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醫(yī)藥治療經行浮腫的文獻回顧

      2012-01-22 21:02:23李仁杰
      中日友好醫(yī)院學報 2012年4期
      關鍵詞:經行浮腫脾虛

      楊 舫,李仁杰,趙 紅

      (中日友好醫(yī)院 中醫(yī)婦科,北京 100029)

      經行浮腫是指每逢月經來潮前或行經時面目或肢體浮腫,經后自然消退。本病一般在月經來潮前7d開始浮腫,經凈后浮腫消退。以育齡婦女多見。屬中醫(yī)的經行前后諸證范圍,相當于西醫(yī)的經前期綜合征。

      中醫(yī)藥治療經行浮腫確有療效,然而目前相關的臨床研究尚不多,各類文獻也極為有限,多為經驗總結類文章。筆者在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婦科分會的指導下,進行“中醫(yī)婦科常見疾病診療指南”的課題研究,較全面地查閱、學習、總結了經行浮腫的相關古籍和近30年的現代文獻(1982~2011年),對本病的特點、病因病機、辨證、治療及療效判定進行了綜述。

      1 古籍

      1.1 病證名

      古籍中對“經行浮腫”的論述最早見于《校注婦人良方·婦人血分水分腫滿方論》,其云:“婦人經水不通,則化為血,血不通,則復化為水。故先因經水斷絕,后至四肢浮腫,致小便不通,名曰血分……若先因小便不通,后身面浮腫,致經水不通,名曰水分……經脈不通而化為水,流走四肢,皆腫滿,亦名血分”。

      而將“經行浮腫”作為病名有具體的論述,還是在清代以后。最早稱之為“經來遍身浮腫,如清·竹林寺僧《竹林女科證治·調經》及清·葉天士《葉氏女科證治·調經上》均稱之為“經來遍身浮腫”?!痘蕽h醫(yī)學·婦訓義》則稱之為“經行浮腫”。

      1.2 病因病機

      1.2.1 脾虛為主要病機

      《黃帝內經·素問》云:“諸濕腫滿,皆屬于脾”。因脾主運化水濕,若運化功能失職,則脾濕過盛,停于肌膚則為水腫。清·竹林寺僧《竹林女科證治·調經》提出室女經閉浮腫的病因、病機,其曰:“經來遍身浮腫,此乃脾土不能化水,變?yōu)槟[”,為后世治療經行浮腫開拓了思路。

      1.2.2 腎陽虛亦為重要病機

      《皇漢醫(yī)學·婦訓義》云:“經行浮腫因于腎虛者,多為房勞不節(jié),多胎小產,致腎氣內傷,經血下注礙于腎陽敷布,氣化失職,水道不利而浮腫生”。提出腎陽虛致經行浮腫的病因、病機。

      1.3 處方用藥

      清·竹林寺僧《竹林女科證治·調經》:經來遍身浮腫,若為脾土不能化水,則“以木香調胃散調之”;又云:若經閉,遍身浮腫,“宜服通經丸,通其血而腫自消”。

      2 現代文獻

      共檢索到文獻34篇,其中8篇為臨床病例觀察研究,26篇為經驗總結及漫談類文章。

      2.1 病例觀察研究

      8篇病例觀察,只有3篇有隨機對照組,其余5篇均無隨機對照研究。其中中藥治療5篇,中西醫(yī)結合治療1篇,針灸治療2篇。

      2.1.1 中藥治療

      劉承偉[1]以苓桂術甘湯隨證加減治療經行浮腫46例,總有效率為86.7%。程潤泉等[2]以五皮飲隨證加減治療脾虛、腎虛及脾腎兩虛型經行浮腫30例,服藥2劑有效率為40%;服藥3劑有效率75%;服藥6劑有效率為100%。程涇等[3]用中醫(yī)調周法治療經前期綜合征102例,其中經行浮腫7例,總有效率達100%。陳永哲[4]以當歸地黃合劑治療經前期綜合征100例,其中經行浮腫7例,總有效率達96%。饒正喬[5]以開郁消脹湯治療經前期特發(fā)性水腫20例,總有效率達95%。

