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金君達
俄羅斯多年來一直是歐盟豬肉出口最重要的市場,但中國去年已取代俄羅斯,成歐盟豬肉的“第一大出口市場”。
據德國《今日農業(yè)》11日報道,歐盟委員會的一項最新統計顯示,歐盟國家從2011年1月到10月出口到“前沙皇國家”的豬肉為71.0191萬噸;而同一時間對中國(包括香港)的出口則為77.7568萬噸。歐盟委員會估計,歐盟2011年整年出口到中國的豬肉也將超過俄羅斯。
統計還顯示,歐洲去年前10個月豬肉出口的30%,其目的地為中國(包括香港)。歐盟委員會認為,新的豬肉出口紀錄受益于國際需求的增加,特別是亞洲。韓國2011年進口歐盟的豬肉比上一年增加一倍,中國從歐盟直接進口的豬肉也增加90%。相反,烏克蘭和澳大利亞對歐盟的豬肉興趣大降,下降比例達到兩位數百分比。此外,德國之聲廣播電臺稱,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豬肉生產和消費國,對豬肉安全的要求提高,促使對質量高的歐盟豬肉需求增加。歐盟出口中國的豬肉,除了普通豬肉外,還有各種副產品,如豬頭、豬內臟、豬肋排、豬蹄等。這些副產品在歐盟各國消費量很小,卻很適合中國人的飲食習慣。中國人民大學農業(yè)與農村發(fā)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告訴《環(huán)球時報》記者,歐洲不允許使用激素,管理比濫用激素的美國嚴格很多,加上去年中國肉價高企,所以中國進口豬肉中歐洲的比例可能上升了。目前全球豬肉市場被幾方壟斷,如美國和丹麥各占全球20%以上的市場,歐洲出口主要是丹麥出口。此外,按規(guī)定商家應在豬肉標簽上注明產地,但企業(yè)未必嚴格執(zhí)行,所以有時查不到豬肉原產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