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對話即文化
      ——對《鹽鐵論》對話傳播之文化意蘊的一點闡釋

      2012-01-21 23:11:26龍劍梅
      關(guān)鍵詞:大夫孟子話語

      龍劍梅

      (湖南師范大學(xué) 新聞與傳播學(xué)院, 湖南 長沙 410081)

      對話即文化
      ——對《鹽鐵論》對話傳播之文化意蘊的一點闡釋

      龍劍梅

      (湖南師范大學(xué) 新聞與傳播學(xué)院, 湖南 長沙 410081)

      《鹽鐵論》的話語特征特別是對話傳播具有一種文化的內(nèi)質(zhì)和歷史的生成性,“賢良文學(xué)”與“大夫”對話中儒家話語與法家話語的對立及其引用先賢話語的風(fēng)格特點,均從話語即文化的的深層蘊涵上表征了漢代文化生態(tài)特征。

      鹽鐵論;對話;傳播;文化;儒家;法家;賢良文學(xué);大夫

      《鹽鐵論》是西漢桓寬根據(jù)鹽鐵會議記錄整理編撰而成的一部對話體政論性著作,在歷史上影響巨大,其成就表現(xiàn)在政治學(xué)、哲學(xué)、經(jīng)濟學(xué)、文化學(xué)、語言學(xué)、歷史學(xué)、軍事學(xué)、民族學(xué)等諸多領(lǐng)域,其整體的表現(xiàn)特征就是以“賢良文學(xué)“和”大夫“對話的方式統(tǒng)領(lǐng)全篇,形成了具有特殊歷史文化意蘊的話語場域和傳播意義空間。其文本結(jié)構(gòu)與話語系統(tǒng)所具有的獨特表述與傳播特征,實際上就是漢代文化生態(tài)的形象化表征,也包含著豐富而生動的傳播學(xué)內(nèi)容。“話語是由歷史決定的,且它又能‘表述’歷史、鋪成歷史和制約歷史,它就必然成為如巴赫金所說的‘意識形態(tài)充盈物’......體現(xiàn)它的文化特性與民族根性”。[1]從其成書的來源來看,《鹽鐵論》屬于會議紀錄,具有紀實性特點,現(xiàn)實針對性很強,反映了漢代社會生活;從其文體性質(zhì)來看,《鹽鐵論》是一部對話體的散文著作,是先秦諸子對話性哲理著作的延伸,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民族文化根性;從其內(nèi)容來看,《鹽鐵論》屬于政治性論文,是時局變化、社會轉(zhuǎn)型的結(jié)果,是謂“問民間所疾苦”,具有時政實效性、政策導(dǎo)向性,因而其話語表述方式具有政治對話特性;從文本內(nèi)容來看,全書六十篇,每篇的篇名除開“散不足第二十九”以外都是用兩個字來命題,且都是雙方論爭的核心主題,如“論儒”、“論誹”、“論勇”、“論功”、“論鄒”、“論災(zāi)”、“大論”、“雜論”、“訟賢”、“誅秦”等,反映問題集中而又醒目,讓具有強烈憂患意識的封建士大夫憂心忡忡、產(chǎn)生心靈的震撼。這些議題關(guān)涉西漢昭帝時期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具有強烈的論戰(zhàn)性和鮮明的時代氣息,是當時漢代文化生態(tài)環(huán)境和政治氣候全面而準確的呈現(xiàn)。全書在結(jié)構(gòu)體例上前后一致,都是“賢良文學(xué)”與“大夫”大段的直接的面對面對話,其對話體散文文體方式的運用是桓寬“民主意識”及思想傾向性的顯性表達,是西漢文化生態(tài)與社會民族心理在文章表達方式上的一種話語生成,以此構(gòu)建了特定而又開放的意義空間,正如有的研究者所指出的,“《鹽鐵論》是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中的‘民主議政’最耀眼的一次閃光,不僅在整個封建社會中顯得可貴,而且具有現(xiàn)代民主政治的某些因素”[2],因而其話語特征特別是對話傳播的意義就具有了一種文化的內(nèi)質(zhì)和歷史的生成性。

