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船舶職業(yè)學院 船舶工程系,遼寧 葫蘆島 125000)
我國造船工業(yè)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3個歷史階段,當前正處于第4個階段:殼舾涂一體化,并正在形成未來的第5個階段:設計制造一體化。
從船舶建造演變的過程可以看出,船舶舾裝的發(fā)展過程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船臺和碼頭舾裝階段、預舾裝階段、區(qū)域舾裝階段、殼舾涂一體化階段、殼舾分離階段。
殼舾分離是當代造船技術的發(fā)展方向,是按照模塊化技術,對造船舾裝技術進行改造發(fā)展而來的新的施工技術。船體和舾裝分開施工,實現(xiàn)舾裝單元化和功能模塊化。
模塊化造船概念從二戰(zhàn)期間美國的大批量造船開始[1],當時,美國擁有165萬造船工人,建造了軍用艦船1 768艘,這些大量標準船的建造促進了焊接技術和分段建造技術的發(fā)展。而這些建造技術又在20世紀50年代由日本造船業(yè)加以發(fā)展,20世紀60年代則結合成組技術產(chǎn)生了今天模塊化建造技術的雛形。1971年,前蘇聯(lián)正式提出了模塊化造船方法,于1977年用此方法建造了10萬噸級的“鮑里斯·布托瑪”礦油兩用船。隨后美國開始研究模塊化造船方法并開始組織生產(chǎn),到20世紀70年代末,美國的模塊化造船思想更趨于成熟。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造船業(yè)引入模塊化造船,開始進入模塊化造船技術的研究和探索階段。
模塊化造船就是在滿足船舶總體性能、強度、結構和功能的前提下,將船舶劃分成若干個模塊,按照這些模塊進行船舶設計,由專業(yè)廠家進行模塊建造,然后由總裝廠進行總裝,最后形成所需船舶。
造船模塊可以定義為具有標準尺寸的標準件,且主要部件具有可選性的最終產(chǎn)品的預制單元[2]。這種預制單元可以是結構功能單元或系統(tǒng)功能單元。它們都具有特定的界面、連接尺寸及連接形式,具有獨立的功能和良好的通用性。由于模塊中含有可選部件,因此可作局部修改,以滿足船東的使用要求。
根據(jù)以上模塊定義,船體分段、船上區(qū)域和預舾裝單元都可以成為造船模塊。根據(jù)模塊與船體的結構關系,其中舾裝模塊可分為自持式模塊和依附式模塊兩大類。
自持式舾裝模塊原先是分段或船上的預舾裝單元,它具有獨立的基座或框架結構,可以在內(nèi)場預制,完工后在外場安裝到船上,是預舾裝單元升級為造船模塊。通常單元中的主要設備選自性能相近的三種型號作為船廠的標準件,這三種型號設備可以分別屬于高、中、低三檔產(chǎn)品,以供船東選用,船廠也可借以控制材料成本。從設計與建造的角度來看,自持式舾裝模塊是真正的模塊,自持式舾裝模塊,實現(xiàn)了殼舾分離。這類模塊如燃油凈化單元、CO2滅火單元、主配電板單元等。
依附式舾裝模塊,因其設備布置范圍較廣或固定要求較高,實際建造中要以船體分段或船上區(qū)域的結構為依托,模塊的預制性受船體建造進度制約,但其設備的可選性和單元的通用性與自持式舾裝模塊相同,因而可以稱為圖面造船模塊。這類模塊如船員艙單元、油水分離單元、疏排水單元等。
除上述兩類以設備為主的模塊外,船上還有許多分布的舾裝件。分布舾裝件模塊是依附式模塊的特例,單元模塊中通常沒有供船東選擇的主要設備,僅僅是舾裝件在船體結構上布置的一種通用程式。分布舾裝件主要是管路、電纜及其附件,其中主機周圍的管路單元也可以做成自持式舾裝模塊,以開展“盆舾裝”,這無疑將大大提高管系安裝的生產(chǎn)效率。分布舾裝件模塊中,典型的管路模塊有管路單元,單元所含管件可以綁在一起運送,在雙層底分段建造的適當階段裝入箱形中底桁中。同型船舶的管路具有很強的相似性,只要在典型模塊可選部件的規(guī)格尺寸上做適當?shù)恼{(diào)整就可以用于一條新船。
目前我國單元模塊應用比較多的是舾裝件(如機械設備、閥件、管路和儀表),按不同的特征和要求(區(qū)域、功能)先在車間內(nèi)進行配套安裝、調(diào)試,組合成舾裝單元或模塊[3]。
