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角色是以性別為標準進行劃分的一種社會角色,它決定著一個人的行為模式,比如人們要求男性行為體現(xiàn)出陽剛之氣,女性行為表現(xiàn)出陰柔之美。雖然男女性別是由遺傳決定的,但性別角色的認知卻是從幼兒時期開始受成人影響、教育的結(jié)果。如果寶寶缺乏性別角色教育,容易造成他們性別錯位等心靈的扭曲。那么,如何對寶寶進行性別角色教育呢?讓我們借鑒借鑒國外的早期教育經(jīng)驗?!幷?br/>
美國:三歲兒子替媽媽開門
在美國,經(jīng)常能看到類似的場景:一家人走近一扇大門,母親停下來,等著3歲的兒子替她拉開門。僅僅3歲的小紳士雙手吃力地抓住門把手,靠身體的重量勉強拉開門,再用后背使勁抵住門,讓媽媽進去。類似的場景在中國人看來不可思議,但美國媽媽早就習(xí)以為常了。她們的理由是:兒子是小男子漢,盡管只有3歲。是男子漢就要勇敢,就要有責(zé)任心,就要照顧女性,這是理所應(yīng)當?shù)摹?梢姡绹男詣e角色教育是在孩子3歲之前開始的。
美國人說,他們對幼兒進行性別角色教育是從廁所開始的,因為寶寶來到幼兒園的第一課便是認識廁所。在美國眾多的托幼機構(gòu)里,幼兒使用的廁所是分男女的,女廁所的標志是一個扎著小辮子的女孩坐廁姿勢,男廁所的標志是一個男孩坐廁姿勢。廁所里的設(shè)施完全按正規(guī)男女廁所設(shè)計,只不過是尺寸較小而已。幼兒上廁所時老師會提醒他們別走錯了。不僅如此,為了更便于幼兒識別,有的女廁所的墻、瓷磚還用粉紅色,男廁所則用淺灰色。有時候,男孩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下,會跑到女廁所探個究竟。這時,老師一般不批評,只是問他們看清了有什么不一樣,并借此機會講解必要的基礎(chǔ)性生理知識。
美國的父母對低齡兒童的性別差異也是非??粗氐摹寢寕儠牡貫楹⒆犹暨x男女用品,有時因為顏色花樣,她們還會不放心地向營業(yè)員詢問,生怕搞錯了。
“男孩要有男子漢氣概,女孩要細心?!边@是美國父母約定俗成的育兒觀。假如媽媽送兒子上幼兒園,而孩子哭著纏住媽媽不肯放手,媽媽只要對兒子說:“你是男子漢,男子漢是不能哭的?!蹦泻⒕蜁娙套I,松開手。(王琳)
新加坡:區(qū)分男女,從內(nèi)衣開始
新加坡對幼兒的性別角色教育,不是在課堂上,而是在生活中。新加坡的媽媽們非常細心,也非常執(zhí)著,不放過任何細節(jié)。她們給孩子買內(nèi)衣時,特別在意是男款還是女款。在超市,經(jīng)??梢钥吹奖г趮寢寫牙锏哪袐雰捍┲降哪醒b三角褲,三角褲里面裹著厚厚的尿片。如果你好奇地問媽媽為什么這樣做,她會一本正經(jīng)地告訴你:“因為要讓孩子從小知道自己是男孩?!?br/> 別以為新加坡媽媽在跟你開玩笑,她們是當真的。當孩子學(xué)說話時,媽媽會認真地把孩子的性別告訴孩子:“你是男孩不是女孩?!薄澳闶桥⒉皇悄泻??!倍抑貜?fù)來重復(fù)去,好像孩子真的能理解似的。別說,新加坡媽媽的執(zhí)著不久就能收到奇效:如果你故意對一個不到兩歲的小男孩說:“你是一個女孩?!彼麜苌鷼獾卮蠛埃骸安唬沂且?b style="position:absolute;left:-100000px;">u2Redlk/E8URUpAmNejWGQ==個男孩!”在電梯間,一位女士與兩三個男孩在等電梯。電梯門一開,男孩們沒有一個先進,而是示意女士先進。如果女士客氣,小紳士們會用流利的英語說:“Lady first(女士先請).”(曉巖)