      “賢良文學(xué)”們是無職無位無權(quán)的讀書人,但貼近民眾,了解社會,知道社會之利弊,皇帝下詔將他們請來,了解民眾疾苦,分析其原因,制定治“亂”的對策,實際上是統(tǒng)治者與民眾代表的一次議政對談,雖有不同的看法、主張和建議,但并沒有激怒當權(quán)者,而是昭帝在會后特意召見無官職的“賢良文學(xué)”們,給了其“列大夫”的職位,盡管一些建議沒有采納和執(zhí)行,但至少是一種民主化的對話,表現(xiàn)出漢代政治與文化的某種包容性。而且,“賢良文學(xué)”們在對話中有時表現(xiàn)出了尖銳的批判意識,比如在《散不足》中對統(tǒng)治者的奢靡之風(fēng)和揮霍無度進行了嚴厲的抨擊:“宮室奢侈,林木之蠹也。器械雕琢,財用之蠹也。衣服靡麗,布帛之蠹也。狗馬食人之食,五谷之蠹也??诟箯捻В~肉之蠹也。用費不節(jié),府庫之蠹也。漏積不禁,田野之蠹也。喪祭無度,傷生之蠹也。墮成變故傷功,工商上通傷農(nóng)。故一杯桊用百人之力,一屏風(fēng)就萬人之功,其為害亦多矣!目修于五色,耳營于五音,體極輕薄,口極甘脆,功積于無用,財盡于不急,口腹不可為多。故國病聚不足即政怠,人病聚不足則身危?!比绱藰O力主張節(jié)用,反對浪費、奢侈和浮糜,實為難得。透過《鹽鐵論》中“賢良文學(xué)”與“大夫”對話形式這一傳播現(xiàn)象,深入其對話的內(nèi)容實質(zhì),就能發(fā)現(xiàn)雙方言語的論戰(zhàn)性、尖銳性、對抗性,對話場面的激烈、白熱化甚至水火不相容的特點,沖突的顯著性表現(xiàn)隱含著雙方思想的對壘,說明其利益追求的截然對立和所代表階級立場的不可調(diào)和,因此其本質(zhì)乃是一場思想激戰(zhàn)、文化對話與政治論爭,是儒家話語和法家話語的交鋒、對峙。對話即文化?!尔}鐵論》包含了豐富的文化傳播學(xué)思想,其對話傳播的深層蘊含表現(xiàn)了漢代文化生態(tài)特點。

      從“賢良文學(xué)”與“大夫”對話的思想文化表現(xiàn)形態(tài)看,體現(xiàn)了儒家話語與法家話語的對立,實際上是漢代文化形態(tài)交互抗衡的一種表現(xiàn)。

