?!彼麄兙瓦@樣認識了,很快確立了戀愛關系。一年后,二人完婚,定居珠海。
小鎮(zhèn)上,人們猜測,唐女士拒絕了那么多條件很好的男士,不惜辭去公職,離開父母,到遙遠的珠海生活,一定是貪圖富貴。其實,當年韓先生只是剛剛開辦了一家小公司,并不富有。唐女士毅然遠嫁,其實是想遠離那個偏僻的小鎮(zhèn)。當然,不可否認,唐女士愛韓先生。
婚后,韓先生工作繁忙,經(jīng)常出差,唐女士則在珠海幫丈夫打理公司的會計業(yè)務,晚上給身在外地的丈夫打長途電話,聽遙遠而私密的甜言蜜語。由于聚少離多,他們五六年沒要孩子。
不久,唐女士感覺到了來自丈夫的不耐煩?!八?jīng)常不接我的電話,無論他人在珠海還是在外地,即使接了也是簡短說幾句就找理由掛斷。我懷疑他有了外遇,可他堅決否認,反怪我疑神疑鬼,依賴性太強?!碧婆砍姓J自己的確依賴性很強,可她的理由似乎很充分,“我一個人在珠海,舉目無親,有了麻煩不找他找誰呀?”有一次,家里的水龍頭壞了,噴出的水把廚房變成了水簾洞,唐女士又聽不懂維修工的粵語,身在外地的韓先生只好用長途電話遙控指揮家里的“抗洪救災”。
類似的事情發(fā)生得多了,韓先生就犯了糊涂,公司的各項業(yè)務妻子熟悉得很快,處理起來也挺麻利的,為什么家務事這么沒主意?對此,唐女士總是說:“我依賴你,錯了嗎?你是我丈夫呀,你不愛我了嗎?”每當唐女士這樣說,韓先生就只好沉默。是啊,妻子依賴丈夫好像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有什么可怪罪的?這是大多數(shù)中國人的觀念。
但是煩惱終歸是煩惱。
溫情的支配者
1997年,唐女士生下女兒小雨。韓先生欣喜地發(fā)現(xiàn),妻子像是換了一個人,對日常生活忽然具備了掌控力,不僅把女兒養(yǎng)得白白胖胖,還把家收拾得井井有條,什么都不讓他操心。對此,唐女士也很得意。她說:“生孩子以前,我自己還是一個孩子?,F(xiàn)在我是一個母親,要保護女兒,養(yǎng)育女兒,當然不能什么都靠別人。我發(fā)現(xiàn)自己在生活方面挺有能力的,甚至比老公更強!”
小雨兩歲時,唐女士發(fā)現(xiàn)丈夫又心事重重起來,不接她電話的事頻頻發(fā)生。唐女士百思不得其解,自己不再黏人了,為家庭操勞這么多,為什么還不能讓丈夫滿意?對此,韓先生的解釋是:“你太強勢了,控制欲太強了,整天指手畫腳的,我受不了?!?br/> 唐女士反省,覺得自己的確管得太寬了,家里衣食住行各種事務,無論大小都由她定奪。比如,一家人開車外出,唐女士總是坐在副駕駛座上指揮:“注意左邊,有人要超車!”“前方路口有兩道左拐道,注意換道?!薄八⑺⒂臧桑床磺迓范辔kU?。 眲傞_始,韓先生把妻子的絮叨看成關心,后來就不這么想了,開始故意違背妻子的意志,每每把家庭氣氛搞得很緊張。唐女士說:“他越來越厭煩,說我不尊重他,把他當工具使。我不明白,他哪來的這么多怪念頭?我這樣做還不是為了全家好?他為什么不領情呢?”她固執(zhí)地認為,如果丈夫愛她,就會采納她的意見,如果丈夫橫豎看她不順眼,那一定是不愛她了。這是大多數(shù)中國妻子的觀念,聽上去也有點天經(jīng)地義的味道,但并非所有丈夫都同意。
此時的唐女士已經(jīng)不是當年那個怯生生的安徽姑娘了,她多次暗示丈夫,如果真的合不來,可以考慮離婚,但小雨一定要歸她。