      2.1.2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

      徐曉[6]用苓桂術甘湯配合維生素B6治療經行浮腫60例,于經前7d開始服用,經后停用,連用3個月經周期,總有效率達93.3%。

      2.1.3 針灸治療

      劉海英[7]以針刺治療經行浮腫20例,于經前5d開始針刺,經凈后停止,連用3個月經周期,總有效率達100%。韓梅[8]以針灸治療經行浮腫58例,總有效率達94.8%。

      2.2 經驗總結類及漫談類文獻

      經驗及漫談類文獻共有23篇。其中10篇為經典方劑的治療經行浮腫的臨床應用體會,7篇為經行浮腫的臨床經驗治法及經驗方的總結,另6篇為經行浮腫醫(yī)案總結。

      2.2.1 經典方劑治療體會

      周碧海[9]用當歸芍藥散治療肝郁血滯、脾虛濕阻型經行浮腫,取得較好療效。姜云天等[10]以當歸芍藥散治療肝郁脾虛型經行浮腫,治療3個月經周期后癥狀消失,未見復發(fā)。李玲艷[11]亦以當歸芍藥散治療肝郁脾虛濕阻型經行浮腫,癥狀悉除而痊愈,隨訪半年未復發(fā)。王保民[12]以補中益氣湯治療脾虛氣弱型經行浮腫,服藥后癥狀減輕且提前消失,連服3個月經周期后痊愈,未再復發(fā)。

      劉建平[13]以二仙湯治療脾腎陽虛型經行浮腫,治療3個月經周期后癥狀消除。潘文[14]以苓桂術甘湯治療脾腎陽虛型經行浮腫,癥狀后轉,經后加用六味地黃丸及歸脾湯,隨訪1年未復發(fā)。王忠全[15]認為,周期性發(fā)作是經行浮腫的特征,其機理多責之于脾腎。他認為:其治當重脾腎,但更要注意溫陽化氣。故方用五苓散加柴胡、白芍健脾疏肝,佐桑白皮瀉肺降氣以助化氣行水。臨證調治2個月經周期而愈。

      周彩蘭[16]以四物湯治療氣滯血瘀型經行浮腫,癥狀悉愈。魏翠榮[17]以血府逐瘀湯治療氣滯血瘀型經行浮腫,服藥5劑后癥狀消失,半年后隨訪知病已愈。徐玉慧[18]以八物湯治療氣滯血瘀型經行浮腫,取得了良好的療效。

      2.2.2 經驗治法及經驗方

      安欣欣[19]以溫腎健脾利水,佐以和血調經之法治療經行浮腫,癥狀逐漸減輕,隨訪半年,未見復發(fā)??盒∑絒20]指出“治療月經病,其本在腎”,提出了補腎法在治療經行浮腫的重要作用。封太來等[21]根據“血不利則為水”提出“血水同治”,以健脾利水配以活血調經之品。徐小林[22]提出佐金平木法治療年度性季節(jié)性經行浮腫,療效較好。

      王恩元[23]以疏肝、健脾、除濕為法,自擬經驗方:柴胡、枳殼、陳皮各 12g、白芍、澤瀉各 15g、白術 18g、茯苓皮20g、香薷 6g、生薏仁 30g、桔梗 10g、甘草 5g治療經行浮腫。謝佑寧[24]方用二仙二苓湯加減:仙茅10g、仙靈脾10g、豬苓、茯苓各 15g、補骨脂 10g、益智仁 10g、澤瀉 10g、車前子10g、炙甘草3g治療脾腎陽虛型經行浮腫。