其特點是以某一舾裝件為主體,其它舾裝件依附其上而形成一個組合體,或者以一定框架、基座或其它連接件將若干舾裝件連成一個整體,是一個與船體結構脫離的基本舾裝區(qū)域。
因為與船體結構無關,所以單元模塊組裝可以在車間內(nèi)進行,作業(yè)條件較好。同時由于不受船體作業(yè)的干擾,工期容易得到保證。
船舶舾裝單元模塊中設備單元模塊研究開發(fā)比較早,而近年來對直接影響造船水平和進度的管舾裝模塊的研究發(fā)展比較迅速。
3.1.1 設備單元模塊的形成和特點
采用設備單元模塊,是把船上各區(qū)域的各種設備(如:凈油機、機艙壓載泵、消防泵、海水冷卻泵等),按技術要求進行總體布置,按需要把設備有效的分成若干組合,然后繪制成各種設備單元模塊組裝制作圖,在車間內(nèi)場進行建造施工。各設備單元模塊要滿足技術要求和維修空間,要滿足制作施工的方便性及到船上安裝的正確性和可靠性。
設備單元模塊是一種先進的生產(chǎn)設計和工藝措施,目的在于可以改變完成生產(chǎn)過程的條件,可以利用車間里先進的工具組裝設備單元模塊,可以有效的保護設備,提高設備及系統(tǒng)安裝質(zhì)量。設備單元模塊可以分散制作,這樣可利用的施工場地多,加速了施工進度,單元模塊可在船體建造之前或與船體建造平行進行,這樣極大地縮短船臺(塢)建造周期。采用設備單元預舾裝,加強了生產(chǎn)技術準備和生產(chǎn)管理工作,優(yōu)化了勞動組織,提高了工人專業(yè)化水平,也為殼、舾、涂一體化的完善創(chuàng)造了條件。
3.1.2 設備單元模塊建造特點
目前一般按兩個流程建造劃分,機艙底部設備單元建造流程、機泵艙各平臺上設備單元建造流程。
機艙底部設備單元的特點是,設備多,空間間隙密,設備組合精度要求高,設備相互連接多,為了保證建造質(zhì)量,各設備單元與機艙底部管子單元組合建造,然后按要求分開吊運,這樣保證產(chǎn)品質(zhì)量加快建造生產(chǎn)周期。
機艙各平臺上設備單元的特點是,設備組合精度要求高,管子組裝組合要求高,高壓管子多,要求保證制造質(zhì)量。
所謂管子單元模塊,就是把船上各區(qū)域管子、管附件、地板框架等進行總體布置,按照不同的部位和用途分成若干個管子制作單元(如:油船主甲板上走橋管子單元、機艙底部花地板下主機兩側管子單元、發(fā)電機平臺管子單元、油艙油柜加熱管單元、各種減壓閥集合器管子單元等);然后繪制成相關管子單元組裝制作圖,在車間等地進行管子單元的建造。各管子單元除了要滿足相關管路技術要求,同時還要滿足管子單元制作和船上安裝的工藝性。
3.2.1 管子單元模塊主要特點
管子單元模塊作為一種工藝方法,目的在于通過改變完成生產(chǎn)過程的條件,將以往大量在船內(nèi)散裝的管子,提前在地上或廠房里組裝成一個個單元。這樣可以利用的施工場地多,可以進行集中作業(yè),加快了施工的進度。采用管子單元預舾裝工藝方法,方便了生產(chǎn)技術準備和生產(chǎn)管理工作,優(yōu)化了勞動組織,簡化了工藝程序,提高了工人專業(yè)化技術水平。管子單元模塊還可以與船體分段建造平行或提前進行,極大地縮短船臺(塢)的建造周期,為總裝造船的殼、舾、涂一體化創(chuàng)造了條件。
3.2.2 管子單元模塊組裝的分類
管子單元模塊按機艙底部花地板下主機兩側管子單元、發(fā)電機平臺管子單元、油船主甲板上走橋管子單元、油艙油柜加熱管單元、各種減壓閥集合器管子單元等類型劃分成不同的工藝流程進行加工。
1)油船主甲板上走橋管子、平臺甲板、油艙加熱管等單元。該類型單元模塊分布在機艙平臺和甲板各個部位,安裝位置分散,單元模塊制作、吊運過程中加強等都有一定的特點,應由專業(yè)的施工人員建造。專業(yè)技術人員建造時應經(jīng)常到施工現(xiàn)場,了解各類船舶特點,把單元模塊安裝過程中容易發(fā)生的問題提前消除掉,提高安裝質(zhì)量。油艙油柜加熱管單元、各種減壓閥集合器管子單元可按集中流水作業(yè)的形式進行加工組裝。
2)機艙底部花地板下主機兩側管子單元。該單元特點是管子多、附件多、空間間隙密集、施工精度要求高,為了保證單元的建造質(zhì)量,必須與機艙底部其它類型的單元一起進行整體建造,然后按要求分開吊運。