韓先生經(jīng)常賭氣說同意離婚,卻沒有采取什么實質(zhì)性的行動。唐女士發(fā)現(xiàn),丈夫明顯有了一些耐心,比以前聽話多了。她認為這是因為丈夫“懂事”了。
小雨漸漸長大,在幼兒園表現(xiàn)很乖,讓做什么就做什么,不過,她有點呆呆的,從來不表達自己的意愿。有一天,唐女士突然接到幼兒園老師打來的電話,說小雨打傷了小伙伴。從那以后,小雨便每隔一兩周就爆發(fā)一次,不是打人就是亂摔東西。
韓先生帶女兒去看心理醫(yī)生。醫(yī)生說,沒什么大問題,建議家長改善家庭環(huán)境,多給孩子愛,讓孩子生活得輕松一些,不要約束太多。韓先生很憤怒,怪罪妻子平時管得太嚴,傷害了女兒的心理。唐女士不以為然,她說自己小的時候也是這樣,是性格遺傳,長大就好了。
韓先生決定不再忍受,正式向唐女士提出離婚,并要求小雨隨他生活。
離婚拖了兩年之久,最后唐女士得到了女兒的撫養(yǎng)權,還有住房的所有權和一筆7位數(shù)的補償金,韓先生每月支付女兒的撫養(yǎng)費2000元。韓先生很大度,搬家時把汽車鑰匙放在茶幾上,讓唐女士先開著,不必考慮歸還的事。
離婚后,唐女士曾經(jīng)后悔過,但木已成舟,她只能黯然神傷。為調(diào)節(jié)心情,她帶女兒回安徽娘家小住,可只住了兩天就回珠海了,因為她受不了父親指手畫腳的做派。
整個小學階段,小雨表現(xiàn)尚可,學習成績也不錯,只是比較憂郁,不喜歡和同學交往。探視日,小雨和韓先生過得很開心,但每到告別的時候,小丫頭總要問爸爸兩個問題:你為什么要和媽媽離婚?你準備再婚嗎?兩個問題韓先生都無法回答,他的確弄不清自己為什么要離婚。因為妻子太嘮叨?因為妻子太能干?這理由太牽強,又顯得很矯情。正因為想不明白,他無法說服自己組建新的家庭。
上初中以后,小雨變化很大,不再安心學習了,經(jīng)常一個人隨旅行社出游。有時,她出游前不告訴媽媽,也不告訴爸爸,過幾天就安然無恙地回來。這便是唐女士所說的“離家出走”。
傷心的付出者
回憶自己這些年的經(jīng)歷,唐女士頗為傷感,但我還是要追問她來珠海之前的經(jīng)歷。我猜測,那段經(jīng)歷可能更令人痛苦,而且是隱秘的痛苦。
“你小的時候,父親很寵愛你,是嗎?”我問。
“是的?!?br/> “他能滿足你很多愿望,只是要求你聽話?!?br/> “是的?!?br/> “如果你不聽話,他會很生氣,會強制你就范。是嗎?”
“是的??墒?,你怎么知道?”
“你想逃離父親,逃離家,可你沒有勇氣,也沒有機會。”
“沒錯!你是怎么知道的?”
“別著急,”我說,“先告訴我,父親在你心目中到底是什么形象?”
“高大,強勢,威嚴,溫暖,對家庭付出很多。我想親近他,卻又想遠離他。”
“再想想看,在你前夫和女兒眼中,你本人是否也是這樣的形象?”
唐女士愣住了,半天不說話。
“你的父親不是暴君,卻是一個溫柔的支配者?!蔽医忉?,“他以愛的名義壓縮家人的生活空間,制約家人的自我意志,所以讓人敬而遠之。他不是故意這樣做,卻造成了真實的傷害。他一定感覺很委屈,認為家人沒良心,看不到他的付出,但家人同樣感到委屈,甚至度日如年。你設身處地地體會一下,你不自覺地用你討厭的父親的方式對待小雨,小雨的心情是什么樣?這對你很容易。小雨經(jīng)常性的不告而別,只是短暫的逃離,等到她長大,可能也會選擇一個外地男孩嫁得遠遠的,就像你當初嫁給韓先生。你看,這像不像一個輪回?”