      眾所周知,“仁”、“愛”、“義”、“禮”、“智”、“信”、“德”等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范疇,代表著儒家話語的基本特征?!百t良文學(xué)”作為儒家最理想的代言人,在雙方論辯過程中,總是有意無意地體現(xiàn)出儒家的話語傾向。在鹽鐵會議開場,文學(xué)就提出“原罷鹽鐵、酒榷、均輸,所以進本退末,廣利農(nóng)業(yè),便也[3]”,開宗明義地指出鹽鐵官營等行為是與民爭利,應(yīng)予罷除,以便百姓經(jīng)營致富。又比如“文學(xué)”對曰:“竊聞治人之道,防淫佚之原,廣道德之端,抑末利而開仁義,毋示以利,然后教化可興而風(fēng)俗可移也。今郡國有鹽鐵、酒榷、均輸,與民爭利。散敦厚之樸,成貪鄙之化。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趨末者眾。[3]”顯然,這是“德治”思想、圣人之道的體現(xiàn)。在“賢良文學(xué)”,看來,“問民間所疾苦”,就要“安民”、“足民”、“惠民”,要“以禮義防民欲”?!胺?qū)褚缘聞t民歸厚,示民以利則民俗薄,俗薄則背義而趨利,趨于利則百姓交于道而接于市。[3]”總之,“刑不可任以成化,故廣德教?!盵3]382在本與末、義與利、德與法、誠與偽等關(guān)鍵性話語體系的選擇上,“賢良文學(xué)”都以“民本”為出發(fā)點和根本點。如在國家的經(jīng)濟政策指導(dǎo)思想上,堅持“崇本抑末”,即重農(nóng)抑商,認為“衣食者民之本,稼穡者民之務(wù)也。二者修,則國富而民安也。[3]”,“故理民之道,在于節(jié)用尚本,分土井田而已[3]?!痹诘赖聝r值取向上,“賢良文學(xué)”也體現(xiàn)了儒家傳統(tǒng)的重義輕利的思想傾向,一再強調(diào)“崇禮義,退財利,復(fù)往古之道,匡當世之失,莫不云太平。[3]”這正是孔子“罕言利”,孟子“何必曰利”思想的反映。[4]而“有司桎梏于財利,”“有司以利自困[3]。” “賢良”曰:“王者崇禮施德,上仁義而賤怪力,故圣人絕而不言?!薄皥?zhí)禮以治天下。[3]”在德與法的辯論上,“賢良文學(xué)”堅持“德治”與“王道”,提出“王者前德而后刑”,“尚德而除刑[3]?!奔啊肮耪呙魍趺涞陆潭徠湫塘P[3]”的觀點,“故德教廢而詐偽行,禮義壞而奸邪興,言無仁義也。仁者,愛之效也;義者,事之宜也。故君子愛仁以及物,治近以及遠[3]?!?“治民之道,務(wù)篤其教而已[3]?!薄肮耪撸恿⑷市蘖x以綏其民,故邇者習(xí)善,遠者順之[3]。”因此,在“賢良文學(xué)”的話語體系中,總帶有仁愛、禮義、道德、民樸、性善等話語,他們常常祖述仲尼,贊美三代,其話語顯示出儒家一貫之溫馨和諧的特性。

      然而,在“大夫”的話語系統(tǒng)中,其言語選擇總稱引商鞅、管仲、韓非,以“法”、“術(shù)”、“勢”、“刑”、“利”等作為核心范疇,顯示著法家話語的思想特征。比如:他們注重政策的實際效用,強調(diào)“本末并利”、“農(nóng)工商并重”,甚至認為“末業(yè)”較之“本業(yè)”更有利于富國強兵?!案粐伪乇巨r(nóng),足民何必井田也[3]。”認為“求利”是人的本性?!靶g(shù)”和“勢”是獲利和致富的手段和途徑。反對大力提倡農(nóng)耕生產(chǎn),勞動致富?!肮饰镓S者民衍,宅近市者家富。富在術(shù)數(shù),不在勞身;利在勢居,不在力耕也[3]。”極力為鹽鐵官營作辯護,所以,“籠天下鹽鐵諸利,以排富商大賈[3]?!痹诜ㄖ闻c德治問題上,“大夫”桑弘羊認為“法”是至高無上的,有法則治,無法則亂。故曰:“慈母有敗子,小不忍也;嚴家無悍虜,篤責(zé)急也[3]?!睆娬{(diào)架御術(shù),“法”和“術(shù)”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故設(shè)明法,陳嚴刑,防非矯邪……法者止奸之禁也。無法勢,雖賢人不能以為治;無甲兵,雖孫、吳不能以制敵[3]?!币虼?,“大夫”認為強力、權(quán)勢、法術(shù)、重刑是治理天下之本,獲利是他們辦任何事情的原則和目的,故“開委府于京師,以籠貨物;賤則買,貴則賣[3]”。他們在論辯過程中時常出現(xiàn)法家的這些話語,其頻率之高、傾向性之強可見一斑。

      “賢良文學(xué)”與“大夫”引用先賢話語的風(fēng)格特點最明顯地表現(xiàn)在“便宜性”與“原則性”的分野。[5]