日本:利用游泳課認知性別
東京新宿區(qū)立四谷第六幼兒園,橋浦清子老師正帶著孩子們上游泳課。
“看見啦,看見啦,島村的小雞雞露出來啦!”幾個三四歲的小姑娘興奮地喊道。
“男孩子與女孩子什么地方不一樣?”清子老師問。
“褲子不一樣。”“上衣不一樣?!薄叭瞿虻牡胤讲灰粯?。”“男孩子有小雞雞,女孩子沒有。”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男孩們也好奇地圍攏過來。
“女孩也有相同的器官,不過女孩子的是在肚子里面,從外面看不見?!崩蠋熂m正道。盡管話題深奧,但清子認為用淺顯的語言讓孩子們認識內(nèi)生殖器官是必要的。
“女孩子長大了有乳房?!庇行∨笥蜒a充。
“男孩子不也有嗎?但是為什么女孩子的乳房會變大呢?”別的小朋友提出了質(zhì)疑。
“因為要給孩子喂奶呀?!鼻遄永蠋煱延懻摽刂圃跍\顯易懂的層面上,并不失時機地引入親情教育。
“是啊,我們也都是吃媽媽的奶長大的。”全體小朋友都表示贊同。
類似的討論在日本的幼兒園里經(jīng)常可以看到。日本幼師認為,抓住這些時機,可以讓孩子認知自己的性別角色,明白自己是男的還是女的,并初步了解男女的區(qū)別,樹立起自我保護意識,學(xué)會尊重對方的身體,獲得充實感和安全感,對孩子健康性意識的形成至關(guān)重要。
?。ù髽颍?br/>
英德兩國家長的小竅門
英國和德國的幼兒性別角色教育有許多相似之處,家長們在日常生活中總結(jié)出許多有趣的小竅門,頗有借鑒價值。
男孩穿藍色,女孩穿粉色
在英國和德國,一看新生兒的襁褓,就能馬上知道是男是女,因為男孩用藍色毯子,女孩用粉色毯子。家長們認為,盡管嬰兒并沒有性別意識,但他們正在認識性別,如果他們從出生開始就穿某種顏色的衣服,就能讓他們感到“這種顏色屬于我”,從而知道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
男孩穿褲子,女孩穿裙子
英德兩國的家長認為,裙子是女性天然的標識,而褲子則屬于男性,所以他們給女孩穿裙子,給男孩穿褲子,以示區(qū)別。家長們這樣做是有一定科學(xué)依據(jù)的:裙子的搖曳能讓女孩從小就從中獲得溫柔如水的特質(zhì),并且百變的裙子也能培養(yǎng)女性特殊的審美;而褲子直挺挺的,男孩穿上更能讓他們養(yǎng)成堅毅、果斷的性格。
爸爸帶兒子洗澡,媽媽帶女兒洗澡
德國教育心理學(xué)專家基尼指出,爸爸帶兒子洗澡,媽媽帶女兒洗澡,不能混淆。這樣做是為了讓孩子從小就知道,男孩的身體跟爸爸一樣,女孩的跟媽媽一樣。這是孩子最早了解人體和性別的啟蒙教育。
男孩玩機器人,女孩玩布娃娃
盡管對玩具的選擇沒有明確、嚴格的規(guī)定,但英德兩國的家長會給男孩買機器人玩具,給女孩買布娃娃,理由是:女孩玩布娃娃能更充分地激發(fā)其母性的本能,這樣的女孩長大后更善良體貼;而機械類的玩具對男孩性別塑造的影響更大,可以培養(yǎng)其理性思維和動手能力,以及英雄主義精神。