      2.2.3 醫(yī)案總結

      肖森茂[25]以補脾腎、宣肺利水、調沖任法治療1例脾腎兩虛、肺氣壅滯型經行浮腫,連服兩個月經周期,癥狀消失,月經量、色亦好轉。哈孝賢[26]以健脾燥濕,佐以辛散之法治療1例脾陽不振,寒濕凝滯,兼感風邪之經行浮腫,待表證解除后,專力以溫陽健脾利濕,以治其本,療效較好。姜均成[27]治療1例經行浮腫,初起以益氣健脾、化濕消腫之法,效不佳;二診時辨為風水,以發(fā)汗祛風、宣肺行水一藥中的,久疴治愈。李振東[28]以宣暢氣機、健脾理氣、消腫化斑治療1例經行浮腫合并肌衄,效佳。

      3 小結

      通過對古籍及現代文獻的學習,筆者將經行浮腫的病因病機、診斷、辨證及治療進分析、總結,并提出一些存在問題及個人建議。

      3.1 診斷

      目前臨床上對經行浮腫的診斷多依靠臨床表現,無統(tǒng)一的標準規(guī)范。6篇臨床病例研究中,僅有2篇標明診斷標準,且均為臨床表現,其余4篇均無診斷標準。

      3.2 辨證論治

      根據古籍及現代文獻的總結,經行浮腫主要為臟腑辨證。其涉及的臟腑依次重要為脾、腎及肝。在虛實辨證方面,多以虛證為主,即便有實證,亦為虛中夾實。文獻中包括的證型主要有:脾虛證、腎虛證、脾腎陽虛證、氣滯血瘀證、肝郁脾虛證、脾虛濕滯證。

      辨證論治為中醫(yī)的靈魂。臨床上對經行浮腫的辨證多樣,亦無統(tǒng)一標準。尤其在臨床研究的文獻中,僅有2篇有辨證標準,其余均無辨證。故考慮經行浮腫需制定出完善統(tǒng)一的辨證標準,以助指導治療及用藥。

      3.3 遣方用藥

      總結文獻,臨床上治療經行浮腫的常用方劑為苓桂術甘湯、真武湯、二仙湯、五皮飲、五苓散、當歸芍藥湯、四物湯、血府逐瘀湯等。此外,偶爾有人用補中益氣湯、二仙二苓湯及小柴胡湯治療經行浮腫。臨床上針對經行浮腫的處方用藥各式各樣,除了以上的經典方劑外,亦用不少自擬方。不利于經行浮腫的臨床治療指導及觀察研究。

      3.4 療效判定

      在經行浮腫的8篇臨床病例觀察文獻中,有7篇均標明了療效判定標準。然而均為自擬標準,無統(tǒng)一性。對于痊愈、有效、無效的判定均不一致。隨訪時間有長有短,短至1個月,長至1年,無統(tǒng)一標準。

      3.5 存在問題及個人建議

      經行浮腫在經前綜合征中雖屬少見病證,但給患者工作及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中醫(yī)藥對于治療經行浮腫,在臨床上已取得了一定的療效。然而古籍中鮮有對經行浮腫的記載,而近代及現代的文獻雖對經行浮腫的經方治療有諸多心得,大多僅限于個例分析,缺乏系統(tǒng)性。由文獻可以看出,經行浮腫的診斷、辨證論治、治法、遣方用藥以及療效判定,均缺乏統(tǒng)一標準,不利于經行浮腫的規(guī)范診治及科研總結,故有必要出臺經行浮腫的診治規(guī)范。

      [1]劉承偉.苓桂術甘湯治療經行浮腫46例 [J].吉林中醫(yī)藥,2000,3:25.

      [2]程潤泉,肖慧蘭.五皮飲加味治療經行浮腫 [J].四川中醫(yī),1988,11:34.

      [3]程涇,謝俠人,高谷間.中醫(yī)調周法治療經前期緊張征102例[J].遼寧中醫(yī)雜志,1982,6:26-28.

      [4]陳永哲.當歸地黃合劑治療經前期綜合征100例[J].中國中醫(yī)藥科技,2009,16(2):149-150.

      [5]饒正喬.開郁消脹湯治療特發(fā)性水腫20例 [J].光明中醫(yī),2010,25(9):1651.

      [6]徐曉.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經行浮腫60例[J].江西醫(yī)藥,2003,38(2):125.