管系單元模塊主要是以管子和設備組成的單元模塊。管系單元模塊和設備單元模塊的區(qū)別在于不強調(diào)單元模塊的功能,可以是多個系統(tǒng)和多種設備組合在一起的組合體。管系單元模塊還包括管束單元模塊和加熱盤管單元模塊。管束單元模塊主要是由管子和管子附件組成。加熱盤管單元模塊全部是由管子組成。
管系單元模塊的設計,主要是針對管子、設備布置比較密集的區(qū)域。將該區(qū)域的設備、管子以及管子附件集中布置,形成單元模塊,以便于地面舾裝,然后整體吊裝,從而減少分段、船上的舾裝量。
管系單元模塊的劃分沒有嚴格的要求,除了甲板面可以采用框架固定管子形成的單元模塊外,凡是不需要依附船體結構,能在地面進行組裝并可以整體吊裝的都可以形成單元模塊。因此在設計中盡量考慮管系的固定形式,以形成單元模塊。對一些布置形式、單元內(nèi)所含系統(tǒng)沒有多大變化的,要盡量形成標準單元模塊。
對于不同的船型,舾裝工作量較大的區(qū)域,都應盡量采用單元模塊組裝。如機艙底層、發(fā)電機平臺、油船主甲板面的管系、油艙加熱管系、散貨船艙口圍板周圍的管系等。
在確定單元模塊組裝的區(qū)域時,單元模塊劃分應盡量將設備、舾裝件、管子納入單元模塊內(nèi)。因此設備布置在滿足通道、維修空間的要求后盡量往船中靠,實在無法布置時才考慮布置在舷側。
總之,管系布置要綜合考慮,盡一切可能形成單元模塊。對于管子、設備,凡是能采用框架形式固定安裝的,都設計成單元模塊。對于布置在甲板下的管子,可采用排碼和多層管碼的形式固定管子,以形成管束單元模塊。
船舶舾裝單元模塊今后應向著功能性、區(qū)域性和綜合性方向發(fā)展。
功能性單元模塊是以具有一定專用的獨立性很強的設備為主體,連接管路、附件、電器、鐵舾件等組成一體,而且具有獨立功能,獨立運轉實驗、交驗的單元模塊體。該種單元模塊技術性能強、操作方便、質(zhì)量可靠,如燃油、滑油、凈油機單元模塊,燃油供給單元模塊,冷熱水壓力缸單元模塊,各種單體油水箱柜單元模塊等。
區(qū)域性單元模塊是一種較大型化、完整性強的整體單元模塊;是一種提高生產(chǎn)效率、見效快、效益好的預舾裝形式。如發(fā)電機區(qū)域組成一個整體單元模塊,機艙內(nèi)底區(qū)域組成一個整體單元模塊,煙囪區(qū)域連同結構一起組成一個整體單元模塊等。
如雷達桅、燈桅、惰氣排放柱單元模塊,物料架單元模塊,交通裝置單元模塊,通風裝置單元模塊,系統(tǒng)裝置單元模塊等。
目前,國外造船在模塊化應用方面已發(fā)展到模塊化設計和制造階段,功能性模塊已實現(xiàn)標準化?,F(xiàn)在國內(nèi)對一些典型功能性單元的模塊化進行了嘗試,也取得了成功,但是還處于探索階段。推進模塊化造船技術,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從標準尺寸和標準構造入手。標準化是簡化設計、便于制造的有效措施。根據(jù)原材料和配套設備的的標準化狀況,可以確定船體構件和舾裝單元模塊的標準尺寸和標準構造,以減少尺寸種類和構造類型,從而加快設計進程,方便施工建造。
2)從標準件和可選部件入手。造船是屬于訂貨型的裝配工業(yè)部門,訂貨型設計必須滿足客戶的合同要求,而要完成裝配性生產(chǎn)就必須依賴外部配套工業(yè)提供各種標準器材和定型設備。標準件的可選性是“定制”設計的一種特色,可以用模塊內(nèi)設備的可調(diào)換性來滿足船東的特定要求。
3)應從預制性、可組裝性入手。造船競爭力的標志之一是建造周期,平行作業(yè)、預制預裝是加快造船進度的有力措施。船體模塊就是船體的分段或小分段,是船體結構的預制件;舾裝模塊通常是預舾裝單元,也可以是船上的一個區(qū)域,它們與船體的組裝就是船體總裝或分段舾裝和船上舾裝。
[1] 何學發(fā),李維博.模塊化造船技術及其發(fā)展綜述[J].上海:造船技術,1998(1):10-18.
[2] 陳 彬.造船成組技術[M].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2007.
[3] 劉雪梅.船舶舾裝生產(chǎn)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