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連池市種子管理站,黑龍江 五大連池 164100)
常見的玉米害蟲有地老虎、玉米螟、黏蟲、蚜蟲等,現(xiàn)對這幾種害蟲提出幾點具體防治措施。
地老虎的種類很多,常發(fā)生為害的有小地老虎和黃地老虎。地老虎一般以第一代幼蟲危害嚴重,各個齡幼蟲生活和危害習性各不相同。1、2齡幼蟲晝夜活動,啃食心葉或嫩葉;3齡后白天躲在土壤中,夜出活動危害,咬斷幼苗基本嫩莖,造成缺苗。
1.2.1 誘殺成蟲:誘殺成蟲是防治地老虎的上策,可減少第一代幼蟲的數(shù)量。方法是利用黑光燈和糖醋液誘殺。
1.2.2 鏟除雜草:雜草是成蟲產(chǎn)卵的主要場所,也是幼蟲轉(zhuǎn)移到玉米幼苗上的重要途徑。在玉米出苗前徹底鏟除雜草,鏟除雜草要將有效地壓低蟲口基數(shù)。及時移出田外作飼料或漚肥,勿亂放亂扔。
1.2.3 毒殺或毒餌:畝用2%殺螟硫磷粉、5%辛硫磷粉1.5~2.0 kg,或用60%辛硫磷、25%二氯苯醚菊酯等乳油50~100 kg對少量水,混拌細土或土糞20~25 kg制成毒土或毒糞;也可用玉米面、糠麩等作餌料炒熟、炒香后,每50 kg加用水稀釋好的90%晶體敵百蟲2 kg拌勻成毒餌防治。毒土可直接施于播種溝 (穴)內(nèi),毒餌既可與種子混勻一起播下,也可先施毒餌后播種,還可將毒餌撒在地面進行誘殺。
1.2.4 土壤處理:對于地下害蟲連年發(fā)生較重的地塊,可畝用50%辛硫磷、50%二嗪農(nóng)、20%殺螟單、10%二氯苯醚菊酯等乳油200~300 kg直接均勻灑施或向地表噴霧,然后立即耙入土中;也可混拌適量細土后撒施,但必須及時耙地。
1.2.5 苗期防治:苗期如發(fā)現(xiàn)地下害蟲為害,一是進行人工捕殺,二是對于小面積或較珍貴的種質(zhì)材料苗期進行藥液灌根,三是撒施毒餌于田間,這些方法可起到一定的補救作用。
玉米螟幼蟲是鉆蛀性害蟲,造成的典型癥狀是心葉被蛀穿后,展開的玉米葉出現(xiàn)整齊的一排排小孔。雄穗抽出后,玉米螟幼蟲就鉆入雄花為害,往往造成雄花基部折斷。雌穗出現(xiàn)以后,幼蟲即轉(zhuǎn)移到雌穗取食花絲和嫩苞葉,蛀入穗軸或食害幼嫩的籽粒。另有部分幼蟲由莖稈和葉鞘間蛀入莖部,取食髓部,使莖稈易被大風吹折。受害植株籽粒不飽滿,青枯早衰,有些穗甚至無籽粒,造成嚴重減產(chǎn)。
2.2.1 越冬期防治:玉米螟幼蟲絕大多數(shù)在玉米稈和穗軸葉越冬,翌年在其中化蛹。4月底以前應把玉米稈、穗軸作為燃料燒完,或作飼料加工粉碎完畢,并應清除越冬寄主蒼耳等雜草,這是消滅玉米螟的基礎(chǔ)措施。
2.2.2 心葉期防治:在心葉末期被玉米螟蛀食的花葉率達10%,或夏秋玉米的吐絲期蟲穗率達5%時應進行防治。防治方法可用1.5%辛硫磷顆粒劑以1:15的比例與細煤渣攔勻后在玉米心葉期撒入喇叭口內(nèi);也可用藥液灌注防治。
2.2.3 生物防治:赤眼蜂在消滅玉米螟方面有很顯著的作用,并且成本低。在玉米螟產(chǎn)卵的始期、盛期、末期分別放蜂,每畝放蜂1萬~3萬只,設2~4個放蜂點。用玉米葉把卵卡在距地面1 m高為宜。另外,可用微生物農(nóng)藥殺螟桿菌、7216、白僵菌等。施用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灌心葉,用含孢子100億個/g以上的菌粉1 kg對水1000~2000 L灌注心葉。另一種方式是配制成菌土或顆粒劑,菌土一般用1 kg殺螟桿菌加細土或爐灰100~200 kg。白僵菌粉顆粒一般配成20倍左右,每株施2 g左右。