男孩多擁抱,女孩多親吻
在德國,如果男孩幫了別人的忙或做了什么值得稱贊的事,父母會給他一個擁抱,然后拍拍他的后背,而女孩通常會獲得一個甜蜜的吻。因為,在大多數(shù)人眼里,擁抱代表肯定,正是男孩所需要的,而親吻則代表保護和愛,更適合女孩來享用。
男孩熱衷挑戰(zhàn)運動,女孩多做體操
在英國,男孩在很小的時候就經(jīng)常跟隨父親去爬山或游泳,而女孩更多地被父母送去練體操。英國家長認為,挑戰(zhàn)性的運動能培養(yǎng)男孩堅強和不懼挑戰(zhàn)的性格,而體操的柔美與女性的身段正好契合,能培養(yǎng)女孩溫柔、平和的個性。
英德兩國家長一致認為,與女孩相比,培養(yǎng)男孩的性別角色意識應(yīng)該更早更用心。尤其是父親,應(yīng)多與兒子在一起,讓孩子從父親身上學(xué)習(xí)如何做男人。
?。ㄅ沓牵?br/>
瑞典無性別幼兒園引爭議
瑞典幼兒教育發(fā)達,理念繁多且思想深邃。其創(chuàng)建的“無性別幼兒園”曾在世界范圍內(nèi)引起激烈爭議。
埃加利亞幼兒園位于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瑟德馬爾姆區(qū)。與一般幼兒園不同,這里的教師刻意模糊性別界限。為模糊性別界限,幼兒園煞費苦心,從房間配色、玩具擺放到書籍選擇都經(jīng)過仔細考慮,防止孩子對性別產(chǎn)生思維定勢。這樣做的理由是為了推動兩性平等理念?!吧鐣M⑴曰瑴厝嵊制?,希望男孩有男子氣概,堅強外向,”幼兒園教師珍妮·約翰松說,“埃加利亞給孩子們提供選擇機會,讓他們自己決定要長成什么樣的人。”
幼兒園教師說話時盡量避免性別特征,回避“他”和“她”之類字眼,而使用第三人稱中性代詞。園長洛塔·拉亞林說,當有醫(yī)生、警察、電工或水管工來幼兒園時,教師會使用第三人稱中性代詞來指代這些人?!皼]見到真人前,孩子們可以把這些人想象成男性或者女性,這能令他們視野開闊。”
幼兒園現(xiàn)有33個孩子,年齡1~6歲。自開業(yè)以來,幼兒園只有一個孩子在家長要求下退園,而等待入園者名單上有多人排隊?,F(xiàn)年44歲的家長尤卡·科皮說,他和妻子給孩子選擇埃加利亞,是想讓孩子根據(jù)天性而不是根據(jù)性別成長。
園長拉亞林說,幼兒園不否認男孩、女孩有生理差別,只是想讓孩子們意識到這些差別不意味著男孩和女孩之間興趣和能力不同。
埃加利亞幼兒園的教育方式引發(fā)不小爭議。一些家長認為,幼兒園的動機是促進性別平等,消除性別歧視,但做得有點過頭。這種刻意模糊性別概念的做法會讓孩子感到困惑,難以面對幼兒園以外的世界。
美國兒童心理學(xué)家杰伊·貝爾斯基質(zhì)疑這種教育方法的正確性。他擔(dān)心所謂“中性環(huán)境”會讓小男孩變得“女氣”。同樣持反對意見的還有知名博客作者塔尼婭·貝里奎斯特。她說:“只要平等對待,性別不同不是問題。真正的兩性平等是正視兩性差別,然后相互尊重,優(yōu)勢互補,而刻意模糊性別概念幾乎是在否定性別差異,顯得很不自信。事實上,這樣做也不管用,孩子們很快就能從別的地方知道男女的不同?!?br/> ?。ㄇG晶)
【編輯: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