“可是,我也曾依賴前夫,非常的依賴,他也同樣不喜歡。”
“第一,父母支配欲強,孩子必然依賴性強;第二,父母支配欲強,孩子必然反叛性強;第三,父母支配欲強,孩子必然效仿。這三層關系看似復雜,其實都不難理解。另外,這三層關系同樣適用夫妻關系。剛來珠海時,你逃出父親的控制不久,自我意志和自信心處于重建階段,加上不熟悉環(huán)境,你會本能地把韓先生當做父親來依靠。但你的黏人同樣是一種支配行為,只是表現(xiàn)形式不同,而且符合中國人的傳統(tǒng)觀念,所以不會給你的婚姻造成實質(zhì)性的危害。當你生了小雨,壓抑在潛意識里的支配欲終于爆發(fā),畢竟,嬰兒太好支配了,嬰兒也太需要媽媽的支配了。但是,如果披上‘無私奉獻’、‘為大家好’的外衣,你滿足自己的支配欲時就會失去底線,最終逼得韓先生和小雨都離開你?!?br/>
“我真的有你說的那么不堪嗎?”唐女士流著淚問。
“比如,韓先生開車,你坐在旁邊指手畫腳。你的本意當然是好的,但那是很危險的習慣,你的打擾可能讓他分神,引發(fā)車禍。交通規(guī)則也有不要和司機交談的規(guī)定。我不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么支配小雨的,讓我猜一猜好嗎?”我說,“給小雨買什么款式的衣服,你說了算;小雨梳什么發(fā)式,你說了算;小雨什么時候可以看電視,你說了算;小雨和哪些同學來往,還是你說了算。如果小雨不聽話,或做了什么事違背了你的意志,你會和她促膝談心,告訴她你有多辛苦,你有多愛她,并暗示,如果她再不聽話,就不再愛她了,是嗎?”
唐女士默默點頭。過了一會兒,她問:“我是不是得了心理疾病?”
孤獨的投射者
用自己的思想影響別人,甚至把自己的愿望強加給別人,心理學上叫“投射”。如果對方接受了,就叫“認同”。投射與認同,是人際關系中非常重要的心理機制,尤其是在親密關系中,投射與認同無處不在。
一般情況下,我們都在玩投射的游戲,也渴望對方認同,但并不強制對方,對方不認同,我們也不會太失望。然而,有些人特別執(zhí)著,他們投射時,抱著強烈的愿望,渴望對方必須認同,如果對方不認同,他們會嚴重焦慮,甚至想斷絕關系。這種心理機制,心理學上稱為“投射性認同”。
投射性認同是一種孤獨的游戲。沉浸在這種游戲中的人,會比一般人更加渴望建立親密關系,但他們在親密關系中看不到對方的真實存在,他們只關注對方是否如自己所愿,按照自己所渴望的方式對待自己。另外,玩這種游戲的人,只渴望他投射你認同,卻拒絕你投射他認同。這樣一來,關系就失衡了。玩投射性認同游戲的人,他看似在乎你,其實他在乎的是他投射到你身上的幻象,他會誘導你或強迫你以他所渴望的方式對待他,而你作為一個獨立的人的存在,他會視而不見,他既不關心你的想法,也拒絕真正了解你。和這樣的人打交道,你會覺得特別受壓制。
通常,投射者會發(fā)出“你必須如此,否則……”的威脅性信息。作為被投射者,當你清晰地感受到這種威脅,感覺自己喪失了選擇權,即失去了自我意志,就會本能地選擇逃離。
唐女士小聲問:“是的,丈夫已經(jīng)離開了我,現(xiàn)在女兒也要離開我……”
我說:“他們受不了你的壓制,選擇逃離,但并沒有否定你的一切。韓先生不與你爭女兒,不與你爭錢財,主動把汽車留給你,還堅持不再婚,而小雨的所謂離家出走也充分考慮到了安全因素。這一切,難道不能理解為他們在等待你改變嗎?”
“真的嗎?”唐女士半信半疑,但我看得出,她希望這是真的。
“只要你別那么執(zhí)著,尊重他們的個人意志,他們肯定會感念你對他們的好,不僅小雨會更愛你,你和韓先生破鏡重圓也未可知。當然,這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你要自省、覺悟,還要適應嶄新的人際交往方式。不過,相信我,你每做出一點努力,就會收獲雙倍的快樂。如果你需要我的幫助,就常來聊聊吧,關于投射與認同,不是幾個小時能聊得透的?!?br/> 唐女士眼中閃爍著希望的淚光,嘴唇顫抖著,使勁點頭。
【編輯: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