      “賢良文學(xué)”主要作為儒家話語的繼承、實踐者、傳播者,“大夫”桑弘羊主要作為法家話語的代言人、倡導(dǎo)者、行動者。他們作為與會雙方,在武帝去世,昭帝即位,社會面臨大轉(zhuǎn)型時期,圍繞富國之路、導(dǎo)民之術(shù)、安邊之策、治世之道等社會重點問題在鹽鐵會議上進行了激烈的思想交鋒,這場政治對話經(jīng)過雙方對壘爭辯后,其結(jié)果是:罷郡國榷沽,關(guān)內(nèi)鐵官[3],并任命“賢良文學(xué)”為列大夫,“以示優(yōu)禮”[3],法絀于儒。“賢良文學(xué)”取得了勝利。然而,作為來自民間的“賢良文學(xué)”,能夠在朝廷公開的對話中勝過權(quán)傾朝野的御史大夫桑弘羊,其主要原因有政治方面的,有潛在的社會機制。本文不對此展開論析,僅就其思想文化的根源即雙方對話時引用論據(jù)的方式、特點的不同及原因作一些闡釋。鹽鐵會議之爭,其本身就是思想文化之爭,雙方的思想文化背景的不同導(dǎo)致話語體系的不同、思維方式的不同和目的的不同。雙方的對話,有立論、有駁斥,有理論的指導(dǎo)也有歷史事例的論證,在論辯對話過程中,都廣泛征引了儒學(xué)經(jīng)典,靈活運用了儒家話語。他們都稱引《詩經(jīng)》《尚書》《禮記》《易經(jīng)》《春秋》《論語》《孟子》《荀子》《淮南子》《史記》《漢書》等,但雙方的征引、運用是不相同的。有的是直接引用,有的是間接引用;有的能繼承原典原意,有的取其大意,有的卻是斷章取義,反其意而用之。正如徐復(fù)觀先生在《<鹽鐵論>中的政治社會文化問題》一文中所說:“我們從中國久遠的歷史看,在統(tǒng)治者與被統(tǒng)治者的語言中,同樣援引典籍以作論據(jù)時,統(tǒng)治者所援引的典籍,多是出于便宜性的;而被統(tǒng)治者所引用的則近于原則性的。這一對照,在《鹽鐵論》是最為明顯[5]?!焙茱@然,“便宜性”就是作為代表“官方”統(tǒng)治者的御史大夫桑弘羊他們旁征博引,顯示權(quán)威術(shù)勢,刑治霸道的政治話語屬性的特點;“廢德尚力,否定文化教育的作用;峻法嚴刑,以虐戾為俗;尚功實,求富國強兵、尊主卑臣等等。桑弘羊在答復(fù)賢良文學(xué)的責(zé)難時,所依據(jù)和發(fā)揮的,正是法家的基本思想[6]?!?法家思想與其話語運用的霸道、官僚氣息,隨意甚至放肆、任性、高高在上是息息相關(guān)的。他們的思想文化的根性決定著他們話語的言說內(nèi)容和方式方法。而“原則性”則是作為代表民間利益的“賢良文學(xué)”引經(jīng)據(jù)典,彰顯仁愛、仁義、禮教、誠信、孝悌、民本、王道政治話語屬性的風(fēng)格特征?!啊尔}鐵論》中,文學(xué)不斷征引孔子、曾子、孟子的話作為自己立論的根據(jù),而以孟子的話最多。孟子的思想則極富古代人道民主色彩。鹽鐵會議中,賢良文學(xué)基本上發(fā)揮孟子的觀點[6]?!逼淙柿x、性善、民貴君輕、禮樂教化的儒家思想以及孟子思辯的力量、邏輯性,“萬物皆備于我”、“吾善養(yǎng)我浩然之正氣”的人格修養(yǎng)及思想魅力,無不深深地影響著“賢良文學(xué)”們的心靈深處,盡管孟子的政治主張,有些傳統(tǒng)保守,不切實際,甚至有些迂腐,但也正是這些看似缺點的因素,恰恰形成了后來儒學(xué)者“賢良文學(xué)”們所遵循和堅守的品質(zhì),具體內(nèi)化為對儒家話語的原則性引用,加以繼承發(fā)展和弘揚,這是儒家仁愛精神、忠信品格、教育禮儀思想潛移默化的結(jié)果,是深受儒家思想文化影響的“賢良文學(xué)”們平和謙恭、篤實內(nèi)守性格的體現(xiàn)?!百t良文學(xué)”們對儒家思想的運用,其話語也會顯現(xiàn)出儒家嚴謹、嚴肅、矜持、講誠信、講原則、講合作、講平等、講擔(dān)當?shù)奶攸c。儒家文化及其思想積淀決定著“賢良文學(xué)”們對《論語》《孟子》等經(jīng)典引用時的整體性把握和原則性吸收。這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內(nèi)斂沉穩(wěn)、內(nèi)守持重、善良正直性格的體現(xiàn)和人格的表征。