      [7]劉海英,焦紅波,焦念學.針灸治療經行浮腫20例觀察療效[J].中醫(yī)外治雜志,2002,11(6):30.

      [8]韓梅.針灸治療經行浮腫58例總結 [J].針灸臨床雜志,1999,15(9):11.

      [9]周碧海.當歸芍藥散婦科應用舉隅 [J].安徽中醫(yī)學院學報,1998,17(6):37.

      [10]姜云天,龔長根,彭江.當歸芍藥散臨床新用[J].中醫(yī)藥研究,1998,14(3):42-43.

      [11]李艷玲.當歸芍藥散臨床運用舉隅 [J].河南中醫(yī),2003,23(5):13.

      [12]王保民.補中益氣湯治療疑難雜證舉隅[J].遼寧中醫(yī)學院學報,2001,12(4):227.

      [13]劉建平.二仙湯治療浮腫癥[J].陜西中醫(yī),2004,25(2):176-177.

      [14]潘文,郭秋霞.苓桂術甘湯婦產科驗案三則[J].中國民間療法,2003,11(3):53-54.

      [15]王忠全.五苓散在婦科臨床的運用[J].云南中醫(yī)學院學報,1992,15(1):8-9.

      [16]周彩蘭.四物湯加味治療經行雜證 [J].中醫(yī)中藥,2009,47(20):102,112.

      [17]魏翠榮.血府逐瘀湯加味治療婦科病[J].四川中醫(yī),1996,14(10):42.

      [18]徐玉慧.八物湯加減治療經行浮腫淺析[J].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11,32(2):43.

      [19]安欣欣.經前緊張綜合征治驗[J].甘肅中醫(yī),2003,16(8):31.

      [20]亢小平.淺談補腎法治療月經病 [J].滬州醫(yī)學院學報,2005,28(4):327-328.

      [21]封太來,汪陰華.水血同治驗案 [J].南京中醫(yī)學院學報,1990,6(1):32-33.

      [22]徐小林.佐金平木法治療年度性季節(jié)性經行浮腫[J].新中醫(yī),1992,33(6):25.

      [23]王恩元.治經行浮腫經驗方[J].四川中醫(yī),1998,8:38.

      [24]謝佑寧.治療經前期緊張綜合征經驗方簡介[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0,11(5):414.

      [25]肖森茂.經行浮腫治驗[J].中醫(yī)雜志,1982,35(6):78.

      [26]哈孝賢.婦科三案[J].成都中醫(yī)學院學報,1986,10(9):48-49.

      [27]姜均成.經行浮腫案[J].四川中醫(yī),1990,9:42.

      [28]李振東.經行浮腫并肌衄治驗1例[J].廣西中醫(yī)藥,1996,19(2):32.

      猜你喜歡
      經行浮腫脾虛
      老人氣短、浮腫、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經行吐衄的認識及臨床辨治
      儲繼軍治療經行頭痛經驗淺析
      孕婦下肢浮腫怎么辦
      幸福家庭(2020年9期)2020-08-31 15:04:57
      經行
      山花(2020年6期)2020-06-19 08:50:32
      瘦成一道閃電先過“脾虛”這關
      為什么那么多人“脾虛”
      經期為何睡不醒
      伴侶(2015年10期)2015-09-10 07:22:44
      推拿結合熱敏灸治療脾虛濕滯型假性近視的臨床療效觀察
      脾虛證的辨證要點與臨床舉隅
      清水河县| 正宁县| 洛川县| 瓮安县| 聂拉木县| 中江县| 淮滨县| 东台市| 积石山| 同德县| 个旧市| 筠连县| 青岛市| 华安县| 青冈县| 顺义区| 米泉市| 益阳市| 怀化市| 胶州市| 凤阳县| 本溪市| 张家港市| 沁水县| 中宁县| 南乐县| 桦甸市| 石嘴山市| 蚌埠市| 大荔县| 临潭县| 乐清市| 仁寿县| 和平区| 乃东县| 临夏县| 康定县| 噶尔县| 且末县| 泰和县| 阿巴嘎旗|