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菊敏,于海歐,王云愛
(1.邢臺雙環(huán)種業(yè)有限公司,河北 邢臺 054001;2.邢臺市橋西區(qū)農業(yè)局 )
我國目前早熟春甘藍栽培主要有保護地設施栽培和陸地栽培兩種形式,保護地栽培又可分為塑料改良陽畦栽培、塑料中棚大棚栽培和日光溫室栽培等幾種形式。利用保護地栽培技術春甘藍可提前上市15天左右,種植戶獲益匪淺。
早熟春甘藍應選擇冬性強的早熟品種,成熟期在50天左右為宜。
播種期與當?shù)貧鉁刈兓芮邢嚓P,早熟春甘藍的苗齡在溫室、溫床育苗期為40~50天。一般來說,華北大部、長江流域等地溫床溫室育苗在1月中下旬即可。
播種量應以3~4 g/m2為宜,具體播種量應以種子的質量為參考標準。種子在苗床內的發(fā)芽率遠比發(fā)芽試驗要低;成苗率在條件適宜時可達80%,不適宜時往往達不到50%。
播種前苗床要灌水,使苗床含有充足的水分,供種子發(fā)芽、出苗及幼苗正常生長之需。
甘藍播種一般采用撒播,待苗床的水分全部滲下去后,先撒一層薄薄的過篩細土,以利于種子與泥土分離,增加透氣性。播種后再撒一層細土,為的是保護種子的幼芽有充足的水分、空氣和適宜的溫度,不致風干、日曬而死。
需要說明的是,苗床內應及時防治猝倒病、立枯病,這是保證幼苗數(shù)量的關鍵時期。
分苗可以使幼苗在均勻的營養(yǎng)面積上成長,可以淘汰弱苗、雜苗,可以使幼苗大小一致,這對于促進早熟、豐產(chǎn)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分苗應把幼苗移栽到10 cm見方的苗床內或營養(yǎng)缽中,移栽后要及時澆水,并蓋好塑料薄膜,夜間加蓋草苫保溫,以促進及早緩苗。緩苗后要及時中耕,起到保墑和提高低溫的作用,促進幼苗正常生長。
春甘藍在定植前10天左右要進行低溫煉苗。開始降溫時以幼苗不受凍害為宜,最初低溫掌握在5℃左右。先把冷床上口薄膜揭開通風,夜間覆蓋物也不要蓋嚴,隨后逐漸撤去薄膜和覆蓋物,使苗床逐漸接近氣溫。到定植前2~3天完全不覆蓋,使其與定植田塊的環(huán)境相適應。
經(jīng)過控溫育苗和低溫鍛煉的幼苗應表現(xiàn)為莖粗壯,節(jié)間短,葉片肥厚,深綠色,葉柄短,葉叢緊湊,植株大小均勻,根系發(fā)達。
在秋耕的基礎上,土壤化凍后畝施農家肥5000 kg后翻土均勻做畦。地塊不宜過長,一般長8~10 m;平畦不宜過寬,以1 m寬為宜,這樣便于管理。
華北地區(qū)適宜的定植期為3月中旬左右,河南、山東南部在2月中旬左右。一般棚內表土溫度達到5℃以上即可在寒流將過、開始回暖時選無風晴天定植。畝定植4500~5000株,株行距35 cm×40 cm。
定植后要悶棚10天左右,待苗開始生長時把地膜劃破,隨后開始通風。通風口由小到大,使棚內溫度保持在15~25℃,夜間10℃左右,白天棚溫不得超過26℃。定植后20天左右,選溫暖天氣撤去棚膜,晚上只蓋草苫防寒保溫。
保護地栽培的關鍵技術是如何處理棚內溫度、濕度及提高地溫,以加速早熟甘藍的成長。一般來說,棚內溫度要保持在15~25℃,即須有一定的溫差。如果長時間維持在25℃以上,光合作用制造的養(yǎng)分不能滿足甘藍植株在高溫下呼吸作用的消耗所需,溫度越高消耗越高,就會導致散球,以增加制造養(yǎng)分的光合面積。為促進結球,就要適當通風,降低棚溫,減小呼吸消耗養(yǎng)分的強度,達到養(yǎng)分消耗和積累的供需平衡。養(yǎng)分有所積累,才能順利結球。
適當蹲苗后,大多數(shù)植株已進入蓮座后期,這時要隨水追肥,畝施尿素10~15 kg或硫胺20 kg。以后每隔10~15天澆一次水,連澆二三次,就可以收獲上市。每次澆水要選晴天上午進行,水量可稍大一些,但不可大水漫灌。
一般早熟甘藍葉球長到400~500 g即可收獲上市,但在市場價格平穩(wěn)且尚未裂球的情況下可適當晚一些上市,因為在適宜的溫度和良好的管理條件下,每個葉球每天能增重40~50 g,有利于增加產(chǎn)量,提高產(chǎn)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