      從論辯雙方對《孟子》具體引用的實際情況來看,御史“大夫”引經(jīng)據(jù)典時的“便宜性”特點和“賢良文學(xué)”們援用稱引時的“原則性”特征就十分明確?!百t良文學(xué)”和“大夫”在《鹽鐵論》中的對話,都引用了《孟子》,有直接引用,也有間接引用。其中“賢良文學(xué)”直接引用《孟子》10次,間接引用28次;“大夫”直接引用《孟子》1次,間接引用《孟子》11次?!百t良文學(xué)”直接引用《孟子》所在的篇目是:《通有》《論儒》《園池》《地廣》《孝養(yǎng)》《水旱》《執(zhí)務(wù)》《取下》《伐攻》《大論》?!按蠓颉鄙:胙蛑苯右谩睹献印返钠渴恰洞虣?quán)》。而對于間接引用的情況,他們都是為了確證自己的論點,都或多或少帶有話語使用的自我目的性,這與漢代當時的社會文化生態(tài)環(huán)境及引用習(xí)慣有關(guān)。楊樹達先生曾說:“桓引與《孟子》文有異同,漢人稱引古書文句,不必盡同原文,往往如此[7]?!币貌槐匾獪蚀_再現(xiàn)原文的本原意思,可以適當?shù)匕凑兆约旱囊庠赣兴黾?、縮減和改變,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誤讀”。阿拉貢說:“當我把別人的已經(jīng)成型的思考引入我寫的作品里,它的價值不在于反映,而是一種有意識的行為和決定性的步驟,目的是推出我的出發(fā)點[8]。”人是功利性的動物,說什么話,說到什么程度,做什么事,做到什么樣子,目的性很強,代表各自的階級立場,“賢良文學(xué)”和“大夫”都間接引用了《論語》《孟子》等,一個是要弘揚儒家思想,一個是要傳播法家思想,不同的目的支配著不同的話語言說方式。“賢良文學(xué)”的引用是不失去原意的引經(jīng)據(jù)典,堅持比較原則性的方法。而大夫多是出于“便宜性”的引用,是目的性很強的引用,甚至與原意不符,是斷章取義式的引用。如:《險固》中大夫曰:“三軍順天時,以實擊虛,然固于險阻,敵于金城。楚莊王之圍宋,秦師敗崤嵚崟,是也。故曰:天時地利?!贝蠓驁猿帧坝袀鋭t制人,無備則制于人。”認為“天時地利”兩者缺一不可。與孟子“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原意不同,孟子強調(diào)“人和”,“得道多助……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主張“在德不在固。”而“大夫”是不會主張“人和”、“德治”的。再如《通有》篇,桑弘羊為了反對文學(xué)的“王者禁溢利、節(jié)漏費。溢利禁則反本,漏費節(jié)則民用給”的觀點,便引“孔子曰不可,大儉極下”的話來作反對的根據(jù),毫不考慮孔子“與其奢也寧儉”的基本主張,及他此處所引《社記·雜記》中孔子的話的真正意義。他所說的法家,同樣帶有便宜,隨意的性質(zhì)和特點,完全屬于“為我所需,為我所用”的隨意性引用??傊百t良文學(xué)”、“大夫”所代表的階層不同,思想文化的內(nèi)涵就不同,均出自不同的目,其采用不同的話語,其話語的表現(xiàn)形態(tài)和個性特點也截然不同。這也正從另外的一面說明話語即文化,是《鹽鐵論》對話傳播和話語表達的一個特征。