黏蟲是一種暴發(fā)性、毀滅性的害蟲。它的幼蟲裸露在植物表面取食為害,1齡幼蟲多隱藏在作物心葉或葉鞘中晝夜取食,但食量很小,食葉肉殘留表皮,造成半透明的小條斑;5~6齡幼蟲為暴食階段,蠶食葉片,啃食穗軸。
3.2.1 誘殺成蟲和誘卵采卵:在成蟲發(fā)生期用誘殺盆、楊樹枝把或黑光燈等進行食物誘殺、隱蔽誘殺和燈光誘殺,把成蟲消滅在產(chǎn)卵之前。在成蟲初產(chǎn)卵時起,用谷草把或毒草把進行大面積誘卵滅卵,利用黏蟲多產(chǎn)卵于枯黃部位的習性誘蛾產(chǎn)卵,草把每3天換一次,集中燒毀或飼喂牲畜。也可將草把先浸在50%辛硫磷乳油或40%樂果乳油50~100倍藥液中4~8 h,然后再均勻地插到田間,可殺滅初孵幼蟲。
3.2.2 化學防治:化學防治目前是防治黏蟲的主要手段之一。一般使用常規(guī)藥劑時要注意選用高效、低毒和持效期較短、對環(huán)境和天敵影響小的品種,如80%敵敵畏乳油1000~1500倍液,或25%甲萘威水劑500倍液,或25%殺蟲雙水劑500~800倍液,或50%辛硫磷或馬拉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以及畝用20%殺滅菊酯或甲氰菊酯乳油等合成菊酯類乳油15~20 mL對水稀釋3000~4000倍進行常規(guī)噴霧。防治幼蟲也可噴粉,畝用2.5%敵百蟲粉可0.04%除蟲精粉1.5~2.0 kg噴粉,防效也可達80%以上。但周圍是高粱的地塊慎用。采用化學防治時,一定要掌握好防治時機,必須在幼蟲~4齡前及時施藥,其次施藥速度要快。
3.2.3 生物防治:為了保護天敵和環(huán)境,大力提倡使用生物農(nóng)藥,如用Bt乳劑、青蟲菌等蘇云金桿菌類對水噴霧。當前推廣使用較多的是滅幼脲類殺蟲劑,這是一種抑制幼蟲蛻皮的除蟲脲類殺蟲劑,是一種昆蟲激素類似物,具有毒性低、效果好、不污染環(huán)境、對人畜安全的特點。畝用25%或50%膠懸劑8~10 g有效成分(商品量則為13~20 g)1000~2000倍液,或25%殺鈴脲可濕性粉劑2000~3000倍液等噴霧。
為害玉米的蚜蟲主要是玉米蚜。成蟲或若蟲在麥類和狗尾草、稗草、馬唐、李氏禾、蘆葦?shù)群瘫究齐s草的心葉和葉鞘內(nèi)越冬,春季氣溫回升后先在麥類和其它越冬寄主上繁殖為害,待繁殖幾代產(chǎn)生有翅蚜,同時麥類和禾本科雜草陸續(xù)衰老后再遷飛轉(zhuǎn)移到玉米、水稻、谷子、高粱等作物上取食為害,并連續(xù)孤雌生殖10余代,秋涼再遷飛回越冬寄主。玉米蚜遷入玉米田后,開始多集在心葉為害,以后再逐漸向植株下部轉(zhuǎn)移,以玉米抽穗前后為害最重。成、若蚜刺吸植株汁液,使植株生長停滯,發(fā)育不良,其排泄的蜜露極易引起霉污病,影響光合作用,導致減產(chǎn)。
4.2.1 清除雜草,保護天敵:結(jié)合田間管理清除田邊、溝渠及雜草,以減少蟲源。盡量選用選擇指數(shù)高的殺蟲劑,或改變施藥方法,以有利于保護天敵。
4.2.2 化學防治:用40%樂果乳油1500~2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5%右式氰戊菊酯乳油或20%甲氰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進行常規(guī)噴霧或中量噴霧,畝用藥液15~20 L。也可在根部施藥和涂莖進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