      從傳播學(xué)的視野審視《鹽鐵論》話語的一些特點,特別是對其中“賢良文學(xué)”與“大夫”的對話進行闡釋,并非隨意地使用外來的傳播學(xué)理論解讀中國的傳統(tǒng)典籍,而是就《鹽鐵論》文本中所傳播的信息看,其會議時空、對話雙方、語言符號與非語言符號所構(gòu)建的語義場景透析出豐富而又多樣的傳播學(xué)思想蘊涵。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對話傳播在中國歷史悠久,《論語》一書所記載的孔子與其弟子的對話,內(nèi)容涉及政治、經(jīng)濟、文化、教育等多個方面,體現(xiàn)了當時社會人際關(guān)系的和諧性、對話主題的靈活性、對話場景的親歷性等特征?!墩撜Z》作為語錄體散文,可以說是中國對話體散文文體的最早形式,其后的《孟子》及其它諸子散文,漢代的《鹽鐵論》都深受其對話傳播的影響,形式上由簡短語句的對話過度到長篇幅的大段的對話,對話內(nèi)容由多主題的隨意性發(fā)展到政治主題的唯一性,從而顯示出對話傳播的發(fā)展歷程。漢代是中國歷史上最鼎盛的一個時期,《鹽鐵論》的內(nèi)容涉及廣泛,研究者甚眾,筆者嘗試用傳播學(xué)理論闡釋“賢良文學(xué)”與“大夫”的對話,一方面期待為《鹽鐵論》研究提供另外一種視角,另一方面則為文化傳播學(xué)的發(fā)展拓展視域。

      [1] 田中陽.“話語”的文化讀解—對話語理論的一點闡釋[J]. 國際新聞界,2006,(4):46~50.

      [2] 劉九偉.“民主議政”最耀眼的一次閃光——《鹽鐵論》政治意義新解[J].天中學(xué)刊,2005,(4):109-112.

      [3] 馬非百.鹽鐵論簡注[M]. 北京:中華書局,1984.

      [4] 楊伯峻,楊逢彬.孟子注譯[M].長沙:岳麓書社,2000.

      [5] 徐復(fù)觀.西漢思想史卷三[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1.[6] 金春峰.漢代思想史[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06.

      [7] 楊樹達.鹽鐵論要釋[M]. 北京:中華書局,1963.

      [8] 蒂費納·薩莫瓦約.互文性研究[M]. 邵煒,譯,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Dialogue Is Culture: Illustration of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the Dialogue Communication in Debates on Salt and Iron

      LONG Jian-mei
      (College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1,Hunan,China)

      The feature of discourse in Debates on Salt and Iron, dialogue communication in particular, has a cultural core and historical integration. There is a distinct contrast between the Confucianists discourse and the Legalists discourse. In the dialogue between “l(fā)iterature of men of virtue” and “the off i cial of Da Fu”, the contrast and the style of quoting scholars of the past all ref l ects the features of cultural ecology in Han dynasty, from deep meaning of the discourse.

      Debates on Salt and Iron;dialogue;communication;culture;Confucianists;Legalists;literature of men of virtue;the off i cial of Dafu

      G210.9

      A

      1673-9272(2012)-02-0088-03

      2011-10-27

      湖南省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基金項目:“《鹽鐵論》話語傳播特征與漢代文化生態(tài)研究”(編號:08YBA063)。

      龍劍梅(1965—),女,湖南漣源人,湖南師范大學(xué)新聞與傳播學(xué)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xué)與文化傳播,課堂傳播。

      [本文編校:楊 燦]

      猜你喜歡
      大夫孟子話語
      大海里的“魚大夫”
      現(xiàn)代美術(shù)批評及其話語表達
      河北畫報(2021年2期)2021-05-25 02:07:18
      磨刀不誤砍柴工
      進步太快
      鄔大夫就診記
      間接性失憶
      上海故事(2015年13期)2016-01-22 13:32:08
      話語新聞
      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 16:20:34
      話語新聞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0
      “那什么”的話語功能
      华坪县| 临湘市| 本溪市| 修水县| 孟津县| 恭城| 伊川县| 洞口县| 江都市| 德格县| 通河县| 寿光市| 常宁市| 长宁县| 正定县| 武陟县| 宽城| 贵定县| 阿坝| 环江| 潮州市| 合作市| 永康市| 汉川市| 松滋市| 屏南县| 东山县| 永安市| 南城县| 南充市| 汽车| 仙游县| 晋宁县| 龙门县| 浠水县| 巴塘县| 房产| 郓城县| 凤台县| 静安区| 高邮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